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十九章 十年之約

芙蓉帳暖,春宵數度。

李恪統軍北伐,這一走便是近三月,這三個月的時間裡,李恪一直在外,身邊並無女子,所接觸的也都是軍中的粗人,而且此前北伐戰事正酣,李恪也無心其他。

可隨著如今北伐大捷,大軍凱旋在即,李恪重負已卸,心情也舒暢了許多,自然興致也都好看許多,昨晚一夜幾番春風,將這顆最美麗的草原明珠擷取在懷。

次日清晨,天色初亮,李恪緩緩自睡夢中醒來。

昨晚的一夜少眠,卻並未使李恪覺著有絲毫的疲累,反倒是一覺醒來,李恪只覺著神采奕奕,連往常都有的早乏都不見了。

李恪起地早,但阿史那雲卻起地更早,當李恪起身,想要再去攬住昨夜的枕邊人時,卻一下子攬了個空。

李恪看著牀榻邊空蕩蕩的一片,找不到半分阿史那雲的身影,彷彿昨夜的一切都只是一場夢,從不曾真的發生,連李恪自己都覺著不真切了。

“來人!”李恪起身,一身呼喝,對帳外道。

李恪之言才落,薛仁貴便連忙進了大帳,對李恪道:“殿下傳喚,可有吩咐?”

李恪問道:“你一早便在帳外守候,可曾見到有人出帳?”

薛仁貴問道:“殿下說的可是定襄公主?”

李恪點了點頭道:“正是定襄公主,你可知她現在何處?”

薛仁貴如實回道:“定襄公主早在一個時辰前便離帳了,她並未準末將遣人護送,故而末將也不知她現在何處,不過定襄公主留下一封信,要末將親手交於殿下。”

薛仁貴說著,從袖中取出了一封信,上前交到了李恪的手中。

李恪也來不及洗漱更衣,簡單地披著外袍便自薛仁貴手中接過了書信,焦急地看了下去。

“愛郎李恪,見字如面:昨夜君語,阿雲思慮徹夜,雖覺愛郎情義,卻不能從行,還望恕過。君懷大志,欲成大業,自當行事慎獨,不可授人以柄,阿雲若隨往河東,必難當朝中衆口鑠金,毀銷愛郎聲望,斷不可爲......今日一別,再會不知何期,只盼愛郎勿忘昨夜恩情,引以爲念。”

阿史那雲的信很短,上下總計不過區區數行,李恪看著也很快,幾眼下來,李恪也知道了阿史那雲的意思和去向,阿史那雲終究還是沒能說服自己,隨李恪同往河東而是選擇這樣的方式,悄悄地離開了李恪。

李恪看著手中的書信,眉頭不禁意微微蹙起。

薛仁貴知道阿史那雲同李恪之間的關係,薛仁貴見李恪面容微簇,忙問道:“殿下何故不悅?”

李恪道:“阿雲走了,回金山去了。”

薛仁貴聞言,不禁一愣,李恪的書信他自然是不敢擅自拆看的,原本他只當阿史那雲是回了自己的帳中,可沒想到竟是直接回了金山。

薛仁貴俯身拜道:“末將不知,未能攔住公主,還請殿下降罪。”

李恪見狀,連忙上前扶起薛仁貴,道:“仁貴這是何意,此事與你無干,快快起身。”

薛仁貴看著李恪的模樣,也知李恪必是心有不捨,於是起身後開口問道:“殿下何意?可要末將命人去追,公主此去不過一個時辰,想追還追得上。”

李恪聞言,想了想,搖頭道:“這倒不必了,阿雲若能留,她便不會走,她既已走了,縱是本王親自去追,也追不回。”

阿史那雲性子執拗,李恪是知道的,她既已走了,便是決斷後的結果,縱是李恪親自去勸也決計勸不回,只會平白叫她爲難而已。

李恪心中想著此事,隨即從牀前的矮凳上拿來了自己隨身懸配的玉佩,對薛仁貴道:“此事本王不便去,旁人本王又不放心,你帶幾個人親自走一趟,拿著這塊玉,給阿雲帶句話。”

薛仁貴自李恪手中接過玉佩道:“請殿下吩咐。”

李恪道:“只有兩個字:‘十年’。”

“諾。”此乃李恪私事,薛仁貴雖不知李恪口中的“十年”究竟是何意,但他也是一聲應下,連忙出帳傳話了。

————————————

阿史那雲隨阿史那社爾大軍一同回金山,人數頗衆,故而行軍的速度也快不起來,一個多時辰也纔下去不過二十里地。

薛仁貴帶著幾名衛率,快馬加鞭,不過半個多時辰便趕了上去,攆上了阿史那社爾的大軍,命突厥士卒上前通傳去了。

“拓設,楚王殿下親衛統領薛仁貴趕來求見。”突厥士卒連忙趕上前部,對阿史那社爾稟告道。

“薛將軍來了?”阿史那社爾聞言,面露訝色,而後不自覺地轉頭望向了身邊的阿史那雲。

薛仁貴身爲李恪親衛統領,直屬李恪統轄,這漠北草原之上叫得動薛仁貴也只李恪一人,薛仁貴來此,自然是奉李恪之命了。

而李恪若是來尋阿史那社爾,只管遣一旗官傳令便是,斷沒有命自己親衛統領來此的道理,故而此番薛仁貴來此自然不會是爲了阿史那社爾,只能是爲阿史那雲。

阿史那社爾一面命衆軍止步,一面忙道:“薛將軍來此必是奉了殿下之命,快請。”

阿史那社爾令下,突厥士卒下令領了薛仁貴上前,片刻之後薛仁貴便到了阿史那雲的跟前。

“末將薛仁貴,拜見公主,拜見將軍。”薛仁貴上前,對阿史那雲和阿史那社爾俯身拜道。

阿史那社爾見狀,忙道:“薛將軍折煞我了,快快請起。”

薛仁貴起身後,阿史那社爾對薛仁貴問道:“不知薛將軍來此所爲何事?”

薛仁貴如實回道:“我奉殿下之命前來尋公主。”

阿史那社爾也是識趣,他聽著薛仁貴的話,哪還不知這是何意,連忙擺了擺手,示意周邊的士卒退下,自己也讓了開來,空出了地方給阿史那雲和薛仁貴。

“薛將軍,殿下命你來此何事?”阿史那雲對薛仁貴問道。

薛仁貴回道:“末將奉殿下之命給公主送件東西,帶句話。”

薛仁貴說話,自懷中取出了李恪交於他的玉佩,奉到了阿史那雲的手邊。

阿史那雲從薛仁貴的手中接過玉佩,問道:“殿下讓你帶了什麼話。”

“十年。”薛仁貴回道。

阿史那雲聽著薛仁貴的話,身子竟不禁微微一顫,她昨日還說李恪行事灑脫,如今看來確是她想錯了,李恪行事實在是執著地很。

李恪口中的十年旁人興許不知,但阿史那雲卻很清楚,玉有諾許之意,這十年既是指她與李恪相識相知的十年,也是往後的十年,十年之約。

李恪送來玉佩,定下十年之約,是承諾阿史那雲,讓阿史那雲再等他十年,十年後他必接阿史那雲回到自己的身邊。

這兩個字說著自然輕巧,但這其中卻意味了太多,李恪要做到這十年之約並不容易,十年的時間,他要權傾朝野,甚至登臨九五,如此方能成這十年之約,只是這十年的時間真的足夠嗎?

阿史那雲不知李恪爲何會這般篤定,但她卻願意相信李恪,阿史那雲頓了頓,回道:“殿下的心意我收下了,勞煩薛將軍回去轉告殿下,十年便十年,二十年便二十年,無論幾載,我總是在草原上等著他的。”

第三十七章 牙行第一章 接風第三十七章 牙行第二十二章 長孫作繭第六十三章 薛延陀佈陣第三十四章 蘇定方之邀第六十章 密信第四十一章 女兒謀第二十二章 長孫作繭第四十九章 放糧第四十四章 頡利亡第三十一章 校場第十章 浚稽山陷第四十四章 太子易師第六十四章 皇后昏迷第三十六章 腹背受敵第六十五章 上皇臨終第五十八章 東宮失和第二十六章 陌刀入陣第七十三章 中眷裴氏第三十一章 留命第七章 考較第八十二章 老奴第十七章 仙娘第三十九章 一擲千金第二十四章 長孫衝從軍第六十七章 階下之囚第三十七章 試探第四十章 阿雲拜父第十章 請辭第七十章 騙鉞第三十六章 以畫爲餌第五章 上屋抽梯第二十一章 自請爲質第五章 囚於陰山第七十五章 草原亂起第五十五章 山陽倉第八章 新皇登基第二十二章 幷州大都督第四十九章 稱心第十五章 搖搖欲墜第三十章 不識女兒心第七十六章 識貨的杜如晦第十二章 門下駁詔第二十九章 灞橋再會第三十二章 忠心耿耿趙德言第十五章 議取汗庭第四十七章 蜀方第四十一章 鳳求凰第五十四章 長安秋第三十章 定盧山第二十五章 主政右驍衛第十五章 之官右驍衛第七十章 武順登門第三十四章 以身赴險第十二章 夜襲第六十六章 傳見第二十四章 密謀第二十八章 護駕第七十一章 歸途“遇刺”第三十五章 誅首惡第六十七章 東宮亂起第二章 上元燈會第六十八章 應對第三章 大婚在即第四十三章 狄知遜第十三章 拔灼身死第三十六章 煙雨樓第十五章 搖搖欲墜第七章 武家女第一章 定帥第五十三章 父子三人第二十三章 聖旨至第二十四章 揚州刺史第七十二章 幸亦不幸第三十三章 先機第八十一章 武氏兄弟第十三章 召見第四十三章 欲保東宮第八章 鞠文泰第四章 陰山下第五十二章 道士第三章 戰恆安第四十二章 欲擒故縱第十章 年號貞觀第二十一章 欲擒故縱第四十一章 康蘇密的絕境第十九章 狼谷第四十八章 嫌隙第八十二章 太子“蒙冤”第八十六章 鹽行易主第三章 兵起河東第四十九章 家書第二十八章 揚州策第八章 自求彈劾第二章 西南戰事第六十三章 薛延陀佈陣第四十二章 機會第八十三章 定論第二十八章 阿史那思摩封汗
第三十七章 牙行第一章 接風第三十七章 牙行第二十二章 長孫作繭第六十三章 薛延陀佈陣第三十四章 蘇定方之邀第六十章 密信第四十一章 女兒謀第二十二章 長孫作繭第四十九章 放糧第四十四章 頡利亡第三十一章 校場第十章 浚稽山陷第四十四章 太子易師第六十四章 皇后昏迷第三十六章 腹背受敵第六十五章 上皇臨終第五十八章 東宮失和第二十六章 陌刀入陣第七十三章 中眷裴氏第三十一章 留命第七章 考較第八十二章 老奴第十七章 仙娘第三十九章 一擲千金第二十四章 長孫衝從軍第六十七章 階下之囚第三十七章 試探第四十章 阿雲拜父第十章 請辭第七十章 騙鉞第三十六章 以畫爲餌第五章 上屋抽梯第二十一章 自請爲質第五章 囚於陰山第七十五章 草原亂起第五十五章 山陽倉第八章 新皇登基第二十二章 幷州大都督第四十九章 稱心第十五章 搖搖欲墜第三十章 不識女兒心第七十六章 識貨的杜如晦第十二章 門下駁詔第二十九章 灞橋再會第三十二章 忠心耿耿趙德言第十五章 議取汗庭第四十七章 蜀方第四十一章 鳳求凰第五十四章 長安秋第三十章 定盧山第二十五章 主政右驍衛第十五章 之官右驍衛第七十章 武順登門第三十四章 以身赴險第十二章 夜襲第六十六章 傳見第二十四章 密謀第二十八章 護駕第七十一章 歸途“遇刺”第三十五章 誅首惡第六十七章 東宮亂起第二章 上元燈會第六十八章 應對第三章 大婚在即第四十三章 狄知遜第十三章 拔灼身死第三十六章 煙雨樓第十五章 搖搖欲墜第七章 武家女第一章 定帥第五十三章 父子三人第二十三章 聖旨至第二十四章 揚州刺史第七十二章 幸亦不幸第三十三章 先機第八十一章 武氏兄弟第十三章 召見第四十三章 欲保東宮第八章 鞠文泰第四章 陰山下第五十二章 道士第三章 戰恆安第四十二章 欲擒故縱第十章 年號貞觀第二十一章 欲擒故縱第四十一章 康蘇密的絕境第十九章 狼谷第四十八章 嫌隙第八十二章 太子“蒙冤”第八十六章 鹽行易主第三章 兵起河東第四十九章 家書第二十八章 揚州策第八章 自求彈劾第二章 西南戰事第六十三章 薛延陀佈陣第四十二章 機會第八十三章 定論第二十八章 阿史那思摩封汗
主站蜘蛛池模板: 马公市| 乐都县| 汶川县| 鄂托克前旗| 平邑县| 资兴市| 墨玉县| 慈利县| 金门县| 庐江县| 定襄县| 灵武市| 上林县| 休宁县| 正宁县| 遂平县| 庆元县| 雷山县| 武汉市| 杭锦后旗| 湟中县| 永济市| 竹山县| 新河县| 临邑县| 稻城县| 秀山| 胶州市| 洮南市| 仪陇县| 西乌珠穆沁旗| 鄂托克旗| 奈曼旗| 南京市| 江西省| 高密市| 那坡县| 建阳市| 七台河市| 东海县| 怀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