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十六章 長孫父子

大朝散後,衆臣各自回府,方纔朝會上的事情衆人都還記掛在心中,在出宮的路上各自眉頭緊鎖,都在思慮著什麼,方纔在朝堂之上起了重要作用的長孫無忌也是如此。

今日之事雖然暫時推衍了過去,但長孫無忌知道這次朝會意味著什麼,該來的終究會來,不會因爲這一次朝會作罷便就此作罷,若是處置地不甚妥當,朝中的局勢很有可能就此重洗,地動山搖。而長孫家既是權貴,又是皇親,身爲長孫家主,長孫無忌不得不做好萬全的打算。

長孫無忌一邊行走在出宮的龍道之上,一邊凝眉靜思,就在此時,長孫無忌的嫡長子長孫衝自身後追了上來。

“阿爹留步。”長孫衝快步走到長孫無忌的身後,對長孫無忌道。

長孫無忌雖然心中有事,但聽著身後愛子的聲音,臉上也不禁露出了一絲笑意。

一直以來,在長孫無忌的心中,自家諸子中就以長孫衝最是賢能,但那也僅僅只限於才德而已,長孫衝的性子還是太過文懦,難當大任。

但就在貞觀八年後,長孫衝入李恪門下,隨往北地後,短短幾年間長孫衝開始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成長蛻變,變得堅韌、果決、有擔當,儼然已經成爲大唐朝堂中冉冉升起的新星,甚至一度得李世民幾番當衆推崇讚許,叫長孫無忌也臉上有光。

長孫無忌很難去深究長孫無忌如此蛻變的緣故,也需是因爲李恪的影響,也需是因爲身在北地,也需是如長孫衝自己所言,自打入李恪門下後來往的盡是賢良,自然也就學習了許多。

因爲政見不同,立場不一,長孫無忌甚至甚少對長孫衝當面誇讚,但長孫無忌的心裡對這個嫡長子已經很是認可,視長孫衝爲繼他家主之位的不二人選了。

聽著長孫衝的聲音,長孫無忌回過頭去,對長孫衝問道:“衝兒喚我何事?”

長孫無忌只一回頭,便快速地收起了臉上的笑意,哪怕他對愛子頗爲滿意,但更多的時候他還是期望扮演一個嚴父的角色。

“兒有一事不明,想要求教於阿爹。”長孫沖走到長孫無忌的跟前,對長孫無忌道。

“何事?你我父子,有問但說便是。”長孫無忌道。

長孫衝道:“阿爹一向與太子不和,方纔阿爹爲何要在朝堂之上幫著太子說話?”

方纔朝堂之上羣狼伺虎,關隴門閥和魏王一黨抓著李恪明面上的過失要彈劾李恪,而長孫無忌卻出言力主待李恪回京後再當面過問此事,在長孫衝想來自然是在幫著李恪了。

不過長孫無忌聞言,卻搖了搖頭道:“衝兒你這麼想,那可就是想的差了。”

長孫衝不解地問道:“阿爹此言何意?”

長孫無忌笑了笑道:“方纔朝會時才一半,就突然送進了御史臺的密信,這封密信一來,局勢瞬間大轉,你以爲這封密信是誰的意思。”

在人尋常想來,這封密信所言俱是詆譭李恪的,自當是關隴門閥或者是那些與李恪不和之人所奏,但長孫衝也是聰慧之人,他順著長孫無忌的話細細一想,便明白了過來。

正如長孫無忌所言,在這封密信送來之前,一直是關隴門閥和李泰的人壓著東宮一衆在彈劾,東宮屬官不過自辯而已,但隨著這封密信送了進來,李世民勃然大怒,關隴門閥也都齊齊噤聲了,今日朝議這才就此作罷,這封密信還真就對李恪有利。

長孫衝道:“阿爹的意思是這封密信是太子命人送來的?”

長孫無忌擺了擺手道:“也不盡是,不過揣測而已,不管這密信是誰送的,也都沒有真憑實據,不過空言罷了。”

這封密信是御史臺匿名送來的,根本沒有追查下去的必要和可能,現在不管是誰送的這份密信都已經是無跡可尋,長孫無忌所言自然也無實據了。

長孫衝有些失望道:“如此說來阿爹並非是有意相幫太子,反倒是在替旁人收場了。”

長孫衝說著,不經意間緩緩地嘆了口氣,顯然長孫無忌的答案叫長孫衝頗爲失落。

長孫衝的反應落入長孫無忌的眼中,長孫無忌好奇地問道:“爲父和太子不和也不是這一兩日的事情了,好端端地你嘆氣作甚?”

長孫衝道:“兒本來是想著阿爹回心轉意了,此番正是咱們長孫家和太子冰釋前嫌的最好機會,沒想到阿爹竟還是如此立場。”

長孫衝是李恪的心腹,心向李恪,但長孫無忌卻一直和李恪不太對付,長孫衝夾在君與父之間左右兩難許多,自然就希望能有這麼一個好的機會,讓李恪和長孫無忌冰釋前嫌。

長孫無忌道:“衝兒你想的簡單了,爲父和太子爲難的事情可不是一樁兩樁了,就算爲父想和太子和解,光憑這點事情太子可未必會領爲父的情。”

長孫衝道:“光憑此事自然不成,但兒方纔在殿中還想到了一事,若是阿爹願意以此事上表陛下,太子必領阿爹的情。”

長孫無忌聽著長孫衝的話,問道:“你說的是何事?”

長孫衝頓了頓,回道:“阿爹若是肯上表陛下,冊封太子生母貴妃娘娘爲皇后,以往的一切怨結都會消失。只要阿爹願意,兒相信太子也必不是刻薄之人。”

李恪的氣度,不止是長孫衝,就是長孫無忌自己都是有足夠的信心的,李恪從來都不是刻薄之人,別的不說,只看劉洎便知,劉洎曾爲李泰智囊,和李恪爲難,但當劉洎和李恪冰釋前嫌後,李恪仍舊用他爲樑王傅,教導自己的親弟樑王李愔,這份氣度可不是誰都能有的。

若是擱在以往,長孫無忌必會毫不猶豫地回掉長孫衝的話,但今日他卻有些猶豫了,以李恪的本事,若是此番連關隴門閥也沒能動得了李恪分毫,甚至落於如此下風的話,那李恪的太子之位可就真的是穩如泰山了。

李世民和李恪要打壓關隴門閥的意思已經板上釘釘,長孫無忌和長孫家可不想跟著這些行伍起家的關隴門閥一起沒落,就此一蹶不振。

長孫無忌想了想,問道:“太子何時還朝?”

李恪回京的日子並不會告知旁人,長孫無忌不知,但長孫衝作爲李恪心腹,自然還是知道的。

長孫衝回道:“太子最遲四日後便可回京。”

長孫無忌道:“四日後,待太子回京之後爲父會親自登門拜會太子,你替爲父安排一下。”

“諾。”長孫衝聞言,臉上露出了笑意。

第六十七章 交易第二十一章 欲面太子第六十一章 是非之地第十七章 急招第十一章 昆明池春獵第十三章 破鐵山第二十四章 轉醒第三十九章 一擲千金第四十章 定儲第四十一章 鳳求凰第五十三章 親事府令第六章 拜府第三十八章 三英聚涼州第二十六章 李代桃僵第五十八章 月下心事第七十二章 裴行儉第六十五章 江上第三章 兵起河東第三十二章 蕭後第五十一章 緩緩歸矣第七十一章 牧羊少年第四十九章 李奉慈“從良”第七章 朝議分封第六十章 太子還京第四十六章 議定位次第二十七章 三策第三十二章 蕭後第五十六章 長孫父子第九章 南下籌謀第五十一章 有苦難言第五十四章 柳家第六十九章 暴露第五十二章 道士第二十六章 疑兵之計第五十三章 父子三人第五十二章 薛仁貴第六十四章 武士彠去職第十八章 山陽酒館第四十三章 杜相罹患第四十四章 太子易師第十六章 殺機第六十七章 流放第四章 強攻浚稽山第三十五章 議和第三十一章 漢王李元昌第四十一章 斷腿第五十八章 過繼第四章 面聖第一章 朝覲第四章 陰山下第一章 太子之危第八十九章 絕婚第四十五章 《洛神賦十三行》第五章 上屋抽梯第二十二章 長孫作繭第一章 朝覲第六章 拜府第三章 自請第六十一章 無緣東宮第三十四章 瓊華殿第五十二章 大雪第三章 靈州軍第二十四章 神箭震軍威第六十八章 段璀被伏第六十三章 擅退者死第八十五章 畫像第二十八章 頡利病危第八十三章 將向荊州第七十九章 誤會第十四章 張元素第三十二章 隴西李氏第六十四章 皇后昏迷第五十五章 武順登門第十五章 之官右驍衛第十六章 東宮將廢第十六章 媚娘抵京第四十五章 渤海郡王第十六章 欽陵第五十八章 過繼第七十四章 草原春獵第八十五章 畫像第七十四章 勢變第八十章 和親之議第六十八章 拒親第七章 楚王大婚第五章 囚於陰山第三十五章 漢王入宮第九章 長樂求情第三十章 爭執第五十二章 彈劾第十五章 兵臨渭水第十五章 搖搖欲墜第七十一章 歸途“遇刺”第七十章 武順登門第七十七章 水匪第六十一章 無緣東宮第二十八章 媚娘善道第三十二章 比試第十章 浚稽山陷第三十九章 突厥之議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双辽市| 绵竹市| 尖扎县| 荥阳市| 五常市| 藁城市| 旬邑县| 个旧市| 栖霞市| 鸡泽县| 广汉市| 榆树市| 株洲市| 鄂托克前旗| 盐源县| 霸州市| 伊春市| 枣阳市| 仁寿县| 普安县| 云南省| 乐东| 永定县| 海城市| 天津市| 万山特区| 双流县| 黄山市| 化隆| 霍邱县| 大方县| 柳林县| 台山市| 定日县| 永吉县| 平湖市| 石门县| 金乡县| 山丹县| 江源县| 临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