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的“源”與“緣”
《只用五月來愛你》強調著“緣”,那是“情緣”。這部小說的產生其實也源於一種“緣”,當屬“書緣”吧。
本書構思並起筆於今年4月,在此之前我連寫一部長篇的計劃也沒有,因爲還沒有什麼故事讓我想寫。
只因星夢孤城的出現纔有了這部小說,這就是小說之“源”了。在4月之前我們還素不相識。
認識星夢孤城是一種巧合。人與人之間的相識總是因爲某種巧合,這就是“緣”了。緣只不過有緣深緣淺、佳緣與孽緣之別。
相識之前我們也打過一次交道,只是相互都沒在意。那是去年我在紅袖網站發短文時,星夢孤城作爲福州的一個文學網站總編髮站內信,邀請我到他的網站發文。我還真的去了那個版面清新的文學網站注了冊,但懶於把散文作品到處發佈。那時對陌生的他還有點印象,是因爲我在達州博客有位博友也是以“星夢”開頭作筆名的。那時,對他那樣遍地都發的廣告性留言也就沒怎麼認真。
今年3月底,星夢孤城在達州博客註冊後把我加爲博客好友,同時給我發了留言。當他第二次發了留言後我才注意到。留言中他自我介紹說與我是老鄉,請我到他的網站發文,並留下了他的網絡聯繫號碼。我看了他說的那個網站,方知他就是那個幾乎被忘記的網站總編。
就這樣,我們通過網絡相識,那時方知他是小我十多歲的小弟弟。
後來他才告訴我,之所以到達州博客來找我,是因爲在另一個網站覈實別人抄襲他的一篇文章時,發現了正被那家網站推薦的我,從中知道了我的地址和博客。他感覺很好,也就找到了同鄉的我。
在相識最初的十多天網絡交談中,我開始注意星夢孤城的作品,並勸他,男人最好少寫那些憂傷甚至絕望的文字。他不聽我勸,因爲他有著別人沒有的經歷與感受。他把很多事講給我聽,我被他的故事深深感動,對他的很多選擇也漸漸開始理解。長篇小說就是講述命運,他就是那個被命運逼得進退兩難的人,我也就有了寫長篇小說的想法。
星夢孤城不反對我把他寫成小說,並同意我使用他的任何作品。這部名爲《只用五月來愛你》的小說在沒有寫作大綱的情況下,在4月下旬正式構思動筆了,而且平均以一天一章的速度發佈。但真正要與他合寫是很困難的,因爲他的寫作風格和觀點與我大不相同,我只好按自己的思路去寫,其中個別章節摘用了他小說和散文片段進行加工,我稱這部小說爲合寫小說。合寫的章節共有7章:第14章出走、第15章肉搏、第23章愁思、第28章遊陵、第39章出家、第40章佛門、第60章曖昧。合寫章節雖然不多,但該小說的創作靈感來自於他,小說的主人公就有著他的影子。可以說,沒有他,就不會有這部小說。??
關於本書的網絡署名,他並不在意。我告訴他,如果這部書有幸成爲實體書,會署上他的名字。但我們都不是那種爲了出書願意耗費太多精力的人,寫作只不過是我們生命中的相同愛好。
作品之外,還有三種巧合讓我非常吃驚,我牽強附會地也把它們當成一種緣了:
一是小說中我把寧文勝設計爲上海交通大學的學生,因爲上海除了復旦之外我有印象的就是這所交通大學,讓他上這所大學純粹是因爲最初的構思是林易渺在海運公司任職,算是作鋪墊。後來在摘用星夢孤城有關峨眉山的一篇小說時才發現那裡提到了“西南交通大學”,而且他的一位朋友真的就在那裡上“交通大學”。
二是星夢孤城的作品中提到了西藏、峨眉山、上海,正好這三個地方我都去過,成爲這部小說創作的一種默契,讓我的故事線索更加清晰。
三是星夢孤城最要好的兩位朋友一個叫“東”,一個叫“風”,時常在他的作品裡出現。想起自己筆名就是“荷舞東風”,不得不讓我唏噓。原來,生活真的會如此戲劇。
星夢孤城6月離開了那家網站去創辦另一個文學網站去了,與我也就很少聯繫,如同該說的話已經說完,他該走的路還得繼續走,我們開始從“緣聚”到“緣散”。唯有此部因天時、地利、人和而產生的作品成作爲這場特別“書緣”的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