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恪弟,你確定不是開玩笑?”
帶著李恪溜達一圈回來後,當李恪提及李治的破事,秦壽一臉無語地看著李恪,想要確定李恪不是腦門抽了,要自己幫懦弱的李治。(
.
.??)(閱讀最新章節首發)
現在都什麼情況了?李恪居然同情他的跟班小弟,熬不過他的請求,跑來請秦壽出主意,李恪在秦壽責問目光之中,一臉尷尬地撓著頭。
“呃,那個壽哥兒,能幫就幫,幫不了就算了!”
面對秦壽大翻白眼的目光,李恪遲疑了一陣,打心底有些同情李治遭遇,看看秦壽有沒有辦法解脫李治的麻煩,有辦法最好,沒有辦法他也盡力了。
秦壽搖搖頭嘆息一聲,現在這種情況秦壽不能幫李治,要是幫了李治,勢必會引起長孫無忌變動,到時候他變動了,秦壽還真會變得束手束腳。
如今情況按照歷史軌跡走向,秦壽暫時不想去破壞,只要在關鍵時刻,打長孫無忌一個措手不及,一擊致命給予他永無翻身之日,要不然倒黴的就是自己。
李恪不知道秦壽心中想法,見秦壽沒有幫忙之意,也就沒有在強求什麼,只能宛然嘆息一聲,嘮叨了一些瑣碎事,最後商議好短暫協議,李恪匆匆告辭離去。
“太天真了,恪弟,你還真是會夠找麻煩!”
目送李恪離去的背影,秦壽頭疼不已地揉著額頭,只能用假天真來形容李恪這個傢伙,眼下什麼形勢他心裡最清楚,要自己幫李治,不是自找麻煩嗎?
無奈的秦壽搖搖頭嘆息著,直到賀明急匆匆走進來,秦壽才從頭疼之中清醒恢復過來,一頭霧水看著滿臉擔憂的賀明。
“有事?”
秦壽一臉怪異看著欲言欲止的賀明,這不是他的本性,按照以前他早就大呼小叫了,很少見他這副模樣,忍不住讓秦壽有些好奇起來。
“鎮長,你去瞧瞧魚塘吧!”
“魚塘?怎麼了?”
賀明說出魚塘的事,秦壽更是大感好奇,而賀明支支吾吾著什麼也沒說,只是希望秦壽自己親自去看看,帶著疑惑之色秦壽親自去看看魚塘。
路上賀明一句話也沒有說,在前面帶路,秦壽大感好奇魚塘怎麼回事?直到到達魚塘的時候,秦壽才發現八個村民們一臉憂心忡忡的。
“鎮長來了!”
“鎮長,你快瞧瞧,這魚沒法賣了!”
“就是啊,鎮長,現在魚價大跌…”
村民們見到秦壽到來,第一時間圍上來,七嘴八舌訴苦長安魚價大跌的問題,導致他們八人的三畝魚塘積累了一大堆魚。
搞清楚事情真相的秦壽馬上頭痛起來,魚價大跌還真是有些預料之外,而養魚戶村民們就靠這魚塘裡的魚維生,要是魚賣不出去,他們一年到頭幾乎沒有什麼錢賺。
現在碰上魚價暴跌的事,養魚戶村民們哭得眼淚差點飆出,賤賣的魚虧本,要是不賤賣更是收不回本錢,一年到頭幾乎伺候魚塘裡的魚。
“肅靜,肅靜,本鎮長,好好調查一下!”
受不了一羣漁戶村民們哭哭滴滴的模樣,秦壽大感頭疼地揮手製止他們騷動,事情沒有搞清楚前,秦壽不敢枉然斷定下定論。
安撫好激動過度的漁戶村民們,秦壽頭疼不已地轉身離去,魚價暴跌是秦壽沒有想到的事,按照現在剛開春,魚價會掉很正常,可也不會掉的如此離譜?
午時,當洪武送上長安城內潘安反饋回來的消息,秦壽頓時一陣啞口無言,沿海一帶出現十年難得一遇的魚潮,導致沿海魚類不少涌進長安,壓下了淡水魚價。
“洪武,去找王海和賀明前來!”
“是,將軍!”
迫於無奈,秦壽只好出動罐頭魚想法,黃豆存儲量足夠,可以開始自主生產豆鼓了,等待之中秦壽在書房內翻找北魏時期賈思勰著作,農業科的齊名要術。
“將軍!”
“鎮長!”
兩刻鐘過後,王海和賀明先後趕來,一頭霧水看著秦壽拿著齊名要術反覆專研,王海和賀明到來後,秦壽放下手裡的齊名要術。
“王海,本將軍要製作鐵皮管頭,長12釐米,寬8釐米,高6釐米,鐵皮不需要太厚,需要多長時間?”
“長12釐米?寬8釐米?高6釐米?”
王海在秦壽問題下,愕然失神片刻自言自語重複著秦壽尺寸,不知道秦壽要弄這麼奇怪長方形鐵皮盒子做什麼?
“啓稟將軍,大概要三個時辰!”
王海保守說出秦壽奇怪長方形盒子成型時間,其中還是省去熔鐵時間,要打造不漏的奇怪長方形盒子,還真需要一點時間。
“很好,你找二十名學徒匠工,專門負責製作鐵皮罐頭,越多越好!”
“是,將軍!”
王海也沒問秦壽做這麼多鐵皮盒子做什麼,領命告退離去,留下賀明站在一邊,等待秦壽的安排,也不知道秦壽找自己做什麼?
“賀明,漁戶們魚塘裡的魚,本村長以他們以往出貨價格全要了,叫他們放心!”
“是,鎮長!”
秦壽收完漁戶們的魚賀明鬆了口氣,至於秦壽要那麼多魚做什麼?賀明沒有興趣去知道,正打算轉身離去,秦壽突然開口喊住賀明離去。
“等會,召集一些手藝不錯的廚師,還有找一下無所事事的人,學做豆鼓!”
“豆鼓?”
秦壽安排賀明找一下廚師還可以,可要是安排一些人做豆鼓,賀明有些糊塗了,豆鼓長安城內也有賣,只是貨比較少而已,搞不懂秦壽要豆鼓做什麼?
“少廢話,不單豆鼓,連醬油也要學會!”
“醬油?鎮長,什麼是醬…”
“豆醬清,裡面全有,照做!”
秦壽丟出齊民要術到賀明腳下,一頭霧水的賀明撿起齊名要術,在秦壽不耐其煩揮手下,賀明不敢再去煩秦壽,帶著齊名要術離去。
“豆鼓魚,醬油,我真是天才!”
賀明離去後,秦壽洋洋自得地自誇起來,幸好有老祖宗的齊名要術,裡面記載了豆鼓與醬油方法,而醬油這個時代還未發展起來。
漁戶們賣不出的魚,正好給秦壽了一個提醒,佐餐菜,有了豆鼓魚必然還要生產素食之類的副食品,比如豆腐乳,正好適合行軍打仗的軍人口糧。
要是一味啃餅乾,久了肯定淡出鳥味,但是配合便挽的豆鼓魚之類副食,可以減少押運糧草的負擔,真正做到了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