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領三軍阻安慶,敗退湖北百萬兵。
接引上文,經安慶西灘岸前一戰,王傳武斬將王得仁後,實際左良玉叛軍後陣艦船大部,已是兵敗如山倒,不復士氣再戰矣。
而回路九江城下,早設預埋的袁平、齊綱一部,亦得訊巧奪城。
九江復歸,架炮橫艦堵去路。
一時間,叛軍中後段,幾萬之敵困頓九江-安慶一段水路間,是進退失據,踟躕兩難也。
且說,亦就此般刻,前陣虎臣、賀舟所在,再有捷報傳抵蕭前。
前軍魁首郝效忠身死亂矢之內,金聲桓、左夢庚被俘我軍。
兼得聞左良玉早月餘前,已喪帥艦之內,一直秘不發喪耳。
如此重大消息得報,急遞蕭郎將。
蕭靖川聞訊大喜是也。
真真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頓消,蕭領合軍沿岸追擊後陣叛軍事,沿途所述兵勇齊聲高喊。
“左良玉陣亡,左夢庚被俘,大勢已去,速速投降!”
“左良玉陣亡,左夢庚被俘,大勢已去,速速投降!”
此法,亦迅即有來收效。
隨之聲傳江潮兩岸,後陣十數萬敵卒,聞及再無鬥志。
本來嘛,此一後陣左良玉後五營之兵馬,因得前不久九江兵變事,就對郝效忠、王得仁等多有齟齬,只此五親將兵威相懾,才堪歸攏兵馬,跟進東來。
現下,既是前陣中軍俱已敗北,且多日不得身出左良玉,業傳死訊,他們就更無心戀戰,替一死屍賣命填線了。
於是乎,一經如此,有營舟艦帆弦上便旋即扯出白旗,請降蕭軍。
且此形勢迅速江頭傳開去。
紛紛,後營艦船亮掛白旗。
至此,大勢已成,湖北叛軍,就勢制勝拿下。
再兩日,轉天初六來。
一紙捷報,著快船,順流飛渡,直去南京!
但是!
正所謂,萬物變化兮,固無休息。
斡流而遷兮,或推而還。
形氣轉續兮,變化而蟺。
沕穆無窮兮,胡可勝言!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這邊廂,西線蕭軍智取湖北叛軍事,可稱大勝大捷。
但,目光一經北轉,山東向,情勢卻鬥轉直下,噩耗頻南遞。
那麼,究竟怎個因果呢?!
此事呀,北向之山東情況,倘要說清,時間溯回,那,還要自一月前,洛陽蕭阻道,多鐸轉陸北去談起。
當時,值三月初上,蕭靖川飛馬洛陽,按住虎臣一部,斡旋水道東去事項。
多鐸領兵不耐久困,就此揚長陸路北返。 此事,相較於河南來說,雖算業畢。
可,經走多鐸領兵,就此北還,卻並未直回京畿。
而是中道受領多爾袞令,攜兵密集山東禹城而走。
至此,剛授定國大將軍豫親王多鐸,攜西北大勝之師,滿軍旗營一萬,統降將孔有德、耿仲明兩部又一萬,秘密開赴,便如是這般,途徑八九日,暗抵了山東禹城。
到地後,北向畿東,再開赴一萬滿兵,增補兵額。
兼收山東北,原有經營石廷柱及巴哈納兩部,滿軍旗將勇一萬五千,降兵漢軍旗雜部三萬,統共組來七萬五千堪戰精兵,大軍集結已成也。
不日,就待整頓五天之後,時來三月十六。
以多鐸統領,集結大軍便開始蠢蠢欲動,受命上峰,秘密開拔,整發南犯而去。
十七日,清兵兵分三路,渡水黃河,正式南侵壓來。
其間,耿仲明五千精兵,混石廷柱萬餘滿軍旗,再添一萬漢雜軍,總兩萬五千人,組右路軍,拐道西南,走茌平-東阿一線,東渡黃河,侵佔肥城、長清。
往東,分兵合圍濟南府,亦欲待肥城、長清得克,留一駐軍,來抵截阻兗州方向可能之援兵。
孔有德亦精兵五千,兼巴哈納滿軍旗五千,再一萬漢雜軍,統算兩萬之數,組左路軍,改道東奔濟陽,渡水兵指章丘。
並計同右路軍一致,待得克章丘後,兵分兩路,一路西進,圍堵濟南。
另屯一路,謹防長山-青州一線可能之援兵也。
而,至於最後主部一軍嘛,則堪多鐸其人親自領攜。
手下滿軍驍將悍勇一萬人,再添原石、巴屬下漢雜軍一萬,業兩萬兵馬,穿濟河,主力進攻,渡水黃河向南直插,進逼濟南北關前!
於是乎,是如此這般,這般如此
十七當日,此來犯南侵之敵,兵分三路,迅速機動,雷霆萬鈞之勢矣,直撲濟南而至。
可,此般情況,現刻提兵久駐黃得功一部卻完全矇在鼓裡,始料未及。
畢竟,眼下南北尚還處媾和局面之下,前夕亦較並無任何端倪,可供揣測清兵會作此法。
遂事到臨頭,兩眼一抹黑,大事少斷黃得功,悔去晚矣,悔之晚矣
十八日,北來建奴主力多鐸部,濟河渡口下船,直插穿水來。
至傍晚時分,已兵列濟南北關外十里,嚴正以待。
當夜,炮轟關牆,啓漢雜軍開始攻城。
而同是十八日上午,耿仲明、石廷柱之右路軍,竟腳程飛快,也堪渡水進擊了肥城之地。
與此相對,左路軍孔有德兼巴哈納部,則稍有遜色,直當日晚暇,才堪夜渡,偷襲章丘。
三軍齊發勢難擋,黃老短謀匆接戰
щщщ● тt kán● C ○ 清廷毀撕和議,兵鋒南指,南明朝哇,現下,亦算正應了那句古話,養虎爲患!
這邊,多鐸領兵匆調動,所部堪見構成業有明晰。
而同時彼來,黃得功的滁州兵馬到底怎個形勢?
實際上啊,其部號十萬大軍,但,實講的話,可供堪戰的也就四萬餘人矣。
頭兩萬親兵,統管黃得功親帶,就守濟南府這重中之重。
其餘兩萬,分散一部,去佔了青州至萊州一線,意主鳩佔鵲巢,搶班去年蕭軍東部經營之地也,覈算來,用去一萬人頭。
另一萬,則散長清、肥城、平陰、寧陽諸地,替個濟南城,來守河口西大門。
如今,敵勢難擋,三路俱同日接戰,黃得功一時也有惶恐,趕忙飛騎快馬,趕走南赴,欲以十萬火急之說辭,來搬兗州、沂水的劉良佐、劉澤清兩部,儘快北上來援是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