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兩百六十三章 真仇恨

李佑自從長春宮之後,突然轉(zhuǎn)了性子。

讓本想要罷免李佑齊州大都督官職的李二陛下,升起了不忍之心。

最後這才讓當(dāng)初跟著李恪的權(quán)萬紀(jì),去教導(dǎo)李佑。

權(quán)萬紀(jì)此人也算是一位剛正不阿的官員,當(dāng)初跟在李恪身邊,可是少不了當(dāng)著其他官員的面指責(zé)李恪的過失。

後來有了李二陛下的勸誡書,慢慢地才讓李恪也成長起來,變成了一個仁德皇子。

現(xiàn)在又去教導(dǎo)李佑,僅僅是半年多的時間,李佑也轉(zhuǎn)變了性子。

在齊州之地,還獲得了不少學(xué)子的誇獎。

登上了大唐時代週刊,也算是榮耀一時了,讓其他的那些皇子,多少也有一些羨慕。

至此,李二陛下也大爲(wèi)寬心,便又給了李佑一些州郡,讓他治理。

大唐現(xiàn)在看似是郡縣制,然後朝堂之上是三省六部制度。

但是地方上卻又有親王身居的大都督一職,然後便是張公瑾、長孫順德、柴紹、尉遲敬德等等刺史一職。

這些大都督和刺史便成爲(wèi)了地方上的土皇帝,而下面會有著他們自己的一些官員部下。

李佑是做足了禮賢下士,完全就按照權(quán)萬紀(jì)的一些指示來做事。

比如招賢納士。

齊州之地靠近齊魯大地,所以孔家等一些耕讀之家的學(xué)子比較多。

所以在官員的調(diào)度之上,這些具有耕讀之家的一些世子,得到了重用。

但是也不是那種紈絝子弟就能直接成爲(wèi)官員的。

最起碼,也需要在齊州之地等有一些比較好的名聲,比如那些有才又有德的讀書人。

就受到了李佑的優(yōu)待。

“殿下,治理一地需要更加看清楚民聲,百姓想要什麼,需要什麼。

殿下便能第一時間知道,就像是這一次的大災(zāi),百姓需要的是官府的關(guān)懷,需要的是救災(zāi)和賑災(zāi),需要看到如殿下這般身份的王公貴族出面。

他們的內(nèi)心纔會安定下來,如此一來,也會記著殿下的好。”

李佑點點頭,他需要這些民心,自然就要聽他們的民聲。

以前不會顧及這些人的感受。

但是他將來要做的事情,便是需要這些人的支持。

所以這些事情也必做不可。

“多謝先生的教誨,李佑定當(dāng)銘記在心。”李佑拱手說道。

權(quán)萬紀(jì)點點頭,故作高深。

接連教導(dǎo)出來兩個仁德賢能的皇子,他的名聲在朝堂之上也一下子高漲了起來。

一些學(xué)宮的大儒,還請他能去學(xué)宮講授一些爲(wèi)人師、爲(wèi)人弟子的學(xué)論。

以至於讓現(xiàn)在的權(quán)萬紀(jì)多少有一些志得意滿。

而李佑也多少感覺到了這位先生的傲慢,但是他選擇了忍耐。

忘不掉自己母妃的悲慘,更忘不掉父皇的寒心之舉。

被李二陛下軟禁了很長一段時間的陰弘智,選擇了自暴自棄。

如今已經(jīng)變成了一個骨瘦如柴的人。

這纔有機會,寫了一封血書,讓人秘密地轉(zhuǎn)交給了遠在齊州的李佑。

而他自己,不過幾日,就病死在了牀榻上。

昔日跟著李佑一起吃香喝辣、酒池肉林的陰弘智,帶著巨大的仇恨死了。

李佑也得到了那一封血書,但是看也沒看,直接燒了。

他不敢看。

擔(dān)心自己看了之後就忍不住,也擔(dān)心在自己身邊就有一雙眼睛在看著自己,在暗中盯著自己。

所以他沒有看,直接就燒了。

之後則是爲(wèi)陰弘智守節(jié)三個月,便繼續(xù)去體察民情了。

李二陛下拿到了影衛(wèi)送上來的奏摺之後,嘆了一口氣,對懂事又可憐的李佑,升起了憐憫之心。

同時,也對蕭家痛恨極了。

只不過當(dāng)年長春宮事情的那個蕭瑀,早已經(jīng)死了。

蕭家也被流放了。

倒是蕭皇后,嫁了人之後,深入淺出,到現(xiàn)在也還算是安定。

李佑站在田間地頭,看著百姓在忙著夏種。

齊州各地,他都走遍了。

每一個都城,也都去了,凡是遇到一些不作爲(wèi)或者是被舉報的官員。

他也都親自請求權(quán)萬紀(jì)或者是其他聲望比較高,德操也比較好的大儒等人在一旁指導(dǎo),親自審理這些官員。

之後便上報給了吏部,吏部則是把這些奏摺送到了李二陛下的面前。

對於貪官污吏,李二陛下是最爲(wèi)痛恨的,所以直接同意了李佑的處罰。

並且對李佑的這些做法,表示讚賞。

身在東宮的李承乾,見到了大唐時代週刊再一次報道著齊王李佑的種種作爲(wèi),臉上是陰雲(yún)密佈。

總有一種,自己即將會被背刺的危險。

這種感覺,實在是讓他有一些坐立不安,卻又無可奈何。

如果李佑不是長春宮陰妃娘娘所生,他也不會有這種感覺,自己雖說是被冤枉,也沒做那件事情。

可是李佑的所作所爲(wèi),就是讓李承乾覺得不舒服。

同樣不舒服的人,還有李恪。

本來這大唐時代週刊上面報道的親王應(yīng)該是他,卻沒有想到竟然被李佑給搶了風(fēng)頭。

說實話,他已經(jīng)把益州之地治理的很好了。

有了蜀道之後,益州的很多貨物都銷往大唐各地,爲(wèi)國庫增添了不少錢財。

到現(xiàn)在,益州之地可以說,機會沒有了什麼窮人。

就算是那些好吃懶做之徒,也被官兵趕著去田頭地間勞作,又或者是去了碼頭。

因此也算是有了收入,就算是那些好賭之徒,也因爲(wèi)現(xiàn)在大唐對賭博管理的更加嚴格之後,也少了很多。

這些年來,益州之地應(yīng)該算是祥和一片,百姓們年關(guān)的時候,熱鬧非凡。

爭相慶祝現(xiàn)在的快樂佳節(jié),慶祝他們的美好生活。

可是卻比不上李佑一個整治貪官污吏,比不上李佑一個體察民情,整治欺壓百姓的鄉(xiāng)紳。

爲(wèi)了能夠讓自己也能登上大唐時代週刊,李恪也開始體察民情,並且整治貪官污吏。

不僅如此,益州之地本就有一些複雜,其中還有一些僚人。

所以爲(wèi)了能夠讓益州更加繁華,李恪也是盡職盡責(zé),想盡一切辦法,讓益州變得更好。

當(dāng)然,也有人弄虛作假,把本來是好的官員,當(dāng)做是貪官給整治了。

結(jié)果被御史臺發(fā)現(xiàn),上報到了李二陛下面前。

第一百三十章 一朝成名天下知第五百二十九章 吳乞買舉國一戰(zhàn)第三百二十二章 殺人滅口第一百五十一章 程將軍生死未明,李績死戰(zhàn)第七十六章 國策的圓滿完成第兩百五十三章 日照之地第三百九十五章 只是略懂江大郎第兩百五十七章 工業(yè)的發(fā)展第兩百六十章 司天第兩百四十七章 畫功第五百五十章 求上位私自叛變第三百二十章 有人反水第六十九章 老鄭家的苦命女第三百五十七章 自嘆不如狄仁傑第一百八十五章 時機第四百三十八章 只有一人可救大唐第一百八十九章 滅賊第兩百七十八章 四王爭霸第五百二十八章 趙家二聖被罰誦道經(jīng)第兩百八十一章 借力打力第兩百八十八章 無間第六百二十九章 盧象升、被國師舉薦的人第四百四十九章 選駙馬第一百七十七章 李二求長生之心不死第三十九章 國師大才啊!第六百三十五章 李自成、錯的不是我們第兩百七十五章 如何縮小貧富差距?第三百六十章 對火鍋情有獨鍾的李治第兩百三十八章 因果第五百七十七章 漢中的地龍翻身第五百九十三章 萬歲爺、愛上了抄家第三百八十一章 武后唯一的溫柔第一百零二章 真相只有一個第兩百零一章 征途第三百五十九章 會煉丹嗎?第三百七十八章 一缺三第六百七十九章 范文程,人老了,不中用了第四十五章 對世家徐徐圖之第一百五十四章 國師霸王附體,扭轉(zhuǎn)戰(zhàn)局第三百五十五章 臨朝稱制第三百一十一章 地火滅世第一百四十六章 守株終於待到了兔第六百八十一章 大國師、我的進度條還差一步第五百九十六章 大國師、何以中興大明第五百二十五章 吳乞買欲還二聖第四百二十七章 誰纔是老狐貍?第五百八十五章 崇禎啊,你那朝堂全是奸臣第兩百二十一章 武才人第四百四十六章 變天之前第五百四十九章 爲(wèi)見仙各逞心機第五百六十五章 江上仙教導(dǎo)有方第一百零七章 出征第六百一十五章 崇禎帝,是時候減輕三響第一百一十九章 天下無賊第六百五十八章 退韃奴、大明中興指日可待第三十九章 國師大才啊!第兩百六十八章 老夫老妻第六百一十八章 孫承宗、我要拿一人祭旗第三百九十一章 北蠻入侵第五百二十六章 趙官家聊表孝心第四百九十八章 失意的帝王和信息的交流第五百九十章 崇禎啊,你御駕親征吧第六十八章 我要自行車第五百零三章 一百零八天將第七十八章 人心思異第兩百三十一章 探索第兩百章 合作第四百五十四章 絕世無雙安南侯第一百八十章 借刀第四百四十五章 找一個替罪羊第四十六章 仙人帶著太子和公主飛天了第六百五十三章 李定國,大明最後的英雄第六百二十八章 多爾袞、我看你起高樓第一百三十四章 古往今來之少有第十六章 宋文弱、明壯烈第三百三十八章 太史令的遺言第八章 好的壞的名聲第四百章 張大安一勸皇太子第四百七十七章 佈局的人會是誰?第六百零七章 徐光啓、大明時期的科學(xué)家第一百六十五章 靠天不如靠自己第五百二十章 嶽鵬舉守株待兔第兩百四十二章 身世第兩百六十九章 省親第兩百九十一章 又是腿受傷第兩百八十九章 亂象再起第一百九十九章 朝會第一百九十八章 議商第五百四十五章 江上仙諫言獻策第五百二十五章 吳乞買欲還二聖第六百三十四章 改科舉、大明需要更多人才第六百五十七章 論成敗、最強與最強的對決第三百一十五章 找人幫忙第四百一十五章 被迫開始營生第一百八十二章 親征第四十九章 推動大唐商業(yè)的發(fā)展第三百一十五章 找人幫忙第兩百一十三章 宮亂第三百四十八章 不平坦的回長安之路第四百八十八章 大唐戰(zhàn)神
第一百三十章 一朝成名天下知第五百二十九章 吳乞買舉國一戰(zhàn)第三百二十二章 殺人滅口第一百五十一章 程將軍生死未明,李績死戰(zhàn)第七十六章 國策的圓滿完成第兩百五十三章 日照之地第三百九十五章 只是略懂江大郎第兩百五十七章 工業(yè)的發(fā)展第兩百六十章 司天第兩百四十七章 畫功第五百五十章 求上位私自叛變第三百二十章 有人反水第六十九章 老鄭家的苦命女第三百五十七章 自嘆不如狄仁傑第一百八十五章 時機第四百三十八章 只有一人可救大唐第一百八十九章 滅賊第兩百七十八章 四王爭霸第五百二十八章 趙家二聖被罰誦道經(jīng)第兩百八十一章 借力打力第兩百八十八章 無間第六百二十九章 盧象升、被國師舉薦的人第四百四十九章 選駙馬第一百七十七章 李二求長生之心不死第三十九章 國師大才啊!第六百三十五章 李自成、錯的不是我們第兩百七十五章 如何縮小貧富差距?第三百六十章 對火鍋情有獨鍾的李治第兩百三十八章 因果第五百七十七章 漢中的地龍翻身第五百九十三章 萬歲爺、愛上了抄家第三百八十一章 武后唯一的溫柔第一百零二章 真相只有一個第兩百零一章 征途第三百五十九章 會煉丹嗎?第三百七十八章 一缺三第六百七十九章 范文程,人老了,不中用了第四十五章 對世家徐徐圖之第一百五十四章 國師霸王附體,扭轉(zhuǎn)戰(zhàn)局第三百五十五章 臨朝稱制第三百一十一章 地火滅世第一百四十六章 守株終於待到了兔第六百八十一章 大國師、我的進度條還差一步第五百九十六章 大國師、何以中興大明第五百二十五章 吳乞買欲還二聖第四百二十七章 誰纔是老狐貍?第五百八十五章 崇禎啊,你那朝堂全是奸臣第兩百二十一章 武才人第四百四十六章 變天之前第五百四十九章 爲(wèi)見仙各逞心機第五百六十五章 江上仙教導(dǎo)有方第一百零七章 出征第六百一十五章 崇禎帝,是時候減輕三響第一百一十九章 天下無賊第六百五十八章 退韃奴、大明中興指日可待第三十九章 國師大才啊!第兩百六十八章 老夫老妻第六百一十八章 孫承宗、我要拿一人祭旗第三百九十一章 北蠻入侵第五百二十六章 趙官家聊表孝心第四百九十八章 失意的帝王和信息的交流第五百九十章 崇禎啊,你御駕親征吧第六十八章 我要自行車第五百零三章 一百零八天將第七十八章 人心思異第兩百三十一章 探索第兩百章 合作第四百五十四章 絕世無雙安南侯第一百八十章 借刀第四百四十五章 找一個替罪羊第四十六章 仙人帶著太子和公主飛天了第六百五十三章 李定國,大明最後的英雄第六百二十八章 多爾袞、我看你起高樓第一百三十四章 古往今來之少有第十六章 宋文弱、明壯烈第三百三十八章 太史令的遺言第八章 好的壞的名聲第四百章 張大安一勸皇太子第四百七十七章 佈局的人會是誰?第六百零七章 徐光啓、大明時期的科學(xué)家第一百六十五章 靠天不如靠自己第五百二十章 嶽鵬舉守株待兔第兩百四十二章 身世第兩百六十九章 省親第兩百九十一章 又是腿受傷第兩百八十九章 亂象再起第一百九十九章 朝會第一百九十八章 議商第五百四十五章 江上仙諫言獻策第五百二十五章 吳乞買欲還二聖第六百三十四章 改科舉、大明需要更多人才第六百五十七章 論成敗、最強與最強的對決第三百一十五章 找人幫忙第四百一十五章 被迫開始營生第一百八十二章 親征第四十九章 推動大唐商業(yè)的發(fā)展第三百一十五章 找人幫忙第兩百一十三章 宮亂第三百四十八章 不平坦的回長安之路第四百八十八章 大唐戰(zhàn)神
主站蜘蛛池模板: 蓝山县| 巴中市| 嘉定区| 新化县| 渭源县| 新津县| 保山市| 修水县| 林口县| 沙湾县| 孟津县| 汽车| 焦作市| 海城市| 丹巴县| 白水县| 元阳县| 万宁市| 清河县| 罗甸县| 鄂托克前旗| 禹城市| 比如县| 曲沃县| 进贤县| 昌宁县| 水富县| 西乡县| 紫云| 麻栗坡县| 府谷县| 谢通门县| 邯郸县| 临汾市| 宣城市| 庆云县| 宜兴市| 枞阳县| 淮北市| 杭州市| 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