天天看小說

二次南征篇

二次南征篇

他當然沒能一個人砍死好幾萬,他只是來帶個話:後面剿匪大部隊到了,最晚天亮就會發起攻擊,你們投降吧!

叛軍投降,韓世忠再次升官:左武大夫、單州團練使,駐防滹沱河。這樣他成了中級軍官,別管大小,有了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單州的生活是短暫的,沒多久他接到一命令:快速率軍去救援趙州,在那裡配合西軍老上級王淵一起防守金軍。這是他走上命運之軌前夕最重要的一次戰鬥!

金軍當時攻陷了宋朝僅次於北方三鎮的重鎮真定府,趙州是真定以南另一處要塞,軍方命令是要他盡一切可能堅守,能守多久是多久。韓世忠明白:這是用他和他部下的生命去換宋朝上層的喘息之機。這在當時逃跑成風的現狀下,根本不必理會…

韓世忠按命令幹了,他先是率部守城,一直守到糧盡援絕的地步。這時有人勸他趁早突圍,趁戰力未失,或許能衝出去+世忠搖頭,他不逃!當天晚上下起大雪,午夜時分,他悄悄打開城門,率300死士衝進金營,黑暗中他在金營裡亂竄,鬼知道那天晚上他在哪些位置砍死了哪些人?反正金營裡亂成一團,等他帶著人摸出營去好遠了,身後邊還是一大片喊殺聲…

事後知道:那晚黑燈瞎火的,趙州城外最大一個金軍頭領不知被誰砍死了,宋朝官方分析:很可能不是韓世忠他們乾的,而是金軍內部的誤傷…

不管怎樣,韓世忠逃出來了,並升官成了嘉州防禦使。

韓世忠的事告一段落,命運在前方等著他,要等到趙光義一脈僅剩下一根獨苗逃出魔爪時,他的機遇纔會到來…

終於輪到了岳飛,真的很想撥開層層迷霧,把他的人生一件件都清晰明白記錄下來。可我做不到。因他的資料是缺失的,那個時代最偉大、最愛國、最英勇、戰績最強的軍人。他的生平被他自己的民族給親手毀了!他們不僅殺死了他的生命,更毀滅了他的印跡,我能記錄的只能是各種資料混雜在一起的一兄析結果…

岳飛在1121年離開韓家,走上社會,去相州一市鎮裡當上了遊徼,也就是弓手。這職務相當於今天的城管,負責社會治安。這是宋朝職役裡最下一級。由第四等戶承當。由此可知岳飛之所以能當上弓手,很可能是出於韓家的介紹…

儘管如此。岳飛仍很快就主動辭職了,至於原因,應該是他厭煩了?城管是什麼東西,每個人都心知肚明…

再次失業,岳飛一身輕鬆。韓家介紹他當弓手,已還清了他當年擊退馬賊的情分,當此時,他只能依靠自己。他終於做出了決定:投軍!

當時燕雲戰役已打響,童貫率重兵北伐。導致後方實力空虛,河北真定宣撫使劉韐決定向民間徵兵。岳飛就在這次召募中走進了軍營,他所在部隊有個番號叫“敢戰士”即“敢死隊”截止到這,資料沒發生歧義,沒誰對岳飛這一段生活表示懷疑,但下面的就不一樣了。

《宋史岳飛傳》記載,岳飛從軍後因戰績出色。當上了敢戰士的小隊長,很快他接到一任務:回相州剿匪。

這批匪徒有實力、有根據地,平時躲在山上不下來,下來搶一票就走。按正常思路,像岳飛這樣的新兵蛋子,根本拿人家沒法?可他是岳飛!是中興四大將裡最天才的一個n謂天才?無師自通。沒人教他怎麼做,而他什麼都能做到!

岳飛只帶了百十來個人就出發了,嚴格說:跟他走在一起的不足幾十個,因更多的人先一步進入了相州,他們喬裝改扮,變成一個個小商販…這樣一堆商販走在一起,對匪徒來說純粹是肥豬拱圈。送上門的肥肉。他們很正常地衝下山來,這些商販也很正常地投降,連人帶東西被搶運上山。貨物成了匪資、人成了新的匪徒…

岳飛把剩下的人再次分成兩批,一批埋伏在山腳下,一批人跟著他剿匪。那天山腳下是這樣一場景:頂多二三十個大兵站在山下挑釁,要土匪們投降…山上匪徒們忍無可忍,哪怕是爲以後能過得清靜點,都得狠狠胖揍這些不知死活的!

於是匪徒們衝了下來,大兵們逃,匪徒追,有伏兵,匪徒再打,突然間一切消停?山上投降了,匪首成了俘虜,被山上的商販們押了下來…完工!

軍隊基本沒傷亡,土匪全體抓到,匪資沒損失,全部充公。考慮到以上是用微小兵力來完成的,這戰績堪稱完美!

這就是岳飛在這段時間裡的官方記錄。可一位史學前輩、曾任北大歷史系主任、中國中古史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史學會主席團主席、中國宋史研究會會長、學界公認“20世紀研究宋史第一人”的鄧廣銘先生認爲官方記錄是假的,岳飛真實經歷應是參加了燕雲戰役,且是跟著郭藥師衝進幽州城,被蕭幹從城裡狼狽趕出,一路徒步逃躥回營地的宋軍一兵…

理由是岳飛孫子岳珂編寫的《金佗續編》裡收集了岳家軍中幾個幕僚的隨軍雜記,其中一段記載說岳飛曾自述到過遼國幽州(他誤稱爲黃龍府)城下,看到的城牆像小山一樣高。於是鄧先生推斷:岳飛一生能到幽州城下的唯一機會,只有在他充任敢戰士小隊長時!因之後的岳飛一生都沒能越過盧溝橋…

這推斷似有道理。但有一點:《宋史岳飛傳》本身也來源於岳珂爲其先祖所整理的各種資料,如上面的剿匪事蹟就出自《鄂王行實編年》。那麼請問鄧先生:您不信岳珂說的,卻信岳珂另一本書裡提到的幕僚筆記裡的岳飛某次聊天,這是什麼道理呢?

恩,關於岳飛的種種,讓後面的具體事例來說話。未來的最後一位大人物登場:兩宋最大的矛盾體張浚!作爲未來帝方的一把手,張浚的現狀很耐人尋味…

他中了進士、當了官,是廄裡的太常簿。這只是負責國家禮樂制度的太常寺裡一小官,沒實權,是典型的文官熬資格的地方。

查《宋史張浚傳》,他這段時間裡啥也沒幹。查《續資治通鑑長編》會發現他很活躍,就在開封保衛戰打到最危急時刻裡,他都在上躥下跳。

當時姚平仲偷營失敗,全城人心惶惶,張浚覺得自己必須說話了,他看到了問題最關鍵點!他說責任都在李綱身上,他太專權了。應引咎辭職!

專權…這兩個字是趙構、岳飛、韓世忠、張俊等等所有南宋上層人物在未來十幾年裡和張浚共事後,得出的共同心聲…

李綱命解潛駐守威勝軍、劉韐駐守遼州、王以寧、折可求、張恩正駐守汾州、範瓊駐守南北關。欲三道並進,救援太原城。但諸將都以聖旨爲名,拒絕聽李綱這宣撫使的調遣。

於是8月1日,各軍不聽節制,各自開打。先是劉韐,被金軍全力擊敗。之後是解潛,在關南被金軍擊敗。最後是張恩正,他與太原知府張孝純之子張灝率兵17萬,夜襲在文水的完顏婁室。小勝。明日再戰,大敗。折可求也兵敗子夏山。於是整個河東一路震恐。太原南面的威勝軍、隆德府、汾州、晉州、澤州、絳州的百姓們紛紛渡過黃河南逃…

3日,範世雄率湖南兵來到前線,李綱準備重整旗鼓,同時上疏極論節制不專之弊。但大宋朝廷不再給他機會了,把李綱召回朝廷,重新任命種師道爲河北、河東路宣撫使。

1126年8月14日。金軍第二次南征。兵力配備、元帥分工、進軍路線都和上次一模一樣:完顏宗翰率西路軍,從原大遼西京道首府大同府出發,攻下重鎮太原。完顏宗望率東路軍,從原大宋定州路保州出發,攻下重鎮中山、真定,兩路金軍預計會合於開封城下…都熟門熟路了。沒必要改。

針對金軍這一次南征,宋朝宰執大臣們分成了兩派:首相徐處仁、同知樞密院事許翰主戰;次相吳敏、門下侍郎耿南仲主和。結果是25日,許翰被罷。徐處仁和吳敏就在皇帝面前繼續吵,徐處仁把手裡的筆往吳敏臉上就擲了過去。於是26日,徐處仁、吳敏雙雙被罷。中書侍郎唐恪成了首相、尚書右丞何慄爲中書侍郎、禮部尚右丞、開封府尹聶昌爲同知樞密院事。

同時,趙桓派劉岑、李若水分別去見完顏宗翰、完顏宗望,請求議和。完顏宗望的條件是人質及所欠金銀。完顏宗翰則只說河北三鎮。於是27體。王雲專門出使西路軍,去談三鎮之事。宋欽宗想學仁宗時代富弼使遼的故智,以賦稅代土地。

按說東路軍是內定主力,畢竟第一次西路軍受阻,是完顏宗望單獨殺到開封城下,辦成了當年契丹人舉國出征、蕭太后親自上陣也沒辦到的事。但這一次焦點卻依然集中到了西路軍身上,因完顏宗翰、太原城。公平地說:這時的完顏宗翰是東亞大陸上的第一軍事強人,自從女真崛起,近十年來他滅強敵、破名城,戰績之彪炳,趙匡胤、柴榮等人遠遠不及,在他之上,也只有金太祖完顏阿骨打…

這樣的猛人,和一座漢人城池會有什麼關係呢?城池應只是他的勳章,妝點他的榮耀罷了。可太原城不一樣!縱觀歷史長河,不知有多少名將在它面前灰頭土臉,哪怕這時的完顏宗翰也不例外!

從去年12月開始,太原被圍困到這時快9個月了,金軍能用的招數基本都用到了。如名將攻城,攻城的人就是尼楚赫,這是金軍的無敵戰將。如心理,9個月沒讓一個宋朝援軍抵達城下。如物資,太原城最初是被突襲的,根本來不及囤積戰具糧食,而滿城軍民一天內的消耗量是驚人的…這些加在一起,太原城仍巍然不動!從理論上講,金軍還能拿得出的最後一招,也就是完顏宗翰本人了?

完顏宗翰親自上陣,帶來的兵力、戰具與之前截然不同,尤其重要的是:他還帶來了自己的大腦,那裡面的經驗是另一種尖端武器…

在整個兩宋歷史上,戰爭無數,名將、戰事,在每個讀史人的心裡,都有一自己的排名榜,確認自己認定的最強將軍、最榮耀的戰事。可有一點是大家公認的,兩宋戰史上,有兩座名城之戰,功垂千古、亙久不滅。一個是南宋末年的釣魚城,一個就是北宋此時的太原城…前者記錄著榮耀,後者承載著堅忍。

完顏宗翰攻城,第一波是遠程攻擊。他帶來了30門大炮,也就是巨大投石機。一聲令下,斗大石塊向城裡扔了進去。砸得很準,可惜的是就因爲太準了,所以全都白廢!

宋軍在城頭上設了很多虛柵,在外邊看著像是城防重點,其實是空的。石頭砸過來壞了也就壞了。萬一砸壞了什麼,旁邊準備了很多掛糠布袋,堆上去馬上修復…

第二波是過河,太原城旁邊是黃河第二大支流汾河,這條大河曾被趙匡胤扒開過,把太原城淹得一塌糊塗。還是啥事也不頂,照樣打不進去!這條大河決定了太原城的護城河又寬又深。想要打到城牆邊,這條河必須填平!怎麼填呢?大家舉著盾牌防箭,下邊用鐵鍬挖土填溝?開玩笑!等填平了,興許東路軍又殺到開封城去吃獨食了!

完顏宗翰有新辦法。他先準備了50多輛車子。這種車下邊有輪子,上邊用巨木搭成房子形,用生牛皮包嚴,再鑲上鐵葉子,這樣哪怕神臂弓也射不破了。裡邊再分成上下兩層,下層是推輪子的人,上層裝滿了填溝的東西。東西是複合的,分成3層。最下邊是大樹枝綁成的架子,中間是層細密的草蓆,最上邊纔是土。(。,

,!

確立國本篇新黨掌權篇允文之死篇安石登場篇風雨欲來篇蒙金決戰篇朱熹被罷篇開封陷落篇十二金牌篇北伐前奏篇真宗登基篇安石進京篇度宗駕崩篇邊疆烽火篇北漢立國篇真宗登基篇景炎流亡篇皇帝遇刺篇出兵南漢篇宋遼定盟篇耶律留哥篇災難臨頭篇戰爭準備篇重文輕武篇岳飛北伐篇三將入朝篇採石前奏篇南宋內政篇雍熙慘敗篇英宗駕崩篇趙構北上篇完顏登場篇安石復相篇蒙古徵夏篇北伐前奏篇瀟灑撤軍篇採石前奏篇首輪北伐篇夏蒙絕金篇蒙古伐金篇天眷和議篇風波慘案篇宋金亂戰篇仁瞻斬子篇杭州行在篇災難臨頭篇西征首戰篇西夏內亂篇嶽軍苦戰篇寇準砸人篇第一 名臣篇童貫使遼篇哲宗駕崩篇年表南宋祥興改元篇局勢動盪篇狄青升官篇理宗登基篇遠征幽燕篇禪位前奏篇淮西之戰篇吳璘撤軍篇趙普罷相篇符離之潰篇向氏登場篇皇業肇基篇北宋六賊篇上神宗崩潰篇趙昀登場篇皇帝昏倒篇多苦多難篇一徵收官篇議和前奏篇理宗登基篇耶律留哥篇南北開戰篇川陝再戰篇開封陷落篇新政失敗篇夷簡首相篇免役差役篇北伐大勝篇安石進京篇天災人禍篇平夏大捷篇混蛋杜充篇似道出兵篇幽州陷落篇二張戰死篇瀟灑撤軍篇拖雷借道篇書生張亢篇議和失敗篇東明事件篇夏蒙絕金篇蒙金首戰篇金軍退師篇餘玠登場篇變法前奏篇張浚勤王篇
確立國本篇新黨掌權篇允文之死篇安石登場篇風雨欲來篇蒙金決戰篇朱熹被罷篇開封陷落篇十二金牌篇北伐前奏篇真宗登基篇安石進京篇度宗駕崩篇邊疆烽火篇北漢立國篇真宗登基篇景炎流亡篇皇帝遇刺篇出兵南漢篇宋遼定盟篇耶律留哥篇災難臨頭篇戰爭準備篇重文輕武篇岳飛北伐篇三將入朝篇採石前奏篇南宋內政篇雍熙慘敗篇英宗駕崩篇趙構北上篇完顏登場篇安石復相篇蒙古徵夏篇北伐前奏篇瀟灑撤軍篇採石前奏篇首輪北伐篇夏蒙絕金篇蒙古伐金篇天眷和議篇風波慘案篇宋金亂戰篇仁瞻斬子篇杭州行在篇災難臨頭篇西征首戰篇西夏內亂篇嶽軍苦戰篇寇準砸人篇第一 名臣篇童貫使遼篇哲宗駕崩篇年表南宋祥興改元篇局勢動盪篇狄青升官篇理宗登基篇遠征幽燕篇禪位前奏篇淮西之戰篇吳璘撤軍篇趙普罷相篇符離之潰篇向氏登場篇皇業肇基篇北宋六賊篇上神宗崩潰篇趙昀登場篇皇帝昏倒篇多苦多難篇一徵收官篇議和前奏篇理宗登基篇耶律留哥篇南北開戰篇川陝再戰篇開封陷落篇新政失敗篇夷簡首相篇免役差役篇北伐大勝篇安石進京篇天災人禍篇平夏大捷篇混蛋杜充篇似道出兵篇幽州陷落篇二張戰死篇瀟灑撤軍篇拖雷借道篇書生張亢篇議和失敗篇東明事件篇夏蒙絕金篇蒙金首戰篇金軍退師篇餘玠登場篇變法前奏篇張浚勤王篇
主站蜘蛛池模板: 秦皇岛市| 天柱县| 南陵县| 靖江市| 康定县| 门源| 镇安县| 渝中区| 临沂市| 邹城市| 神池县| 宁津县| 峨山| 个旧市| 疏勒县| 治县。| 柘城县| 蒙山县| 苗栗县| 阜城县| 敦煌市| 东阿县| 筠连县| 房山区| 清新县| 图木舒克市| 房山区| 香格里拉县| 南华县| 三河市| 东丰县| 夏津县| 通城县| 萨嘎县| 孝义市| 贺州市| 财经| 皮山县| 比如县| 辽中县| 大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