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如預料的一樣順利。
在測試之前,在地球實驗室也模擬過類似場景進行測試,測試的同樣很順利,纔會進一步把demo送到月球上。
一開始就下重注的只有兩種人,窮兇極惡的賭徒和開了天眼的重生者。
林燃有外掛,但不是去未來的外掛,而是去過去的外掛,這個外掛不足以讓他有百分百信心,他提出的技術發展路線就一定是可行的。
但現在,至少證明了這條路理論上可行。
那麼,對林燃而言,理論上可行就是實際可行。
他親自操盤下,沿著這條技術路線推進,最重要有兩點優勢,一點是效率,這是林燃所帶來的,另外一點是上限,這是低溫超導材料本身性質帶來的。
華國的超導芯片之路,在這一刻纔算是正式起步。
未來會不斷獲得資源傾斜。
在地球觀衆的視角里,看到的是雷君鼓掌祝賀:
“我怎麼感覺怪怪的,雷子慶祝華爲芯片demo測試順利完成?”
“還好吧,這有什麼奇怪的,雷總不一直都說要向友商致敬麼?”
“總之這確實是一個值得舉國歡慶的時刻!”
“超導芯片證明可行,我已經在期待搭載超導芯片的手機在地球上發售了?!?
“那還是別做夢了,超導那也是在月球上超導,又不是在地球上?!?
觀衆們在直播間的討論很熱烈,在這樣一個歷史性時刻。
前兩天的內容很豐富,但後面內容就顯得有些無聊了。
在月球灰白色環境下,不斷把3D打印出來的組件按照激光標記鋪設在地表上。
這活林燃在幹,雷君也在幹,頗有一種鐵路工人的感覺,只是他們在鋪的不是火車軌道,而是電磁發射軌道。
因爲低重力和宇航服的緣故,進展非常緩慢。
“教授,我沒搞明白,爲什麼要真人來幹這件事?這不能像鋪太陽能電池板那樣,交給機器人嗎?”雷君問道。
機器人在月球鋪太陽能電池板的短視頻片段在Tik Tok和抖音上廣爲流傳,被認爲是看上去像ai生成的視頻、實際上卻是現實世界拍的視頻中的典範。
雷君當然有看過。
林燃指了指韋旭航說道:“那個最開始也是真人鋪,真人鋪設之後,有了足夠的視頻,然後地球上纔能有足夠的訓練素材?!?
韋旭航說:“是的,我們最開始就跟這個一樣,我們調侃自己是新世紀的黑奴,在月球上插太陽能電池板是在種棉花。”
這種話相當的政治不正確,什麼叫新世紀黑奴,在暗示什麼?
總之後續的漫長直播,就是面對蒼涼月球環境,然後不斷重複普電磁軌道模塊。
在這過程中,有對話,有林燃和雷君的對話,還是有很多看點,但和第一天的新鮮感比起來,要弱很多。
而且此時地球上同時爆發了一個足夠炸裂的新聞,這件事迅速吸引了全球目光。
那就是大T在自己競選演講的時候遭遇刺殺。
林燃他們在月球基地,通過網絡看到了圖片新聞。
林燃一時間以爲自己看錯了,不是,這遇刺和翻滾怎麼和我那麼像呢?
雷君則說:“完了,有了這次遇刺大難不死,感覺大T當選的機率已經超過八成,這對我們可不是什麼好事?!?
林燃好奇道:“爲什麼不是好事?”
雷君說:“我個人感覺,一種感覺?!?
考慮到在直播,雷君還是很收斂,不願談自己的真實想法。
林燃幽幽道:“我還以爲刺殺阿美莉卡總統是古老的傳統,已經淹沒在了歷史長河中,結果沒想到現在還能再次重演?!?
他想著回到地球之後,把高清視頻給下載下來,好好欣賞一下,和自己的倫道夫翻滾有幾分相像。
新的熱點出現,舊的熱點被快速覆蓋。
直播間還是很多人,還是大量討論,但整個這次登月在全球範圍內的熱度在快速下降。
“雷總這是去月球當牛馬了,雷總估計在想,我在賣小米手機的時候說自己去工廠打螺絲,拍戴著無塵帽拿著螺絲刀的小視頻,那些都是擺拍,現在我居然跑到太空來給你當牛馬鋪磚頭,還是斥巨資自費當牛馬。”
“燃神疑似對雷子太友好了,知道你來月球是來營銷的,好,我給你安排幹活的活動,讓你一直有素材,一直有熱度。
如果天天呆在基地休息,然後動輒跑到荒涼月壤看風景,我敢肯定熱度絕對不如現在這麼高。
雖然身體很疲憊,但熱度爆炸好嗎?小米這個月多賣了多少車?股價又飆升了多少?雷總已經賺麻了?!?
抖音上有很多汽車自媒體博主在也在分析這件事:
“如何評價這次雷總登月,以及未來車圈其他企業的創始人是否會效仿?
我個人看法是大家都很眼饞這波流量,也很眼饞這次雷總和燃神登月帶來的宣傳效果、破圈效應,我和其他車企高管聊的時候,他們都非常非常的羨慕,具體小米花了多少錢在這次營銷上我不能說,但肯定是一個天文數字,百億夠不著但也大差不差的天文數字。
但他們一致認爲,這個肯定是劃算的,對車企來說非常非常劃算,你的品牌形象和創始人形象在這輪登月裡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宣傳,上到申海、燕京、紐約、巴黎這些國內外一線城市,下到國內三四線城市老美的大農村,這些地方都對小米這個品牌有了印象。
包括一些投資機構不是做了研報,顯示這個月小米在谷歌的搜索量有了顯著提高,在歐洲的銷量曲線出現了一個小幅上漲?
這些是立竿見影的效果,長期效果未來會慢慢浮現,他們覺得很賺,我也同樣覺得很賺。
至少錢花出去了是有效果的。
在過去一年時間裡,我們看到很多品牌,很多車企,他們的錢花出去,沒有任何效果,在機場、高端雜誌、傳統電視臺這些地方投放廣告,但止不住銷量下滑。
如果能花錢就有效果,那傳統合資車企這一年多來不至於這麼慘,他們不差錢。
所以我覺得很好。
但如果換其他人去,哪怕換像問界的餘總這樣已經很有網感的人去,起到的效果也要畫上一個大大的問號,更何況是其他連自媒體都做不起來的創始人了。
大家可以在腦海裡把可能的企業創始人過一遍,是不是每個人效果都不如雷君?
唯一一個,我想到有可能能比雷君效果更好的,你們知道是誰嗎?”
彈幕各種名字都有,從傑克馬、Pony馬、Robin到周紅衣、李斌、理想等等,汽車主播一個個念,唸完後搖了搖頭:“都不是,你們沒有說出我心中的名字。馬斯克可以,如果是馬斯克那肯定有效果,但他是外國人,來不了,國內的話是張朝陽。
張朝陽去的話,有可能會有更好的效果,畢竟他是麻省理工的物理學博士,最近也一直在講課,有可能能和燃神有一個學術上的共振,雖說燃神說到專業內容他肯定不懂,但他們能更同頻的進行交流。
他能成爲一個橋樑,讓大家更明白這次月球基地測試的意義所在。
而且他去的效果更好,也只是一種猜測,是我個人的猜測?!?
在reddit上,阿美莉卡人已經掀起了反思熱潮。
“我們的超級富豪的太空之旅VS華國的超級富豪的太空之旅”
然後配了兩張圖,前者是在國際空間站躺著看舷窗,後者則在月球荒涼的土地上彎腰鋪設月磚。
實際上那不叫月磚,那個只是樣子像磚,實際上不是磚,但大家喜歡這樣叫。
“這就是爲什麼我們在近二十年裡被華國逐漸拉開差距的原因,他們的富豪追求的是生產力,是製造商品、創造價值甚至是改變世界,而我們的富豪想的只有數字,沉迷於財富遊戲,每一次賬面數字的上漲?!?
“我們一直都在做一些容易的又有巨大收益的事情,華國無論什麼事,只要有收益他們就做,這是我們之間的區別,也是造成現狀的原因。
這也是爲什麼通用航天即便是從華國購買航天技術,我也依然選擇支持他們的緣故,他們開始嘗試著做一些困難的事情,這顯然是一個好的開始,我們終於開始了。
就像我們過去對德意志、英格蘭做的那樣,使用別人的技術並不可恥,重點在於我們要重新恢復製造業,無論採取什麼手段?!?
“華國一直在進步,我們六十年前就能登月,六十年前我在家看阿美莉卡人登月,那時候我以爲六十年之後人類會在月球上建造城市。
六十年後的今天,人類確實在月球上建造城市了,但不是阿美莉卡,是華國,華國六十年前什麼都沒有,他們現在卻什麼都有了?!?
另外一個reddit的帖子下不是對比阿美莉卡和華國富豪,發帖的是歐洲人,它找了一個更有意思的切面:
“我們好像已經習慣歐洲落後,在幾乎你能想到的所有現代科技產業上落後,計算機、互聯網、光伏、半導體、新能源車等等,而且歐洲企業在落後之後,他們的想法是我們不做這個產業不就好了,我們沒有優勢,我們要退出。
我在歐洲產業新聞上看到最多的就是,我們又要退出什麼產業了,戰線一直在後退,就和法蘭西軍隊一樣,習慣性投降。
我們過去在世界上銷售什麼產品,機械、電子、光學儀器、醫療器械、農產品等等,現在還是在世界上銷售什麼產品。
所有的新興產業都和我們無關。
華國呢?過去他們只能賣陶瓷茶葉和絲綢,現在賣什麼?汽車、電子產品、家電,沃爾沃、庫卡、先正達這些巨頭一家接一家落入華國資本之手。
我現在每天起來看產業相關新聞,最害怕的就是看到,歐洲車企宣佈退出新能源車行列,因爲他們最習慣的就是投降,固守在自己過去舒適的領域,一直到華國企業打過來,要麼被打趴,要麼被華國企業收購。
同樣面對競爭,面對比歐洲企業在同領域要艱難得多的打壓,面對阿美莉卡聯合所有發達國家盟友編織的封鎖網絡,華國是怎麼做的?
政府集中產業,政府確定每個關鍵技術節點有哪些企業,政府確定每個時間節點要完成什麼,除了提供充足的資本外,政府主導了一切,他們從來沒有說過要放棄,一直在推進,哪怕路透社、泰晤士報這些媒體大肆報道相關政策主導基金的所有管理人陸續被抓,但華國一直在推進。
所以我們能看到華爲的旗艦機型重新用上了自己的芯片,時隔五年麒麟芯片重新回來。
如果是歐洲遇到了這樣的針對,歐洲企業遇到了這樣的困境,我們一定能夠在新聞上看到,華爲整體打包出售手機業務給谷歌,華爲聲稱這是一次偉大的合作,就像諾基亞手機業務被出售給微軟那樣。
我們和華國之間的差距就在於此,華國在執行力、毅力和動員力上比我們領先太多,但過去我會認爲華國只能充當追趕者,但今天,在看完他們超導芯片,不是PPT項目,不是爲了宣傳而宣傳,他們真的建好了實驗室,並且完成了第一步,超導芯片的測試後,我意識到華國在創造力上同樣不亞於歐美。
我對於阿美利肯想要通過算力,鎖死華國人工智能發展上限的行爲,本來覺得他們成功率是70%,現在可能只有7%。
華國通過對現有技術整合後的創新,是過去數十年如一日培養理工科人才的果實。
我期待歐洲改變,但我不知道歐洲要怎麼改變。”
這篇帖子是reddit人工智能頻道最熱的帖子,好像和人工智能無關,又好像和人工智能有關。
引起了無數歐洲人的共鳴。
“我在巴黎,是一名法蘭西人,我雖然很不喜歡你關於法蘭西軍隊的說法,但我不得不承認,在日常生活中,周圍的歐洲品牌在消亡,還剩下的歐洲品牌,他們也有很多在華國生產製造,遠渡重洋賣到歐洲來,最典型的就是西門子和博世。
我很多時候都在他們的產品上看到made in China的標識,正是因爲這樣打著歐洲品牌實際上來自華國的產品太多,所以即便我想支持歐洲本土產業,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規避這樣的情況。
從一個個人消費者的視角,與其給歐洲企業交高昂溢價購買華國產品,我爲什麼不直接購買物美價廉的華國品牌呢?至少它肯定來自華國。”
“歐洲還是有一些科技企業,只是和過去比,這些企業越來越少,而且他們都被國外資本給收購了,最典型的例子應該是ARM,它支撐了99%的智能手機芯片架構,但卻被霓虹軟銀收購了。”
“我一直不明白,阿美莉卡的通用航天能買華國的技術,我們的企業爲什麼不去談?
華國在月球的基地已經證明了,太空時代已經到來,歐洲如果再錯過這次的太空時代,我想歐洲不會有未來?!?
“我一直覺得低溫超導芯片是一個很有創造力的想法,而提出這個想法的又是最不缺執行力的華國,我們應該能在不遠的未來,看到超導芯片的正式啓用?!?
“這不會對月球環境產生影響嗎?我們不需要譴責華國對月球的過度開發行爲嗎?”
回覆裡面自然也有摸不清楚狀況的白左。
歐美各類NGO沒少指責華國的這次登月,指責華國的核裂變發電站,認爲這種行爲會對月球造成環境破壞,出現核輻射怎麼辦?
殊不知,月球上隨時都面臨著各種粒子,本身就是高輻射環境,輻射濃度不會比泄露後的福島核電站周圍環境差多少的。
主打的就是純天然污染。
在離開月球前的最後四個小時,他們鋪設了一條長度在20米的電磁軌道地基,未來這個地基還會持續擴張,一直擴張到德格爾拉赫隕石坑。
“雷總,最後四個小時,我們就要踏上返程了,怎麼樣?”這回輪到林燃戴著小米眼鏡了。
在月球基地,穿著艙內宇航服,顯得很是幹練。
“這一定是一次終生難忘的經歷,我從未如此想念過地球的食物。
雖說你們已經儘量把食物做的種類繁多,還有各類水果罐頭,但我還是更想吃到熱氣騰騰的食物,烤鴨、炸雞、烤肉,我光是想想就已經興奮了。”雷君浮現沉醉,似乎已經吃到了。
林燃笑道:“確實值得懷念。
得益於運輸能力,其實我們的宇航員要比當年阿波羅登月的宇航員,吃的要好得多?!?
雷君點頭道:“那肯定,只是和地球沒辦法比而已,這讓我更意識到,我們要好好珍惜地球,這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會是我們唯一的家園?!?
林燃接著問:“所以雷總,對於讓你鋪月磚這件事,你是怎麼想的?會不會覺得我們虐待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