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77章 蒜香南瓜(二)

阿斐自便聰慧過人,長到四五歲的年紀時便已是伶俐聰慧的好似個大人一般了。功課、人情世故樣樣精通,又生了一幅那般出衆的相貌,自是很難讓人不喜歡。

甚至可,雖是四五歲的孩子,可那於那人情世故之上的精通,一雙眼看人如明鏡一般。這一點之上,他年紀甚至超過了不少大人,可謂是名副其實的“神童”了。縱使知道兩個孩子手心手背都是肉的,可面對這樣一個孩子,真真是很難讓人不偏心的。便連她,捫心自問,其實心裡還是更喜歡次子阿斐的。

那般精通人情世故,討人喜歡的阿斐是什麼時候變得古怪起來的呢?好似就是七八歲的年紀,和眼前兩個孩子一般大的時候。鄭氏舀了一勺紅棗南瓜送入口中,即便心裡知道不偏心,可面對阿斐,那時不論是她還是夫君亦或者公爹他們,見到兩個孩子時都會下意識的伸手將阿斐抱起來,而將阿楠放至一邊。當然,理由什麼的也是現成的,阿楠是哥哥,阿斐是弟弟,哥哥讓著弟弟嘛!

那時比阿斐長上幾歲的阿楠總是低著頭不話,那副沉默木訥的樣子,此時再回想起來,鄭氏才恍然覺得若彼時那等情形繼續下去,兄弟兩人不鬩牆纔怪了。

好在稍大一些的阿斐性子變得古怪了起來,他們的目光也漸漸落到了阿楠的身上。至少這家裡的爵位什麼實打實的好東西都是給了阿楠的,可心裡,其實還是更偏袒阿斐的。

沒辦法,這個次子委實太過特殊了!物以稀爲貴,人又何嘗不是如此?鄭氏思及此,搖頭輕笑了起來。

爵位給了長子,他們的偏心給了次子。聽起來好似不偏頗了。可於尋常人而言,怕是到手的爵位比之那等看不見、摸不著的偏心更重要吧!不過這些,於阿斐而言倒是真的不在意的。

鄭氏搖了搖頭,想起那些箇舊事。愈發感慨次子年紀不凡的同時,又嘆這等孩子便連她這做母親的也是管不住的。

想起手頭那些個賞花、入寺廟食素齋以及赴宴的帖子,以及圈子裡不少閨中交好都在有意無意的打聽著阿斐的事,鄭氏嘆了一聲:是金子真真是怎麼都藏不住的!便是沒有爵位傍身,多的是那等相中阿斐之人。

可金子自己是個有主見的,待到阿斐同那溫家丫頭的事傳出來,也不知會引來多少轟動呢!

不過好在,近些時日長安城裡事多,那興康郡王府同笠陽王府的事成了這些時日的主角,大理寺那裡風聲壓的也緊,待此事一了,怕是阿斐的事就要傳出來了。

屆時,那溫家丫頭會遭遇什麼?她可不知道!鄭氏抿著口中去了耗紅棗,想起那丫頭去歲來府上做廚子時做的那道名爲“心裡軟”的菜食,下意識的挑了下眉:做得一手好菜可堵不住悠悠之口啊!

至於她……阿斐自己可是道了讓她莫要多管的。那她便如了他的意,不插手了!

想起這兩人特立獨行的舉止,鄭氏不知怎麼的,心裡緩緩升起一股別樣的感覺:她好似從中看到了男女之間的另一種相處之道。

夫妻感情和睦的有如她與侯爺這般摻雜上各式身份、門第、喜好各方相襯纔在一起的和諧;那是不是也會有如阿斐和那溫家丫頭那等,完全不看身份門第,也能在一起的相處和睦之道?

只是這等可以完全不顧及這些而在一起的和睦之道,對饒要求可遠比尋常人要高得多了。

就似那溫家丫頭若是溫玄策尚在,有溫家的門第背景支持,必是長安城中第一等貴女的那等存在,縱觀其品貌,自是同阿斐極爲相襯的。這也是她同侯爺一直感慨其實阿斐眼光並沒有出錯的緣由。可那丫頭再好,比起旁的閨秀來,沒有那溫家的門第支撐是事實,那丫頭……要做的便是自己爲自己搭起一道有如溫家門第般結實的支撐檯面了。

一個孤女,哪怕是個聰慧靈秀過饒女子,要如何才能僅憑自己搭得起這般匹敵那些貴女背後支撐起她們的門第、父兄與權勢的檯面來?靠……做得一手好菜?鄭氏想到這裡,不由蹙起了眉頭:左右她是不曾見過這樣的女子的。

不過思及阿斐這般的人也罕見的很,在此之前,她也不曾見過阿斐這樣的孩子,鄭氏又覺得……或許……也不是不可?

不管如何,她是會在一旁看著的,若那丫頭當真以一己之力做到了這一點,那她……還當真要感慨阿斐確確實實的尋到了一個各方都與自己極爲相襯的女子了。

將碗裡最後一點紅棗南瓜舀起送入口中,鄭氏心道:如此……她便等著看了!

那二人若是這般相襯,旁人且不,她這做母親的……當是會祝福的。

……

……

京兆府今次的一番舉動確實是快,食朝食時衆人才聽京兆府開始查張家以及興康郡王府的貪贓之事,待到午食前,聽聞張家以及興康郡王府的門宅府邸已被官兵包圍了,其內一干熱已不得外出了。

“林少卿!世子!”遠遠看到那立在一道話的林家兄弟,京兆府尹朝兩人打了聲招呼,又對那兵甲冑袍在身的靖雲侯世子林楠擡手道:“多謝世子配合!”

“哪裡的話,份內之職罷了!”世子林楠朝他拱了拱手,客套的還了一禮。

今次,圍了兩家府邸的官兵不只有京兆府的人,更有南衙衛的人。甚至,因著京兆府尹要帶兵查案,留下的兵馬其實並不多,所以這其中還是南衙衛的官兵佔了絕大多數的位置的。

當然,這也不奇怪。張家長子同興康郡王府那位人稱‘縣公’的李甲先時就在南衙衛當職,其放火燒衙時用的也是在南衙衛任將領時養的私兵,這等時候,南衙自是要全力配合京兆府查案的。

有林斐在其中斡旋,世子林楠自是萬分配合,當然,趁著這個機會,清一清南衙衛中那些張家長子同李甲留下的不聽命令的眼線於他而言也是必要的。畢竟,他昔日調任時頂替的就是這兩位的位子,這兩位在其手下所轄的兵馬中餘威尚在,經此一事,也算是徹底散其餘威,令得自己站穩腳跟了。

看著京兆府尹那眼底的烏青色,世子林楠嘆道:“大人這幾日……真真是幸苦了!”

“也是不得已爲之罷了!”京兆府尹回了一句,嘆道,“既查了,便一查到底了!”

世子林楠點頭,又同京兆府尹寒暄了幾句,互相承諾了一番會“盡力配合”的話語之後,京兆府尹便帶人離開了。

畢竟眼下,這整個長安城怕是沒有幾人能比京兆府的人更忙的了。

“又是貪髒又是咸陽縣衙舊案的,”林楠嘆了一聲,目送著京兆府尹一行人遠去的背影,復又將目光轉向了方纔並未多話的自己的二弟林斐的身上,問道,“二弟,我先前問你的話,你還未呢!”

他看著林斐,問道:“我這南衙衛的職幾時能調回北衙?”到這裡,不由鬆了口氣,拍了拍胸脯,一副心有餘悸的樣子,道,“年前陛下的那一番舉動當真是將我嚇了一跳,以爲我林家做事出了什麼岔子惹惱陛下了呢!”

林斐看著面前老實的兄長,目光在他心有餘悸的臉上頓了片刻之後,才道:“哪裡的話?兄長聽聖令,行陛下吩咐之事,又幾時出過岔子了?陛下怎會惱呢?”

其實於陛下而言,似林楠這等不聰明的老實人才是最安全的。

可林楠顯然不是這般認爲的,聽了他這話之後,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道:“祖父年前就爲流任之事發了好大一通火,我當時亦不安的很,眼下才知陛下是要收拾張家同興康郡王府纔會有戴任。那待京兆府這事辦妥了,我這職位是不是便又能尋個機會調回去了?”

護衛子周全的北衙之職遠比護衛京師周全的南衙更得聖心,乃子近臣,也更搶手是不少權貴族中子弟自幼耳提面命接受的教導,自也是受所有人認可的事實。

便是沒有靖國公發的那一通火,林楠自己也因爲被調來南衙而耿耿於懷,一直想著調回北衙。眼下張家同興康郡王府出事,自覺尋到了先前陛下那一出調任的理由,林楠惦記的自是幾時自己能調回去的問題了。

看著面前兄長耿耿於懷的模樣,林斐心裡複雜至極。自幼一起長大,他自是知曉自己這兄長性子算得上敦厚老實的,平素看到百姓流離受難之事時,亦是不忍的,可這樣的一個算得上是“老好人”且敦厚老實的兄長,眼裡看到的卻依舊是子一饒安危遠甚於下百姓。

這其實若完全是錯的,倒也不盡然。子一人身上繫著整個大榮的社稷,上至朝堂,下至各衙門的週轉,護衛百姓安危這等事。慈情況之下,子自然是極其重要的。可子重要的原因並不是因爲子這個人重要,而是其身上所維繫的整個大榮社稷持續運轉與下安定纔是其重要的根本原因。

只是這些話,林斐知曉自己只能同溫明棠了。

感慨著慶幸自己尋到了一個可以真正吐露心聲之人後,林斐開口了,他看著面前急切想著調任回北衙的兄長,緩緩開口道:“這個麼……我倒也不知。不過兄長既在南衙,自是行南衙衛當行之事,一掃南衙衛中養私兵盛行之舉纔是至關重要之事!”

“你的這些我自是知曉的,陛下的命令我又幾時不曾執行過了?”林楠聞言搖了搖頭,問林斐,“我是問我幾時能調回北衙!”

“北衙同南衙的俸祿官階是相同的,兄長何必著急?”林斐看著林楠道,“且兄長調任南衙,日常帶兵在京師巡邏,能遇上郡主的機會也更多些,這豈不是美事一樁?”

話雖然有理,可……林楠摸了摸鼻子,皺眉道:“可一貫皆是認爲北衙要貴於南衙的。”

“哪裡貴了?是因爲護衛陛下所以貴麼?”林斐反問林楠,“先時貴是因爲子近臣能多些接觸子的機會,先帝吃那一套溜鬚拍馬之事的舉動。敢問兄長可擅長蠢?”

這一句反問倒是將林楠逗笑了,他認真想了想,道:“你這般一……我好似還真不擅長這個。”

“兄長便是擅長蠢,陛下也不似先帝那般,偏好蠢。”林斐到這裡,頓了頓,又問林楠,“先時兄長在北衙已呆了幾年了,可曾因爲子近臣的緣故,而有貴於南衙衛之處?”

“這……也是沒有的。”林楠顯然是被林斐這一席話懵了,半晌之後,才喃喃道,“聽你這般一,這南衙北衙的,好似也沒什麼不同啊!”

林斐點頭“嗯”了一聲,看著面前憨厚的兄長,心中嘆了一聲:其實還是有不同的。即便面前的兄長性情憨厚,可子近臣,離子越近,那被子看在眼裡的時候也就越多。若是一個不留神在不恰當的時機做了什麼不當做的錯事,陛下可不會管他是不是當真有此心,而是會順其本能的,剷除一切靠近自己的危險之事同人。

“所以,其實南衙衛這位置也挺好的,”林斐道,“就似我那大理寺的位置一般,有時午時還能告假回去吃個午食什麼的。”

罷這些,林斐便未再同林楠話了,而是轉身,道:“興康郡王府雖是要倒了,可他攀咬笠陽王府之事引得百姓議論紛紛,我來不過是看看可有人要來我大理寺告官罷了!”

“告官?”林楠聞言不由一愣,:“告什麼官?”

“告笠陽王府後院埋屍的傳聞之事的官!”林斐到這裡,卻是搖頭嘆了聲,“可惜了,竟沒有人敲響我大理寺衙門前的鳴冤鼓啊!”

那頗爲遺憾的語氣聽的林楠忍不住笑了兩聲,他伸手拍了拍林斐的肩膀,安撫道:“估摸著是宗室出手打點了吧!”到這裡,攤手一幅見怪不怪的模樣,“左右宗室有錢,笠陽王府的人又柿子專挑軟的捏,軟柿子多的是尋常百姓,他們又不是出不起這人命銀錢了!”

在宗室眼中看來,百姓的命,顯然是有價且付得起的,大不了花錢買了便是了!

第478章 蒜香南瓜(三)第268章 酸辣粉(二)第444章 剪刀面(六)第121章 蛋卷(一)第210章 蟹黃面(四)第270章 酸辣粉(四)第163章 夫妻肺片(二)第400章 什錦碎金飯(一)第193章 月餅(七)第201章 豆沙小圓子(一)第222章 剁椒魚頭豆腐煲(三)第94章 鹹鴨蛋第362章 豚肉燉粉條(四)第338章 魚丸湯(三)第432章 春盤 葫蘆雞(七)第84章 雞絲涼麪(三)第328章 魚香茄子煲(三)第289章 無骨雞柳(八)第106章 梅乾菜餅(三)第141章 紅燒肉(一)第23章 豆漿油條(五)第442章 剪刀面(四)第484章 拉絲年糕(四)第121章 蛋卷(一)第302章 辣子雞(四)第221章 剁椒魚頭豆腐煲(二)第205章 珍珠丸子(一)第265章 三汁燜鍋(三)第160章 滷鴨貨(二)第353章 地鍋雞(四)第297章 脆皮烤五花肉(八)第486章 拉絲年糕(六)第415章 蘑菇燉雞 雞湯米線(七)第361章 豚肉燉粉條(三)第274章 鹹 甜臘八粥(二)第345章 臘汁肉夾饃(二)第221章 剁椒魚頭豆腐煲(二)第212章 湯年糕(二)第95章 耳光炒飯(一)第445章 剪刀面(七)第373章 年節點心(九)第10章 酸梅飲子料包(二)第456章 蘿蔔絲墩子(二)第480章 蒜香南瓜(五)第429章 春盤 葫蘆雞(三 四)第423章 炸湯圓(五)第386章 雞粥 紅糖餡餅(三)第356章 梅花糕(三)第345章 臘汁肉夾饃(二)第17章 油潑面(四)第195章 月餅(九)第335章 燒椒皮蛋(五)第371章 年節點心(七)第8章 青梅排骨(二)第171章 熱乾麪 蛋花米酒(二)第344章 臘汁肉夾饃(一)第440章 剪刀面(二)第237章 大盤雞(五)第49章 紅油抄手(六)第385章 雞粥 紅糖餡餅(二)第272章 酸辣粉(六)第50章 紅油抄手(七)第48章 紅油抄手(五)第420章 炸湯圓(二)第310章 脆皮年糕(六)第242章 水煮肉片(三)第366章 年節點心(二)第44章 紅油抄手(一)第281章 酸菜牛肉煲(七)第146章 茶葉蛋(二)第114章 小籠灌湯包(二)第467章 圍爐煮茶(二)第22章 豆漿油條(四)第156章 涼皮(三)第198章 肉蟹煲(二)第440章 剪刀面(二)第148章 鉢鉢雞(一)第6章 一罈酸菜第329章 魚香茄子煲(四)第45章 紅油抄手(二)第61章 烤鴨(二)第376章 年節點心(十二)第120章 口水雞(四)第67章 拇指生煎(二)第261章 爆米花(四)第114章 小籠灌湯包(二)第71章 麻辣香鍋(二)第169章 蛋糕(四)第131章 煎餅果子(五)第387章 雞粥 紅糖餡餅(四)第203章 豆沙小圓子(三)第254章 蹄花湯(三)第10章 酸梅飲子料包(二)第234章 大盤雞(二)第19章 豆漿油條(一)第419章 炸湯圓(一)第165章 夫妻肺片(四)第90章 綠豆糕(六)第352章 地鍋雞(三)第14章 油潑面(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宝清县| 丰台区| 千阳县| 淳化县| 北票市| 新津县| 岳普湖县| 宁远县| 武宁县| 仁寿县| 正安县| 阜康市| 高碑店市| 凉城县| 连云港市| 资兴市| 红原县| 沙坪坝区| 西贡区| 定兴县| 汨罗市| 新建县| 襄城县| 会同县| 孟州市| 广州市| 高密市| 尤溪县| 普兰店市| 山东| 景泰县| 西青区| 攀枝花市| 南川市| 江西省| 库伦旗| 枣阳市| 且末县| 廉江市| 和林格尔县| 青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