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初應用

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初應用

劉定之也是如此。

這樣真正辦過事情,從下面上來的官員,對下面官員的節操,都是存著最下的猜想。

各種面子工程,欺上瞞下,決計不是在後世纔有的。

眼前一切看上去,似乎能用,但是劉定之必須讓他信得過人用過,實驗過,才肯相信這個是真的。

否則誰不知道什麼不是障眼法。

朱祁鎮說道:“就依首輔的。”

大明與大清是不一樣的。

大清是異族統治,他們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對內統治上了,所以極端保守,凡有一件事情,他們首先想到的會不會對自己的統治有沒有衝擊。

所以極端保守守舊。

但是大明就不一樣了。

大明在很多事情上都是開發的,在明代從來沒有拒絕過傳教士的知識。他們關心的只是好用不好用。

而今劉定之根本沒有想那麼多?他所關心僅僅限於這個蒸汽機,是不是下面欺上瞞下的產物。

正因爲如此,朱祁鎮相信,一旦有人嚐到了蒸汽機的好處,自然會有人願意推進,就好像于謙爲西北馳道大聲疾呼一般。

在馳道剛剛開始的時候,很多大臣都是觀望,甚至反對的,一旦發現了馳道好處,很多人都會轉變自己的態度。

恩,真香。

所以,朱祁鎮從來不擔心科舉產物在大明的推行,前提是真的有用,真的香。

貝琳說道:“陛下,還有上鐵軌的蒸汽機。”

朱祁鎮聽了,想起來他看過的圖紙。見識過這個蒸汽機的實物,他已經對貝琳的另一個項目,並不抱什麼希望了。

只是貝琳而今也算是有功之臣,不管怎麼說,蒸汽機的實用化,既然已經邁出了一步,接下來就好辦多了。

“走吧,去看看。”朱祁鎮說道。

貝琳在前面引路,很快朱祁鎮就看到了數里長的鐵軌。

此處有必要說明一下,大明鐵軌的規格。

因爲大明的馳道一開始就是用的兩馬拉車,故而鐵軌寬度,是比英制寬將近一倍,之所以是將近,是因爲大明馬匹比西方的馬匹稍稍小一點。在兩米多,快三米上下。

此刻一輛大鐵車已經停到這裡。

而今蒸汽機還沒有運作,自然能讓朱祁鎮上前觀察。

這個鐵車全身都是鐵架子構成,這個沒有什麼好說的,只是鐵架子上並沒有什麼裝飾,空蕩蕩的,更類似於一個實驗臺,上面有著一個豎著的大鐵爐,可以被認爲鍋爐。還有一個燒火的地方,後面自然是大片的煤炭。另外還有一個大水箱。

這裡最顯眼的是齒輪的運用。

兩個大齒輪在外面,朱祁鎮一眼就看出來,蒸汽從鍋爐之中冒出來做功,退到兩個大齒輪,而兩個大齒輪卡著兩個小齒輪,這兩個小齒輪與下面的鐵輪子聯繫之一起。

於是,就推動了大車的行進。

在原來上,朱祁鎮看不出來什麼問題。

不過,朱祁鎮從來是一看就會,一做就廢。畢竟在後世他看過太多東西,原理什麼都很簡單的,但是真能將這東西造成實物,纔是考驗所在。

貝琳看朱祁鎮將目光看在齒輪之上,忍不住微微得已。因爲這幾副齒輪看上去很簡單,卻是貝琳的精要所在。

在中國古代的天文器械之上,齒輪從來是不是什麼創見,很早就用了。而貝琳將個東西從天文器械之中借過來,這才解了困擾工匠們好長時間的事情。

如何讓蒸汽推動輪子轉動。

貝琳說道:“請陛下先下車,臣這就爲陛下演示。”

朱祁鎮雖然想在車上,但是看著身邊劉定之與一些大臣的目光,就知道這是萬萬不可能的。

他嘆息一聲,下了車。

此刻已經有人安排了座椅茶水,朱祁鎮坐在上面抿了一口茶,卻聽見汽笛一鳴,卻是幾十個人一起動手,已經將鍋爐燒的很旺盛了。

朱祁鎮聽到這汽笛,一時間居然有些失神。

汽笛這種聲音,已經逐漸從後世的生活之中消失了,但是依然在很多地方有點綴的存在,怎麼不讓朱祁鎮想起後世。

“哐哐哐,”大鐵車動了一下,一根長柄推動齒輪,大齒輪緩緩的轉動,將下面兩個小齒輪推動起來。

大鐵車就動了一起。沿著一里多長的鐵軌,緩緩的前行。

但速度很慢。

不要說,與後世成熟的高鐵相比,就是馳道上的馬車都比他快。

朱祁鎮一看就看出問題了。

熱量消耗太多了。幾乎在大鐵車開動的時候,整個大鐵車都被隆重在一大片白煙之中,四面八方的冒了出來。

頓時如同在仙境一般無二。

甚至朱祁鎮還擔心,這種蒸汽會燙傷人。

這樣的密封性,看似鍋爐很大,但是能用來做功的力,有多少?

但是即便如此,這一條裡許長的鐵路,也很快走完了,到了盡頭之後,一揮手來了百十來個大漢,一起用力,片刻之間,就將這個大鐵車硬生生的調了一個頭,然後會隆隆的開了回來。

朱祁鎮有希望,也有失望。

失望是這東西有太多的缺點了,在朱祁鎮看來,根本就是槽點太多,根本不知道從何說起。

而希望,卻很簡單。

這個東西的存在,本身就是朱祁鎮的希望所在。

剛剛發芽的種子,不需要責備太多。

朱祁鎮心中各種情緒激盪,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什麼。這種情緒是別人很難理解,即便是他的肱骨重臣,他的親生兒子。

他稍稍平穩心中的激動,對劉定之說道:“首輔,你怎麼看?”

劉定之的臉色之上,有是有一點點的失神的。但是他很快就收斂了自己的情緒。恭恭敬敬而不失大體的說道:“陛下,此物精妙之處在剛剛提水機之上,但是實用卻在其下。”

朱祁鎮聽了,劉定之這一句話,心中立即有幾分驚醒,立即問道:“爲何?”

劉定之說道:“請陛下允許臣問幾句話?”

朱祁鎮一伸手,示意劉定之隨意。

劉定之將貝琳叫過來,問道:“此車應該在萬斤之上吧?”

貝琳說道:“正是。”

劉定之說道:“我看你們鋪設的軌道,不是木軌包鐵吧,應該是全部是鐵吧。”

貝琳說道:“正是。”

何止是純鐵,這些雖然是鑄鐵,但是爲了能用於鐵軌,之前的工匠可是花了不少心思。這種長長的鐵軌,不管材質上還是鑄造上都比尋常鐵料,還花費更多的精力。

劉定之說道:“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這車應該不能在馳道上行進吧。”

貝琳臉色有些低沉,但也不能不說道:“是。”

萬斤?不,是幾萬斤的東西壓在木軌之上,縱然是包了一層鐵皮,但也承受不住的。或許第一次能夠用,不用時間很長,就要更換木軌。

雖然馳道的木軌平日也習慣更換,但是頻率並不是太高的。可以應付馬車,但是決計不能應付這個重傢伙。

劉定之問完之後,說道:“朝廷之馳道,乃是陛下億萬心血所寄,彙集大明內外,此物雖然好,卻不能上馳道,也不能平定行車。以臣之見,此物自然是比不上剛剛那個提水車了。”

朱祁鎮聽了之後,卻有幾分啼笑皆非。

但是細細想來,在劉定之的角度來看,卻也不是不能想通的。

馳道已經鋪設了好幾千裡,而今爲了一個不大合用的火車,而鋪設鐵軌,並廢除之前已經用的很好的馳道。

劉定之是抽風了纔會答應這樣的事情,這一進一出都是白花花的銀子啊。

第一百三十三章 奪會昌伯爵第一百三十五章 以工代賑第五十一章 頓兵城下第一百三十三章 奪會昌伯爵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一百三十二章 紛紛南洋策第三章 孟瑛vs沐昂第一百六十六章 戰略決議第八章 遼東之戰的戰略規劃第三十六章 老將不老第九十三章 考成法第九十三章 當今日本第五章 都是壞消息第七十二章 瓦刺可伐第五十四章 吳士漣的絕望與希望第二十四章 民以食爲天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兵堪戰第六十五章 一條鞭法的問題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皇太后崩第十六章 李瑈的應對第一百四十三章 摸底第七十一章 馳道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明的金銀流向第二四十三章 石瘋子第一百零九章 天下徽商第六十章 遼東局勢的漏洞第七十二章 門頭溝至京城線第六十九章 太子回京第一百三十三章 太子的錢袋子第五章 新內閣第六十三章 自省第八十二章 西寧讀書人第二百二十章 軍事改革的開始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動第八章 遼東之戰的戰略規劃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五年正旦詔第五十八章 大寧第一章 襄王金冊第二百五十一章 善後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九十四章 開海六第一百五十六章 東風長吹天山雪第六十九章 建文已死第九章 內閣增補第十八章 河北營田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赴安南第二四十三章 石瘋子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直鎮守南京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二十二章 大明邊軍現狀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朝餘波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一百一十五章 侍疾第一百零五章 銀荒第八十二章 西寧讀書人第一百四十二章 楊洪巡邊第一百零二章 往事第五十五章 諸將第一百一十二章 議麓川三第一百一十章 約期第一百四十六章 京衛武學第一百三十三章 奪會昌伯爵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產體系第五十七章 馳道利弊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兵堪戰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務第三十一章 試探安南第十章 王直入閣第九十二章 畜牧業革命第一百零九章 諒山之戰之構想第一章 海內老臣心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第一百零四章 二月十五日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兒賭勝馬蹄下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數字第一百零六章 足利義政第十四章 糧食危機第五章 都是壞消息第二十四章 民以食爲天第一百二十四章 楊士奇最後諫言地一百五十四章 傳檄可定藏地第二百三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等待第七十六章 田園將蕪胡不歸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驚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一百一十九章 瓦刺的外交試探第十四章 糧食危機第一百五十五章 治天下需用文臣第五十四章 吳士漣的絕望與希望第五十六章 朱祁鎮之心第十九章 不準贖刑第九十九章 潯州城下第六十八章 臺州之戰第七十七章 日食將至第一百零七章 楊溥秉政第一百一十七章 橫絕大漠弟七十三章 大計
第一百三十三章 奪會昌伯爵第一百三十五章 以工代賑第五十一章 頓兵城下第一百三十三章 奪會昌伯爵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一百三十二章 紛紛南洋策第三章 孟瑛vs沐昂第一百六十六章 戰略決議第八章 遼東之戰的戰略規劃第三十六章 老將不老第九十三章 考成法第九十三章 當今日本第五章 都是壞消息第七十二章 瓦刺可伐第五十四章 吳士漣的絕望與希望第二十四章 民以食爲天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兵堪戰第六十五章 一條鞭法的問題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皇太后崩第十六章 李瑈的應對第一百四十三章 摸底第七十一章 馳道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明的金銀流向第二四十三章 石瘋子第一百零九章 天下徽商第六十章 遼東局勢的漏洞第七十二章 門頭溝至京城線第六十九章 太子回京第一百三十三章 太子的錢袋子第五章 新內閣第六十三章 自省第八十二章 西寧讀書人第二百二十章 軍事改革的開始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動第八章 遼東之戰的戰略規劃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五年正旦詔第五十八章 大寧第一章 襄王金冊第二百五十一章 善後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九十四章 開海六第一百五十六章 東風長吹天山雪第六十九章 建文已死第九章 內閣增補第十八章 河北營田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赴安南第二四十三章 石瘋子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直鎮守南京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二十二章 大明邊軍現狀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朝餘波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一百一十五章 侍疾第一百零五章 銀荒第八十二章 西寧讀書人第一百四十二章 楊洪巡邊第一百零二章 往事第五十五章 諸將第一百一十二章 議麓川三第一百一十章 約期第一百四十六章 京衛武學第一百三十三章 奪會昌伯爵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產體系第五十七章 馳道利弊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兵堪戰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務第三十一章 試探安南第十章 王直入閣第九十二章 畜牧業革命第一百零九章 諒山之戰之構想第一章 海內老臣心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第一百零四章 二月十五日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兒賭勝馬蹄下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數字第一百零六章 足利義政第十四章 糧食危機第五章 都是壞消息第二十四章 民以食爲天第一百二十四章 楊士奇最後諫言地一百五十四章 傳檄可定藏地第二百三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等待第七十六章 田園將蕪胡不歸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驚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一百一十九章 瓦刺的外交試探第十四章 糧食危機第一百五十五章 治天下需用文臣第五十四章 吳士漣的絕望與希望第五十六章 朱祁鎮之心第十九章 不準贖刑第九十九章 潯州城下第六十八章 臺州之戰第七十七章 日食將至第一百零七章 楊溥秉政第一百一十七章 橫絕大漠弟七十三章 大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景东| 壶关县| 裕民县| 山西省| 富民县| 富锦市| 天峨县| 大港区| 五大连池市| 定远县| 佛山市| 莫力| 嘉定区| 南安市| 江都市| 宣恩县| 安康市| 东光县| 忻城县| 昭平县| 长顺县| 台南县| 项城市| 赤城县| 固阳县| 磴口县| 砀山县| 永泰县| 廉江市| 全州县| 临桂县| 庆云县| 卢湾区| 友谊县| 和顺县| 渭源县| 蓝山县| 枞阳县| 中方县| 张北县| 三门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