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77章 生機勃勃的混亂

鴻銘提出一個最現實的問題,土改!

清末土地兼併極爲嚴重,無地流民往往就湊攏到了一起,於是白蓮教、八卦教、紅槍會,包括青幫、洪門這些亂七八糟的組織就出來了,一旦國家有個風吹草動,會黨就鬧騰起來。

歷朝歷代開國的時候,頭一件大事兒就是平抑田土,給老百姓一塊養家餬口的土地。這個問題在其他朝代都不是大問題,一般新朝開創的時候,都是戰亂多年,人口銳減,天下往往是地廣人稀,無主田地無數,就是沒人種。

中華帝國開創和歷朝歷代都不同,滿清幾乎是自然死亡,老百姓根本就沒感覺到改朝換代,大清就沒了。土地就那麼多,人口並不見減少,開荒地肯定是靠不住了,那隻好重新分配土地了。

這個問題,莊虎臣很頭疼。

可是其他人都覺得不是問題,原先的朝鮮,現在的遼東省不是土改搞的非常成功嗎?把那些前清的官吏、地主的土地、財產一沒收,然後給老百姓一分,老百姓還能不擁護新朝廷?給誰送土地、耕牛,誰能不歡迎啊!當然,我們這些內閣大臣和親戚朋友的土地、財產是不能動的!

莊虎臣對這種簡單化的解決辦法很頭疼,遼東省是個特例,爲了徹底解決朝鮮半島的問題,才使用這麼極端的辦法。爲了把朝鮮人融合進漢人血脈,莊虎臣連朝鮮歷史都給篡改了,拿出大把的銀子在遼東省辦學校給朝鮮孩子洗腦,昧著良心硬說朝鮮人是漢族地一支,現在不是被異族滅國,而是認祖歸宗罷了。朝鮮地強制土改,一半是爲了解決朝鮮當地貧富分化問題,收買廣大下層貧民,另外一半也爲了消滅朝鮮的文化階層,給朝鮮徹底漢化打下一個基礎。

但是這種方法要是推行全國,那問題就大了,地主、富農很多是幾代人土裡刨食,苦巴巴的捨不得吃、捨不得穿才置辦了些田產,而那些窮漢也不見得都是被剝削的,有不少是遭災的,還有不少根本就是好吃懶做。要是乾脆來個均貧富,那倒是簡單。

可是人有恆產,纔有恆心,要是老百姓都覺得手裡的產業指不定將來是誰的,那怎麼可能會做長久打算?

富國強兵地根本就是製造業的強大,而製造業的展沒有捷徑,只有砸下資金、砸下勞動力、砸下時間才能真正獲得收益,如果老百姓都覺得有今天沒明天的,誰會投資這些要幾年甚至十幾年才能獲益地行業?上海租界的土地爲什麼貴地離譜,原因很簡單,就是有錢人都覺得辦工廠還不如炒地皮。

租界地一畝地炒到十幾萬兩銀子。這已經不是天價了。而是火星地價格。

莊虎臣暗自下了決心。有些事情要和下面人商量。有些事情。只好乾綱獨斷了!

僅僅兩天後。一個震驚全國地文告從大元帥府出。

沒收滿清皇莊土地和旗田地土地。低價賣給耕種這些土地地百姓。地價約爲年產量地三倍。農民分十五年還清地價。根據地域和土地肥沃程度。按照傳統地天、地、人、和地土地標準。每個男丁分得五畝至十五畝土地。

地主地土地統一折算。按照地字號中等土地地標準。超過一百畝地部分收歸國有。國家按照地價放給地主七成土地債券。分十五年從政府領取收益。另外三成置換國有企業股票。享受股息收益。收歸國有地土地賣給農民。地價同樣約爲產量地三倍。農民十五年還清地價。

不得不說。這個政策是很不完善地。這個法令不過是解決了耕有其田地問題。但是農村依然是小農經濟。生產效率不高。可畢竟能很大程度解決老百姓地吃飯問題。也不至於因爲掠奪地主、富農地土地。造成國家動盪。

沒地的農民有了土地,每年還清地價的錢比原先交租少了很多,而且十五年後土地就是自己的了,自然興高采烈。

大地主罵歸罵,但是也能換來大筆的銀子,而且聽說城裡人辦工廠比收地租賺錢多,也就開始打聽投資的門路。

倒黴的是小地主和富農,儘管也弄了點錢,可是數量有限,起不到多大的作用,早晚還是個坐吃山空,心裡儘管恨,但是小胳膊擰不過大腿,只好另外尋找謀生的門路。

反正世界上就沒有所有人都滿意的事情,連那些農民還有怨言,爲什麼遼東省的百姓是分的土地,而自己就必須向地主購買,這一個朝廷治下,怎麼我們就要吃虧?

這個政策頒行下去,地主也罵,農民也罵,吃虧的罵,得了便宜的一樣是罵,但是罵歸罵,在軍隊和警察的監督下,還是逐漸執行了。

老百姓罵完過後,開始認真的丈量土地,地主和佃農也終於坐

子跟前,談起了價碼,事情還是要早點解決,誤得了。

佃戶說地主報的往年產量太高了,地主說豐年的時候比這還高,自己已經吃了大虧,族長、官吏東跑西顛的調解,忙的不亦樂乎。

中華帝國元年,對於所有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來說,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土改。這土地可是蓋著官府的大印,給誰就是誰的了,今後再不用租地主的土地種了。

原本國內嚷的沸反盈天的反對裁軍,也沒人關注了,這個年頭,讀書、做官的人,誰家裡沒幾畝田土啊!生意錢,管眼前,莊稼田,管萬年啊!

報界又是一通喧囂,和以往不同,洋人報館是通篇讚揚,認爲中國的土地改革是切實而有針對性的,而華界報館則是通篇的臭罵,張之洞、袁世凱等內閣成員的祖宗八代都給罵翻了。

也難怪報館的主筆們心裡不爽,他們家裡可都是地主,有幾個窮人讀的起書?又有幾個窮人能供的起子弟留洋的?家裡親戚找上門,哭哭啼啼,說是家裡的田地被窮棒子給分了。既然是國策,無可更改,但是罵幾句出出氣還是有必要的。

內閣裡的幾個大臣,心裡也憋屈,他們哪個不是大地主?但是他們見識不比常人,早就看出靠著土裡刨食,弄不了幾個銀子,私下裡指示家人,有銀子就投入到新建的礦產、工廠上去,莊虎臣下一步要重點扶持重工業的政策,他們比誰都清楚。

內閣大臣當不了一輩子,實打實的撈銀子比什麼都重要。早一步掌握經濟動向,比貪污來錢可快多了。

中華帝國的土地改革,就在一片謾罵聲中,走出了第一步。

分割線

中華帝國新建遼東省

甘軍更名爲國防軍,成爲新建陸軍的骨幹力量。

編制也由原先的鎮、協、標、營頭,改爲師、旅、團、營、連、排。

一羣身穿黃色日本軍服的俘虜,嚴襟危坐正在上課。

一個神情嚴峻的日本軍官扯著嗓子吼道:“日本幾百年,既沒有內戰,也沒有外戰,德川幕府時代,人民安居樂業,那是爲什麼?因爲日本一直尊奉了千百年來的傳統‘各安其位’,可是三十年前,一羣野心家打破試圖改變這種寶貴的傳統,這三十年來,日本的國民過的是什麼樣的日子?我們的孩子在工廠當童工,我們的女人在沿街賣笑,而那些衣冠楚楚的野心家們,一邊享受著我們姐妹的,一邊拿著她們那點可憐的賣身錢換來槍炮,驅趕著男人打仗!我們打了這麼多年,結果是什麼?日本被中華帝國、大英帝國、美國、法國四大國一起攻打,日本陸沉在即身爲一個日本人,我感到無比的痛心!有人曾經嘲笑我們的傳統,認爲‘各安其位’是錯的,真是錯的嗎?即使是最下賤的部落民,在傳統的日本社會裡,他們依然壟斷了屠宰牲畜這樣的賤業,儘管說起來不太好聽,但是他們的生活過的還是不錯的:現在的日本呢?日本已經要完了!作爲日本人,我們必須重建傳統,明白日本的地位,重建秩序,只有這樣,日本才能生存!”

“我們現在依靠任何人都不可能了,我們只能靠自己,爲了日本的未來,爲了日本這個民族不從人類中被抹殺,我們必須打回去,消滅政府裡那些蛆蟲,重建日本的傳統,迴歸本源,我們將是大和民族得以薪火相傳的偉大拯救!”

日本俘虜激動的喊著口號:“打回日本,拯救日本!殺光那些該死的官吏!”

幾個曾經留學過日本的國防軍軍官聽的懂日語,竊笑著道:“小日本就是厲害,當叛徒也能當得心安理得,還能講出一套一套的理論,真不容易!”

“這就是真實的日本人,一旦他們當了奴才,會是最忠心的奴才,一旦他們當了野獸,就是最殘暴的野獸,如果徹底打怕了他們,就能老實個百十年。不過他們說的也不無道理,這三十年,日本老百姓過的也確實太苦了,沒準日本投降以後還能過的好點。”

“這些傢伙什麼時候放他們回日本?”

“很快了,估摸就是十天半個月,具體定日子是大帥的事情,不是咱們操心的。”

“是啊,大帥不是說了嘛,兵船不開進馬關,火燒了春帆樓,他誓不稱帝!”

“這沒有皇帝的帝國確實不像回事兒,這是咱們軍人的恥辱啊!”

第79章 精神虐待第203章 大出血第233章 戰和兩難第82章 毛驢與猴子之戰第335章 陰謀的味道第17章 議和議得議不得(下)第262章 軍神的弱點第271章 安南的八國聯軍第176章 收網發洋財第370章 俄國人的底牌第317章 噩夢一場第25章 有錢人也發愁第170章 婊子也有祖宗第5章 半個媳婦兒第200章 圍攻沙家寨第389章 孤家寡人第201章 栽贓陷害第182章 甘肅回亂第224章 回回營的援兵第227章 騎兵對決第292章 史上最大詐騙案(七)第292章 史上最大詐騙案(七)第268章 鋼鐵雄師第216章 新軍特訓第6章 窩心的一戰成名(1)第93章 東洋烤肉第22章 送銀子找死第360章 中俄議和第296章 大阪陷落(一)第174章 破財免災第90章 日本援軍第263章 清末三屠第164章 姐妹易嫁第53章 送別歌第355章 聯合艦隊的覆滅(六)第374章 千頭萬緒第270章 大戰的前奏第366章 提著豬頭找不到廟門第29章 張燈結綵第254章 頤和園奏對第259章 美軍觀察團第172章 兩個福祥第131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117章 帝王之術第245章 態度決定一切第277章 日本沒賭本了第40章 容齡格格第110章 一個小目標第65章 武器試驗第7章 窩心的一戰成名(2)第383章 又見黃蓮聖母第173章 禍從天降第82章 毛驢與猴子之戰第179章 第三條道路第215章 馬福祥掏大糞第378章 奸商第78章 壞蛋狙擊隊(下)第269章 日本海軍的天才第15章 神槍王天縱第14章 雞鳴驛裡無雞鳴第72章 三國聯軍第275章 預售北海道第93章 東洋烤肉第345章 慈禧之死(下)第21章 策劃案第127章 楊士琦的毒計第226章 風雲色變第109章 打你還得謝謝我(下)第256章 密室會議第180章 老狐貍走麥城第350章 聯合艦隊的覆滅(上)第355章 聯合艦隊的覆滅(六)第329章 黎明前的黑暗第300章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第106章 殺俘(下)第76章 一線生機第51章 楊士琦弔孝(下)第383章 又見黃蓮聖母第304章 精神支持第132章 敬酒不吃,吃罰酒第256章 密室會議第72章 三國聯軍第251章 漢奸殺漢奸第239章 歐羅巴抄底第275章 預售北海道第245章 態度決定一切第274章 大衛王之星會第41章 兩處情思第195章 李鴻章死了第131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197章 蘭州教案第247章 刺殺計劃第59章 欽差要殺人第189章 自作自受第358章 勸進第228章 收服蒙古的計劃第61章 旗人氣死人第291章 史上最大詐騙案(六)第72章 三國聯軍第29章 張燈結綵
第79章 精神虐待第203章 大出血第233章 戰和兩難第82章 毛驢與猴子之戰第335章 陰謀的味道第17章 議和議得議不得(下)第262章 軍神的弱點第271章 安南的八國聯軍第176章 收網發洋財第370章 俄國人的底牌第317章 噩夢一場第25章 有錢人也發愁第170章 婊子也有祖宗第5章 半個媳婦兒第200章 圍攻沙家寨第389章 孤家寡人第201章 栽贓陷害第182章 甘肅回亂第224章 回回營的援兵第227章 騎兵對決第292章 史上最大詐騙案(七)第292章 史上最大詐騙案(七)第268章 鋼鐵雄師第216章 新軍特訓第6章 窩心的一戰成名(1)第93章 東洋烤肉第22章 送銀子找死第360章 中俄議和第296章 大阪陷落(一)第174章 破財免災第90章 日本援軍第263章 清末三屠第164章 姐妹易嫁第53章 送別歌第355章 聯合艦隊的覆滅(六)第374章 千頭萬緒第270章 大戰的前奏第366章 提著豬頭找不到廟門第29章 張燈結綵第254章 頤和園奏對第259章 美軍觀察團第172章 兩個福祥第131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117章 帝王之術第245章 態度決定一切第277章 日本沒賭本了第40章 容齡格格第110章 一個小目標第65章 武器試驗第7章 窩心的一戰成名(2)第383章 又見黃蓮聖母第173章 禍從天降第82章 毛驢與猴子之戰第179章 第三條道路第215章 馬福祥掏大糞第378章 奸商第78章 壞蛋狙擊隊(下)第269章 日本海軍的天才第15章 神槍王天縱第14章 雞鳴驛裡無雞鳴第72章 三國聯軍第275章 預售北海道第93章 東洋烤肉第345章 慈禧之死(下)第21章 策劃案第127章 楊士琦的毒計第226章 風雲色變第109章 打你還得謝謝我(下)第256章 密室會議第180章 老狐貍走麥城第350章 聯合艦隊的覆滅(上)第355章 聯合艦隊的覆滅(六)第329章 黎明前的黑暗第300章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第106章 殺俘(下)第76章 一線生機第51章 楊士琦弔孝(下)第383章 又見黃蓮聖母第304章 精神支持第132章 敬酒不吃,吃罰酒第256章 密室會議第72章 三國聯軍第251章 漢奸殺漢奸第239章 歐羅巴抄底第275章 預售北海道第245章 態度決定一切第274章 大衛王之星會第41章 兩處情思第195章 李鴻章死了第131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197章 蘭州教案第247章 刺殺計劃第59章 欽差要殺人第189章 自作自受第358章 勸進第228章 收服蒙古的計劃第61章 旗人氣死人第291章 史上最大詐騙案(六)第72章 三國聯軍第29章 張燈結綵
主站蜘蛛池模板: 喜德县| 日喀则市| 阿克苏市| 嘉义县| 保亭| 曲阳县| 玉树县| 加查县| 岳池县| 济源市| 宁波市| 乌拉特前旗| 建瓯市| 乐亭县| 赫章县| 龙山县| 拜泉县| 南木林县| 桂林市| 大连市| 德保县| 嘉定区| 阳山县| 紫金县| 洛浦县| 招远市| 广东省| 化州市| 资中县| 南京市| 沅陵县| 黄梅县| 浦县| 洪洞县| 抚松县| 望都县| 尚志市| 普洱| 尉氏县| 乌海市| 正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