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七十一章 之官洛陽

雍王國於都城,非尋常皇子可封,數(shù)遍整個大唐宗室,如果說一定要封一個雍王的話,只可能是李恪的嫡長子,將來會繼李恪之位的武功郡王李璄,絕非旁人。

魏王雖是嫡次,但李恪有功無過,李世民自己更是從無易儲的念頭,李泰的雍王之封自然也就無從談起了。

相反的,段延芳的話反倒再次驚醒了李世民,也讓李世民意識到李泰奪儲之心不死,李泰外放的事情也該提上日程了。

太極宮,立政殿,內(nèi)殿。

元日午後,大朝散後,百官盡退,太子李恪被李世民傳旨留了下來,叫去了立政殿中。

李世民要見李恪,在大朝之前並無通傳,而在朝後便傳召了,顯然是倉促爲(wèi)之,也就不難猜到李世民的用意,自然是與朝事有關(guān)。

“方纔朝中之事你怎麼看?”李恪在立政殿中才一坐定,李世民便對李恪問道。

方纔朝中之事大多循規(guī)蹈矩,並無異常,唯一一個反常的就是段延芳請封李泰爲(wèi)雍王的事情了,李世民問的自然也是此事。

李世民的意思李恪自然猜得到,但李恪聞言,仍舊是故作不知地問道:“兒臣不知父皇所言何事?”

李世民看著李恪裝模作樣的反應(yīng),反倒被氣地發(fā)笑了,李世民道:“這裡沒有外人,你不必忌諱,只管說便是。”

李恪擡頭看了看李世民,又問道:“父皇說的可是四弟封雍王的事情。”

李世民點(diǎn)了點(diǎn)頭道:“正是此事。”

李恪輕輕地嘆了口氣,面色有些爲(wèi)難道:“其實(shí)兒臣也知道父皇說的是此事,只是兒臣不知該怎麼說。”

李恪之言入耳,李世民也知道愛子的意思,一面是兄弟手足之情,一面是阿弟對自己太子之位的覬覦,身爲(wèi)太子,確有兼顧兄弟的李恪夾在其中確實(shí)爲(wèi)難。

其實(shí)李恪對此事的看法如何已經(jīng)不再影響李世民對此事的判斷了,李世民的許多做法都給了李泰本不該有的錯覺。

作爲(wèi)唯一一個成年仍舊被特許留在長安的皇子,作爲(wèi)唯一一個特許每歲開支用度比肩太子的親王,李世民的做法給了李泰自己將來有機(jī)會成爲(wèi)儲君的想法,這個是李世民自己需要去糾正的,與李恪無關(guān),與旁人更無關(guān)。

短暫的沉悶後,李世民突然開口對李恪道:“爲(wèi)父欲使青雀外放之官,你以爲(wèi)如何?”

外放李泰,這事自打李泰使人彈劾李恪後,李世民思量了也有段時間了,一方面是因爲(wèi)《括地誌》尚未完本,李泰不便離京,更外,也是最重要的緣故就是李世民也不忍愛子離京,再難相見。

李世民的話李恪多少是有些心理準(zhǔn)備的,但當(dāng)李世民之言入耳後,李恪的臉色頓時也精彩了起來。

既有突聞此事的驚訝,也有對阿弟離京的不捨,似乎還有些對父皇迴護(hù)自己的慶幸,短短的剎那功夫,李恪把自己該有的表現(xiàn)展現(xiàn)地淋漓盡致。

李恪並未直接回李世民的話,而是頓了頓,纔對李世民問道:“父皇爲(wèi)何會突然提及此事?”

李世民回道:“太子既立,青雀身爲(wèi)成年皇子,自當(dāng)外放之官,若是久留長安不和規(guī)矩,也難免遭朝臣非議。”

其實(shí)李世民有意使李泰外放的緣故主要就是擔(dān)心李泰覬覦李恪的太子之位,擔(dān)心兩兄弟因爲(wèi)儲位相爭,反目成仇,便如他當(dāng)年一般。

李恪是太子,也是李世民諸子中他最滿意更是最有能力的一個,李恪的太子之位李世民不會動,那唯一的法子自然就是讓李泰離京,遠(yuǎn)離長安這個叫他產(chǎn)生妄念的權(quán)力中心了。

李恪道:“親王成年外放確是朝規(guī),兒臣只是擔(dān)心父皇寵愛青雀,青雀離京,累月不還,父皇難免多有思念。”

李世民對李泰,幾日不見都會心中思念,更何況是成年累月了,但爲(wèi)了同樣寵愛的李恪和大唐國本儲位的穩(wěn)定,李世民也必須做出選擇。

李世民道:“爲(wèi)父是皇帝,江山之中更勝私情,青雀既已成年,久留長安終歸不妥,後面年幼的諸位皇子若是學(xué)了也不妥。”

大唐親王外放的年紀(jì)一般都較早,早些的十歲上下便就外出之官了,晚些的最多也就是過了束髮之年,李泰和李恪同歲,在這個年紀(jì)才考慮外放的事情確是很遲了,不止是朝中,宗室親王,李世民的那些異母兄弟也有多私底下議論的。

已經(jīng)到了這個時候,李恪也不會在枉做好人了,既然李世民自己開了口提及李泰外放之事,李恪也不會裝模作樣地力保李泰。

李恪聞言,思慮了片刻道:“青雀確已到了外放之官的年紀(jì),外放倒也無不妥,只是青雀的身子骨要稍弱些,恐怕不宜太遠(yuǎn)。”

李世民點(diǎn)了點(diǎn)頭,問道:“恪兒有什麼想法,以爲(wèi)何處爲(wèi)宜?”

李恪回道:“青雀既爲(wèi)魏王,洛州都督,前往洛陽之官便很好,一來洛陽富庶,又相距長安不遠(yuǎn),青雀去了不會吃苦,二來父皇每歲常往洛陽東巡,也可常招青雀見駕,解思子之情。”

李世民聽著李恪的話,臉上慢慢地就露出了笑意,顯然是對李恪的回答極爲(wèi)滿意了。

洛陽是東都,親王之官東都是有些不妥的,原本李世民的想法是要讓李泰去山東或者河北的,但李世民沒想到李恪竟然有意使李泰之官東都洛陽。洛陽富庶,不亞長安,李泰去了自然不會吃了苦頭,對李泰倒也是個極好的安置。

如果李恪建議使李泰去僻遠(yuǎn)之地,說明李恪對今日朝中之事上了心,也對李泰有所不滿了,李世民是存了齊保諸子的念頭的,難免會爲(wèi)李泰擔(dān)憂,但李恪既然這麼說了,說明李恪對這個外放的阿弟還是極爲(wèi)關(guān)心的。

其實(shí)對於如何安置李泰,李恪也是有自己的思量的,在李恪的眼中,李泰不爲(wèi)大患,李恪從頭到尾都沒有存過要了李泰性命的心思,李恪要的就是李世民的表態(tài),既是叫朝中百官看清風(fēng)向,也是讓李泰知難而退。

只要李世民同意外放李泰,莫說是洛陽了,就算是去與雍州相鄰的華州也無不可。

李世民當(dāng)即道:“好,既如此,那爲(wèi)父即刻便下旨,著青雀外放洛陽,之官洛州都督,待正月後便可離京。”

第五十章 李家父子第三十八章 三英聚涼州第九十章 揚(yáng)州三漕第二十六章 苦肉戲第十一章 弘農(nóng)楊氏第五十九章 起兵第三十四章 蘇定方之邀第三十四章 慌不擇路第八章 溫彥博之憂第四十六章 議定位次第二十章 西池院第八十五章 曬鹽第二十六章 苦肉戲第二十四章 長孫衝從軍第四十六章 孫思邈第三十二章 忠心耿耿趙德言第四章 賢王李恪第六十三章 擅退者死第四十一章 苦心第七十一章 亡故和新生第五十三章 林遠(yuǎn)圖第四十一章 斷腿第二十三章 豪賭第四章 長孫兄弟第四十九章 自作多情的杜相第六十五章 連遭打擊第六十一章 還京第六十三章 心結(jié)第十二章 夷男第三十二章 忠心耿耿趙德言第六十六章 交易第四十四章 涼州信使第二章 一箭雙鵰第二十六章 陌刀入陣第三十二章 試馬第二十章 王妃有孕第四十二章 李恪入宮第五十五章 借糧第六十四章 武士彠去職第五十七章 稱心入宮第七十章 段璀殉公第七十六章 再臨浚稽山第二十七章 破敵第二十二章 名劍配名士第八十三章 定論第四十五章 皇子遭劾第十六章 殺機(jī)第九章 奪河第五十四章 太子妃第五十三章 親事府令第八十四章 江陵尋人第十九章 太子側(cè)妃第四十七章 武威倉第七十八章 換將第一章 高陽護(hù)兄第四十六章 議定位次第二十二章 東宮密議第八章 婚成第二十四章 再懷身孕第九章 南下籌謀第六十七章 狄仁傑第六十章 左遊仙第四十二章 挾恩攏突厥第三十三章 定北第三十七章 訴情第四十章 一語驚四座第八十四章 江陵尋人第六十七章 神箭第六十八章 段璀被伏第三十九章 一擲千金第五十五章 再臨擷玉樓第十一章 另闢蹊徑第二章 一眼千年第五十三章 親事府令第七十七章 誤會第二章 上元燈會第五十八章 月下心事第五十八章 東宮失和第八十一章 失望的長孫衝第五十九章 起兵第十四章 廢止分封第三章 西平邊患第四十五章 渤海郡王第六章 阿史那雲(yún)第二十三章 行抵揚(yáng)州第二十八章 釋懷第五十八章 東宮失和第七章 和親第三十四章 蘇定方之邀第二十七章 營嘯第五十章 明升暗降第三十八章 三英聚涼州第八十九章 絕婚第七十一章 歸途“遇刺”第十二章 敲打第六十章 太子還京第四十九章 宴後第五十七章 又見趙德言第二章 西南戰(zhàn)事第七章 武家女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原县| 五大连池市| 眉山市| 安国市| 庆云县| 科尔| 宣城市| 新乡市| 河北省| 昌图县| 怀集县| 鄂温| 大田县| 茂名市| 祁连县| 顺义区| 砚山县| 依安县| 通辽市| 苏州市| 平阴县| 楚雄市| 宿松县| 崇阳县| 明光市| 皮山县| 沾益县| 来宾市| 景泰县| 汉川市| 绥中县| 博白县| 新巴尔虎左旗| 洞口县| 石家庄市| 隆林| 桐柏县| 乌海市| 安宁市| 宜城市| 安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