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馬那周邊地區的槍炮聲。
終於在第三天的黃昏徹底平息。
殘陽如血,將整個傷痕累累的戰場,鍍上了一層悲壯而肅穆的金色。
曾經不可一世的日軍第十八、第三十三師團,此刻已經化爲了歷史的塵埃。
被圍困在山谷裡的數千日軍,在經歷了最後的瘋狂和絕望之後,一部份選擇了在軍官的帶領下集體“玉碎”,另一部分則在坦克和火焰噴射器的“勸說”下,丟盔棄甲,繳械投降。
這是自抗戰爆發以來。
遠征軍在戰場上,取得的最徹底、最輝煌的一場殲滅戰。
侍從一處主任,兼軍事委員會政治部主任張治中上將。
作爲山城方面的最高代表,乘坐著專機,第一時間抵達了仰光。
他此行的目的。
是代表委員長,主持即將召開的戰後總結會議,並在總結會議結束之後,在嘉獎會議上面爲有功將士授勳。
當飛機降落。
張治中走出艙門,看到前來迎接的楚雲飛等人之時。
這位見慣了大場面的國府重臣,也不禁眼眶一熱。
眼前的楚雲飛,依舊是一身筆挺的軍裝,但眉宇間的疲憊卻無法掩飾。
他的身形似乎比去華北之前更消瘦了些,整個人更像是有些營養不良。
只是那雙眼睛。
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明亮、更加銳利。
“雲飛!”
張治中快步上前,緊緊地握住了楚雲飛的手,用力地搖晃著:“辛苦了!你們爲黨國,爲民族,立下了不世之功啊!”
楚雲飛只是平靜地回握,淡淡地說道:“文白公,您言重了。”
“這是遠征軍全體將士用命,用鮮血換來的。”
他的身後,杜聿明、鄭洞國、黃百韜、吳子強、龍慕寒、戴安瀾等一衆高級將領肅然而立。
他們的臉上。
同樣寫滿了大戰之後的疲憊。
但也洋溢著勝利者獨有的自豪與榮光。
簡單的寒暄過後。
楚雲飛並沒有立即陪同張治中前往指揮部。
他將一張剛剛擬好的電報草稿,交給了身邊的機要秘書:“立即以最高等級,發往山城,委員長親啓。”
電報的內容很簡單,只有寥寥數語。
是對整個彬馬那戰役結果的最終陳述。
……
山城,重慶。
當這份來自暹羅前線的捷報,被送到委員長官邸時,已是深夜。
常瑞元當即從病榻之上起身,不顧醫生的勸阻。
他親自接過電報,戴上老花鏡,逐字逐句地讀著。
他的手,在微微顫抖:“殲敵五萬八千餘,俘虜三千六百餘,繳獲火炮三百餘門,坦克戰車七十餘輛……”
“日軍泰緬方面軍主力,已於暹羅彬馬那地區,全軍覆沒。”
讀到最後。
常瑞元猛地站起身,將電報高高舉起,用盡全身力氣,發出一聲壓抑了許久的吶喊:“勝了!我們果然勝了~!”
“委座~!”竺培基也是發自內心的笑著。
常瑞元等了這麼久的消息,終於讓他等到了。
第二天,天剛矇矇亮。
一紙由委員長親自簽發的《告全國軍民書》,隨著數百架運輸機,飛向了全國各地,包括那些仍在日寇鐵蹄下的淪陷區。
整個中國,彷彿在一夜之間,從沉沉的黑夜中甦醒,被投入了一顆引爆了的太陽。
《中央日報》頭版頭條,用前所未有、鮮紅的巨幅標題,宣告著這場勝利:
【遠征大捷!我遠征軍全殲日寇三大師團!揚國威於海外,奠反攻之宏基!】
副標題則更加煽情而激昂:
【楚雲飛江君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十萬健兒浴血奮戰,痛飲倭奴之血!】
【寺內壽一窮途末路,阪口靜夫束手就擒,帝國主義日落西山,中華民族旭日東昇!】
淞滬,孤島。
儘管仍在敵僞的嚴酷統治之下,但當印著勝利消息的報紙,通過各種秘密渠道流傳開來時,整個城市都陷入了一種秘密而狂熱的喜悅之中。
《申報》在夾縫中求生存,用一種極爲隱晦的方式報道了這一消息:
頭版是一則看似平常的商業新聞《南洋貿易航線或將重開,商界翹首以盼》,但任何一個有心的讀者,都能讀出其中的弦外之音。
而在報紙的中縫,一首不起眼的舊體詩悄然刊登:
“捷報飛來當紙錢,遙祭金陵三十萬。王師已臨暹羅境,不日揮戈復中原。”
入夜。
許多淞滬市民家中的窗戶裡,都悄悄地亮起了一盞燈,或者點燃了一支紅燭。
沒有言語,沒有喧譁,只有這一點點微弱的光,匯聚成一片沉默的海洋。
遙遙地,告慰著那些在金陵城破之日死難的同胞。
北平,古都。
茶館裡,說書先生早已將傳統的才子佳人故事拋在一邊。
他驚堂木一拍,吐沫橫飛地講起了“楚雲飛妙計安天下,廖師長血戰彬馬那”的段子。
茶客們聽得如癡如醉,不時爆發出雷鳴般的叫好聲。
一名穿著長衫的老教授,激動得老淚縱橫,他顫抖著手,在桌上用茶水寫下八個大字:“驅逐韃蘆,復我華夏!”
延安,寶塔山下。
一份由新華社發佈的號外,被張貼在了最顯眼的牆壁上。
標題同樣振奮人心:【慶祝遠征軍暹羅大捷,國民黨軍隊在正面戰場取得歷性史勝利!】
文章在讚揚遠征軍將士英勇的同時,也強調了這是全民族抗戰的共同勝利,呼籲全國各界團結一心,將抗戰進行到底。
一位年輕的八路軍戰士,認真地讀完報紙,轉頭對身邊的戰友說:“看到沒?國民黨能打勝仗,咱們也能!”
“等咱們的裝備也跟上來了,打他個狗日的小日本,不在話下!”
而在國統區的各大城市。
早已是萬人空巷,街頭巷尾成了歡樂的海洋。
從山城到昆明,從成都到桂林,無數的百姓自發地涌上街頭。
他們揮舞著國旗,敲鑼打鼓,燃放起積存已久的鞭炮。
學生們高舉著自己用毛筆書寫的巨大標語:
“祝我遠征軍大捷!”
“XXX將軍萬歲!”
商鋪紛紛掛出了“慶祝大捷,全場八折”的橫幅。
穿著旗袍的年輕女士,將一束束鮮花拋向遊行的隊伍。
孩子們騎在父親的脖子上,揮舞著小小的紙旗。
雖然他們還不太懂這場勝利的意義,但那種發自內心的喜悅,感染著每一個人。
一名白髮蒼蒼的老者,拄著柺杖,站在街角,渾濁的眼睛裡噙滿了淚水。
他對著遊行的隊伍,一遍又一遍地深深鞠躬。
他喃喃自語:“蒼天有眼!蒼天有眼啊!”“我這把老骨頭,興許能看到打跑小日本的那天啊!”
這一天。
壓抑了太久的民族情感,如同火山般噴發。
從淞滬會戰的悲壯,到南京淪陷的屈辱。
再到現如今.
這場來自異國他鄉的、酣暢淋漓的大捷,像一道劃破漫漫長夜的閃電,讓所有中國人,都看到了抗戰勝利的曙光。
——
仰光,盟軍聯合指揮部。
巨大的圓形會議室內,氣氛莊重而肅穆。
柚木製成的長條會議桌擦得鋥亮,倒映著天花板上華麗的水晶吊燈。
牆壁上,懸掛著中、美、英三國的國旗,象徵著盟軍在此地的最高權力。
這裡,即將舉行彬馬那戰役的戰後總結會議。
與會的,是整個中國遠征軍的指揮官們。
軍政部長張文白,作爲委員長的代表,居於主位。
他的左手邊。
是身著戎裝,神情平靜的楚雲飛。
再往下,則是杜聿明、黃百韜、孫立人、鄭洞國、虞志行等一衆高級將領。
每一個人的肩章,都閃耀著璀璨的將星。
他們是這場偉大勝利的締造者,也是未來反攻東南亞的核心力量。
會議開始,由張治中首先致辭。
他宣讀了委員長的嘉獎電,對遠征軍全體將士的英勇表現給予了最高度的肯定和讚揚。
隨後,按照慣例,進入到了最核心的環節——戰功評定和論功行賞。
這也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關乎著派系利益、個人榮辱和未來的前途。
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聚焦到了楚雲飛的身上。
作爲事實上的最高指揮官,這場勝利最大的功臣。
他的第一句話,將直接決定此次功勞分配的基調。
會議室裡安靜得落針可聞。
楚雲飛緩緩地站起身,環視衆人,沒有半分居功自傲的神色。
他的聲音沉穩而清晰,迴盪在每個人的耳邊。
“文白公,諸位同仁。”
“彬馬那之戰,我遠征軍之所以能克敵制勝,非一人之功,乃全軍將士用命,三軍同心之果。”
“若論此役首功。”他的目光掃過杜聿明和鄭洞國,語氣鄭重無比:“雲飛以爲,當屬陸軍新編第二十二師。”
“廖耀湘將軍率該師將士,以孤軍當敵鋒,堅守五晝夜,身負重傷而不退,力挫日寇兩大師團之銳氣,爲我南北大軍合圍,贏得了最爲寶貴的戰機。”
“其部傷亡十之七八,幾乎全員殉國。”
“其志,驚天地;其勇,泣鬼神。”
“此等以身許國之忠烈,若不爲首功,何以慰忠魂?何以勵後人?”
話音落下,滿座皆驚。
尤其是杜聿明、鄭洞國等第五軍系統的將領,眼中更是露出了難以置信的神色。
他們原本以爲,楚雲飛作爲總指揮,必然會將首功攬於自身。
這是人之常情,也無人能夠非議。
可誰也沒想到。
他竟然將這天大的功勞,直接推給了在醫院裡生死未卜的廖耀湘,推給了幾乎被打殘的新編第二十二師。
杜聿明猛地站起身。
他看著楚雲飛,嘴脣微微顫抖,這個在戰場上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鐵漢,此刻竟有些說不出話來。
楚雲飛此舉,不僅僅是大公無私,更是給了他,給了整個五軍系一個天大的人情和麪子。
這等於是在告訴所有人。
他楚雲飛雖然大權在握,但絕不會藉此打壓異己,吞併功勞。
一瞬間,杜聿明心中對楚雲飛殘存的最後一絲戒備和隔閡,煙消雲散。
他鄭重地向著楚雲飛,向著張治中,深深地鞠了一躬。
“楚總顧問所言極是!我第五軍,完全贊同!”
黃百韜、吳子強等楚雲飛一手提拔起來的將領,更是毫無異議。
他們本就是楚雲飛的嫡系,自然以其馬首是瞻。
楚雲飛如此高風亮節,也讓他們這些做下屬的,與有榮焉。
見無人反對。
張治中撫掌而笑,當即拍板。
“好!好一個‘慰忠魂,勵後人’!雲飛之胸襟,實乃我輩軍人之楷模!”
“此事,依我之見,就這麼定了!”
首功既定,接下來的氣氛便融洽了許多。
這也符合張治中此行的意圖。
繼續扶持五軍系,和黃吳二人形成微妙的平衡。
讓遠征軍內部不至於成爲一言堂。
這不再是一場功勞的爭奪,而是一場勝利的慶典。
黃百韜站起身,彙報北路軍的戰況。
他指揮的新編第十一軍,作爲北路主力,長途奔襲,攻克清邁。
又在吳子強所部的配合下,不顧傷亡,死死咬住日軍第五十六師團的側翼,是徹底將這支日軍精銳拖入深淵的關鍵。
“此役,我新編第十一軍與第十二軍,特種作戰旅協同作戰,共斃傷日寇一萬兩千餘,俘虜師團長阪口靜夫以下六百餘人,我軍傷亡亦近八千。”
黃百韜的聲音低沉,彙報戰果的同時,也道出了勝利背後的慘烈。
表現亮眼無比,尤其是頗爲大膽的打法,更是讓楚雲飛稱讚不已。
緊接著,虞志行也站了起來。
這位虞家軍的軍長。
此刻臉上卻帶著一絲與有榮焉的激動。
他的新編第十三軍,雖然裝備和訓練都不及中央軍嫡系。
但在此戰中,打出了滇軍的血性。
“我新編第十三軍,奉命包抄日軍第十八師團後路。”
“將士用命,浴血奮戰,成功摧毀其炮兵陣地,突破敵軍防線,及時、有力的支持了友軍部隊。”
“此戰,我軍傷亡慘重,犧牲五千餘人,總計傷亡近三分之二,但我虞志行膽敢拍著胸脯保證,我們新編第十三軍在此次作戰,無人後退一步!”
虞志行的話語擲地有聲,讓在場所有對地方軍抱有成見的將領,都爲之動容。
隨後。
孫立人、戴安瀾、邱清泉等將領也依次彙報了各部的戰況和傷亡。
一份份報告彙總起來,拼湊出了這場大戰的全貌。
整個彬馬那戰役,中國遠征軍總計投入兵力近二十萬。
總計殲滅日軍地面部隊超過七萬人。
其中擊斃、擊傷五萬餘,俘虜兩萬餘。
俘虜日軍中將師團長一人,少將旅團長三人,佐級以上軍官近百人。
繳獲的武器裝備,足以用日械武裝兩個步兵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