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031章 何策破城

送走了縣官們,劉璟留下了郡丞周魴,又命人請來魯肅和諸葛瑾,和他們三人商議破建業(yè)之策,周魴見到了魯肅和諸葛瑾,不由大爲驚訝,原來這兩位江東重臣也投降了漢國,他心中的一絲不安也隨之消失無蹤。

諸葛瑾此時更關心自己家人情況,他已得知孫權將自己家人下獄,令他十分擔憂,他連忙將周魴拉到一旁,低聲問道:“子魚,我家人現在情況如何?”

周魴安慰他道:“諸葛公的家人不在建業(yè)官獄,而在秣陵縣獄,諸葛公放心,吳侯之令雖然下面人不敢違抗,但也不至於虐待諸葛公的家人,況且張軍師特地有過囑咐,他們現在都安然無恙。”

諸葛瑾也懂官場之道,這個時候沒有誰敢動自己家人,但家人畢竟在獄中,讓他難以心安,諸葛瑾點點頭,見劉璟已經走進大帳,便道:“先聽聽漢王殿下怎麼說吧!”

劉璟正和魯肅談及建業(yè)城和秣陵城的情況,在這方面,魯肅很有發(fā)言權,當初便是他和張紘修建了建業(yè)城,他對建業(yè)城的一磚一瓦都十分熟悉。

秣陵縣城的重新修葺也是由魯肅主持,對秣陵縣城的防禦情況他也很瞭解,不過魯肅還是希望劉璟儘量不要猛烈進攻城池,最大限度地減少傷亡,本來魯肅不想過問漢軍攻打江東事宜,但就是爲了減少江東傷亡,他才主動參與劉璟的幕僚決策。

諸葛瑾也是抱著同樣的想法,但諸葛瑾更希望自己能在戰(zhàn)後得到劉璟的重用,甚至希望自己能入相,他今年才四十餘歲,還有十幾年的前途,他的功名之心要比魯肅熾熱得多。

劉璟站在沙盤前,用木桿指著建業(yè)和秣陵兩城,對他們緩緩道:“自從進攻江東以來,我儘量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同時也發(fā)現江東士兵普遍厭戰(zhàn),作戰(zhàn)稍有不利便舉旗投降,以致於我一路勢如破竹,所以對秣陵和建業(yè)兩城我也希望他們不戰(zhàn)而降,儘量避免兵戈塗炭,我請三位來談一談,想聽聽你們對破城的意見。”

三人對視一眼,魯肅笑道:“先請諸葛公談一談吧!”

三人中,諸葛瑾的官職和地位最高,自然由他先開口,諸葛瑾也不推辭,拾起木桿指著秣陵城道:“微臣的意見是先攻秣陵縣城,原因很簡單,一是秣陵縣城駐兵少,其次縣城城牆遠不如建業(yè)城高大堅固,比較容易攻下,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大部分官員和部分將士的家眷都住在縣城內,如果拿下秣陵縣城,建業(yè)城的軍隊就動搖了。”

魯肅和周魴皆贊成諸葛瑾之言,周魴笑道:“殿下,諸葛公說得極是,秣陵縣是建業(yè)的根基,也是建業(yè)的軟肋,拿下秣陵縣,最多半個月,建業(yè)城就頂不住了。”

三人的建議和劉璟的想法不謀而合,但他還想知道,怎樣才能最有效地攻下建業(yè)城,他又向魯肅望去。

魯肅明白劉璟的意思,他苦笑一聲道:“當初修葺秣陵縣城時,我發(fā)現秣陵城牆用的都是泥磚,便建議吳侯拆掉縣城重修,換成石磚,但遭到了張軍師和步長史的聯(lián)合反對,顧雍、虞翻等人也不同意,認爲耗費太大,所以我的建議被否決,最後只是對秣陵縣城進行了簡單的修繕,表面上看起來不錯,但裡面還是朽木舊磚,相對而言,北面稍微堅固,因爲大臣們都出入北門,而南城則最爲破舊,經過數百年的風吹雨打,已經非常脆弱,不堪一擊,但就不知今年有沒有重修過,這得問問周郡丞。”

旁邊周魴接口道:“今年倒是加固了建業(yè)城,秣陵縣城只換了城門,城牆沒有修繕。”

劉璟沉思良久,對他們道:“我的想法和你們一樣,先攻秣陵縣城。”

秣陵縣是丹陽郡治所在地,孫權從京口遷都來建業(yè)後,並沒有用秣陵城作爲都城,而是在秣陵城北修建了石頭城,也就是建業(yè)城,但建業(yè)城只有官衙和駐軍以及孫權的建業(yè)宮,而秣陵縣城便承擔了其他的城市功能。

隨著漢軍攻打建業(yè)的跡象愈加明顯,秣陵縣城內也是一片風聲鶴唳,戰(zhàn)爭的氣息越來越濃厚,白天實施戒嚴,晚上執(zhí)行宵禁,所有民衆(zhòng)不得外出,糧食實施配給制,整個城內冷冷清清,大街小巷看不見一個人影,七千江東士兵在大將周泰和蔣欽的率領下嚴守秣陵縣城。

入夜,城頭上巡哨士兵來回巡邏,警惕地注視著城外的一舉一動,秣陵縣城並不高,城高只有兩丈五尺,城牆也不夠寬厚,無法在城頭安置大型投石機,城外是一條寬三丈的護城河,實際上就是秦淮水的支流。

儘管城頭巡邏士兵十分警惕,但在夜晚,他們無法看到護城河內的細微異常,此時,城南護城河內,幾名身穿水靠的漢軍斥候悄悄浮出了水面,他們趁巡哨士兵剛剛離開的機會,迅速從水中躍出,緊緊貼在城牆根下。

城牆根一向是城頭巡哨士兵的死角,除非士兵探頭向外張望,否則很難觀察到城牆根下的動靜,三名漢軍斥候取出精鋼魚刺,這是水中搏鬥的利器,但他們魚刺的尖刃卻是又尖又扁,很容易便插進了城牆。

這便是劉璟的經驗以及謹慎,儘管魯肅告訴他,秣陵城牆都是泥磚,南城尤其破舊,但那只是魯肅的一家之辭,只能作爲參考,具體破舊到什麼程度,必須要眼見爲實,才能做出攻城決策。

三名斥候動作十分熟練,迅速地勾出了幾塊城磚,又從牆洞掏出幾把土,用油紙仔細包裹好,再換一個地方,不到半柱香時間,便取三處樣本,這時,頭上的巡哨士兵剛剛走過去,三名斥候無聲無息進入水中,迅速消失不見了。

半個時辰後,十幾塊城磚和充填泥土放在了漢軍的中軍大帳內,此時魯肅等三人都不在了,換成了黃忠、甘寧、廖立等大將和軍師,他們的經驗都十分豐富,從這十幾塊城磚和填充土樣本中,他們都瞭解到了秣陵縣城牆的牢固程度。

黃忠拾起填充土在手掌中輕輕捻了捻,又靠近鼻子嗅了一嗅,對劉璟道:“這泥土至少有百年了,發(fā)黑發(fā)黴,說明填充得很疏鬆,而且一直沒有換過,上面還有頂木的朽屑,可見頂木不知腐朽成什麼樣了,這樣的城牆最多再堅持二三十年就會倒塌。”

劉璟搖了搖頭,“如果一直沒有防禦,或許還可以堅持二三十年,可現在上面堆放了大量的礌石滾木,還有幾千士兵整天來回走動,城牆哪裡承受得起,這樣下去,不超過五年就會坍塌,大家請看!”

劉璟拾起一塊城磚,用小鐵錘稍微加勁一敲,城磚立刻粉碎了,“各位看到沒有,正常的城磚在我敲擊之下,應該是斷爲兩截,但這塊磚卻被敲成磚粉,可見城磚內部已佈滿了裂痕。”

劉璟用小鐵錘連續(xù)敲打城磚,所有城磚都被敲得粉碎,他放下鐵錘,拍了拍手笑道:“連合肥那樣堅固的青石城牆我都能擊垮,更不用說這種泥磚牆了,各位,破城就在明天!”

三更時分,秣陵城頭上依舊有巡邏士兵不停地來回巡視,監(jiān)視城外漢軍的動靜,鎮(zhèn)守秣陵縣城的主將是周泰,他是孫權的心腹,出任江東內衛(wèi)軍校尉,護衛(wèi)孫權的一萬精銳之軍便是由他統(tǒng)帥,孫權雖然信任周泰,但周泰在防禦守城上還比較薄弱,所以孫權又任命擅長守城的大將蔣欽爲其副將。

此時蔣欽騎在戰(zhàn)馬上,率領五百士兵巡視城牆防禦,儘管已是三更時分,但蔣欽不敢大意,依舊強打精神在四座城門處巡視。

蔣欽是江東軍中公認的擅長防禦之將,也正是這樣,他對秣陵縣的防禦沒有一點信心,城牆矮小單薄,年久老舊,抗擊能力很弱,這倒也罷了,關鍵是秣陵縣城根本就沒有考慮軍事防禦,和江東大部分城池一樣,城牆沒有馬面牆,沒有垛口,沒有射擊孔,沒有投石道,就只是一座普通的城牆。

這樣的城池如何能抵禦住漢軍強大的進攻,與其花費那麼多人力物力去疏通沒有用的運河,卻不肯重修秣陵城,蔣欽對孫權的決策簡直無話可說。

“將軍!”

有士兵氣喘吁吁奔過來道:“周將軍在南城,請將軍過去一趟。”

“我知道了!”

蔣欽不高興地答應一聲,催馬向南門奔去,他奔至南城大門前,城門內數百士兵手執(zhí)火把,將城門口照如白晝,遠遠只見數十名士兵跪在地上,雙手被反綁,垂頭喪氣。

蔣欽一驚,催馬奔了上去,城門處的士兵見蔣欽到來,紛紛閃開一條路,蔣欽翻身下馬走進了人羣,他頓時認出被捆綁的士兵竟然都是他的部下。

“發(fā)生了什麼事?”蔣欽急問道。

士兵們欲言又止,都不敢說,蔣欽轉身問道:“周將軍在哪裡?”

“我在這裡!”

周泰從黑暗處慢慢走了出來,一直走到蔣欽面前,他用馬鞭一指被捆綁的士兵道:“蔣將軍,這些士兵企圖投敵,在翻城牆時被抓,按照軍規(guī),投敵者當斬,我相信蔣將軍不會不知道。”

第246章 三方角力第733章 荊南危機第1090章 驚天劇變第338章 江陵陷落第1018章 初戰(zhàn)京口第906章 逼要名單第988章 河西撤民第420章 強硬反擊(下)第707章 全面被動第604章 木牛運糧第255章 二戰(zhàn)于禁第199章 去還是不去?第863章 匈奴奇兵第1095章 獵熊戰(zhàn)局第678章 水淹冀城第758章 江東風雲(二)第799章 神秘來客第5章 生死一線第237章 宜城收官第292章 彰顯誠意第208章 諸葛不在家第844章 孫權遇刺第1082章 危機引爆第718章 姜氏父子第1002章 平定河西第518章 三巴歸心第1059章 小試威懾第784章 久別返家第794章 北方來使第90章 血戰(zhàn)突圍第981章 迴歸長安第657章 關中消息第268章 劉表之死第495章 再見劉琦第611章 銅雀之憂第634章 夜攻合肥第618章 來歷不明的敵蹤第220章 不平靜的一夜第196章 黃家地產第442章 柴桑突圍(下)第1112章 苛刻條件第506章 風吹草動第50章 新官上任第479章 司馬懿的第一戰(zhàn)第404章 謀奪江陵第449章 魯肅使楚(上)第603章 魏延獻計第971章 賈詡到來第139章 兩路援軍第616章 襄樊危機第1072章 再訪隆中第67章 竹林試刀第183章 江東主力殺至第632章 荀家的硬骨頭第542章 什麼條件第995章 激戰(zhàn)會縣第488章 走投無路第542章 什麼條件第41章 伯侄夜談第539章 返回襄陽第433章 聚財之令第383章 後院起火第219章 東撤第1009章 劉曹聯(lián)姻(下)第34章 圍剿亂賊第890章 又見大喬第1095章 獵熊戰(zhàn)局第1070章 誰的責任第231章 來歷不明的道士第726章 南北夾擊(上)第134章 夜襲第234章 攻心爲上312章 遭遇重挫第690章 收之桑榆第689章 棄守南陽第802章 啓程北上第443章 馬騰的心思第1123章 最後談判第832章 魏國來使第405章 趙雲歸心第751章 三方角力(下)第795章 雙面間諜第455章 內外交困第328章 危機一刻第1061章 風雲突變第370章 叛逃之兵第439章 水上爭霸第10章 劉景升的煩惱第293章 厲害殺招第596章 討價還價第561章 子午谷相會第1050章 升職風波第664章 援軍到來第51章 水深九尺的小衙門第280章 謀長沙第1048章 鍾繇訪漢第241章 劉備西逃第953章 高臺攻守第222章 江夏太守第357章 蘄春風雲(五)
第246章 三方角力第733章 荊南危機第1090章 驚天劇變第338章 江陵陷落第1018章 初戰(zhàn)京口第906章 逼要名單第988章 河西撤民第420章 強硬反擊(下)第707章 全面被動第604章 木牛運糧第255章 二戰(zhàn)于禁第199章 去還是不去?第863章 匈奴奇兵第1095章 獵熊戰(zhàn)局第678章 水淹冀城第758章 江東風雲(二)第799章 神秘來客第5章 生死一線第237章 宜城收官第292章 彰顯誠意第208章 諸葛不在家第844章 孫權遇刺第1082章 危機引爆第718章 姜氏父子第1002章 平定河西第518章 三巴歸心第1059章 小試威懾第784章 久別返家第794章 北方來使第90章 血戰(zhàn)突圍第981章 迴歸長安第657章 關中消息第268章 劉表之死第495章 再見劉琦第611章 銅雀之憂第634章 夜攻合肥第618章 來歷不明的敵蹤第220章 不平靜的一夜第196章 黃家地產第442章 柴桑突圍(下)第1112章 苛刻條件第506章 風吹草動第50章 新官上任第479章 司馬懿的第一戰(zhàn)第404章 謀奪江陵第449章 魯肅使楚(上)第603章 魏延獻計第971章 賈詡到來第139章 兩路援軍第616章 襄樊危機第1072章 再訪隆中第67章 竹林試刀第183章 江東主力殺至第632章 荀家的硬骨頭第542章 什麼條件第995章 激戰(zhàn)會縣第488章 走投無路第542章 什麼條件第41章 伯侄夜談第539章 返回襄陽第433章 聚財之令第383章 後院起火第219章 東撤第1009章 劉曹聯(lián)姻(下)第34章 圍剿亂賊第890章 又見大喬第1095章 獵熊戰(zhàn)局第1070章 誰的責任第231章 來歷不明的道士第726章 南北夾擊(上)第134章 夜襲第234章 攻心爲上312章 遭遇重挫第690章 收之桑榆第689章 棄守南陽第802章 啓程北上第443章 馬騰的心思第1123章 最後談判第832章 魏國來使第405章 趙雲歸心第751章 三方角力(下)第795章 雙面間諜第455章 內外交困第328章 危機一刻第1061章 風雲突變第370章 叛逃之兵第439章 水上爭霸第10章 劉景升的煩惱第293章 厲害殺招第596章 討價還價第561章 子午谷相會第1050章 升職風波第664章 援軍到來第51章 水深九尺的小衙門第280章 謀長沙第1048章 鍾繇訪漢第241章 劉備西逃第953章 高臺攻守第222章 江夏太守第357章 蘄春風雲(五)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泗水县| 汶川县| 元朗区| 枣庄市| 读书| 孙吴县| 化隆| 读书| 保亭| 南木林县| 凤翔县| 佛山市| 綦江县| 桐柏县| 汝城县| 读书| 青神县| 南丰县| 土默特右旗| 富宁县| 胶州市| 安顺市| 山东省| 柞水县| 吴江市| 桃江县| 堆龙德庆县| 磐安县| 万盛区| 木里| 山西省| 博白县| 阜康市| 阿巴嘎旗| 平山县| 海门市| 庆安县| 湛江市| 兴业县| 岳池县| 青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