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軍苦戰篇
除戰創遍佈的身體外,他一無所有,他全部奢望只是儘量拖住敵人,給身後的岳飛多爭取哪怕一點點時間…因至少有兩個方向的援軍正向郾城方向火速增援!
小商河激戰開始!大雨中滿地泥濘、溝壑渠深,楊再興衝進金軍陣內。必死決心讓他比5天前的全盛狀態時更勇猛,金軍傷亡驟然增加,這讓12萬人同時憤怒了!
被這樣一小撮人挑釁,是個男人就會受不了,何況這段時間以來,金國男人們一直都憋屈著。憤怒中他們做出了一非常罕見的決定——萬夫長、千夫長出戰!
這是非常少見的。據統計,宋金開戰以來,很少或幾乎沒有陣斬、擒獲金軍萬夫長的記錄,可這時,這種官銜的金軍將領扎堆地向楊再興涌了過來!楊再興求之不得,這簡直是上天賜予的好運,實話實說:要是這些萬夫長躲在12萬之衆的人堆裡,他無論如何也找不出來!
5天前他就試過:15000人裡挑不出來金兀朮!
楊再興最後的時刻到來!金軍箭如雨下,他每中一箭都會折斷箭桿,任由箭頭留在身體裡,繼續戰鬥!這一點讓後世某些人想不通,他在幹什麼?爲了攢箭頭破紀錄嗎?
Www ?тт kΛn ?c o
不,是爲了戰鬥!箭桿會不停搖晃、擴大傷口、不斷流血,直到他喪失體力。而全拔出來效果也一樣。這時唯有折斷箭桿、留下箭頭纔是最佳方法,這樣他才能儘可能長時間地戰鬥!
在這種情況下,他迎戰金軍高級將官,於激戰中斬殺金軍萬夫長撒八孛堇。千夫長、百夫長、五十夫長以下百餘人,殺2000餘名金軍…最後終於力盡殉國!他死時很可能是陷在了淤泥裡,或是某條注滿了水的溝渠困住了他。他死於亂箭。但他絕不會怨恨這場大雨,相反他會非常的慶幸滿意。因這場雨嚴重限制了金軍騎兵的機動性,幫助他牢牢拴住了敵人,在他死後。金軍也沒法連夜推進…
王蘭、高林、楊再興全部戰死!楊再興他本應是全軍的箭矢,用來摧鋒破堅、攻城略地,在北伐中大放異彩。可死前所起的作用居然是一面保衛主帥的盾牌。他的死是註定的,除非他能殺光這12萬金軍中的每一個!這是他的榮耀、還是他的悲涼?這是漢人的榮耀。還是漢人的悲涼?
楊再興死後,12萬金軍怔忡在這場大雨裡。戰鬥時間很長嗎?不,最多不過兩小時。死傷人數太多嗎?也不是,除萬夫長、千夫長外,只是2千多人的數字而已。那麼是雨太大嗎?更不是!在遇到楊再興前,金軍就在冒雨趕路了。這時殺岳飛的心仍不熄,可12萬之巨的龐大軍團再沒向前移動…
完顏宗弼是個思維健全的人,他腦子稍微運轉一下,就會得出下面這個結論:楊再興只是路上的偶遇,已這樣難纏。那麼守在岳飛身邊的人呢?
這讓他不寒而慄!前思後想,他決定休整一下,邊休息邊觀望,等這場大雨過去再說…可來不及了,一夜之間。兩個方向同時有宋軍迅速殺到!
一支是順昌劉錡的八字軍!自開戰以來,劉錡一直留在戰場前沿,張俊、王德的撤退沒影響到他;趙構、秦檜的班師令也沒讓他屈從,他始終保持著冷靜獨立的思維。當岳飛意識到在戰場上被孤立後,發現只有劉錡才處於能援助他的位置上…
劉錡沒耽誤,他派自己的統制官雷仲率兵北上,去郾城救援岳飛。他們的行動已足夠快速了。可路途及這場大雨阻礙了他們,當楊再興拼死一戰時,他們還在路上…
另一支是岳家軍前軍統制張憲。張憲駐軍在北面50多公里的潁昌府城,而小商橋就在穎昌府、郾城這兩者之間。他距離岳飛帥帳是最近的,從某種意義上說,楊再興以生命爲代價所爭取的時間就是留給他的…
張憲在暴雨中瘋狂趕路。當夜趕到戰場,二話不說就向12萬金軍發起攻擊!這是一次血腥的報復,岳家軍精銳部隊大部分在張憲手裡,而所謂的精銳就是岳飛的親兵背嵬軍,他們每個人心情都和楊再興一樣…
12萬金軍在泥濘的小商河區域被擊潰!張憲銜尾疾追。追過小商河,追過臨潁縣,共追擊了15裡,才收兵回來…回來後收拾戰場,尋找到楊再興的屍體。火化後發現裡面有鐵箭頭兩升…
這時是7月13日凌晨,宋軍在哀悼楊再興。另一邊,剛剛再一次逃脫性命的四太子突然間心情大好。他發現自己腦子不僅健全,還會急轉彎——誰說定要擒殺岳飛纔會讓利益最大化?
如真是殺了岳飛的話,這些宋軍不僅不會崩潰,反而會瘋了一樣的復仇吧?那時玉石俱焚、兩敗俱傷,金軍也沒什麼好受!
而他腦子拐了個彎後,突然間妙想天成,覺得如把岳飛比作一座城的話,那麼與其攻城,爲什麼不選擇圍城打援呢?如援兵太強打不下來的話,圍魏救趙效果更好?
聯繫眼下實際,就是突襲岳飛大本營郾城!哪怕不得手,也會造成各路宋軍向岳飛靠攏。這時突然殺向岳家軍之前所佔領的那些城池,各個擊破的話,是不是機會大好、成功在望呢?
這個想法讓四太子殿下暴跳了起來,再也不想耽誤哪怕一分鐘。於是他在當天就跑向了他認爲最適合擊破的那個城市——潁昌府!
根據之前戰報,潁昌府是張憲的駐地,而張憲剛剛還帶著全部主力在小商橋和他玩命!這時潁昌府城內必定是空虛的!以12萬?不,就算10萬吧!這樣的重兵攻城,如每個金兵圍城牆站好,一齊用靴子踹過去,城牆鐵定倒!
這麼想沒錯吧?應該沒錯吧?肯定沒錯吧?錯了!
實在太悲摧了,四太子殿下站在潁昌城下,發現自己居然錯了!怎會錯呢?前面的推理多麼正確、多麼有邏輯,不可能出錯的啊!
可他怎就想不到既然劉錡能派援軍、張憲能去救援,他能集結重兵炮打司令部,那爲什麼戰場上其它岳家軍就定還在原地不動呢?
全局因張俊、王德的撤軍而動盪。岳家軍也在迅速收縮戰線!當時,突在最前方的王貴的軍隊在張憲率軍回救岳飛時,已來到潁昌城內接手防務!
這時城內有王貴、董先、姚政、胡清、馮賽等知名戰將與3萬岳家軍,最重要的:城內還有岳家軍的超級戰將、岳飛的長子、贏官人岳雲!
現在。岳飛第四次北伐的焦點戰集中在了潁昌府!對比之前各次戰役,會發現這次戰鬥意義凌駕於所有之上!它是獨一無二的!
在張俊、王德撤軍前,金軍要多方向防守,談不到重點針對岳家軍。可張俊撤退之後,事發突然,郾城之戰、小商河之戰,這些戰鬥不管過程怎樣、結局如何,都是一個性質。即岳飛在防守,全力以赴保證帥帳的穩定。雙方投入的軍隊數量、戰鬥的地理位置更決定了這些戰鬥只是局部的,只以殺傷對方有生力量爲主的。但潁昌府之戰截然不同!
首先雙方第一次成建制對抗。儘管岳家軍一方仍存在著岳飛不在本陣、精銳背嵬軍四處分散等種種不利因素,但畢竟背依堅城、人數3萬。這是開戰以來決無僅有的。
之後要注意的是潁昌府的地理位置。它背後就是北宋舊都開封城,在兩者之間再沒州府級城市,這決定了它既是岳家軍收復舊都佔據河南的最後一塊跳板、也是金國方面保住河南一地最後的防線…雙方誰也輸不起!
至少四太子殿下是再也輸不起了!他豁出去了,帶來了能找到的全部兵力。其中步兵數字不詳。騎兵最少3萬,出戰的萬夫長達到6人,他女婿、上將軍夏金吾也在陣中,可說這是河南境內的全部家當!
岳家軍一方則稍顯慘淡。兵力雖達到3萬,可實在沒法樂觀。岳飛所部12軍,潁昌府裡共有5軍:中軍、踏白軍、遊奕軍、選鋒軍、背嵬軍。其中,中軍主力仍遠在西京洛陽。選鋒軍主力在統制官李道率領下正兼程趕來。背嵬、遊奕兩軍主力在張憲手裡。踏白軍全軍都在,可惜他們是偵察兵…而作爲全軍精銳的背嵬軍只有800騎!
當天辰時,岳家軍出城迎戰。城防由董先、胡清率踏白軍負責。主將王貴帶著中軍、遊奕軍兩部主力親自出戰。背嵬軍則全都交給岳雲…決戰決勝由贏官人承擔!
800背嵬軍衝向10餘萬金軍,這彷彿蜉蝣撼大樹、片葉阻大江,雙方差距未免太大了。可就是這樣,岳雲居然衝破了金軍防線。深深契入了對方本陣裡!陣勢動盪,女真人以10萬餘衆的軍力,居然沒法壓制他,被這支不足千人的騎兵部隊殺進殺出,予取予奪!
這讓女真人震驚。一天前他們還承受過楊再興的衝擊,以那人的勇力,也不免葬身亂軍。這個岳雲怎能隨心所欲,難道他遠遠強過了楊再興不成?也是也不是。岳雲的個人衝鋒能力當然不在楊再興之下,但最重要的是:岳雲身後帶著的部隊與楊再興截然不同!
漢之虎賁、唐之玄甲、宋之背嵬、明之關寧…這是漢人們在各自時代裡的軍隊傳奇!當年唐太宗李世民手下的玄甲騎也不過才1000人左右,卻能定鼎國內、立威突厥,鑄就天可汗威名,到宋代時,背嵬軍以更少的建制,面對更龐大的異族軍隊,任務是必須取勝!岳飛曾派人傳令於岳雲——“不勝,則先斬汝”
岳雲自辰時出戰,過巳時,4小時內出入敵陣數十回合,殺得人爲血人、馬爲血馬,身中戰傷百餘處,勝負未分,而身後有些亂了…
他背後是主將王貴。這是岳家軍第三號實權人物、中軍統制官。這人膽略是有的,在北伐中能突破在張憲的前方,遠離本部收復遙遠的鄭州、洛陽。可仍稍顯不足,不能支撐他沒絲毫遊移地堅守自己的信念。這在一年後就將造成災難性的風波亭悲劇。而這時,他想到了後退…
背後是潁昌城,回城防守,似也是不錯的選擇?關鍵時刻,血色的岳雲來到他身旁,要求他決戰到底,北伐已成孤軍之勢,尺寸之退,必致潰堤之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