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三國十大謀士

三國十大謀士

三國是人才輩出的時候,也是門閥森嚴的社會,在這些高門大戶之下,鑄造出一個個英雄豪傑,前評出十大武將,今再次評出十大謀士,已與諸公共勉。

當然,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東方纔疏學淺,見識淺薄,在研究這些謀士的壯舉後,多有感概,因此按照自己的方式排列了下坐次。

當然,三國畢竟是人才輩出的社會,評價的也僅僅是大家所熟悉的人物,對其他不甚熱門人選,如後三國人物,未甚涉足,望大家見諒。

第一名:郭嘉,人稱鬼才。三國演義評論爲:腹內藏經史,胸中隱甲兵。運籌如范蠡,決策似陳平。可惜身先喪,中原棟樑傾。原跟隨袁紹,感覺其非成大事之人而離去。後曹操謀主戲志才早逝,荀?向曹操推薦了郭嘉。當時,諸侯割據一隅,並無鯨吞四海之志。在這種情況下,郭嘉對一個個敵手心理狀態的準確判斷,常常成了曹操獲勝的關鍵。助曹操平定呂布,逢迎獻帝,穩定關中,擊敗袁紹,平定北方諸州,見證了曹操的功勳。在其死後,曹操南征荊州,西征馬超,漢中,多有不順。如此觀之,曹操之事業因郭嘉而成,曹操郭嘉二人合則兩利,分則兩敗。故在赤壁慘敗後,曹操驚呼,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第二名:賈詡,時人稱之爲“毒士”,奇謀百出,算無遺策。關東盟軍虎牢關前,是他勸董卓退出洛陽,西遷長安,從而讓關東盟軍失去討伐的對象而自亂分寸。董卓被殺,李郭二人準備就擒之時,是他勸說李郭起兵,從而劫持獻帝。張繡投降曹操後,是他設計讓曹操大敗,險些被殺,其子侄大將被殺。其後跟隨曹操,在赤壁之戰,曹操征伐關中,西川都有真知灼見,但是曹操只是擇言聽之,其作用遠未彰顯而已.

第三名:諸葛亮,若是按照東方自排,諸葛亮名次可能更低,但是畢竟臥龍神算名氣太大,只好排得靠前。諸葛亮生前名聲不彰,就拿有名的隆中對來說吧,只實現西取益州,其他的征伐關中,北伐都是虛言亦。另外,在劉備死前,諸葛亮就像蕭何一樣,只是後方留守人員呢,小說中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那是劉備的功勞。火燒赤壁中的作用不過遊學已經決意抵抗的孫權而已。在劉備攻伐益州,只是率兵從江州並進而已。在劉備死後,征伐南疆有功,數次北伐,功勞與罪過不彰顯而已。

第四名:周瑜,人稱瑜亮情節,既然諸葛亮排在第三,周瑜不可能排得太靠後。人稱臥龍、鳳雛、幼麒、冢虎,就講的諸葛亮、龐統、周瑜、司馬懿。周瑜功績不需要細說,其跟隨孫策平定江東,赤壁之戰,周郎新婚,羽扇綸巾,千古風流人物亦。

第五名:司馬懿:人稱冢虎,晉朝奠基者。曹操不聽其勸告,反諷得隴望蜀而失去益州。關羽水淹七軍,力勸曹操聯合孫吳夾擊關羽,使關羽敗走麥城。後在曹丕主政後,或留守後方,或領軍前往迎擊蜀吳,終成曹魏政權最大威脅,在順利劫持魏帝后,爲其子孫建立晉國奠定基礎。

第六名:魯肅。在小說中,魯肅是個大好人,但歷史上魯肅才氣應該不低於諸葛亮,我們都知道諸葛亮有一個沒有實現的隆中對,後人都驚爲天人了,但大家知道老好人魯肅的“三分天下大計”,比諸葛亮的“隆中對”更早問世。(:“今漢室傾危,四方雲擾,孤承父兄餘業,思有桓文之功。君既惠顧,何以佐之?”肅對曰:“昔高帝區區欲尊事義帝而不獲者,以項羽爲害也。今之曹操,猶昔項羽,將軍何由得爲桓文乎?肅竊料之,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爲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規模如此,亦自無嫌。何者?北方誠多務也。因其多務,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此後魯肅爲之奔走,終於在有生之年實現自己的理想,遠強於諸葛孔明亦。

第七名:荀?。荀?之纔沒有在軍伍之中得以最大發揮,其主要作爲後方留守大臣,助曹操平定天下。但就是在很少謀略中,也可以彰顯荀?的功績。荀文若戰略上爲曹操制定並規劃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戰略方針而得到曹操的讚賞;戰術方面曾面對呂布叛亂而力卒兗州三城,奇謀扼袁紹於官渡,顯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奇襲荊州等諸多建樹;政治方面爲曹操舉薦了鍾繇,荀攸,司馬懿,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在建計,密謀,匡弼,舉人多有建樹,被曹操稱爲“吾之子房”

第八名:陸遜本名陸議,字伯言,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三國時期東吳名將,歷任東吳大都督、丞相。吳大帝孫權兄孫策之婿,世代爲江東大族。於公元222年率軍與入侵東吳的劉備軍作戰,以火攻大破之。後因捲入立嗣之爭,力保太子孫和而累受孫權責罰,憂憤而死,葬於蘇州,至今蘇州有地名陸墓。

第九名:田豐:裴松之注袁紹起義,卑辭厚幣以招致豐,豐以王室多難,志存匡救,乃應紹命,以爲別駕。勸紹迎天子,紹不納。紹後用豐謀,以平公孫瓚。曹操征伐劉備。田豐說紹襲曹操後路後,紹辭以子疾,不許。後勸袁紹以北方四洲之強,令黃河以北人馬分率諸軍襲擾曹操,在其疲憊後,再率軍南下,一舉蕩平曹操,袁紹不許。在袁紹旨意舉大軍攻伐曹操時,聲言袁紹必敗,果應其言。後袁紹羞愧,令人殺之。

第六名:龐統:既然臥龍、幼麒、冢虎都榜上有名,鳳雛沒有名,那樣太不好意思了。龐統名士只是一個傳說,雖然其在周瑜帳下行走,爲劉備謀劃益州奔走,但是由於天不假年,英年早逝,最後只有排在末名。

77章 兵臨漢中城下第42章 女人如衣裳第55章 積蓄力量引言魂歸三國第56章 襲擾戰第60章 才子徐庶第49章 火攻第124章 奇襲潼關第180章 再戰袁尚2105章 前堵後追第103章 撤兵還是進軍第41章 張繡的煩惱第108章 周瑜中箭第162章 劉表稱帝1第64章 斬殺張允第166章 正統爭論第151章 臘月攻勢135章 夜襲第47章 太陽從西邊出來第106章 入贅第98章 興義師討奸佞第67章 張鬆求援第86章 西涼搶馬?第94章 救助院第134章 新野撤退119章 士庶不同席第48章 掉入陷阱第14章 暗殺第43章 政治婚約第127章 兵敗自殺第125章 狹路相逢第136章 荊州大勝第40章 馬鐙馬鞍第26章 絕處逢生第75章 徐庶謀益州125章 誓死伐曹第80章 龍陽君?孌童第51章 高祖之劍127章 舉師北伐第13章 活字印刷第147章 曹孫聯軍1第9章 猛將黃忠第89章 龍兄虎弟77章 兵臨漢中城下104章 大敗張任第84章 混淆西涼第57章 名分大如天第16章 初見孔明第128章 形勢逆轉114章 周瑜中箭第35章 孫策周瑜第140章 黃沙漫天第119章 討伐國賊第192章 蕩平中部鮮卑1第96章 誘拐猛張飛第84章 生子如過鬼門關第92章 張魯的出路第136章 荊州大勝第18章 荊南抗旱第9章 交心引言魂歸三國第178章 修養生息第79章 破夜襲戰者勇亦第137章 暗中黑手第13章 五馬分屍食人族羯族白種匈奴鮮卑第85章 不和諧聲音第116章 迎親128章 曹操的錦囊第185章 大封羣臣第98章 興義師討奸佞第124章 奇襲潼關117章 曹孟德奪青州第162章 劉表稱帝11 月29日不更新明日第83章 戲禰衡三國十大謀士第25章 倉皇北逃?120章 學院教堂76章 魏文長夜襲上庸關第82章 批鬥張魯第118章 迎親第131章 絕望第99章 對陣第162章 劉表稱帝1第109章 黃祖之死第62章 袁紹的盟約點評穿越三國叢書第86章 西涼搶馬?第45章 率軍北上第170章 攻打陳留1第66章 黃鸝傳說第78章 結拜兄弟第7章 荊襄詞第136章 荊州大勝126章 厲兵秣馬第84章 生子如過鬼門關第99章 對陣第137章 暗中黑手第153章 勢均力敵
77章 兵臨漢中城下第42章 女人如衣裳第55章 積蓄力量引言魂歸三國第56章 襲擾戰第60章 才子徐庶第49章 火攻第124章 奇襲潼關第180章 再戰袁尚2105章 前堵後追第103章 撤兵還是進軍第41章 張繡的煩惱第108章 周瑜中箭第162章 劉表稱帝1第64章 斬殺張允第166章 正統爭論第151章 臘月攻勢135章 夜襲第47章 太陽從西邊出來第106章 入贅第98章 興義師討奸佞第67章 張鬆求援第86章 西涼搶馬?第94章 救助院第134章 新野撤退119章 士庶不同席第48章 掉入陷阱第14章 暗殺第43章 政治婚約第127章 兵敗自殺第125章 狹路相逢第136章 荊州大勝第40章 馬鐙馬鞍第26章 絕處逢生第75章 徐庶謀益州125章 誓死伐曹第80章 龍陽君?孌童第51章 高祖之劍127章 舉師北伐第13章 活字印刷第147章 曹孫聯軍1第9章 猛將黃忠第89章 龍兄虎弟77章 兵臨漢中城下104章 大敗張任第84章 混淆西涼第57章 名分大如天第16章 初見孔明第128章 形勢逆轉114章 周瑜中箭第35章 孫策周瑜第140章 黃沙漫天第119章 討伐國賊第192章 蕩平中部鮮卑1第96章 誘拐猛張飛第84章 生子如過鬼門關第92章 張魯的出路第136章 荊州大勝第18章 荊南抗旱第9章 交心引言魂歸三國第178章 修養生息第79章 破夜襲戰者勇亦第137章 暗中黑手第13章 五馬分屍食人族羯族白種匈奴鮮卑第85章 不和諧聲音第116章 迎親128章 曹操的錦囊第185章 大封羣臣第98章 興義師討奸佞第124章 奇襲潼關117章 曹孟德奪青州第162章 劉表稱帝11 月29日不更新明日第83章 戲禰衡三國十大謀士第25章 倉皇北逃?120章 學院教堂76章 魏文長夜襲上庸關第82章 批鬥張魯第118章 迎親第131章 絕望第99章 對陣第162章 劉表稱帝1第109章 黃祖之死第62章 袁紹的盟約點評穿越三國叢書第86章 西涼搶馬?第45章 率軍北上第170章 攻打陳留1第66章 黃鸝傳說第78章 結拜兄弟第7章 荊襄詞第136章 荊州大勝126章 厲兵秣馬第84章 生子如過鬼門關第99章 對陣第137章 暗中黑手第153章 勢均力敵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年县| 开封市| 金塔县| 乌鲁木齐县| 六枝特区| 渑池县| 渭南市| 临江市| 徐闻县| 马关县| 高邮市| 修武县| 关岭| 中宁县| 乐亭县| 丰台区| 上林县| 藁城市| 榆树市| 钟山县| 新建县| 平阴县| 平原县| 洛宁县| 会昌县| 永泰县| 临泉县| 巨鹿县| 嘉义县| 峨眉山市| 丹凤县| 姚安县| 平顶山市| 威海市| 安多县| 江山市| 苗栗市| 郧西县| 温泉县| 宜章县| 洪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