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6章 天命所在,變夷爲夏

第6章 天命所在,變夷爲夏

先王敕封總攝王政、代行王事、太宰、上將軍、洛侯昭率大軍回京,與此同時,數(shù)十國諸侯並行進京朝拜天子,舉行會盟,同時賞功罰過,尤其是殷墟舊地要再行封建。

這是康王元年大行封建之後,第一次所有諸侯齊聚鎬京,其中禮儀問題就讓整個王庭忙成一團。

正常來說,姬昭如此權(quán)臣,率軍回京定然遭遇有心人揣測,但姬昭早就有所準備,他爲天子挑選的妃子皆是母族強大的公侯貴女,除了王后齊姜之外,三夫人皆是來自異性諸侯中的強支。

所有人都看得出,洛侯在竭力地維持王都中的力量平衡,這讓天子的外戚們稍稍放下了心,那些公侯實在是不願意和姬昭對上,除非太公望旗幟鮮明的站在他們一方,否則他們並沒有勝算。

十月底,從殷墟出發(fā),走了一個月的東征大軍,終於到達了鎬京之外。

天子允親率在京諸侯、公卿、內(nèi)外王臣在鎬京城東王門外迎接凱旋的東征大軍,姬昭負甲佩劍,一身戎裝向天子三拜,姬允連忙扶住姬昭笑道:“王叔有大功於邦周社稷,《王道》中說天子要恭敬的對待得以讓天下大治的聖人,況且您曾揹負寡人,這是父子之間的禮節(jié),現(xiàn)在讓您對寡人行禮,這是不符合上古聖王之道的。”

姬昭也不堅持,轉(zhuǎn)身指著東征大軍道:“王上,臣元年時尊奉您的命令出征,數(shù)以萬計的甲士甘願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作戰(zhàn),這都是受到了先王的恩德,而希望向您報答一二,臣之所以能夠立下大功,都是得益於先王的恩典與您的天命啊。”

姬允拉著姬昭走向自己的車輦,邊走邊道:“天命即聖人出,王叔安康,邦周天命即在。”

二人在萬衆(zhòng)簇擁下進了鎬京,三軍在衆(zhòng)將帶領下回到營地駐紮,後續(xù)會有天子特使給予他們賞賜。

有資格獲得封土的則被帶到王宮之中,此次東征王庭中央的權(quán)威得到了極大的彰顯,有心作亂的諸夏之人徹底被打垮,經(jīng)過商周兩代的經(jīng)營,東夷的力量也得到了削弱,但整個天下的四夷形勢還是頗爲嚴峻。

天子六軍不可能一直出征,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沒人能保證一直勝利。

真實歷史中天子權(quán)威旁落,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天子六軍損失殆盡,沒有了震懾諸侯的武力保障。

姬昭準備在這次大行封建之時,進一步加強天子與諸侯之間的利益交換,那種單純的朝貢無法使周天子在諸侯擴張時獲取足夠的利益,不利於周王朝的穩(wěn)定。

又是一整套的祭天儀式,姬允畢竟年紀還小,主要的流程都是姬昭完成的,諸侯們被折騰了一天卻不感到疲累,此次出征立功的等著賞賜,有過的也聽天由命。

夜幕落下,王宮之中一片燈火輝煌,絲竹之聲不絕於耳,處處是飲宴之聲,好不快活。

翌日。

天子在王宮中召見羣臣,衆(zhòng)卿以爵位高低,官職大小按序而入,進殿之後盡皆跪坐,神色肅穆。

只見姬昭佩劍站在天子王座右側(cè),此爲攝政,太公望站在天子左側(cè)臺階下兩節(jié),此爲輔政。

一系列參拜之後,姬昭開口問道:“諸位宗親功臣知道孤爲什麼要封邦建國,卻又與夏商不同嗎?”

姬昭這句沒頭沒尾的話讓宮中衆(zhòng)人都有些疑惑,自古以來都要給功臣宗室賞賜土地的,這是理所應當?shù)氖虑椋y道還是什麼特殊原因嗎?

“臣等不知,還請?zhí)捉饣蟆!?

優(yōu)秀的捧哏就是要及時的接話。

姬昭便將自己早就想好的話辭講出:“封建之事,早在先王在時孤便與先王商議,這是涉及邦周是否應天受命的大事,先王曾對孤說,天命只降臨在諸夏的身上,天下是上天賜予諸夏生存的土地,但是大量肥沃的土地卻被夷狄佔據(jù),夏商征討夷狄不利,天命就會衰減,先王與孤都擔心邦週會步夏商的後塵。”

殿中所有人都是第一次聽到這個說法,但仔細想想,殷商不就是因爲不能妥善的處理東夷部落,消耗了大量的軍隊才被邦周取而代之的嗎?

當然讓他們最相信的還是姬昭將先王搬了出來,先王承天受命是所有人公認的。

“四年之前,孤代行王事,在此宮中大行封建,犒賞宗親、功臣、前朝後裔,天子賞賜給他們土地、人口、財貨,就是希望能以諸夏君主統(tǒng)治夷狄之民,最終變夷爲夏,這樣我們邦周的天命就會得到延長。

他們卻不思報答天子的恩典,爲天子征討不服王化的蠻夷,反而叛亂生事,致使諸夏的實力減弱,最終上天懲罰了他們。

孤在東部大行殺戮,就是受到天命指引,如果不對叛軍施加最嚴重的懲罰,受命忠臣的功勳怎麼能夠得到彰顯呢?

《王道》開篇便是‘王業(yè)不偏安,夏夷不兩立!’希望諸位都能牢牢記住邦周諸侯的身份,用周禮來統(tǒng)治夷民。

若是做不到,天子絕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影響邦周天命的人,依照過錯降爵奪地,乃至於奪爵除國,甚至收回他的姓氏,貶爲庶人,讓他死後無顏面見祖宗。”

剝奪姓氏,貶爲庶人!

衆(zhòng)人都心有慼慼然,姓是他們血統(tǒng)的來源,氏是他們尊貴的象徵,這兩者一旦被剝奪,他們就成了孤魂野鬼,在這個血統(tǒng)貴族時代,任何官職都不會落在他們頭上,除非天子垂憐,否則天下雖大,再無復生之日。

這一下所有人都將打擊夷狄放在了封國第一要務的位置,這正是姬昭樂見其成的。

從後世領土角度看,周王朝的貢獻簡直無與倫比,上百個武裝殖民團體四處出擊,幾乎剿滅了整個中原內(nèi)的其他文化部族,而且還都統(tǒng)一在周天子這個共主之下,形成了幾百年的文化認同。

爲之後的秦漢大一統(tǒng)奠定了極爲堅實的基礎。

分封制是非常適合現(xiàn)在這個時代的制度,姬昭所要做的就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大大加強諸侯國之間的文化交流,使所有諸侯對諸夏身份產(chǎn)生認同,讓所有與外族勾結(jié)的諸侯爲天下恥笑。

“孤編纂了《周禮》、《王制》、《王道》三書來教導天子,《周禮》這本書,是邦周根本,諸公要認真研讀,才能盡心侍奉天子。”

姬昭將一份份白色絹布舉起示意衆(zhòng)人道:“元年時所行封建,只得其形,未得其神,所以纔有四賊陰陽逆亂、不敬上天、禍害蒼生,致使刀兵內(nèi)卷,殺戮凜凜,今日便重新定下封建,從此天道陰陽有序,諸公要按制行事,不可逾越,使我邦周永享天命,爾等亦可永享富貴。”

經(jīng)過姬昭調(diào)整的分封制終於新鮮出爐,先是爲了彰顯邦周恩典,提出了二王三恪制度。

先前所封堯舜禹三王的後裔,只有禹王后裔保留了杞公的爵位,然後將宋公的爵位由紂王的庶兄子燦繼承,但宋國的封地大幅度縮減,姬昭將三部殷商舊族賜予他,讓他安撫剩下的殷商遺民,子燦很是感激,他不在乎土地爵位的大小,但這一次分封,證明周王朝是真的不會再針對殷商遺民趕盡殺絕了。

之後將黃帝、堯、舜的後裔分別封在祝、唐、陳三地,皆爲侯爵,次於二王。

當然,爵位雖然高,位置卻不好,都被姬昭放在了強大的姬姓諸侯國旁邊。

不過諸侯們當然不會在意這一點,畢竟那可是白給的好處,就連殷商後裔都依舊能夠享有一片土地。

虛封完之後

“齊侯、燕侯、保侯、徽侯上前聽封。”

四個風牛馬不相及的侯爵連忙起身,其中只有太公望知道姬昭想要做什麼,畢竟這四侯中,只有齊侯在王畿執(zhí)政,另外三人都受封在邊疆。

“臣在!”

姬昭點出的四人,齊侯不用多說,三公之一,是諸侯公卿眼中,如今邦周之中唯一能對抗他的人,其餘三人都是武王的弟弟,因爲是庶出,所以才受封到偏遠之地,不過四年過去,征討夷狄頗有成效,都是如今姬姓宗親中較爲強大的支系。

“天地有四面八極,天子居於中央,統(tǒng)率四方,但是四面的夷狄不斷涌來,這是不能饒恕的。

齊、燕、保、徽是諸夏列國中的強支,天子要在四方彰顯天命,將邦周的禮儀與文化傳播出去,所以命令你們征討東夷、西戎、北狄、南蠻。

天子將自己象徵戰(zhàn)爭的節(jié)杖賜予你們,還給予你們每年三月召集諸侯會盟的權(quán)力,加封你們四人爲‘奉王受命’。

會盟諸侯書首列言‘奉王受命’加爵位尊號,位同三公。

受此任命,每年一月,你們要派遣使者來覲見天子,向天子獻上俘虜、財貨,天子會根據(jù)你們的功勳給予賞賜,天子會向四國派出史官記錄你們的歷史以及諸侯會盟的信息。

‘奉王受命’五年一遷,若是功勳尚可,可以繼續(xù)受封,如果數(shù)年還功勳不足,便由天子收回,遷轉(zhuǎn)至其餘方面諸侯。”

這一下殿中所有人都坐不住了,四侯獲得了征討蠻夷時,會盟諸侯的權(quán)力,這意味著他們是四方之主。

所謂,國之大事,在祀在戎,又有言,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

天子這一下子把部分征伐的權(quán)力和名位的權(quán)力都過渡給了諸侯,實在是出乎衆(zhòng)人預料。

但在姬昭看來,先不說四鎮(zhèn)諸侯制度能夠有效統(tǒng)合各方面軍隊,對蠻夷進行打擊,況且四鎮(zhèn)諸侯百年之內(nèi)都不可能威脅到周天子,百年的時間,諸侯國起起落落,四鎮(zhèn)諸侯的名位還能成爲挑撥諸侯的工具,實在是利大於弊。

況且,洛國畢竟是諸侯國之一,也是姬昭幾百年內(nèi)安身立命的根本,天子過於強勢也不盡是好處。

度過初時的震驚,伯爵以下的諸侯開始思考,如果會盟的時候不去,會不會招來打擊報復?

四侯也在思考這條政策的影響,燕侯封地在遙遠的東北,徽侯封地在大河南部,距離鎬京城極遠,周圍封國本就不多,還大多是異性的子男之國,本就幾乎是單打獨鬥,若是能徵召一些子男隨同作戰(zhàn),倒也聊勝於無。

西部犬戎勢力強大,一直是天子六軍與之作戰(zhàn),天子在王畿之西分封了四個姬姓的侯國,但到底能不能抵擋犬戎勢力,沒人有把握,若是作戰(zhàn)不利,導致天子出兵,定然會被天子問罪,四侯之中,保侯壓力最大,日後拱衛(wèi)王畿的重擔起碼一半要壓在他身上。

齊侯境地相對較好,東夷一直是重點打擊對象,齊國自建國時便一直作戰(zhàn),但東部分封的諸侯最多,幾乎有一半的諸侯都分封在了東部,如果能夠統(tǒng)合,齊國的影響力能夠瞬間膨脹。

但正是因爲東部重要,有幾個重要的諸侯也都在這裡,比如殷商舊部宋國,宋公若是參與會盟,奉王受命雖然位同三公,但宋國主可是真正的三公,而且實力強大,加上地位本就有上下,齊侯還能坐主位嗎?

何況還有洛國這個如今的姬姓強國之一,同樣是東部大國,與齊國距離甚至還不算是太遠,姬昭雖然沒有就國,但誰又能忽視,兩國比鄰,誰肯低頭?

洛邑也正在營建中,齊國縱然依靠奉王受命能壓下宋洛二國,難道還能勝過天子嗎?

雖然各有各的想法,但四侯自然不會放棄天子賜予的名正言順統(tǒng)合諸侯的機會,其他侯爵心中也想著獲得“奉王受命”的加封,至於子男末等爵在這種大朝會上根本沒有資格說話。

四侯便齊齊頓首,從侍者手中接過象徵征伐的節(jié)杖,回到隊列之中。

“孤東征之時,眼見諸國酒器、禮器混亂不堪,愚昧無序,破裡國時,區(qū)區(qū)子爵,竟然使用九鼎祭祀上天。

舊年先王禹鑄造九鼎,鎮(zhèn)壓九州,九鼎承受天命,是王者的禮器,諸侯使用九鼎,王者又該使用什麼禮器呢?王是奉天承運之人,所以祭祀蒼天,諸侯僭越難道不是窺視神器,妄圖謀逆嗎?”

姬昭的聲音聽起來還算是比較平靜,在周禮還沒有出現(xiàn)的時代,這種情況是很常見的,但姬昭不能容忍。

統(tǒng)治階級的無序會帶來統(tǒng)治的不穩(wěn)定,這是他通關遊戲最大的變數(shù),只有穩(wěn)定的政治局面,纔是對他最有利的。

“孤針對這種情況,編撰的《周禮》所有人都務必要讀完,其中從服飾、宮殿、飲食、用具、車馬、樂器,從生到死,一切的一切,都在規(guī)章可循,回到國中要傳便國人,若是日後再有逾矩之人,頃刻之間,天子一聲令下,天下共擊之,奪爵除國,貶爲庶人,五馬分屍!”

五馬分屍!

這等酷刑是不對士及以上使用的,怪不得要貶爲庶人。

姬昭認爲這是一次成功的朝會,邦周的統(tǒng)治集團以極高的效率通過了接下來幾十年的國策,整個王朝以他希望的面目行走在歷史上。

諸侯們帶著天子賞賜的人口、財貨回到了自己的封地上。

王畿內(nèi)的國人離開了擁擠的土地,在諸侯國中服役,其中的佼佼者甚至能夠成爲諸侯附庸,雖然不是諸侯卿大夫,但得到一塊采邑,也算是步入了士的階段。

邦周所有人都得到了光明的未來。

而姬昭坐在王畿之中,隨著氣運點緩緩的增長,教授著姬允爲王之道,默默地注視著各地諸侯的消息。

(本章完)

第3章 三監(jiān)之亂第222章 洛村(爲盟主叫我王子陛下加更)第465章 坐法者誰?第271章 匈奴想要捱打第16章 勤王之師第654章 劉合的死第719章 爲大漢而戰(zhàn),而死第276章 我從陰山到了長安第264章 加冕,分封,維天有漢(卷終)第426章 迎立第688章 素王與你同在!第199章 蒼生血,衆(zhòng)生淚還是發(fā)個單章吧第96章 素王最愛的崽,姬靈均,英靈殿徹底出第595章 公孫瓚白馬展英姿,劉玄德救命約兄第431章 查商稅第248章 簞食壺漿,喜迎漢軍,優(yōu)勢在我第237章 洛陵踐法(上)第428章 劉旦第86章 洛瑜開始秀操作第631章 諡號第204章 韓信第427章 選帝!第399章 爲盟主竹蘭白菜加更第524章 王昭君爲洛氏帶來的改變第649章 劉郎才氣第608章 論天下諸洛異同第60章 重耳即位,鐵幕落下(下)第613章 斬將破陣顯兇風!第158章 什麼楚霸王行爲第446章 調(diào)查分析報告第428章 劉旦第253章 影帝夫妻第374章 危機來臨第556章 分歧!爭吵!第691章 公子楚!第421章 陰霾籠罩大漢第124章 欲殺燕侯,不攻自破!第90章 六百年,邦周天命依舊在第495章 史官風骨,不過是不屈權(quán)貴 秉筆直書第724章 趙國艱難!第236章 爲天下共主加冕第691章 公子楚!第241章 給韓信賜字第587章 李文憂選賢舉能,賈文和欲圖大事第32章 天命在周第413章 長安,霍去病真香第186章 秦洛之戰(zhàn):弩第157章 試探第219章 大秦諸侯王和山東諸侯王第303章 西域之歌第698章 昭城中第11章 祁巖之盟第301章 洛仲堪第416章 戰(zhàn)報第23章 改變的洛蘇第314章 宮中第672章 皆大風起!第674章 一年!二牧之爭!第712章 誰殺袁術?民也!第359章 突破!造紙術!第129章 制典!讓諸夏先賢光耀萬年!第278章 帝崩第182章 馬踏秦營第36章 再幸洛邑第256章 洛新見洛陵第669章 盡入彀中!第141章 秦國背刺,齊魏終結(jié)第24章 洛蘇薨第432章 聖主明君第646章 美第508章 不要辜負朕的信任第595章 公孫瓚白馬展英姿,劉玄德救命約兄第528章 靈爵十二年,諸事落畢第17章 定亂第510章 兩難之地第381章 頌聖與天啓第480章 洛世的態(tài)度第631章 諡號第554章 帝位與我何加焉!第279章 洛新回到了他的長安第673章 大漢不會亡!第523章 死後聲名由我家!第738章 瘋狂的背叛!第309章 負帝於背,總攝國政(上)第602章 曹孟德再笑洛子凌第688章 素王與你同在!第369章 天崩矣!第206章 帝星飄搖第7章 姬昭薨第71章 孔子第360章 朝貢第370章 兄弟二人第31章 天命在誰?第313章 長安第160章 洛載不服第129章 制典!讓諸夏先賢光耀萬年!第147章 往齊國去第452章 新一章,重新出發(fā)第113章 二十年彈指一揮間
第3章 三監(jiān)之亂第222章 洛村(爲盟主叫我王子陛下加更)第465章 坐法者誰?第271章 匈奴想要捱打第16章 勤王之師第654章 劉合的死第719章 爲大漢而戰(zhàn),而死第276章 我從陰山到了長安第264章 加冕,分封,維天有漢(卷終)第426章 迎立第688章 素王與你同在!第199章 蒼生血,衆(zhòng)生淚還是發(fā)個單章吧第96章 素王最愛的崽,姬靈均,英靈殿徹底出第595章 公孫瓚白馬展英姿,劉玄德救命約兄第431章 查商稅第248章 簞食壺漿,喜迎漢軍,優(yōu)勢在我第237章 洛陵踐法(上)第428章 劉旦第86章 洛瑜開始秀操作第631章 諡號第204章 韓信第427章 選帝!第399章 爲盟主竹蘭白菜加更第524章 王昭君爲洛氏帶來的改變第649章 劉郎才氣第608章 論天下諸洛異同第60章 重耳即位,鐵幕落下(下)第613章 斬將破陣顯兇風!第158章 什麼楚霸王行爲第446章 調(diào)查分析報告第428章 劉旦第253章 影帝夫妻第374章 危機來臨第556章 分歧!爭吵!第691章 公子楚!第421章 陰霾籠罩大漢第124章 欲殺燕侯,不攻自破!第90章 六百年,邦周天命依舊在第495章 史官風骨,不過是不屈權(quán)貴 秉筆直書第724章 趙國艱難!第236章 爲天下共主加冕第691章 公子楚!第241章 給韓信賜字第587章 李文憂選賢舉能,賈文和欲圖大事第32章 天命在周第413章 長安,霍去病真香第186章 秦洛之戰(zhàn):弩第157章 試探第219章 大秦諸侯王和山東諸侯王第303章 西域之歌第698章 昭城中第11章 祁巖之盟第301章 洛仲堪第416章 戰(zhàn)報第23章 改變的洛蘇第314章 宮中第672章 皆大風起!第674章 一年!二牧之爭!第712章 誰殺袁術?民也!第359章 突破!造紙術!第129章 制典!讓諸夏先賢光耀萬年!第278章 帝崩第182章 馬踏秦營第36章 再幸洛邑第256章 洛新見洛陵第669章 盡入彀中!第141章 秦國背刺,齊魏終結(jié)第24章 洛蘇薨第432章 聖主明君第646章 美第508章 不要辜負朕的信任第595章 公孫瓚白馬展英姿,劉玄德救命約兄第528章 靈爵十二年,諸事落畢第17章 定亂第510章 兩難之地第381章 頌聖與天啓第480章 洛世的態(tài)度第631章 諡號第554章 帝位與我何加焉!第279章 洛新回到了他的長安第673章 大漢不會亡!第523章 死後聲名由我家!第738章 瘋狂的背叛!第309章 負帝於背,總攝國政(上)第602章 曹孟德再笑洛子凌第688章 素王與你同在!第369章 天崩矣!第206章 帝星飄搖第7章 姬昭薨第71章 孔子第360章 朝貢第370章 兄弟二人第31章 天命在誰?第313章 長安第160章 洛載不服第129章 制典!讓諸夏先賢光耀萬年!第147章 往齊國去第452章 新一章,重新出發(fā)第113章 二十年彈指一揮間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蒗| 宣化县| 高青县| 吴堡县| 淅川县| 华亭县| 韶关市| 潢川县| 柳江县| 七台河市| 万荣县| 胶南市| 如东县| 淅川县| 屯留县| 堆龙德庆县| 股票| 汝州市| 五寨县| 卢龙县| 简阳市| 榆中县| 合山市| 高阳县| 宜川县| 景泰县| 万年县| 贵阳市| 彭山县| 莱西市| 武穴市| 许昌市| 八宿县| 麟游县| 仪征市| 尼勒克县| 双城市| 祁连县| 昆山市| 额敏县| 霸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