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十四章 廢止分封

關中的隆冬,不比揚州來的那般溫婉。自打今日早間大雪初降,不過大半日的功夫,富饒的關中大地已經滿是雪白的一片。

太極宮,獻春門,李恪著王服,束王冠,身披貂裘大氅,正垂手立於門外。

李恪擡頭看著滿天飄雪,和被素裹了一層白衣的宮城,內心出奇的寧靜。

今日他退封,必是十拿九穩之事,蓋因李恪對這些朝中大員的稟性實在太過清楚了。

論才幹,這些輔佐英主,開國立唐的文武百官少有平庸之輩,俱爲幹臣,但也正因如此,這些人也大多帶著幾分倨傲。

貞觀初年,高季輔便曾上疏,議三品及以上官員見親王不必行參拜之禮,最後此事雖因李世民心疼諸子,被李世民駁回,但由得此事,也可見臣官之傲。

自漢後,天下始亂,主漸弱,而臣漸強,歷經數百年磨合,纔有瞭如今君臣共治天下的局面,若是依李世民之意,分封天下於宗室,那這維持了數百年的局面便會一朝而破,這些臣子和他們背後站著的那些世家門閥又豈會答應。

更何況,分封制著實弊大於利,不利海內安穩,李世民非是剛愎自用之人,聽不進羣臣的良諫,又怎會獨斷專行。

李恪在獻春門下待了片刻,便也看到了自甘露門而來,魚貫而入的朝中衆臣。

“殿下,羣臣都到了。”在李恪的身後,席君買正手撐著傘,爲李恪擋著鵝毛大雪,見了衆位朝中大員進殿,對李恪道。

“恩,你且去外殿候著本王。”李恪說著,便走出了傘下,往迎面而來的衆臣走去。

“諸位大人可算是來,本王在此可是等候多時了。”李恪拱了拱手,上前對衆臣道。

李恪出現在此,倒是叫衆人有些訝異,杜如晦與李恪頗爲相熟,也走在衆臣之前,於是對李恪問道:“天寒地凍的,殿下不在府中養著,怎的在此?”

李恪收起了臉上的笑意,一臉正色地對杜如晦道:“自是爲父皇分封諸王之事而來。”

杜如晦問道:“此事殿下也知了?”

李恪回道:“雖不過半日,但此事早已傳遍了長安官場,整個大唐朝堂,還有幾人不知。”

杜如晦問道:“那不知楚王之意是?”

李恪當即回道:“分封之制一旦推行,必使地方藩王之權過重,長此以往或成尾大不掉之勢,難免地方生亂,甚至顛覆社稷,本王以爲分封之制萬不可行,特來退揚州之封,勸阻父皇。”

李恪之言一出,與杜如晦同來的一干大臣的臉上頓時神色各異。

李恪封於揚州,已經算是藩王,若是連他都來退封,不願就藩的話,此次勸阻李世民的把握自然就大上了許多。

可也正因如此,長孫無忌一衆盼著李恪外鎮的人,卻陷入了兩難。

這一刻長孫無忌算是知道,作繭自縛是何感受的。

不過顯然,分封之事遠大於李恪外鎮,而且李恪外鎮揚州朝中衆臣本就多有微詞者,此次一併廢止了也好。

“楚王之言甚是,分封一制害國傷民,斷不可行,我等自當協力,勸陛下收回成命。”李恪話音剛落,就連官任太子左庶子的于志寧竟都開了口,主動上前對李恪道。

于志寧乃開國元宿,又出身關隴名門,在與太子交好的羣臣中,于志寧位分極高,僅在長孫無忌之下,連於志寧都開了口,自可看出羣臣的立場。

聽了于志寧的話,衆人也都紛紛望向了長孫無忌的方向,長孫無忌與李恪不和,雖未擺到明面上,但朝中已少有人不知。

眼下這個當口,衆臣當前,長孫無忌也不得不做決斷,而且他除了和李恪合作也沒得選擇。

他是文臣,也是世家子弟,心繫天下安危,現在不是他與李恪相爭的時候,長孫無忌只得上前對李恪道:“殿下所言極是,咱們這就進殿,勸陛下止息分封之念。”

說完,長孫無忌擡了擡手,與李恪同進了殿門。

李恪外封揚州,問題的癥結本就不在李世民,而在一門心思要李恪遠離關中外放,不得返京的長孫家和太子黨,如今大勢當前,他們都不得不放下與李恪的爭執,轉而還需借李恪之力,一同勸李世民止息分封之念,自也不會再同李恪爲難。

李恪外鎮,雖是個例,但也在分封之列,若是允李恪外鎮,那便無從抗議分封,可若是力抗分封,那李恪外鎮之事便算是不了了之了,兩者相害權其重,長孫家和太子黨只能順了李恪之意。

當李恪和羣臣進了議事的偏殿,片刻之後待衆人到齊,李世民也自內殿走了過來。

“今日門下廷議,封駁了朕的詔書,是爲何意?”李世民本就帶怒,方一進殿,便對門下省檢校侍中高士廉質問道。

高士廉也早有準備,起身回道:“分封之制不利家國,不利社稷,恐殃大禍,重現西漢七國之亂,故而封駁,還望陛下恕罪。”

李世民輕哼了一聲,掃視了一圈衆臣,問道:“這也是衆卿之意嗎?”

房玄齡身爲宰輔,自不便迴避,於是當先起身道:“分封之制隱患太甚,稍有不慎或使社稷顛覆,海內不安,臣等也覺分封不妥,還望陛下三思。”

李世民道:“朕分封天下,除了宗室諸王外,亦有分封列位開國元宿之意,以諸位爲分封刺史,各鎮一州,世襲罔替,與往大唐宗室共享富貴,豈不美哉。”

李世民之言絕非敷衍,而是確有此意,甚至就連分封各州的一十三位開國功臣的名錄都列了出來,只可惜滿朝元宿功臣卻並不領李世民的情。

殿中衆人,論輔政開國之功,以長孫無忌爲冠,長孫無忌當先起身道:“臣等披荊棘以事陛下,方有今日之海內寧一,天下太平,自不願違離聖前,遠赴外州。而如今陛下欲行分封,使我等世牧外州,與遷徙何異。”

長孫無忌的話倒是叫李世民一愣,外封刺史雖好,享世代富貴,但也遠離長安了,自也有其弊端。,長孫無忌的話也有其道理

長孫無忌之言防落,杜如晦又接著起身道:“我等佐天子立國有功,方得陛下恩遇,以爲重臣,加以官爵,得享富貴,然我等子嗣並無功勳在身,有難免才德淺薄之輩,若行分封之制,恐他等德不配位,則後世必嬰其禍,還望陛下收回成命。”

杜如晦的話說的比長孫無忌還要直白上幾分,大有一副李世民若是分封功臣子弟,便是害了他們子孫後輩的意思,倒叫李世民有些爲難了。

李世民看了眼滿殿的臣子,又看了看坐在最前的李恪,又對李恪問道:“我兒也是此意?”

李恪起身回道:“父皇榮寵,待兒臣以恩,竟破本朝之先例,賜兒臣分封淮南富庶之地,兒臣銘感腑內,然正如衆位臣工所言,分封之制不利國之安穩,兒臣爲大局計,自請退封,還望父皇恕罪。”

李恪之言一出,李世民一下子陷入了沉思,顯然分封之制並不得人心,他又非秦始皇這般獨夫之輩,聽不得旁人之言。

李世民斟酌了片刻,終於開口道:“諸位之言甚是,分封之事便暫且擱置吧。”

第六十七章 交易第二十二章 長孫作繭第六十章 左遊仙第六十六章 交易第三十章 圈套第八章 溫彥博之憂第三十一章 校場第三章 大婚在即第八十三章 將向荊州第四十章 一語驚四座第七十章 武順登門第二十九章 灞橋再會第九章 洞房花燭第六十七章 階下之囚第四十二章 冊封大禮第十章 拉攏第六十四章 調虎離山第三十四章 察覺第六十五章 皇后病危第八十五章 曬鹽第四十一章 收徒第七十章 空歡喜第二十五章 臨朝大封第四十五章 皇子遭劾第六十二章 輕騎出城第三十四章 虛張聲勢第五十二章 道士第三十八章 伏殺第八章 自求彈劾第三十四章 虛張聲勢第三十八章 夜擷明珠第二十六章 賜封高陽第二十四章 王玄策第一章 漠北路遙第三十九章 突厥之議第五十三章 加賦第四十四章 擷玉樓第七十九章 巧取第八章 婚成第六十四章 調虎離山第十九章 回京前夕第七十一章 歸途“遇刺”第二十二章 貴妃第五十三章 林遠圖第二十二章 貴妃第二十八章 開府之議第三十四章 虛張聲勢第十章 落雕弓第八十九章 絕婚第三十五章 敗亡在即第七章 命格第四十六章 李恪探病第九章 賀蘭越石之死第二十八章 護駕第二十六章 小兕子第六十三章 蘇瀟進宮第六十二章 刺客第四十一章 木秀於林第十章 收局第九章 登基大典第五十一章 做局第七十六章 再臨浚稽山第三十九章 一擲千金第七章 武家女第四十章 阿雲拜父第二十一章 花燭之夜第十七章 朝議第四十三章 溫彥博病危第九章 奪河第四十章 墜馬第十七章 楊氏入宮第二十六章 苦肉戲第五十七章 漕行北擴第六十二章 朔方之戰第八十二章 重聘第八章 溫彥博之憂第六十九章 逼反第八十六章 大漠遇襲第七十二章 武功郡王第二章 一箭雙鵰第二十五章 密謀第二十七章 營嘯第二十六章 東宮偶遇第三十一章 殺俘第五十三章 父子三人第十九章 太子側妃第十六章 東宮將廢第七十九章 求娶公主第七十一章 裡衣第十九章 狼谷第五十六章 金山禍起第二十五章 可汗狼騎第二十五章 主政右驍衛第三十二章 試馬第五十一章 還京第四十五章 皇子遭劾第七十一章 文水縣第二章 一箭雙鵰第十一章 昆明池春獵
第六十七章 交易第二十二章 長孫作繭第六十章 左遊仙第六十六章 交易第三十章 圈套第八章 溫彥博之憂第三十一章 校場第三章 大婚在即第八十三章 將向荊州第四十章 一語驚四座第七十章 武順登門第二十九章 灞橋再會第九章 洞房花燭第六十七章 階下之囚第四十二章 冊封大禮第十章 拉攏第六十四章 調虎離山第三十四章 察覺第六十五章 皇后病危第八十五章 曬鹽第四十一章 收徒第七十章 空歡喜第二十五章 臨朝大封第四十五章 皇子遭劾第六十二章 輕騎出城第三十四章 虛張聲勢第五十二章 道士第三十八章 伏殺第八章 自求彈劾第三十四章 虛張聲勢第三十八章 夜擷明珠第二十六章 賜封高陽第二十四章 王玄策第一章 漠北路遙第三十九章 突厥之議第五十三章 加賦第四十四章 擷玉樓第七十九章 巧取第八章 婚成第六十四章 調虎離山第十九章 回京前夕第七十一章 歸途“遇刺”第二十二章 貴妃第五十三章 林遠圖第二十二章 貴妃第二十八章 開府之議第三十四章 虛張聲勢第十章 落雕弓第八十九章 絕婚第三十五章 敗亡在即第七章 命格第四十六章 李恪探病第九章 賀蘭越石之死第二十八章 護駕第二十六章 小兕子第六十三章 蘇瀟進宮第六十二章 刺客第四十一章 木秀於林第十章 收局第九章 登基大典第五十一章 做局第七十六章 再臨浚稽山第三十九章 一擲千金第七章 武家女第四十章 阿雲拜父第二十一章 花燭之夜第十七章 朝議第四十三章 溫彥博病危第九章 奪河第四十章 墜馬第十七章 楊氏入宮第二十六章 苦肉戲第五十七章 漕行北擴第六十二章 朔方之戰第八十二章 重聘第八章 溫彥博之憂第六十九章 逼反第八十六章 大漠遇襲第七十二章 武功郡王第二章 一箭雙鵰第二十五章 密謀第二十七章 營嘯第二十六章 東宮偶遇第三十一章 殺俘第五十三章 父子三人第十九章 太子側妃第十六章 東宮將廢第七十九章 求娶公主第七十一章 裡衣第十九章 狼谷第五十六章 金山禍起第二十五章 可汗狼騎第二十五章 主政右驍衛第三十二章 試馬第五十一章 還京第四十五章 皇子遭劾第七十一章 文水縣第二章 一箭雙鵰第十一章 昆明池春獵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民勤县| 垫江县| 岳阳县| 吉林省| 昌平区| 万载县| 二连浩特市| 万州区| 邵阳县| 武强县| 平度市| 寿光市| 扬州市| 泰顺县| 沁阳市| 六枝特区| 蒙自县| 望奎县| 兰西县| 成安县| 郴州市| 蕉岭县| 博乐市| 武城县| 娱乐| 光山县| 清流县| 罗定市| 秦皇岛市| 叙永县| 乌拉特后旗| 乌兰察布市| 页游| 北京市| 浦城县| 淳安县| 襄汾县| 集贤县| 连山| 宜兰县| 江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