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百六十七章 崇禎帝,朕不會放過你們

在秦良玉的支持之下,這種清查也就變得容易的多。

如今的大勢。

秦良玉是看的非常清楚的一個人。

大明王朝有了仙人之後,的確有了中興的意向。

而大明的那位仙人也的的確確想要讓大明中興起來,一些列的改革,便是摒棄了以前的大明弊病。

誰要是敢在這個時候有什麼不軌之心,還看不清楚形勢,想要搞什麼稱霸一方,必然會走上了那位大明國師的對立面。

秦良玉覺得沒有人能夠算計的過那位大明國師。

從當初的廢棄錦衣衛和東廠開始,到現在,大明經過了多少改變?

而每一步,雖然帶來了一些不利影響,卻又很快都被鎮壓下去了。

當初的學子反抗,最後的結果呢?

還不是乖乖地參加了現在的科舉考試!

當初的商人反抗,最後的結果呢?

現在還不是照樣繳納商稅,然後做著生意,賺取了大筆錢財。

當初的那些大儒和學士的反抗,最後的結果呢?

現在還不是進入了大學府擔任夫子,進入大學府讀書,成爲了那裡的學生。

反抗的結果,要麼是被同化了,要麼就是被鎮壓,又或者是直接問罪。

馬家和秦家以及劉家這三家,馬家的那些事情,要比秦家多的多,完全激進不起調查。

而秦良玉其實早就已經看不順眼了。

所以纔會對馬家的那些人的求情,一點兒面子都不給了。

畢竟大明的萬歲爺都已經大義滅親了,她秦良玉也不是做不出來。

漢中被御史臺犁地一樣的理了一遍,然後也就變得肅正的多了。

而在這之後,漢中出蜀的道路,也開始修整。

畢竟要以工代賑,並且把涼山裡面的那些百姓,也都遷徙出來。

大明的疆土很遼闊,可是大明的人還是太少了。

以現在崇禎皇帝手中的錢財來看,他還沒有那個能力,能夠鼓勵別人生育。

連以工代賑的錢財,都快要給不起了。

工部尚書徐光啓與兵部尚書王洽秦報了之後,迴歸朝班之中。

以工代賑的工作已經在大明各地進行了,並且十分的順利。

而對於邊關之地的改革也形成了。

如今除了總督不變,戍守邊關的將士,會在慢慢地裁員。

那些老兵可以撤下來了。

大明需要的是老有所養、幼有所教,再加上紅衣大、炮的改良,已經不需要這些老兵繼續爲大明戍守邊關了。

他們可以回到大明,然後安度晚年。

武百官分列於兩側上、當今天下太治,大明已經有了中興的基礎,就差時間的催化劑了。

龍椅寶座上、崇禎皇帝看著來自於六部的奏章,觀看著大明天下的情況。

隨意翻看了兩本後,崇禎皇帝威嚴說道,“戶部尚書何在?”

劉策出列道:“臣在。”

“現在大明擁有多少人口?”

劉策躬身施禮道:“記載在冊的一共是兩億三千萬八百六十二萬五千三百六十七人。”

“因爲戶部建立在地方上的分局,跋山涉水清查很多地方的人口,但是因爲有一些山村之地的百姓,對於官府和官差有一種非常大的畏懼心理。

所以在地方上的官差到達之後,很多人就直接躲進了山林之中,未能完全統計出來一個有效的數字。”

龍椅寶座上。

崇禎皇帝認真聽著劉策的稟告。

大明現在的人口的確增長了很多,但是隨之而來的問題,便是發展並不充分。

這也是前不久,國師分析出來的形勢。

很多人還停留在男耕女織的生活之中,未能完全走出來。

大明有著很多的勞動力。

可是卻沒有足夠的崗位讓這些勞動力,能夠勞有所得。

僅僅是靠著朝廷的以工代賑那是不夠的。

一定要有一個龐大的產業,讓這些農戶從農民變成一個工人。

這樣一來,大明纔會擁有更大堅固的城牆,更加龐大的都城。

“衆卿,你們聽到了嗎?”

崇禎皇帝環視了一眼所有的大臣,然後緩緩地說道:“我們有著如此之多的人口,可是爲何還不能完全中興?”

年邁的韓癀卻走出來,說道:“萬歲爺,大明已經中興了,如今的大明四海昇平,而且百姓也都能夠安居樂業,爲何還算不上中興?”

崇禎皇帝讓人拿來了一副地圖,然後指著地圖上面的疆土說道:“中興?駱養性何在?”

駱養性連忙走了出來。

“你來說說,此地的百姓過得如何?”崇禎皇帝直接指著遼東之地對駱養性問道。

駱養性直接回答道:“冬日裡,遼東之地的一些村落,凍死了人,此地因爲地處北方,冬天非常寒冷,因爲沒有取暖的柴火和石炭,只能靠著自己的體質來抗凍。”

崇禎皇帝又指著西北之地,對駱養性問道:“這裡呢?”

駱養性繼續回道:“西北之地因爲地處高原,所以雨水非常少,這裡不適合耕種,常年顆粒無收,所以很多百姓只能是餓著肚子,全員外出成爲工人。

如今,這裡已經是不毛之地,只剩下那些年邁的老者獨守老村。”

崇禎皇帝點頭,又指向了一些高山之地。

等到駱養性全部都一一說出來了之後,崇禎皇帝又看向了百官。

“衆卿,聽到了嗎?”

“這就是現在的大明,在你們認爲中興的時候,還有人被凍死了,被餓死了。

河南大旱、關中大旱、南方洪澇,大明這些年天災不斷,但是我們還是艱苦地活下來,救濟了百姓。

也正是因爲如此,大明還沒有真正的中興。

可是你們之中的人,卻已經懈怠了。

朕要的不是那種會貪圖享樂的官員,而是能夠讓大明真正中興的官員!”

崇禎皇帝的語氣慢慢地提高了。

在經過了御史臺和都察院兩個監察機構的稟報,崇禎皇帝發現了一個讓他非常頭疼的問題。

那就是不少的官員,已經開始懶政、無作爲起來。

拿著俸祿,整日裡花天酒地,利用自己的職責,給一些人帶來便利。

這樣的情況,再一次出現了。

“臣等請罪!”

百官們連忙躬身請罪,卻被崇禎皇帝給揮手打斷了。

“有罪者罰,有功者賞!”

崇禎皇帝大聲地說道:“朕不會虧待有功之臣,但是絕對不會放過一位亂臣賊子!”

第六百二十四章 範景文、這個任務臣接了第三百零九章 元老功臣第三十五章 練兵備戰、休養生息第三百九十九章 殿下,你要完了啊!第五百零二章 升級了的忽悠第六百八十一章 大國師、我的進度條還差一步第三百二十八章 武后的小心思第一百八十九章 滅賊第四百九十八章 失意的帝王和信息的交流第六百六十四章 大變化、崇禎皇帝的新煩惱第四百六十二章 越來越讓人失望的李顯第四百一十六章 武后的犒勞第五百三十九章 江上仙出手言治政第六百六十六章 曹文詔、好厲害的紅衣大炮第五百四十章 粘罕的遠見卓識第四百七十六章 拯救長安首富第兩百八十八章 無間第三百九十章 慈母多敗兒第三百五十六章 長安街上的白玉京第兩百四十四章 軍餉找到了第五百九十二章 萬歲爺,俺們都是被迫的啊第八十二章 最高明的計策第兩百二十六章 隔閡第兩百六十九章 省親第六百三十八章 大國師、我去教導教導他們第一百五十八章 最後的決戰,各自的應對第九十九章 落花有意,流水有情第四百八十七章 三邦分麗第四百八十章 你可與某同坐第五百二十九章 吳乞買舉國一戰第一百九十五章 平定第四百零六章 片甲不留第一百七十一章 長大的皇子要分家第三百四十六章 大唐第一美男第一百二十九章 學說第六百五十八章 退韃奴、大明中興指日可待第一百六十三章 一座豐碑,百萬民心第三百二十章 有人反水第四百三十一章 大郎,你怎麼看?第六百一十七章 加商稅、改造大明的三步走第兩百五十六章 新工藝第一百一十五章 白玉山之戰第四百五十四章 絕世無雙安南侯第兩百七十三章 大食的態度第三百三十七章 長安局勢第三百八十四章 少東家可會詩歌文賦?第一百六十四章 貞觀十年的大災第三百五十六章 長安街上的白玉京第三百五十二章 終回長安城第五百五十二章 監察部正名之時第一百四十二章 臨危受命第五百九十八章 大國師,朕痛心疾首啊第三十三章 李世民的帝王權術第三百二十二章 殺人滅口第兩百四十八章 悠閒和冷落第兩百零九章 竹馬第三百五十六章 長安街上的白玉京第一百四十八章 長久戰第一百九十九章 朝會第五百五十四章 嶽鵬舉帳點先鋒第三百九十三章 少東家,你吃虧了啊第兩百六十三章 真仇恨第二十一章 守得雲開日月明第一百四十二章 臨危受命第四十三章 仙人弟子真的會仙術!第兩百六十五章 蒸汽時代第三百九十六章 我就是說說而已第五百一十七章 韓世忠火燒連營第六十八章 我要自行車第兩百六十六章 陣痛第三百八十八章 不甘心的薛紹第三百一十七章 臥龍鳳雛第五百八十二章 那一年,仙人丟了幾顆雷第一百九十五章 平定第四百三十六章 烽火狼煙,十面埋伏第二十七章 翻手爲雲,復手爲雨第五百八十九章 哈哈哈,這就是朕的好臣子第五百三十章 嶽鵬舉受召見上仙第六百三十章 李自成、我的大都在哪裡第三百五十七章 自嘆不如狄仁傑第兩百零三章 佛國第兩百九十六章 橫推一切第三百二十二章 殺人滅口第三百九十六章 我就是說說而已第五百九十三章 萬歲爺、愛上了抄家第兩百零九章 竹馬第兩百六十三章 真仇恨第三百零九章 元老功臣第二十六章 王君廓VS李世民第六百三十章 李自成、我的大都在哪裡第一百九十章 分利第六百一十八章 孫承宗、我要拿一人祭旗第六百二十二章 崇禎帝、我又被國師說教了第一百三十二章 強熱的野心之火第四十四章 世家主負荊請罪第二十七章 翻手爲雲,復手爲雨第二十七章 翻手爲雲,復手爲雨第六百章 錢謙益、送上門的奸臣第四百二十二章 江楓被誇了第三百二十五章 再開荒島
主站蜘蛛池模板: 锦州市| 无极县| 隆昌县| 汝城县| 龙陵县| 东至县| 开化县| 望奎县| 寿阳县| 友谊县| 绥芬河市| 建水县| 萍乡市| 九龙县| 丹凤县| 当雄县| 蒙山县| 宁远县| 吉安县| 乳源| 彰化县| 布尔津县| 德庆县| 伊川县| 河间市| 浙江省| 汤阴县| 那坡县| 馆陶县| 惠州市| 阳原县| 读书| 阜城县| 汶上县| 达日县| 休宁县| 乌拉特后旗| 江北区| 岚皋县| 格尔木市| 依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