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三十九章 分殊定理外王道

第一百三十九章 分殊定理外王道

在遵化鐵廠之中,吳與弼見識了蒸汽機的一些運用。

wωw? тt kǎn? C O

吳與弼敏感的感受到了蒸汽機強大的作用。

最重要的一點,吳與弼發現,蒸汽機是燒煤的,不用糧食。這一點就是極大的利好。

馳道上馬匹全部是吃糧秣的,真要說起來,這些馬匹消耗的糧草,也不是一個小數字,而對於大明百姓來說,很多時候馬吃的糧草,都能與窮人的伙食對應起來。

而糧草是有限,煤卻是無限的。

特別是對於中國北方來一些地方,比如山西。

這煤真是要多數有多少,翻開地方誌,更是看到不知道多少府縣都說自己產煤。

蒸汽機革命性的作用,吳與弼並沒有完全看出來,但是僅僅是他看出來的一些,已經是無窮好處了。

吳與弼心中的理論,正式完成了。

他根本不等回到京師,就開始伏案疾書。

他首先找到了朱子理學之中的理論,就是理一分殊理論。

理一分殊是什麼意思?

理一分殊乃是理學的關鍵節點,也不是朱熹發明的,在二程的道學之中就有,具體的說起來,就可以分解出幾十篇論文,從各種意義上分析這個概念。

這裡就不展開了

只是大概的說,就是理學認爲,天地間有一個理,而這個理又能在萬事萬物之中得以體現,即每個事物中存在自己的一個理。每個事物之中一個理合起來,就是天理。

這理論也是理學的基本理論。

甚至王陽明格竹,未必不是對這個理論的實踐。

吳與弼首先結合而今的事情,對這一件事情進行發揮,說明了存在的天理,與各種不同的物質所結合,形成了各自的理。研究各自的理,就是分析觀察天理的一個辦法。

如果單單是這樣,吳與弼的理論,也是平平常常,因爲這個理論之前,也有人提出了。

吳與弼立即轉入實踐之中。

他將蒸汽機研究歸納進入這個理學實踐之中。

將蒸汽機研究,劃分爲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分析蒸汽之理。另外就是應用蒸汽之理,從而行天理以利百姓,行王道。

併發散開來,將這一個理論定爲理學的外王之道,只要能窮盡天下所有物質的天理,並踐行天理之道,就足夠安百姓,定天下,達小康,致大同。

看似吳與弼整個文章之中,並沒有很多創見。

不過是將很多已有的東西進行了整合。

但是這種整合頗見功底。

畢竟,儒學之道,是有自己一套話語體系,一套歷史語境的,吳與弼將科學實驗這些東西,完全的整合到儒學體系之中。

如果沒有吳與弼深厚的儒學根底與地位,是根本不可能的。

更不要說,吳與弼更是將三皇五帝很多作用,比如燧火,巢人等作爲,歸納入這個體系之中,讓這個體系,一下子有了深厚的根底存在。

吳與弼寫完這一篇文章,只覺得大汗淋漓,整個人將近虛脫,心中只有一個念頭,暗道:“今日我即便去地下見薛瑄,也可以無愧了。”

當日辟雍之會,薛瑄爲衛道而死。吳與弼卻沒有多開口。非他懼死,而是很多時候,生比死難。

吳與弼這一篇文章,雖然有投皇帝之意的地方,但也直指理學的缺陷所在,理學號稱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但是對於如何格物致知誠心正意修身齊家,都有相當的描述,與辦法,但是如何治國,平天下卻是大有缺陷。

而今他算是補上了這一點。

當然了,他也知道,這其中很多概念都是從皇帝的理念之中截出來的。

只是讀書人的事情能叫抄嗎?

特別是罷黜百家之後,將別人的理論改頭換面爲自己所用,已經是很普遍的一家事情了,從這裡角度來說,天下文章一大抄,未必不對。

這一篇文章,吳與弼立即將這一篇文章送到了天理報社,立即刊登出來。

這一日朱祁鎮早起之後,想起與內閣之中對於封賞貝琳的堅持,心中還是有些煩惱的。

大體來說,朱祁鎮選擇的大臣,都是能力與操守並行的,並在這上面選擇與自己的政見相吻合的人。

但是這就有一個問題,一個有能力有操守的人,定然會有自己的政見。

出現政見不合的情況,也是很難受的。

朱祁鎮幾次都不能說服內閣。這一次不僅僅文官反對,武將也是反對的。就更加難搞了。

他一邊吃著早餐,一邊令懷恩讀報。

懷恩先讀了明報上面的內容。

朱祁鎮沒有什麼反應,依舊用銀勺,不緊不慢的喝著瓷碗之中的白粥。

而今的朱祁鎮早已過了聲色犬馬的年齡,反而懷念起前世的伙食了,他吃的不過是普通的白粥,油條,再加上幾位素菜。

但是等懷恩念起天理報的內容時候,朱祁鎮手中銀勺頓時不動了,朱祁鎮豎起耳朵愣愣的聽著吳與弼的文章。

懷恩讀完之後,朱祁鎮立即讓懷恩拿過來。也不管什麼白粥不白粥了。如飢似渴的看了一遍一遍又一遍。

似乎怎麼都看不完一樣。

“陛下,”懷恩說道:“早朝時間到了。”

朱祁鎮說道:“就說我偶感風寒,今日免朝。”

朱祁鎮一般情況下,每天都上早朝,雖然早朝禮儀性質更多,但是皇帝本身就有一種禮儀性質的責任。

讓百官看到皇帝,有利於穩定百官之心。

只是此刻朱祁鎮也顧不得這些了。

他反覆推敲這一篇文章,用自己淺薄的儒學知識,想要找出其中的破綻,或者說不通的地方。

這並不是朱祁鎮不欣賞這一篇文章,而是太過欣賞了。

朱祁鎮一直以來,都想完成科學體系與儒學體系之間的嫁接。只是這裡面有太多的問題了。

理學雖然不講鬼神,但是與佛道互相影響,天然帶著一種非自然力量的感覺。

很多時候,朱祁鎮不知道不明白,該怎麼將兩者之間連通起來。

他即便有些想法,但是真正寫出來的文字,自己都能看出破綻來。

而今終於看到了一篇可以無縫連接兩者之間的文章,一下子給朱祁鎮打通了不知道多少障礙。

首先,朱祁鎮提高科學家的地位的事情,在文官之中會有一大批支持者。當然了,因爲因地制宜的原因,中國的科學家大概要叫理學家了。

到底是什麼家,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做什麼。

其次,朱祁鎮可以名正言順的將一些事情納入國家計劃了。

不要小看著一點。

很多科學研究,朱祁鎮都是以少府的名義在搞。

而少府越來越大的同時,文官之中已經有了很多反對意見。而且少府而今也有一些畸形發展的趨勢。

一直維繫少府這個龐然大物,並不利於朝廷發展。

將來少府如何處置,讓不讓文官插手,這都是問題。如此一來,少府一些事情就不能獨立於內閣之外。

最少內閣要有少府一定的指揮權,或者說領導權。

如此一來,一些科研計劃能不能繼續下去,就不好說了。人亡政息實在太正常了。而今從思想上打通之後,朱祁鎮最少不擔心,在自己死後,科學成爲異端邪說,或者說奇巧淫技

這就是一個很大的勝利。

更重要的是,這個理論能給朱祁鎮帶來源源不斷的科學人才。

不管朱祁鎮想不想承認,大明的高素質人才,從來是士大夫集團之中,甚至一些家族放到後世也是一等一的。

第一百三十章 慶都公主駙馬二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第二十七章 水部設想第一百零七章 會獵朝鮮第一百一十八章 石亨的心思第一百零七章 會獵朝鮮第一百章 楊溥奏對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第十四章 李滿住第一百零六章 折戟白藤江第四十六章 石炭四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閱武學第二十八章 朱見濬與權力第一次接觸第二百四十九章 殺俘第二百零七章 明軍步騎vs瓦刺騎兵第六十章 久旱甘霖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第一百一十二章 議麓川三第一百四十二章 政治改革的預想第五十章 官茶與商茶第二十二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第二十四章 誰能解之第一百一十六章 海運總兵官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戰第十四章 新任內閣班子第五十五章 奴兒干都司第一百五十五章 瓦刺使團的到來第一百一十八章 西南定策三第七十二章 汪氏第三十八章 五世說第一百零一章 楊溥時代的開始第八十三章 武進惲家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太后病倒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朝開濟老臣心第九十一章 曆法的背後第一百六十九章 盧溝河水情第九十七章 開海九第三十五章 廣西內部的分歧第五十一章 彈劾曹吉祥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十三章 三楊解體第一百二十一章 楊洪到第四十一章 落子南洋第六十章 明浪第一百一十八章 西南定策三第九章 周忱的接班人第九十四年,徐有貞的日本任務第九十一章 曆法的背後第五章 都是壞消息第四十章 思任發之死第一百九十一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二百零八章 也先的嘗試第一百三十五章 以工代賑第二百一十章 噩耗傳來第九十六章 開海八第二十五章 丘濬的實學思想第四十四章 憑祥城下第一百一十八章 殺一是爲罪第九十二章 朱祁鎮的懼意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有馳道可解憂第九十三章 開海五第八十章 其次伐交第六十四章 鳳凰衛第一百五十三章 經筵vs大本堂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心思第一百九十二章 鐵甲的黃昏第一百零九章 待詔陸祥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詔第一百零八章 銀鋪第八十七章 對劉定之的安排第一百二十五章 下鄉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二十章 治水三人小組第六十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二百三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等待第八十三章 西南隱憂第七十章 肇州破敵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動天下第十三章 劉定之入閣第二十一章 儒家激進派第五十一章 三級教育制度第四十一章 落子南洋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案之始第二十八章 李時勉的倔強第五十一章 曬鹽法的進展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銀第七十二章 瓦刺可伐第八十二章 殿試第四十五章 石炭三第四十八章 關山飛渡第六十三章 金蟬脫殼第六十九章 水師主導權第一百三十三章 盧溝河第一百零八章 倭寇疑雲第三十八章 五世說第二十二章 大明邊軍現狀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有馳道可解憂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丁青县| 内丘县| 高陵县| 勃利县| 广东省| 永济市| 中卫市| 昌乐县| 吴江市| 昆明市| 开化县| 甘肃省| 南宁市| 股票| 云浮市| 浪卡子县| 东乡县| 陈巴尔虎旗| 锦州市| 万州区| 晋城| 缙云县| 郧西县| 册亨县| 金秀| 隆昌县| 星座| 彭水| 莱州市| 清水县| 甘肃省| 文昌市| 永川市| 上犹县| 荣昌县| 苍溪县| 资溪县| 灯塔市| 冕宁县| 安化县| 东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