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十三章 長孫設宴

在長安城,如果說擷玉樓是青樓翹楚的話,那樂仙樓就是長安酒樓之冠。

擷玉樓中多風流浪子,官宦子弟,而樂仙樓則憑藉著清雅的環境、絕好的地段還有大廚一手不錯的菜色,攬來了長安許多高官權貴爲客,絡繹不絕。

樂仙樓,二樓最靠裡的雅間,尋常人都進不得的地方,也正是長孫無忌宴請李恪的所在。

“臣長孫無忌拜見太子?!遍L孫無忌做東,先李恪一步而到,當李恪和長孫衝一同進了雅間,長孫無忌起身拜道。

長孫無忌見禮,李恪連忙上前,扶起了長孫無忌,而後拱手還禮道:“司空乃是本宮尊長,何必多禮。”

長孫無忌是長孫皇后的兄長,而李恪又是長孫皇后認下的嫡子,李恪所言並無不妥,長孫無忌這個禮,李恪還真不好生受著。

長孫無忌起身,引李恪到主位落座,而長孫無忌、長孫沖和長孫濬三人則分別分列而坐,坐在李恪的身側。

長孫無忌道:“長孫府今日宴請太子,太子能來實乃臣之榮幸?!?

李恪笑道:“長孫司空能宴請本宮,纔是本宮難得之幸,本宮豈能不至。”

李恪的話雖然有玩笑的成分,但倒也不盡是虛言,畢竟長孫無忌以往和李恪不和,長孫無忌的飯,李恪可還是吃得第一頓,對李恪而言確也難得地很。

長孫無忌聞言,笑道:“怕只怕今日之宴太過雅淡,未必能和太子的胃口?!?

樂仙樓是沒有青樓的清倌人,而李恪風流之名盛冠長安,在旁人看來,沒有美人陪侍的宴飲,恐怕未必能和李恪的胃口。

李恪輕笑了一聲道:“今時不比往日了,以往本宮爲親王,行事自然百無禁忌,但如今既爲儲君,爲國人之表率,行事自然拘謹些地好,還是雅淡些地好?!?

李恪和長孫無忌還在寒暄著,一旁坐著的長孫衝倒是先拿起了桌邊的酒壺,親自爲李恪和長孫無忌兩人滿上了酒。

待長孫衝將酒滿上後,長孫無忌當先端起酒杯,對李恪道:“太子往酒泉祭祖,又西巡涼州,爲國辛勞了,臣這一杯酒雖然來地晚了些,但也就當是爲太子接風了?!?

李恪見狀,也端起手中的酒杯,對長孫無忌道:“司空的心意本宮心領了?!?

說完,李恪端起酒杯,仰頭一飲而盡。

待一杯酒後,李恪又自己滿斟了一杯,對長孫無忌道:“既然司空如此客氣,那本宮也借花獻佛,這一杯,就當是本宮謝司空在朝中手下留情,迴護之恩了?!?

幾日前,在滿朝上下都在彈劾李恪的時候,長孫無忌卻能一眼不發,最後也算是出言幫李恪渡了過去,對李恪也算是有所助益。

長孫無忌聞言,笑道:“哈哈,太子客氣,臣自保而已,可不敢言於太子之恩吶。”

其實到此時爲至,李恪雖然對長孫無忌的意圖有所揣測,但長孫無忌自己還沒有絲毫的表露,李恪自然也不會急著透底,短了城府。

李恪放下酒杯,笑道:“司空所言,本宮可就不明瞭,不知司空大人何爲自保?”

長孫無忌也笑道:“臣雖然老了,但眼睛看得還是比別人透亮些,看得清楚些的。長安大潮將至,唯有朝中那些挑樑小丑還如躍魚般上下歡騰,在臣看來不過尋死罷了?!?

長孫無忌口中的大潮自然就是李世民和李恪有意打壓關隴門閥之事,而那些上下歡騰,不知死期將至的躍魚便是朝中那些彈劾著李恪的關隴門閥。

李恪知道長孫無忌言下之意,可也不直接點破,而是順著長孫無忌的話道:“既然大潮將至,正是魚獲最豐之時,司空何不也下場一試呢?”

長孫無忌道:“漁與魚不過半字之差,但卻是天壤之別,一爲刀斧,一爲牛羊,豈能一概而論,臣連自己是漁還是魚都不清楚,怎敢輕試?!?

漁者,漁獵之用,爲器;而魚者,待捕之物,爲食。就眼下的情況而言,李世民和李恪先下手爲強,便是漁,而關隴門閥則是魚,長孫無忌是皇帝心腹不假,但他同樣是關隴軍事門閥中的權貴者,他的身份介於兩者之間,便極爲尷尬了。

李恪道:“一字之差,便是一念之間,是漁還是魚,不過看司空的意思而已?!?

長孫無忌搖了搖頭道:“弄潮之事還是年輕人做地好,臣老了,不比太子和衝兒這般年壯了,恐怕難從太子之意啊?!?

李恪之意,是要長孫無忌和自己還有李世民站於一處,對關隴門閥下手,但長孫無忌的態度卻頗多曖昧,既不想跟著關隴門閥一同成爲李恪和李世民的目標,又不想和李恪站於一處。

不過想來也是,長孫無忌雖想自保,但畢竟他自己也是關隴門閥中人,要他下手對付關隴門閥確實有些難爲他了。

李恪聞言,手指輕輕地叩擊著桌案,雙眼看著桌上的一盤魚膾,對長孫無忌問道:“那今日司空來見本宮是爲何事,總該不會是真的來請本宮食魚的吧。”

長孫無忌笑道:“自然不是,太子何許人也,若只是食魚,臣豈敢叨擾,臣今日請太子來此,是想跟太子做一筆交易。”

聽到“交易”兩個字,李恪的臉上不禁浮現了一絲笑意,李恪喜歡做交易,而且他做了這麼多的交易,他還鮮少有折了本的,以往不會,他相信這一次也不會。

李恪道:“本王雖然不是生意人,但也喜歡做買賣,司空但說便是。”

長孫無忌道:“臣老了,能走到今日也已經足夠了,早已沒有雄心壯志,不想也沒有下場弄潮的心思了。但長孫家不想做漁,也不想成了魚,不止是現在,將來也是,所以臣想跟太子做這個買賣。”

長孫無忌和整個長孫家不想成爲別人眼中的魚獲,最好的法子就算跟打漁的人站在一起,這個人現在是李世民,將來就是太子之位穩固的李恪,和李恪冰釋前嫌,自然就是長孫無忌今日所求了。

李恪問道:“司空所言對本宮而言不難,其實也是本宮一直所想,但買賣畢竟是雙方的事情,不知本宮從其中又能有什麼賺頭?”

長孫無忌問道:“貴妃主持後宮多年,已隱有母儀天下之勢,難道太子就不想再推一把嗎?”

第十一章 唐儉爲使第二十五章 武順入宮第六章 石室第二十章 山陽縣尉第四章 賢王李恪第五十章 明升暗降第五十章 政事堂第六十七章 神箭第八章 新皇登基第八章 祿東贊見駕第十三章 拜師第三十章 長安樂第五章 上屋抽梯第七十一章 裡衣第十五章 拒婚第三十五章 長孫渙第七十章 雍王第四十三章 趙德言的抉擇第八十八章 樑王李愔第十六章 殺機第十三章 李恪退封第四十章 子罪連父第五十七章 草原內亂第二十八章 開府之議第二十四章 再懷身孕第四十九章 自作多情的杜相第九章 “忠勇”趙德言第五章 引薦第二十二章 貴妃第二十七章 認人的兕子第二十六章 再遇仙娘第五十一章 做局第三十九章 立儲之議第七十二章 魏王之憂第三十八章 自作主張第六十章 左遊仙第四十三章 仙娘入府第五十六章 長孫父子第四十章 盧山都督府第七十九章 巧取第五十六章 劫糧第六十九章 媚娘第三十五章 誅首惡第十四章 張元素第四十二章 定襄公主第十六章 漠北再遇第十四章 張元素第三十五章 議和第二十五章 民望第二十三章 聖旨至第十七章 朝議第四十九章 親往楚州第六章 分封第五十一章 做局第四十六章 大雨第六章 拜府第三章 大婚在即第三十八章 下聘第一章 太子之危第七章 考較第八章 演練第三十二章 百官爲難第二十九章 牛進達第十七章 安置第五十三章 月仙回揚第五十七章 稱心入宮第七十章 段璀殉公第六十八章 段璀被伏第四十七章 長孫衝大婚第十四章 臨危受命第十七章 親事府第十九章 太子側妃第一章 將欲還京第四十八章 所謂降封第四十三章 李恪設宴第五章 囚於陰山第二十七章 營嘯第六十四章 武舉第十四章 終破突厥第十七章 頡利被擒第二十三章 奪權第六十一章 頡利北征第三十二章 試馬第七十四章 勢變第四十四章 凌煙閣第六十五章 兵部尚書第七十三章 撤離第四十四章 涼州信使第三十七章 牙行第三十三章 先機第十九章 夏乏第八十三章 將向荊州第三十二章 百官爲難第四十三章 名冊第二十四章 貪狼會火鈴第八章 慶功大宴第三十三章 再會夷男第九章 “忠勇”趙德言第四十五章 皇子遭劾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屏县| 石阡县| 依安县| 天水市| 台中县| 屏边| 奉化市| 大理市| 平昌县| 都兰县| 彭泽县| 华安县| 灵山县| 崇文区| 绥芬河市| 七台河市| 万年县| 三亚市| 兰坪| 屏边| 凤凰县| 株洲市| 普陀区| 宜都市| 湘西| 白城市| 余干县| 忻州市| 镇远县| 克拉玛依市| 鄯善县| 新密市| 玉溪市| 汤阴县| 霍邱县| 东明县| 富阳市| 泸水县| 吉林市| 安西县| 都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