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九十七章 英雄所見略同

第九十七章 英雄所見略同

很快細川勝元就知道,他想用外交手段,解決大明對日本的插手,卻是不可能的。

王英根本沒有見他。

而他派往長崎的人,也沒有見到坐鎮長崎的郕王殿下。

原因很簡單。

朱祁鎮對日本劃出的幾個條件,割讓長崎,並且奪取日本金銀礦藏,雖然有些困難,但是大體上足利義政能夠接受,細川勝元也能接受。

但是廢除日本天皇,這一件事情,雙方都未必願意答應。

王英與足利義政也是一個字都沒有說。

雖然天皇已經沒有權力了,但是足利家統治天下的法統,還是來自於天皇,即便是京都大戰,打得一團漿糊,細川勝元與山名宗全都不約而動的約束麾下士卒,不得騷擾天皇,就可見一斑。

日本民間反明情緒本來就有不少。

不管是誰,答應了廢除天皇,就是自絕法統,失去了統治日本大義。

且不說足利家雖然一分爲二。勢力被臣下侵奪,幕府的大義名分已經是成爲足利家最大的資產。即便是細川家之強盛,佔據日本十國,但是依舊不能對日本有絕對優勢,一旦廢除天皇,細川家族更是成爲了孤家寡人。

這種政治冒險,雙方都不敢答應。

王英索性沒有說,他權衡過,其實只有足利義政可以做到這一點,等大明破了西軍,送足利義政回京都,足利義政的直屬人馬也不多。

無力抗衡大明。

到時候天皇該怎麼做?就由不得足利家了。

只是王英卻沒有想到。

細川勝元做事非常之果決,一旦和談不成,就大軍東進。

動員細川家族全部兵力,再加上附從的各部人馬,號稱二十萬之衆,雖然多有虛指。但也有十幾萬之多。

並豎立起討伐明賊之言。

將與足利義政的內戰,擴大成爲明日之間的戰爭

如此一來,足利義視就有了更有利的支持者。

細川勝元的果決,讓東軍內部發生了動搖了。

足利義政一切都交付給了王英,甚至足利義政通過伊勢貞親暗示,一旦大事不成,他想去中國避難。

至於山名家,斯波家,畠山家更是人心惶惶。

王英剛剛取得的勝利,根本沒有一點用處。讓王英惱怒非常。

他已經通過郕王向朝廷請兵了。

只是調兵遣將哪裡是一時半會能到的,即便從京營調兵,在天津上船,然後從清州城上岸,也要一兩月的時間。

此刻,西軍大舉而來,王英哪裡有一兩個月的時間去等。

王英在用兵之上,有些平庸,但是到底是參加過海西之戰,與安南之戰,平日也參與過平定海盜什麼的。

絕對不是不知兵的人。

他此刻衡量進退之間,他卻是萬萬不能退的,他可以想象而今大明一退,這三家估計立即降服細川家。

到時候,且不說王英損失大明天威。陛下人給的任務完不成。單單是王英未戰先怯之事傳出去,王英。不僅僅是王英,王英那一系人馬,都要被打入冷宮之中,今後不要想什麼晉升了,能讓他們冷板凳坐到死就不錯了。

畢竟,大明在北逐瓦刺,南滅安南之後,已經有一種驕傲的士氣,決計不允許這樣做的。

王英通過與日本的斥候接觸,也知道日本並非沒有騎兵,但是日本的騎兵,從馬匹戰術,在王英眼中都是渣渣。

有五千精騎在,大明就有戰略主動權,勝則能戰,敗則能走。

就算是敗戰之後,回去被處罰,也要比不戰而走強多了。最少西軍數倍於東軍,這也是實情。

於是,在西軍大舉來襲的時候。

王英力主道:“西軍雖衆,並非不可破,而今不戰而走,諸位要逃到什麼地方,逃到關東去嗎?”

“就算去了關東,就能逃避細川勝元的追殺嗎?”

“即便能逃過細川勝元的追殺,你們的家族領地,還要不要了?”

“我是外人,尚且有一戰之心,爾等卻沒有死戰之心嗎?”

山名宗全出列說道:“山名家願意與細川勝元決一死戰。”

山名宗全一表態,其他各家大名紛紛表態。

王英說道:“既然細川勝元敢來,我們在這裡等他們。”王英手指一點點在地圖之上的一處。不是別的地方,就是後世大名鼎鼎的關原。

就是德川家與豐臣家決戰之地。

乃是終結日本戰國時代的一戰。

德川家與豐臣家之所以選在這裡決戰,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這裡乃是日本關東與關西的分界線,是日本陸地上的交通要道。而關原也是一片大不大的小平原。

是最適合野戰的地方。

王英之所以選在這裡,就是他不相信任何日本人。

不僅僅是因爲東軍各部已經是敗軍之將。軍中士氣頹廢。戰鬥力堪憂。更是因爲日本人彼此之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複雜關係。

誰知道,打到一半,某部倒戈了。那就尷尬多了。

如此一來,這一戰在王英看來,根本是明軍三萬對日本西軍二十萬。以少勝多,必須發揮地理的優勢。

所以,王英選擇的決戰之地,自然不能是一片寬闊的平原。而關原這塊小平原,自然能約束雙方的兵力展開。

不管是出了關原之東的美濃地區,還是在關原之西的京畿地區,都沒有比這裡更合適的地方了。

所謂英雄所見略同。

而此刻,細川勝元也在給足利義視說明。他也將決戰之地,定在關原。

一來是關原乃是東進的必經之路,二來卻是細川勝元忌憚明軍的騎兵。

明軍騎兵小試牛刀,就席捲數城,甚至有一兩隊騎兵,出沒在京畿地區。容得京都附近一日三驚,人心惶惶。

細川勝元不是沒有派人對付,但是日本騎兵比明軍騎兵根本不是一個次元的生物。

明軍騎兵經過與瓦刺的鏖戰,而今即便放眼全球,也是第一流的輕騎兵。,日本步卒追不上,日本騎兵,被他們反手就能殺了。

細川勝元也拿明軍騎兵沒有什麼好辦法。

這也是細川勝元選擇在關原一帶決戰的原因。關原這裡地勢破碎,乃是羣山環抱之中一處小平原,在這樣的地方作戰,騎兵騷擾迂迴等戰術,就會受到了限制。

而且日本軍隊多。

日本戰國時期最多的足輕,也是在應仁之亂中登上歷史舞臺的。

這一次,細川勝元雖然沒有組織二十萬軍隊,但也相差不大,他的想法只有一個,那就是用人海堆死明軍。

細川勝元也是有自知之明的。

明軍威名赫赫,他豈能不知道。所以纔有如此大的聲勢。

而且細川勝元暗中也少不了走動,不知道多少忍者悄悄的出沒於東軍各大名的軍帳之中,細川勝元大方的表示,只有他們放棄足利義政,很多地方都可以讓步的。

甚至這流言傳的很廣。

一時間,東軍之中人心惶惶。

王英雖然知道,山名家,斯波家,畠山家都與細川家有這巨大的矛盾,不可能輕易倒戈,但也不得不提防一二。

王英只能請足利義政入明軍作爲中軍,並將各家家主徵召入中軍。各家的軍隊都有家主信任的子弟控制。

如此才保證了雙方的一絲互信。

就在這種西軍氣勢洶洶,浩浩蕩蕩而來,東軍內部暗潮涌動,勾心鬥角不停的情況之下,兩方軍隊,一支支在關原附近彙集起來。

日本百姓見這個情況,都已經逃竄一空。

雙方大軍旗幟鮮明,劍拔弩張的充斥在這一塊小小的山間平原之中。

大戰一觸及發。

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赴安南第一百零七章 會獵朝鮮第五十七章 朝鮮大清洗第四十四章 石炭二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朝餘波第一百一十九章 瓦刺的外交試探第九十一章 整頓衛所的分寸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渾不怕第一百二十七章 託古改制第六十五章 肇州血戰第一百二十章 兵部戶部之爭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太后病倒第二百四十五章 撤退的開始第七十章 諸子第七十三章 試行天下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醫院令樓元第五十六章 襄國第一百九十七章 將軍百戰死第一章 聖誕將至第一百一十二章 汪嶽的機會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臣楊榮第十五章 禮樂第九十七章 誰是小人第一百二十五章 巡城第六十二章 楊信的失望第一百一十一章 錚錚鐵騎鳴第二十九章 塵埃落定大藤峽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第二百一十一章 孟瑛的計劃第十四章 李滿住第一百六十八章 誰是叛徒?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五年正旦詔第五十二章 負擔第一百五十八章 財政緊急策略第七十四章 瓦刺可滅乎?第六十七章 勳貴之心第二十二章 破大藤峽之策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災非人禍第一百四十八章 識趣的襄王第一百七十章 海河方案第六十七章 勳貴之心第三十七章 楊溥難題第十章 王直入閣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九十七章 建州衛的處境第三十九章 欽州黃氏之戰第十二章 徐有貞眼中的機會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風雨時第一百一十五章 福建善後第一百九十九章 再戰貓兒莊第十六章 經筵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九十四年,徐有貞的日本任務第五十八章 長腿的滹沱河第七十七章 占城之戰第一百二十章 兵部戶部之爭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八章 修律vs修例第一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的變化第一百三十一章 私鹽產業鏈第一章 天盛大可汗也先第一百零八章 不負使命第十六章 朱祁鎮心中的《大明會典》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學院第二十五章 侯大茍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驚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十七章 江南大雪連四旬第十五章 李實的辦法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一百二十九章 寧化巡檢韓鐵城第一百一十四章 勳貴圈子的爛事第七十五章 第一心腹于謙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後的掙扎第一百零一章 定風波四第五十三章 福建亂局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後的掙扎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勢第一百一十九章 長遠之計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一百一十四章 寧化縣現狀第二章 大武學第九十二章 朱祁鎮的懼意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顏帖木兒的決心第一章 太子在西北第一百四十一章 藩王危機第五十五章 斬盡天下不平事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鮮女真第二百四十八章 報仇第一百二十五章 楊溥之死第七十三章 礦業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統勳貴第八十三章 西南隱憂第一百五十一章 馳道與運河第一百五十七章 方瑾與石亨的爭執第九章 內閣增補
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赴安南第一百零七章 會獵朝鮮第五十七章 朝鮮大清洗第四十四章 石炭二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朝餘波第一百一十九章 瓦刺的外交試探第九十一章 整頓衛所的分寸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渾不怕第一百二十七章 託古改制第六十五章 肇州血戰第一百二十章 兵部戶部之爭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太后病倒第二百四十五章 撤退的開始第七十章 諸子第七十三章 試行天下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醫院令樓元第五十六章 襄國第一百九十七章 將軍百戰死第一章 聖誕將至第一百一十二章 汪嶽的機會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臣楊榮第十五章 禮樂第九十七章 誰是小人第一百二十五章 巡城第六十二章 楊信的失望第一百一十一章 錚錚鐵騎鳴第二十九章 塵埃落定大藤峽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第二百一十一章 孟瑛的計劃第十四章 李滿住第一百六十八章 誰是叛徒?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五年正旦詔第五十二章 負擔第一百五十八章 財政緊急策略第七十四章 瓦刺可滅乎?第六十七章 勳貴之心第二十二章 破大藤峽之策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災非人禍第一百四十八章 識趣的襄王第一百七十章 海河方案第六十七章 勳貴之心第三十七章 楊溥難題第十章 王直入閣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九十七章 建州衛的處境第三十九章 欽州黃氏之戰第十二章 徐有貞眼中的機會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風雨時第一百一十五章 福建善後第一百九十九章 再戰貓兒莊第十六章 經筵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九十四年,徐有貞的日本任務第五十八章 長腿的滹沱河第七十七章 占城之戰第一百二十章 兵部戶部之爭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八章 修律vs修例第一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的變化第一百三十一章 私鹽產業鏈第一章 天盛大可汗也先第一百零八章 不負使命第十六章 朱祁鎮心中的《大明會典》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學院第二十五章 侯大茍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驚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十七章 江南大雪連四旬第十五章 李實的辦法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一百二十九章 寧化巡檢韓鐵城第一百一十四章 勳貴圈子的爛事第七十五章 第一心腹于謙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後的掙扎第一百零一章 定風波四第五十三章 福建亂局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後的掙扎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勢第一百一十九章 長遠之計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一百一十四章 寧化縣現狀第二章 大武學第九十二章 朱祁鎮的懼意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顏帖木兒的決心第一章 太子在西北第一百四十一章 藩王危機第五十五章 斬盡天下不平事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鮮女真第二百四十八章 報仇第一百二十五章 楊溥之死第七十三章 礦業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統勳貴第八十三章 西南隱憂第一百五十一章 馳道與運河第一百五十七章 方瑾與石亨的爭執第九章 內閣增補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门市| 汝阳县| 石屏县| 年辖:市辖区| 桃江县| 大埔县| 南岸区| 普陀区| 永福县| 五原县| 贞丰县| 义乌市| 吉首市| 阆中市| 河源市| 罗定市| 定边县| 阿尔山市| 兴仁县| 泾川县| 青州市| 彝良县| 乐山市| 宣城市| 开平市| 三门县| 浦县| 威宁| 茶陵县| 巢湖市| 都江堰市| 临沧市| 马边| 汕尾市| 延安市| 河东区| 图们市| 沁水县| 信阳市| 江源县| 茌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