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十九章 捧殺

貞觀十四年的冬天似乎安靜地有些厲害,不管是朝局還是朝臣都比以往的年份要安分上許多,但所有人都知道,所謂的安寧不過都是表象而已,現在的長安內外早已暗潮涌動。

但不管如何,時間總會過去,貞觀十四年的冬天一過,便迎來了十五年的春天,而就在這個關口,魏王府上下竭盡心力,被李世民期已厚望的《括地誌》終於也在歲初趕工完本了。

貞觀十五年元日大朝,萬邦雲集,今日會是整個年頭裡最熱鬧的幾日之一,而就在今日,也是魏王李泰公開獻書的時候。

天才矇矇亮,太極宮,含元殿外,進宮的龍道之上。

“魏王的《括地誌》方纔完本,就急著在今日大朝之上獻書,沽名釣譽,邀取聖寵之意可謂躍然於面了?!碧佑沂油跣咦咴诶钽〉纳砼?,看著前面身後跟著許多手捧著書卷的內侍的李泰,對李恪小聲道。

李恪聞言,笑道:“魏王雖爲嫡子,得父皇寵愛,但自幼時至今從來於國無功,此次難得著有名作,有些急迫也是能夠理解的。”

李泰身爲嫡子,爲李世民所寵愛,甚至一度盯著羣臣施壓,把已經成年的李泰留在了長安,但這些年,李泰於國卻一直無甚功績,只能眼看著李恪四處立功。而如今李泰潛心多年的《括地誌》終於完本,是爲文教大功,他自然難免急於在今日這樣一個大日子裡面獻上此書了。

王玄策道:“若只是獻書倒也無妨,怕只怕魏王是另有圖謀,日後難免再生事端。

李恪聞言,擺了擺手笑道:“已魏王的性子這是必然的,但這倒也無妨,此事本宮已有打算,本宮等的就是魏王獻書。”

王玄策聽著李恪的話,李恪顯然是有意藉此次魏王獻書一事對付李泰,王玄策有些擔憂道:“太子,據臣所知,陛下對此次魏王獻書一事頗爲讚許,太子若是在此事之上刁難,恐怕不妥吧?!?

李泰雖然心術不正,對李恪的太子之位更常是虎視眈眈,但李泰的文采和對文事的專注卻是有目共睹的,李世民對愛子李泰的《括地誌》更是頗多期待。

其實對於李泰的文采和《括地誌》一書,不止是李世民和朝臣,哪怕是和李泰一向不對付的李恪,也同樣很是認可。李恪雖然幾次仗著文抄公的本事力壓李泰一頭,但比起真正的文采,重武的李恪自問是不及李泰的。

後世謂之《括地誌》爲:“其書稱述經傳,山川城冢,皆本古說,載六朝時地理書甚多”,《括地誌》爲唐宋總志體例開了先河,價值之高,不必贅述。

李恪笑道:“玄策放心,本宮豈會不知父皇的心思,更不會去借此尋機貶低魏王和《括地誌》的,本宮已經做有安排,玄策只管看著便是了。”

李泰獻書,正是朝中大事,李恪不是莽夫,自然不會當著此事之前刁難李泰,李恪自有他的打算。

元日朝會之上,諸國朝賀獻儀畢,便是朝中百官覲見的時候,也就是在這個環節,在太子李恪朝拜之後,李泰當朝獻上了他的《括地誌》。

“兒臣李泰拜見父皇,兒臣願父皇萬壽無疆,大唐國泰民安?!崩钐┊斨鴿M朝文武和外邦使臣的面,走到了大殿中,對李世民拜道。

李世民擡了擡手,先是使李泰起身,而後問道:“朕聽內侍所言,你可是有一物要在今日獻於朕?”

李世民既爲皇帝,便也和其他帝王一般,都極好顏面,尤其是他幾個愛子給他掙來的顏面,當初李恪立功如此,今日李泰獻書亦是如此,所以李世民纔會當著所有人的面提及此事。

李泰回道:“兒臣早年奉父皇之命於府中開文館,納賢士,編撰《括地誌》,今已有成,特獻於父皇?!?

李泰說完,擺了擺手,便有內侍自大殿一側抱著堆積如小山般的書卷走了出來。

《括地誌》全書計五百餘卷,以州爲劃分,分述各縣沿革、地望、得名、山川、城池、古蹟等等,工程浩大,所勘詢的書籍之類更是浩如煙海,魏王府文館上下數十人嘔心瀝血五載才得,光是這一眼望去的數量便知其難,李泰的這份心性,就是李恪也不得不服。

眼前的一幕顯然也出乎了李世民的意料,李世民看著眼前的文山書海,堆積瞭如小山般的《括地誌》,連連驚歎了數聲,臉上的笑意也掩藏不住,足可見內心的喜悅了。

李世民帶著些得色,看了眼李恪,又看了眼李泰,對殿中衆人道:“朕之諸子,唯太子和魏王最爲幹略,太子乃當世名帥,威震天下,英果類我,有朕少年之姿;魏王文采斐然,爲宗室才子,若是從了科舉,必也是狀元之才,如此一文一武,得子如此,爲父者何求。”

李世民所言雖有誇耀之意,但也確是實情,李恪戰功赫赫,早已爲天下皆知,而李泰有此一書,也足可錄入文壇青史了。

此時李恪也出列道:“四弟此書,可謂翰林鉅著,直追古賢,《括地誌》一出,足可彰我大唐教化更勝從前,兒臣爲父皇賀?!?

李世民聞言,朗聲笑道:“太子所言極是,正是此理?!?

李恪和李世民父子應和,話音才落,殿中衆人也紛紛賀道:“天子明德,我大唐教化更勝往昔,臣等爲陛下賀?!?

所謂盛世,不止是萬國來朝,也不止是戰無不勝,其中更不可少了文教,而於文教而言,沒有什麼比著書更好的法子了,在今日盛會之上,李泰的《括地誌》可謂極其洽和了氣氛,也極對了李世民的胃口。

趁著興致正高,李世民對李泰問道:“魏王今日獻書有功,可有什麼想要的嘉獎?只管說來?!?

李世民之言入耳,李泰看著李世民,心中不禁一陣激動,他想要的是什麼?他想要的自然是李恪的太子之位,他巴不得即刻開口朝李世民要了過來,但李泰自己也清楚這是絕無可能的,他要是說了這些,便與失心瘋無異了。

李泰躬身回道:“兒臣獻書乃是一片忠孝之心,並無所求?!?

李泰所言倒也在李世民意料之中,畢竟李泰一向行事還算是謙和的,自然不會挾功邀寵,不過有功不賞卻也不是李世民的性子,於是李世民對朝中衆人問道:“魏王此功,衆卿以爲該當如何嘉獎???”

第四十三章 李恪設宴第三十九章 十年之約第二十七章 賠罪第七十八章 再遇武氏女第六十二章 東宮始亂第八十五章 曬鹽第四十章 偶遇欽陵第六章 佯攻第二章 蘇烈拜主第四十四章 謂我何求第四十二章 挾恩攏突厥第六十一章 蘇瀟生怒第三十二章 忠心耿耿趙德言第七十六章 再臨浚稽山第四十章 偶遇欽陵第十五章 岑文本拜相第五章 引薦第七十二章 信至第二十七章 便橋之盟第五章 汗庭第六章 石室第四章 強攻浚稽山第六十六章 傳見第八十九章 胭脂湖第七章 朝議分封第四十一章 苦心第四十八章 障眼法第二章 再見楊恭仁第三十五章 長孫渙第四十四章 涼州信使第八十一章 失望的長孫衝第九十二章 手書第十二章 敲打第八十二章 重聘第三十六章 煙雨樓第十八章 長安亂第二十七章 賠罪第五十四章 姑蘇府統軍第七十七章 水匪第二十一章 欲面太子第九十章 揚州三漕第四十五章 三席第七十六章 識貨的杜如晦第二十六章 東宮偶遇第五十四章 名望殺人第六十三章 心結第五十八章 重禮第二十一章 自請爲質第八十八章 樑王李愔第七十一章 月下第三十五章 再會趙德言第九章 洞房花燭第四十一章 木秀於林第四十三章 狄知遜第三十四章 慌不擇路第六十一章 無緣東宮第六十三章 蘇瀟進宮第十六章 揚州之論第八十章 太子被劾第三十七章 牙行第七十五章 草原亂起第八十章 太子被劾第四十五章 三席第三十一章 留命第六十四章 突厥潰敗第二十七章 賠罪第十二章 晉王李治第六十一章 是非之地第二十四章 揚州刺史第四十三章 溫彥博病危第二十七章 營嘯第九章 奪河第八十六章 終見第六十六章 朔方易主第三十九章 誅殺第三十一章 不過芻狗第四十三章 趙德言的抉擇第二十六章 雲中城第九十章 揚州三漕第三十八章 夜擷明珠第三十一章 不過芻狗第一章 玄武門第四十九章 放糧第六十七章 交易第八章 自求彈劾第二十二章 執失思力第六十五章 皇后病危第七十四章 勢變第五章 上屋抽梯第十三章 歸寧第八十六章 大漠遇襲第十九章 醉客第四十章 墜馬第三章 奏對第十九章 回京前夕第十三章 誤會第三十九章 太子選馬第五十一章 鬱督軍山第四十三章 杜相罹患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那坡县| 龙海市| 扎赉特旗| 常州市| 昌黎县| 钦州市| 沙河市| 北流市| 堆龙德庆县| 宁安市| 湟中县| 武平县| 开远市| 莱州市| 静宁县| 鄂尔多斯市| 邵阳县| 南投市| 秦皇岛市| 休宁县| 襄城县| 富蕴县| 连州市| 天峻县| 英超| 手机| 商城县| 闻喜县| 泰来县| 无锡市| 恭城| 三台县| 襄城县| 达尔| 白银市| 新宾| 兖州市| 崇文区| 韩城市| 凤阳县| 石景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