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章 兩個好奇寶寶

新年過後,

天色剛剛擦黑,家家戶戶就點起了燈籠,有錢人家門前掛著精巧的彩燈、紗燈、走馬燈,點燃之後絢麗多彩,還滴溜溜轉個不停,普通百姓捨不得置辦這些高檔貨,當舅舅的也會給外甥扎一盞新的提燈,表面蒙的大都是紅紙或者紅紗,要的就是這個喜慶勁。

華燈初上時,汪克凡一行進入永寧縣城,街道上人流如織,噼噼啪啪的爆竹聲此起彼伏,兩支耍龍燈的隊伍在街口碰上了,互不相讓比試起來,把龍燈耍的像活物般上下飛舞,引來無數的叫好聲,圍觀的百姓裡三層外三層,水泄不通。

自汪克凡以下,所有官兵都下馬拉著繮繩步行,隨著人流緩緩移動,黃宗羲和顧炎武也下了馬車,興致勃勃地觀賞著街景,篆姬不便下車,也被熱鬧喜慶的氣氛感染,不時挑起車簾向外看著。

“似這般興旺的太平景象,已經好多年沒有看到了,沒想到永寧一個偏處山區的小縣,竟然河清海晏,自成一方樂土!”

黃宗羲大爲感慨,江浙一帶雖然富甲天下,但是自從清軍南下後,先是不停的打仗,然後又要承擔多如牛毛的苛捐雜稅,士紳百姓的生活都大不如前,相比之下,永寧縣卻好像一個令人羨慕的世外桃源。

顧炎武也大有同感,連連點頭,又疑惑地說道:“真是奇怪!同樣是吉安府地界,永新、永寧兩縣卻頗爲富足,這一路上看來。比府城廬陵還要強上幾分,不知是何道理?”

“這個……”

黃宗羲開始沒有想過這個問題。被他一下子問住了,皺眉猶豫說道:“永新永寧這兩個縣。在隆武二年就已經光復,汪軍門在這裡經營已久,若是一直勵精圖治,薄賦輕徭,自然比其他地方強一些。不過……,不過永新、永寧的境內大多是山區薄田,又沒有可以通商的贛江水運,百姓以何安居樂業,我是萬萬想不通了。”

“想來永寧縣令必是難得的能吏。這次見了,定要向他誠懇討教!”顧炎武感慨道:“哎,若是天下郡縣都如永寧永新一般,我大明何至於山河破碎,故土淪喪!”

說話的功夫,車隊終於通過擁擠的街口,歡快喜慶的鑼鼓點留在身後。

拐進一條清淨的街道,行人明顯少了很多,兩旁閃出一座座青牆院落。門口立著石鼓或者鐵門當,看樣子都是士紳富戶的家宅,雖然遠比不上蘇杭京城的那些瓊樓玉宇,但在這個小縣城也算得上豪宅了。

更難得的是。這些宅子似乎都是新建的,門扇上的漆色最少也有八成新,牆角的磚石上還帶著剛剛出窯的痕跡。

顧炎武和黃宗羲不由得微微乍舌。王輔臣更是驚訝不已。這些宅子大小不同,多了能值六七十兩銀子。少了也能值十幾兩銀子,永寧縣竟然有這麼多人家同時新建房屋。富足程度又超過了他們的想象。

離著縣衙還有幾百步的樣子,剛剛得到消息的永寧縣令帶著屬官前來迎接,見禮寒暄之後,把汪克凡一行人引到縣衙,入寅賓館安排食宿休息。相比那些新建的宅子,縣衙和寅賓館就顯得有些破舊了,不過大明曆來有不修官衙的傳統,顧炎武和黃宗羲沒覺得有什麼奇怪。

讓他們奇怪的是,永寧縣令唐詠罡竟然也是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白面無鬚,臉上還有幾顆青春痘,典型的“嘴上沒毛辦事不牢”,和他們心裡的能吏形象差的太遠。

這個剛及弱冠的年輕人,怎麼看都其貌不揚,但是永寧縣的富足更擺在眼前,難道說,他有施政的秘法不成?

顧炎武和黃宗羲都是飽學宿儒,養氣功夫過人,雖然存著一肚子的疑問,卻能耐著性子,慢慢地洗漱用飯。

寅賓館安排的這頓飯明顯用了不少心思,既不鋪張,幾樣菜餚又頗爲精緻,除了肉食之外,還有兩碟窖藏的蔬菜,大冬天吃起來極爲可口,只是其中一盤模樣古怪,顧炎武和黃宗羲都不認識。

因爲正趕上過節,大家一起喝了兩杯,顧炎武和黃宗羲心裡有事,美酒佳餚都味同嚼蠟,對那盤沒見過的青菜也沒有在意。散席之後,汪克凡單獨召見唐詠罡,兩個人說了好一陣子話。

好容易等到召見結束,唐詠罡告退要走,顧炎武和黃宗羲連忙趕上去,客客氣氣請他到屋中,討教治理永寧縣的施政方略。

“兩位先生看來是誤會了!”

唐詠罡對這兩位著名的前輩很尊重,恭敬說道:“晚生出身於隆武三年的恩科,赴任永寧尚不足一年,本縣得以大治,和晚生並沒有太大幹系,萬萬不敢掠人之美,粉飾功勞!”

“一年時間可以發生很多事情了,前任永寧縣令是吉安府王家的子侄吧?想來是有幾分本事的,不過創業難,守成更難,永寧能有這個局面,唐大令又何必過謙?我和梨洲先生真心請教,還請指點一二!”顧炎武見他推脫,輕飄飄幾句話就堵了回去,一定要問個究竟。

在汪克凡面前,顧炎武因爲地位懸殊過大,又有求於人,難免患得患失,但他當過官,打過仗,這些年又走南闖北,名符其實的老江湖,在唐詠罡這個毛頭小子面前就顯得遊刃有餘。

“這個嘛,說來話長。”

長者問,對勿欺,唐詠罡只好仔細解答:“據我所知,早年間永寧縣沒什麼特別之處,在江西諸郡縣中算是最貧苦的幾個,隆武二年又被清軍攻陷,士紳逃散大半,百姓苦不堪言。可是自打汪軍門領軍收復此地之後,永寧就眼見著一日強過一日,明明加倍徵收賦稅,鄉里間卻日益富足……”

黃宗羲驚訝地問道:“噢?真的加倍徵收賦稅,卻不是輕賦薄徭嗎?”

沒搞錯吧!橫徵暴斂,卻能國泰民安,天下哪有這個道理?

“決計不錯,晚生赴任之初也頗爲驚訝,想不通其中的緣由。”唐詠罡有意停頓一下,吊足了氣氛才說道:“晚生後來才知道,本縣有一千餘子弟在楚軍,只要家中有一人當兵,每年就能送回來十餘兩銀錢,若是做了軍官或者立下軍功,家中的銀錢就更爲寬裕。”

井岡山就在永寧縣境內,作爲楚軍的老根據地,吉安營和劉淑的部隊裡有很多永寧子弟。

黃宗羲恍然大悟:“不錯,我怎麼沒有想到這一節呢?千餘永寧子弟從軍,足可惠及萬戶百姓,聽說楚軍從不拖欠軍餉,難怪永寧如此富足。”

顧炎武卻連連搖頭,說道:“那也不對!永寧雖是小縣,也有近十萬丁口吧?就算軍餉可以接濟上萬戶百姓,其他人又憑什麼過活?”

“這就是汪軍門的功德了!”唐詠罡笑著說道:“楚軍在永寧開礦設廠,百姓們只要肯下力,一年到頭總能找到賺錢的活計,況且本縣的官田都由縣衙統一管理,雖然加倍徵收田賦,卻免去了各種雜捐,算下來比租種私田劃算得多,哪怕貧苦百姓也不愁溫飽。”

井岡山修械所,一度是楚軍唯一的兵工廠,負責爲大軍提供裝備彈藥,各種各樣的物質需求量很大,再加上清軍最猖獗的時候,湖廣和江西都相繼淪陷,井岡山地區是楚軍最重要的後方基地之一,所以這裡設有很多機構,大力進行基礎建設,對勞動力的需求也很大,從而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在山溝裡開礦設場,能賺錢嗎?”顧炎武只聽說過工場,沒聽說過工廠,兩個字音同字不同,含義也有些類似,倒不妨礙他的理解,但是他對井岡山地區的情況不瞭解,所以對唐詠罡的解釋並不信服。

“百姓願意租種官田?這倒新鮮,你快說說看,到底是怎麼回事?”黃宗羲關注的角度又不一樣,對國之根本的農事更爲敏感。

明朝滅亡原因很複雜。

比如社會的經濟結構起了變化,從單一的農業社會向商品社會過渡,出現了資本主義的萌芽,但是上層建築卻沒有及時發生轉變;

又比如明末的土地兼併越來越嚴重,再加上天災**不斷,貧苦百姓生活難以爲繼,不得已揭竿而起;

還比如國家制度存在嚴重的先天缺陷,無論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各方面,都存在極大的內耗和資源浪費,以至於和漢唐宋這幾個朝代比起來,明朝總是讓人覺得特別憋屈;

再比如……

更比如……

由於時代的侷限性,黃宗羲還沒有意識到社會結構轉變的重要性,對農事更加關注。不過這也沒什麼錯的,農業方面出了問題,也是明朝滅亡的一個重要原因,沒有糧食吃,老百姓就要造反,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就是這麼簡單的道理。

“這個題目太大,一下子說不清的。明天一早,汪軍門就要上井岡山巡視,兩位先生若有興致,不妨同去走一趟,晚生再仔細解釋。”唐詠罡連連告罪,汪克凡剛纔給他佈置了好幾個任務,正等著回去一一落實,不能再陪著這兩個好奇寶寶海闊天空的聊下去了。

第二九四章 貴陽(續十四)第一三九章 時間差第九十三章 求援第四十八章 痛罵忠臣第一五二章 完敗第一二四章 義無反顧第一零一章 牛佺變成了王雙人第一二五章 煽風點火是光榮而危險的任務第九十五章 老區第一九五章 見血第九章 你都要些什麼第二四五章 追還是不追第一五七章 解讀第七十四章 落石和火攻第十八章 學校第四十九章 泄密第七十七章 拼老本第一一一章 劉承胤不是個怕事的人第一七八章 爭論第八十章 三路大軍殺入寧鎮山區第四十八章 論敵後抗戰第一二二章 意味深長第二二八章 亂(上)第七章 千萬不能選錯第四十二章 吃碗雞蛋打滷麪吧。要麪湯嗎?第五十一章 破門第四十四章 終於等到了這一天第七十二章 保存實力第七十四章 替死鬼第五十四章 虎不可離山第五十三章 大炮的威力第十一章 宰相氣度第四十章 殺豬殺屁股第七章 查鹽政和建新港第二十二章 勸你懸崖勒馬!第八十九章 當今天子,確有中興之象第一九零章 爲國謀羊舌第二三二章 趁亂(下)第十二章 一起上船第二十章 風蕭蕭兮江水寒第一四二章 搏殺第二十四章 北上第二十六章 春雷第一四八章 截殺第二八五章 貴陽(續五)第八十章 三路大軍殺入寧鎮山區第一百零三章 糾結和點醒第十二章 兵如驕子禍亂起第十七章馬踏中原第十章 自有鴻鵠隨大鵬第一一六章 茅塞頓開第一百一十章 值了!第二章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第四章 王公公誓死抗敵第七十六章 衆矢之的第四十八章 論敵後抗戰第三十五章 孤忠良將第三十七章 出城迎戰第一三二章 三府守望相助第十章 傅冠的擔心第一八五章 大棒子趕人第六十五章 功虧一簣第一六六章 大同第二十九章 大年初一的爭吵第九十九章 你把他們當寶,我把他們當草第二六零章 昭告天下第四十七章 殺其將,並其兵第三十八章 你死我活的湖廣會戰第五十章 你好自爲之吧第一三五章 湘桂運河第十章 兵部門外的爭吵第四章 見駕第三十章 心太軟,只好殺了他第二七八章 貴陽(上)第三十章 四將爭功第一三二章 搏殺第十二章 該回湖廣了第六十三章 逃走第二一七章 脅裹第一一六章 其實是一包尿不溼第二十三章 弓箭教官第一章 逃跑還是留下第一零六章 拼命向前第十六章 處置第二四五章 追還是不追第一二六章 刺刀和標準化生產第三十六章 棄城突圍第五十二章 對城牆的進攻第七十八章 戰俘營的故事(上)第二十九章 一語驚人第六十一章 黃州府里人心惶惶第一二七章 擡槍第一五八章 伏擊和延緩第二十一章 許千總立功第三十六章 某不知兵,但知死戰不退!第三十五章 秋夢春思了無痕第二十一章 何去何從?第五十三章 固若金湯,就怕水攻第一九一章 鬥略第十二章 兵如驕子禍亂起
第二九四章 貴陽(續十四)第一三九章 時間差第九十三章 求援第四十八章 痛罵忠臣第一五二章 完敗第一二四章 義無反顧第一零一章 牛佺變成了王雙人第一二五章 煽風點火是光榮而危險的任務第九十五章 老區第一九五章 見血第九章 你都要些什麼第二四五章 追還是不追第一五七章 解讀第七十四章 落石和火攻第十八章 學校第四十九章 泄密第七十七章 拼老本第一一一章 劉承胤不是個怕事的人第一七八章 爭論第八十章 三路大軍殺入寧鎮山區第四十八章 論敵後抗戰第一二二章 意味深長第二二八章 亂(上)第七章 千萬不能選錯第四十二章 吃碗雞蛋打滷麪吧。要麪湯嗎?第五十一章 破門第四十四章 終於等到了這一天第七十二章 保存實力第七十四章 替死鬼第五十四章 虎不可離山第五十三章 大炮的威力第十一章 宰相氣度第四十章 殺豬殺屁股第七章 查鹽政和建新港第二十二章 勸你懸崖勒馬!第八十九章 當今天子,確有中興之象第一九零章 爲國謀羊舌第二三二章 趁亂(下)第十二章 一起上船第二十章 風蕭蕭兮江水寒第一四二章 搏殺第二十四章 北上第二十六章 春雷第一四八章 截殺第二八五章 貴陽(續五)第八十章 三路大軍殺入寧鎮山區第一百零三章 糾結和點醒第十二章 兵如驕子禍亂起第十七章馬踏中原第十章 自有鴻鵠隨大鵬第一一六章 茅塞頓開第一百一十章 值了!第二章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第四章 王公公誓死抗敵第七十六章 衆矢之的第四十八章 論敵後抗戰第三十五章 孤忠良將第三十七章 出城迎戰第一三二章 三府守望相助第十章 傅冠的擔心第一八五章 大棒子趕人第六十五章 功虧一簣第一六六章 大同第二十九章 大年初一的爭吵第九十九章 你把他們當寶,我把他們當草第二六零章 昭告天下第四十七章 殺其將,並其兵第三十八章 你死我活的湖廣會戰第五十章 你好自爲之吧第一三五章 湘桂運河第十章 兵部門外的爭吵第四章 見駕第三十章 心太軟,只好殺了他第二七八章 貴陽(上)第三十章 四將爭功第一三二章 搏殺第十二章 該回湖廣了第六十三章 逃走第二一七章 脅裹第一一六章 其實是一包尿不溼第二十三章 弓箭教官第一章 逃跑還是留下第一零六章 拼命向前第十六章 處置第二四五章 追還是不追第一二六章 刺刀和標準化生產第三十六章 棄城突圍第五十二章 對城牆的進攻第七十八章 戰俘營的故事(上)第二十九章 一語驚人第六十一章 黃州府里人心惶惶第一二七章 擡槍第一五八章 伏擊和延緩第二十一章 許千總立功第三十六章 某不知兵,但知死戰不退!第三十五章 秋夢春思了無痕第二十一章 何去何從?第五十三章 固若金湯,就怕水攻第一九一章 鬥略第十二章 兵如驕子禍亂起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泌阳县| 吉木乃县| 鄂托克旗| 辛集市| 黄浦区| 海门市| 东乡族自治县| 务川| 保康县| 黄石市| 武山县| 铁岭县| 鲁山县| 青岛市| 错那县| 三穗县| 三都| 皮山县| 康马县| 蓬溪县| 合阳县| 县级市| 稻城县| 巴中市| 永川市| 盐边县| 曲阜市| 虹口区| 民权县| 宁国市| 东丽区| 镇安县| 绥阳县| 高平市| 仁化县| 赤峰市| 南部县| 信阳市| 息烽县| 宁城县| 柳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