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番外2

過了幾日,郭氏、李氏、種氏、折氏四名閨秀被邢太后召入了寶慈宮。

這其中郭氏的來歷不需要多說,種氏與折氏也很簡單明瞭,二人一個是種家的後人,一個是折家的後人。

雖然折家祖上乃黨項人,可二百年光景過去,折家早已經漢化。

此番給趙琯選後,朝廷能把折家女列入其中,這本身就已經表明了什麼。

而最後剩下的那個李氏,則是李若水的女兒,李若虛的侄女。無論是家勢,還是自身,李氏絕不遜於郭氏。

兩文兩武,四名大家閨秀進了寶慈宮,依舊平靜的皇宮大內表面上似乎半點波瀾也沒有。但實質上呢?那平靜的水面下早已經暗濤洶涌了。

眼下可是爲天子選後的時候,在現下這個階段,太后忽的召見了四位秀女,那給外人傳遞出的信號是什麼?不知道多少人第一時間就判斷下,皇后必在這四女當中,那震動之大是可想而知了。

四個秀女自然是喜不自勝。

她們能從一種同類中殺出重圍,這是莫大的喜事。

小皇帝少年英姿,風華正茂,她們也都是正當年,正好匹配。

這些高門大戶家的閨女,之所以來做秀女,可不就是奔著小皇帝去的麼?

但是如她們這般家勢、面容的人,可不只是單單她們四個,這會子,太后娘娘有請,四女自然都心裡有數了。

四個人都是慌忙洗漱打扮,雖然都是穿著一樣的服飾,但是細微之處還是要仔細打扮的。

等到了時辰,四個人結伴前往寶慈宮去。

或許看著身邊的人,一個個已經在心中扎小人了。可是面兒上,四個人都是和和氣氣,彼此見禮,規矩禮節一樣不缺。

皇后可就一位,四人當中到底只有一個人能出頭,哪怕後宮中得寵的寵妃也不次於正宮娘娘,就如先帝在時的潘貴妃。

可是如果能做嫡妻,誰願意做妾呢

四個人都是如花似玉的女子,家世亦不俗,彼此本就較著勁。

而現在,喜悅猛的一下到來,那隻會叫她們彼此間的‘競爭’更加放大。

四個人到了寶慈宮外,是一點都不敢不規矩的。

且不說太后娘娘可能是未來她們的婆婆。就說太后娘娘在大宋朝這獨一無二的地位,她們也不敢不規矩。

畢竟天子‘人儘可妻’,而老孃卻只有一個。

所以,四女都帶著一份小心翼翼,不敢出一絲一毫的錯處。

門口的內侍笑著請她們幾個進去。

宋皇城面積不大,進了寶慈宮的大門,擡起頭就是正殿寶慈殿。

殿前一個穿戴貴氣的姑姑笑著上前行禮:“給姑娘們見禮了。”

“臣女不敢。”

這位可是太后跟前的女官,四女忙回禮道。

人人都知道九十九拜就差一哆嗦了,誰也不願意倒在勝利的門檻上。哪怕她們入宮至少也是一宮妃,地位上遠超過眼前的姑姑。

一進去就聞見一股淡淡的香氣,也不濃郁,像是梅香,又加了一些清冽的味道。

四女都不敢擡頭,規規矩矩的行禮,起身後低著頭。

“都擡起頭來,賜坐。”

邢太后年輕時候就是一個守規矩的,趙構病逝後人就更見老氣。雖然在眼下這個時代,一個年近四旬的婦人,也能稱呼自己一聲‘老婦’。

可事實上身爲大宋帝國最爲尊貴的女人,邢太后無論是衣食住行,還是請醫問藥,那都是這個世界上最最頂尖的待遇,大宋帝國和她兒子也一樣不需要她操心操肺,人保養的還是很好的。

但生氣沒有了,心死了,再加上穿著多重色,叫人更見一股老氣,這外表叫人一看還真的很像是一老婦。

而年紀大的人,自認爲自己已經老了的人,一般對待年輕人都會有兩個全然不同的態度:喜愛或惱怒。

邢太后本身就是不怎麼喜愛‘年輕’的,這點上她與隔壁的潘太妃截然相反。後者年輕時候就喜歡奢華亮麗,現在也是這般,連身邊伺候的宮女都是顏色俏麗的。但在寶慈宮,便是那些剛入宮的妙齡宮女,一個個也都穿著重色衣服,恍如一夜中老了十歲。

幾個人忙謝過,起身依舊不敢擡頭看,只是在宮女們指點下坐下來。

邢太后眼睛從四女臉上掠過,看似在打量著他們,實則卻在想著兒子對她說的那番話。

一衆被勳貴高門送入宮來的女子裡,郭家、李家和種家、折家,都是更加不能放棄的。

避重就輕麼。這八個大家閨秀裡必須的有齊王妃的。

全國適齡的大家閨秀,又要相貌不俗的,就選出了這麼幾個,可不是全給趙琯的。那跟他同歲的齊王,一樣是要大婚的。

所以,不需要任何人的提醒,趙琯就立刻摟走種氏與折氏。

這種家與折家,現在於宋軍中的聲望是不如韓嶽姚等家多也,卻也不意味著就能放任他們去與海外的藩王結親。

然後就是在朝堂上份量不輕的郭家與李家。

不是說其他幾個的家族就一點分量也沒有,而是份量相對的比較輕。

比如韓家女。

哪個韓家?

相州的韓氏,韓琦的重重重孫女。

趙構當初的一系列政策把韓家折騰的不輕,可當時的韓家家主韓肖胄卻是一個識趣的人。知道胳膊扭不過,當機立斷獻上了膝蓋。

雖然權勢富貴就此離韓家遠去,但卻也叫韓家躲過了那一刀,而且趙構還需要給韓家留出一份寬容,叫韓家子弟掛著幾個散職在朝堂混跡。

這就給韓氏留了一份體面,同時也給韓氏留了一分重回政治舞臺的機會。

及至趙構後期,韓氏的年輕一輩子弟,就已經有人通過科考步入官場了,而被趙構留在朝廷高高掛起的韓誠、韓浩幾個,也無不在積極的轉型中。

韓誠爲韓嘉彥之子,亦神宗之外孫是也,某種程度上還是趙構的表兄。趙構是神宗的孫子麼。

而韓浩則是韓忠彥的第五子,禮法上還是韓肖胄的叔父,但二者間的年齡卻差不了幾歲。

趙構能對其高擡貴手,也是因爲這韓浩在金兵南下之際,於濰州積極備戰,抗金態度堅定。

所以,較之韓誠,韓浩在趙構末年求職外放西域,重新步入政壇,似乎也順理成章了。

哪怕是獎勵韓家這些年的知趣,趙構也不會攔著韓浩不是?

而現在六年又過去了,更多的韓家子弟步入了官場,韓家的實力和影響力當然不能說恢復如初了,可依靠著自身舊有的影響力,成爲老牌官僚家族在朝堂上的一面旗幟卻也不難。

趙琯對比韓家與郭家、李家,顯然前者是不如後者的。

不止是因爲前者不如後者純粹,更因爲韓家的韓浩等人的官職遠不如郭永與李若虛。

第五百七十五章 濃郁的挫敗感第五百八十章 西遼第五百一十三章 西陲戰火第四百八十四章 過年第四百八十一章 趙構:老子真想多了番外4第四百一十七章 ‘仁人志士’第八十六章 沒吃到羊肉還惹了一身的騷第五百二十九章 使節第七十二章 兗州城外第二百零七章 瘟神施法了(求訂閱)第二百六十六章 中原有此帝王,真我大清之福第二百二十章 老爺我從沒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求訂閱)第四十八章 突圍(求收藏)第三百五十六章 金人大譁第五百四十章 便宜兒子第四百七十七章 餘波第八十三章 羨慕嫉妒恨(求收藏)第四百零七章 士大夫的苦日子真的要來了第五百六十五章 爲君之道第二百二十九章 日本人已經完了(求訂閱)第四百二十一章 大勢所趨!第六十二章 率獸食人(求收藏)第三百零六章 排槍擊斃與排隊送死第二十五章 世之大義(求收藏)第一百七十七章 不打勤,不打懶,專打不長眼第六十七章 討滿檄文第五百零九章 活例子第一百八十二章 大順皇帝要見血第一百六十章 還敢不捐款?(求訂閱,2/10)第三百七十八章 埋下釘子第八章 一舉兩得之佳事第四百三十六章 皇商第一百七十四章 李自成進考場了……(求訂閱)第七十九章 豬隊友(求收藏)第四十一章 借刀殺人(新書求收藏)第三百四十二章 王太子第二百一十四章 荷蘭人很不開心(求訂閱)第五百一十三章 西陲戰火第五百七十五章 濃郁的挫敗感第三百零七章 是滿萬不可敵,還是撼山易,撼鄭家軍難?第七十六章 清軍南下第一百四十三章 來年……第四百一十六章 趙構的期盼第三百六十六章 追亡逐北第三百零一章 白撿了個大功勞第五百二十四章 草原(下)第七章 萬里長征第一步!第二十三章 義勇第五百九十四章 做個好皇帝第二百五十一章 復仇的吶喊聲(求訂閱)第二百一十五章 天主要靠韃靼人(求訂閱)第二百八十四章 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第三百五十一章 金鵬展翅,再露鋒芒第二百零四章 韃子不是韃子了,歷史也面目全非了第五十三章 反轉大戲(求收藏)第一百九十八章 啥是壕無人性(求訂閱)第一百四十章 暴風雨前第二百章 協議是用來撕毀的,韃子是用來做朋友的第五百八十四章 泱泱大國,天朝風範第三百七十五章 燕王趙構第十章 好法子第十章 好法子第三百二十七章 大家都是旗人第一百九十五章 明清歇戰,先滅李賊?(求訂閱)第四百八十九章 這就行了第三百四十章 衣錦還鄉第三百三十章 卑鄙,太卑鄙了第三百一十六章 憔悴的多爾袞,狠辣的鄭芝龍第三百四十三章 夢醒趙九妹第四百八十一章 趙構:老子真想多了第三十四章 陷阱第四百一十章 農民和商人第一百零六章 南洋第三百三十二章 北狩第二百五十八章 公務員,筆帖試(求訂閱)第二百七十八章 邯鄲來人第四百八十九章 這就行了第五百六十三章 太子與藩王第五百四十八章 試炮場,趙構教子第五百九十四章 做個好皇帝第四百八十五章 保駕護航擎天柱第三十七章 巴牙喇兵第七十二章 兗州城外第二百九十九章 鄭芝龍道盡心聲第二百五十三章 我要當國公第八十二章 戰鬥第六十七章 討滿檄文第四百零五章 盡人事聽天命爾!第四十七章 你爲何不早來,你爲何不早來?第五百五十七章 陛下神射第三十二章 招不怕老,管用就好第三百三十六章 燕京城中第三十六章 此風不可長,此軍必須滅!第四百五十九章 出榆關第二百一十六章 房地產很刺激吧(求訂閱)第一百六十六章 統統打包(求訂閱,8/10)第一百五十九章 南遷(求首訂,1/10)開篇第三百零八章 記吃不記打的韃子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江市| 佛学| 辛集市| 兴国县| 静宁县| 普兰店市| 宝清县| 邛崃市| 城固县| 牡丹江市| 梧州市| 铜鼓县| 江达县| 壶关县| 临江市| 浦江县| 灯塔市| 九台市| 犍为县| 宜黄县| 嘉荫县| 黄浦区| 濉溪县| 鱼台县| 洪洞县| 甘洛县| 丹东市| 青川县| 葫芦岛市| 台湾省| 北碚区| 安福县| 汉沽区| 淮阳县| 海南省| 新巴尔虎左旗| 高碑店市| 桑日县| 靖宇县| 长泰县| 蒙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