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二十五章 下鄉

第一百二十五章 下鄉

南方的秋天很是炎熱。

讓人感覺,似乎夏天從來沒有離開過。秋天只是夏天的另外一個寫法。

不過,離開寧化縣,或者是翠江鎮。其實這縣衙就是在一個鎮子上,這個鎮子也沒有因爲有縣衙,從而比另外的一些鎮子大多少。

都是一樣的凋敝。

李東陽準備選擇的下鄉的目標,就是當地的有名的大家族,黃家的地盤。

李東陽之所以,有這樣的選擇,卻也是有自己的考量的。

在當地各家族之中,黃家是最大的家族,即便是到了現代,黃姓也是寧化縣之中的大姓。但是大姓並不意味著強。

反而因爲黃家太大了,內部分裂爲好幾個堂,說起來是一姓,但是彼此之間的關係,還比不上陌生人。

而剩下的幾個大家族,比如李家,寧家。

這些大家族,要麼就比較團結,要麼就是心懷猶豫,比如說李家。李家雖然是大家,但是人丁也不多,但是在教育之上,卻是不遺餘力。

李東陽收下的弟子之中,就有近一半是李家的人,也算是李東陽的擁護著,這或許也是因爲李家的田宅都是縣城附近的。

對於那些小而堅的大家族,李東陽不好輕易下手。恐怕激起民變,而黃家就不一樣了,雖然大,但是內部一團散沙。

反而不如一個小家族。

而且影響力大,只要拿下黃家。

其他的家族,也就不敢違抗朝廷命令了。

李東陽之所以如此謹慎,就是因爲他這樣的舉動,近乎將這些家族包攬賦稅的特權給廢除了。

這裡的油水之多,不用細說,就可想而知。

只是李東陽做出如此佈置之後,事情還是並不是太順利的。

寧化縣中沙村。

“大人,這不合適吧。”一個乾巴巴的老頭,略帶小心的看著李東陽,目光偷偷的從眼皮下面滲透出來,小心翼翼的觀察著李東陽,他就是這一帶的糧長黃通,說道:“向來就沒有這個規矩。”

李東陽說道:“而今縣裡面改新規矩了,怎麼不能啊?”

“明天你只需帶人來,一家一戶的,我帶人在村子裡面收糧食,怎麼不行嗎?”

“自然是行的。”這個乾巴巴的老頭,說道:“大人,就這麼說了,那就這麼辦吧。只是這些人?”

李東陽說道:“附近不是有一個大廟的,不用你招待,我們就去哪裡休息一晚上吧。”

李東陽這一次將人全帶來了。

畢竟李東陽不可能每一次都下鄉,今後這些事情,還是分配給這些吏員來辦的。

李東陽這一次帶人下來,是心中有培養的想法。

等這些人熟悉了寧化當地情況,李東陽就能在寧化縣城之中做其他的事情了。

這邊交代過之後,李東陽就帶人來到這一座破廟之中。

說是破廟,其實是一座佛寺,不知道何年月所建,也不知道何年月廢棄,三進的院子早就凌亂不堪。

所有的房子都開了天窗。

不過好在地基還在,有這地基打帳篷就容易多了。

韓鐵城畢竟是將門出身,對這種事情最熟悉不過了。他很快就搭好帳篷了,他心中有些疑慮,立即去找了李東陽。

李東陽對韓鐵城還是很器重的,畢竟說起來他們也算是鄉黨,韓鐵城也是北京長大的。

李東陽見韓鐵城來了,一手卷著一本書。說道:“鐵城,你有什麼事情嗎?”

韓鐵城說道:“大人,今日看黃家的情況有所不對。”

李東陽有些奇怪說道:“有什麼不對嗎?”

韓鐵城說道:“黃家太富了。”

李東陽有些奇怪說道:“你說黃家太富了,怎麼可能?”

李東陽從來沒有察覺到這一點,雖然說李東陽家中,並不算是富戶,但是他畢竟是進士出身,見識過不少豪門大富。

對中沙村之中的這些富戶,根本不怎麼在意。倒不是李東陽看不起窮人,而是作爲一個從天下最富饒的地方出來的人,他不會刻意去分辨黃家的財產情況。

就好像一個億萬富豪,不會刻意去注意打工人的工資。

但是韓鐵城卻不一樣,他是小吏出身,是見識過大多數百姓是怎麼過日子的。他來之前,也查看過黃通家裡的田地數量。

與黃通表露出來的財力,一點也不相符。

李東陽也不是傻子,他細細想了想,也感覺不大對,但是他沉吟片刻,說道:“看來糧長這個位置,給了黃通不少的油水。只是朝廷做事,從來是但從我令,既往不咎。”

李東陽微微苦笑,說道:“也咎不起來啊。”

既往不咎,其實也是一個無奈的辦法。

真要細細追究,天下所有數千個糧長,都是有問題的,但是這些人都是朝廷在民間的根基,將這些惹急了,那也是要出事的。

要知道,鄧茂七起兵之前,他的身份也不過如此。但是鄧茂七就能振臂一呼,從著雲集。再說鄧茂七起兵之地,與這裡相差不過數座大山而已。

шшш⊕ ттkan⊕ ¢ ○

李東陽怎麼當做沒有看見。

韓鐵城說道:“大人,我倒不是覺得這個,我是覺得這個黃通,是一個殺人老手,恐怕對大人不利。”

李東陽哈哈一笑,說道:“你多慮了,黃家還不敢殺官,再者,他或許是山中打過獵的,怎麼說人家殺過人的。”

韓鐵城只能無奈一嘆。

說起來,韓青死後,韓家算是沒落了,但是韓青當初的人脈還在。比如楊信,範廣,都派人探視他們母子,還有韓青一些親兵,也教授過韓鐵城武藝。

如果不是韓鐵城母親死活不願意,他應該是武學出身,甚至而今在軍中,應該能混一個官職的。

說起來,比起小吏的事務,他更習慣於殺人。

一個人殺沒殺過人,會有一種很玄妙的氣質變化。有心人一眼就能看出來了。只是一般人卻以爲是故弄玄虛。

韓鐵城心中一嘆,暗道:“不管怎麼說,我都要警醒一點。”

就在韓鐵城提醒李東陽的時候。在黃家祠堂之中,黃通挺直了腰桿,正在給黃家列祖列宗上香。

一舉一動有板有眼。如果李東陽看見了,決計不相信,這裡的是之前在他面前唯唯諾諾的黃通黃糧長。

黃通上完香之後。轉過身來,說道:“說說吧,現在該怎麼辦?”

在他身後,十幾個男人站著,都是黃家這一系的各房話事人。

“決計不能讓縣太爺真細查,我黃家是經不起查的。”一個頭發花白的黃家話事人說道。

一時間,引起了很多共鳴之聲。

山高路遠,在這一片他黃家都是土皇帝地,即便是交稅,下面的人也要先交給他,然後他再交給縣裡。

其中上下其手,是尋常事,看中了什麼,就藉口催收賦稅,將人弄的家破人亡也是有的。

甚至可以說,而今這一帶都是黃家的人的天下。

雜姓人的人連呼吸都錯的。

黃通作爲族長,對黃家人還有一點點的溫情,對於外姓人更是不講一點顏面了。

當然了,正如李東陽所言,這樣的事情,大明天下何處沒有?朝廷不可能因爲這一點點的事情,治黃家的罪。

黃通未必那麼清楚,但也是有這種感覺的。

問題是黃家的事情,未必就這一點點的事情。

從土裡刨食,才能弄多少錢,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黃通自然是想辦法搞橫財,搞夜草了。

黃通年輕的事情,從宗族之中抽調了很多好手,就在福建到江西的山道之中,伏殺商旅。

第六十四章 鳳凰衛第九十五章 西軍第十五章 遺詔二第二十七章 朱見濬的決斷第九十九章 潯州城下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雨如瀑第一百四十二章 政治改革的預想第九十一章 曆法的背後第八十五章 族產第二章 財政危機的延續第一百三十九章 石彪的決然第一百九十二章 鐵甲的黃昏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養風雲第九十六章 殘破京都第一百二十五章 巡城第十五章 遺詔二第六十九章 水師主導權第二十六章 換講官之意第二百零九章 雙方退兵第四十九章 貢品第一百五十六章 東風長吹天山雪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來臨第二百零六章 分散突圍第十四章 新任內閣班子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初應用第四十七章 開海方案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第一百零一章 定風波四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動的安南第二十四章 於公堤第十六章 經筵第一百零五章 朝鮮延邊之戰第十九章 不準贖刑第一百九十三章 瓦刺的崩潰第五十四章 于謙的身體第一百零四章 行獵第五十二章 負擔第二十九章 兌子第二十八章 李時勉的倔強第二十三章 廣東水師第一百七十四章 滿壁荒唐紙第八十一章 錢家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第一百七十章 海河方案第八十一章 江南田畝狀況第五十六章 朝鮮兩班第二百零九章 雙方退兵第四十章 武學派系的雛形第二百五十章 京觀第十九章 百姓苦第二十七章 水部設想第六十二章 楊信的失望第一百二十章 屠萬是爲雄第五十八章 長腿的滹沱河第七十八章 祖孫盡釋前嫌第八十八章 舊港施家第二百三十九章 阿刺知院退兵第一百零四章 二月十五日第一百二十五章 下鄉第七十三章 黎思誠徵占城第一百五十章 漕運難題第一百四十三章 摸底第六十三章 水路救援第七十二章 瓦刺可伐第一百三十八章 瓦刺退兵第二百二十五章 宣大戰局第一百九十一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七十八章 兩件大事第一百七十四章 滿壁荒唐紙第二百零四章 楊洪vs阿刺知院第六十三章 自省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征之議第五十五章 奴兒干都司第一百九十九章 再戰貓兒莊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十三章 三楊解體第一百三十章 佛山造第一百三十五章 以工代賑第一百一十七章 易知單的利弊第五十一章 曬鹽法的進展第九章 劉定之與李賢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五十四章 吳士漣的絕望與希望第一百一十八章 西南定策三第二十八章 江南重賦第七章 西南局勢第一章 太子在西北第一百一十章 約期第一百五十五章 瓦刺使團的到來第一百二十七章 揚州謝氏析產案第一百六十二章 廢南京六部的構想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方鐵都第一百三十九章 石彪的決然第五十八章 朱祁鎮的執念第九十七章 風起西域第七十五章 推行青貯法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國公之心
第六十四章 鳳凰衛第九十五章 西軍第十五章 遺詔二第二十七章 朱見濬的決斷第九十九章 潯州城下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雨如瀑第一百四十二章 政治改革的預想第九十一章 曆法的背後第八十五章 族產第二章 財政危機的延續第一百三十九章 石彪的決然第一百九十二章 鐵甲的黃昏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養風雲第九十六章 殘破京都第一百二十五章 巡城第十五章 遺詔二第六十九章 水師主導權第二十六章 換講官之意第二百零九章 雙方退兵第四十九章 貢品第一百五十六章 東風長吹天山雪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來臨第二百零六章 分散突圍第十四章 新任內閣班子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初應用第四十七章 開海方案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第一百零一章 定風波四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動的安南第二十四章 於公堤第十六章 經筵第一百零五章 朝鮮延邊之戰第十九章 不準贖刑第一百九十三章 瓦刺的崩潰第五十四章 于謙的身體第一百零四章 行獵第五十二章 負擔第二十九章 兌子第二十八章 李時勉的倔強第二十三章 廣東水師第一百七十四章 滿壁荒唐紙第八十一章 錢家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第一百七十章 海河方案第八十一章 江南田畝狀況第五十六章 朝鮮兩班第二百零九章 雙方退兵第四十章 武學派系的雛形第二百五十章 京觀第十九章 百姓苦第二十七章 水部設想第六十二章 楊信的失望第一百二十章 屠萬是爲雄第五十八章 長腿的滹沱河第七十八章 祖孫盡釋前嫌第八十八章 舊港施家第二百三十九章 阿刺知院退兵第一百零四章 二月十五日第一百二十五章 下鄉第七十三章 黎思誠徵占城第一百五十章 漕運難題第一百四十三章 摸底第六十三章 水路救援第七十二章 瓦刺可伐第一百三十八章 瓦刺退兵第二百二十五章 宣大戰局第一百九十一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七十八章 兩件大事第一百七十四章 滿壁荒唐紙第二百零四章 楊洪vs阿刺知院第六十三章 自省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征之議第五十五章 奴兒干都司第一百九十九章 再戰貓兒莊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十三章 三楊解體第一百三十章 佛山造第一百三十五章 以工代賑第一百一十七章 易知單的利弊第五十一章 曬鹽法的進展第九章 劉定之與李賢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五十四章 吳士漣的絕望與希望第一百一十八章 西南定策三第二十八章 江南重賦第七章 西南局勢第一章 太子在西北第一百一十章 約期第一百五十五章 瓦刺使團的到來第一百二十七章 揚州謝氏析產案第一百六十二章 廢南京六部的構想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方鐵都第一百三十九章 石彪的決然第五十八章 朱祁鎮的執念第九十七章 風起西域第七十五章 推行青貯法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國公之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宝兴县| 喀什市| 尼玛县| 伊宁县| 平乐县| 永德县| 武平县| 永春县| 京山县| 本溪| 华宁县| 响水县| 武汉市| 五华县| 桃江县| 夏邑县| 永康市| 安图县| 巴林左旗| 潜山县| 佛冈县| 吐鲁番市| 淅川县| 苍溪县| 当阳市| 莱州市| 肥东县| 井陉县| 延庆县| 斗六市| 南漳县| 彭州市| 自治县| 璧山县| 大安市| 巩留县| 进贤县| 中西区| 浏阳市| 台北市| 广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