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09章 407【孤身奪城】(爲(wèi)企鵝大佬加更)

第409章 407【孤身奪城】(爲(wèi)企鵝大佬加更)

濟(jì)寧州。

“報!”

“萊蕪典史倪錦、秀才吳汝明,率暴民殺死知縣、主簿造反!”

左良玉揮手道:“曉得了,下去吧。”

左良玉有些後悔投降了,一是山東情況太糟糕,二是他全家被多爾袞派人帶去北京。

即便今後選擇倒戈,家人全在北京,也逃不過斷子絕孫的下場。

唉,只能重新生兒子了!

洪承疇說道:“王爺,須得儘快殺滅前方之?dāng)常駝t山東的亂子會越來越多。”

“那你說,該怎麼剿?”多鐸沒好氣道。

費如鶴此時屯兵的地方,把多鐸給噁心壞了。

那裡叫做南陽鎮(zhèn),明末跟幾百年之後的地形不一樣。

南陽鎮(zhèn)東邊是獨山湖,西邊是南陽湖。兩湖之間只有狹窄陸地,京杭大運(yùn)河從鎮(zhèn)中心通過,到鎮(zhèn)北還與另三條河流交匯。

也就是說,費如鶴的大營,被兩湖四河給拱衛(wèi)著。

多鐸想要攻破此地,必須先打敗大同水師。

多鐸若是繞道進(jìn)攻,繞西邊必須渡過菏水(萬福河),繞東邊必須渡過泗水、白馬河、北沙河、南樑水、南沙河。無論從哪邊進(jìn)軍,都可能被半渡而擊。

即便讓他從容渡河,也只能攻佔豐縣和沛縣。再往南就是黃河(淮河),到時候?qū)⑦M(jìn)退不得,被費如鶴斷了糧道包餃子。

洪承疇仔細(xì)研究地圖,說道:“若不能擊破南陽鎮(zhèn)的敵軍,那就只能變化進(jìn)攻方向。濟(jì)寧這邊,留一萬士卒駐守,大軍暫且退回去。一可走灉水,沿河直抵黃河邊,渡河奇襲考城,但很容易被斷糧道,也容易中途被發(fā)現(xiàn)。二可選擇去青州,集結(jié)重兵殺滅張鐵牛和黃蜚。”

“畏畏縮縮,哪那麼麻煩?”

多鐸不想如此打仗,因爲(wèi)洪承疇太穩(wěn)了,穩(wěn)得已經(jīng)偏於被動。

滿清不打那麼被動的仗,從來都是主動出擊!

多鐸盯著地圖看了半晌,忽然下定決心:“我軍兵多,敵軍兵少,分段強(qiáng)行渡過菏水。打不下南陽鎮(zhèn),就直接去打沛縣。若是被斷了糧道,那就在沛縣、豐縣搶糧,反過來把敵軍的糧道給斷了!別看南陽鎮(zhèn)現(xiàn)在易守難攻,被斷了糧道之後,那就是一處死地!”

左良玉提醒道:“魚臺縣雖是我的地盤,但該城守將已經(jīng)投敵。若要進(jìn)攻沛縣,還得先攻克魚臺。”

明代的魚臺縣城,跟幾百年後不同,在更西南邊許多。

多鐸說道:“攻打魚臺,總比攻打南陽鎮(zhèn)輕鬆。要是沒有水軍,打一百年也別想把南陽鎮(zhèn)打下來。”

耿仲明一直沒有發(fā)言,他跟著多鐸出征,不會搶了多鐸的風(fēng)頭。

此次來到山東的八旗軍,以多鐸的鑲白旗爲(wèi)主。

多爾袞做了攝政王之後,自覺勢力較弱,正好多鐸犯事?lián)屃朔段某痰睦掀拧R虼私鍣C(jī)沒收多鐸15個牛錄,並且將自己的鑲白旗,與多鐸的正白旗番號對調(diào)。

於是,多鐸變成鑲白旗旗主,阿濟(jì)格變成鑲白旗的小旗主。

如今,多鐸帶著一羣降將,正面迎擊費如鶴。阿濟(jì)格帶著一羣降將,在青州府跟張鐵牛、黃蜚作戰(zhàn)。

多鐸麾下有滿洲八旗、漢軍八旗、蒙古八旗約九千人,比費如鶴的一萬正規(guī)軍還少。但還有一堆降將降兵呢,加起來足有六萬多,唐通這些降將也在多鐸軍中。

跟張鐵牛作戰(zhàn)的阿濟(jì)格,加上降兵降將,也有五萬多人。

……

金鄉(xiāng)。

江陰八十一日的總指揮閻應(yīng)元,如今正是金鄉(xiāng)縣的典史。

他原爲(wèi)通州士紳子弟,眼見情況不對,在李自成攻打北京之前,就帶著全家南下避難。行至山東,又被兵戈攔截,最後只能到金鄉(xiāng)投奔好友。

前段時間,金鄉(xiāng)典史瘟疫去世,閻應(yīng)元由於防治瘟疫得力,被街坊士紳一致推舉爲(wèi)典史。

咋防治瘟疫的?

就是仿效南邊傳來的法子,任何人出門都得戴煮過的口罩。閻應(yīng)元還沒做典史,就在自己居住的地方,跟好友一起嚴(yán)查附近街道,見了不戴口罩的人立即棒打。

等做了典史,閻應(yīng)元將此法推廣全城。

又因馭下有方,皁吏都不敢趁機(jī)敲詐百姓,金鄉(xiāng)縣城被他治理得井井有條,至少瘟疫傳播被迅速遏制住了。

“閻兄,什麼時候動手?”董用卿問道。

閻應(yīng)元說:“就在今日!”

徐穎在山東撒了大量細(xì)作,平均每座縣城三個。

金鄉(xiāng)縣的三個細(xì)作,兩個都得瘟疫死了,只剩下董用卿一根獨苗。

戴口罩防瘟疫之法,便是董用卿傳到金鄉(xiāng)的。

董用卿說道:“城中士紳商賈,在大同軍出現(xiàn)於城外之後,已有十三家願意起事。城中士子,算上童生,也有二十七人願意起事。”

閻應(yīng)元說:“夠了,縣衙皁吏,我有八個心腹。”

他們的敵人,是有三千多士兵的盧光祖!

當(dāng)天下午,閻應(yīng)元組織皁吏,端著飯菜去城樓慰問守將。

盧光祖是遼東人,老家就在被胡定貴攻陷的海州。他跟韃子是有深仇大恨的,歷史上卻降了滿清,親人的仇恨完全拋之不顧。

此時此刻,盧光祖站在城樓上,望著剛剛離去的大同騎兵。

費如鶴麾下的2500騎,全部撒向金鄉(xiāng)這邊,沿河探查清軍是否想要渡河。就連河裡,也有許多大同軍的哨船,至少在靠近大運(yùn)河的十多裡,清軍做夢都別想從河對岸過來。

左良玉的頭號心腹挨著北直隸,害怕被打於是降清。

盧光祖作爲(wèi)第二號心腹,駐地距離徐州不遠(yuǎn),因此很想投降大同軍。

但是,盧光祖跟滿清打過很多仗,心裡有一種深深的恐懼。他沒跟大同軍打過仗,總拿不準(zhǔn)到底哪邊會贏,萬一投降大同軍,卻被滿清奪了天下呢?

而且此時的山東,滿清兵力佔優(yōu),他不想這麼早就冒險。

再等等,可以再等等。

等大同軍打一場勝仗,自己就立即倒戈投降!

左良玉麾下許多將領(lǐng),都存著同樣的想法。一旦滿清吃了敗仗,瞬間就要倒戈一大片。

“將軍,閻典史勞軍來了。”

盧光祖沒有多想,只說道:“讓他上來吧,一個人上來便可。”

不是懷疑閻應(yīng)元,而是害怕人多染上瘟疫。

閻應(yīng)元獨自登上城樓,至於帶來的飯菜,則交給盧光祖的親兵。

盧光祖回頭一看,見閻應(yīng)元背弓挎刀,不由笑道:“典史前來守城嗎?”

閻應(yīng)元也笑著說:“正要助將軍守城。”

盧光祖對閻應(yīng)元印象很好,主要是因爲(wèi)防治瘟疫。當(dāng)時許多士紳寫信,舉薦閻應(yīng)元爲(wèi)典史,也是盧光祖答應(yīng)徵闢的。

“練過弓箭?”盧光祖問。

閻應(yīng)元說:“拉得開一石弓,將軍是否考教?”

盧光祖笑道:“且往城外射,看能射得多遠(yuǎn)。若能開弓遠(yuǎn)射,我便提拔你做將校。”

“一言爲(wèi)定!”

閻應(yīng)元本打算靠近了再暴起殺人,此時卻可用弓箭射殺。

他裝作很吃力的樣子,咬牙使勁拉開弓弦。待開弓至七分滿,突然轉(zhuǎn)身,根本不用瞄準(zhǔn),只憑記憶尋得目標(biāo)位置。

嗖!

一箭射出,正中盧光祖的咽喉。

盧光祖雙眼圓瞪,一臉不甘表情。他隨時準(zhǔn)備投靠大同軍啊,怎就稀裡糊塗被殺了?

盧光祖身邊有四個親兵,兩個當(dāng)場愣住,一個驚駭後退,一個拔刀前進(jìn)。

閻應(yīng)元扔掉弓箭,抽刀撲出,一刀將那親兵砍死。

接著又是一刀,砍死還在發(fā)愣的親兵。第三個親兵嚇得轉(zhuǎn)身欲逃,被閻應(yīng)元追上砍殺。

“饒命,好漢饒命!”

第四個親兵跪在地上磕頭,渾身瑟瑟發(fā)抖。

閻應(yīng)元說道:“大同軍就在城外不遠(yuǎn),你難道想給韃子做奴才嗎?若還是個漢子,便跟我一起殺韃子!”

那親兵說道:“願……願意,我也是遼東逃來的。”

“站起來!”閻應(yīng)元喝道。

親兵聞聲站起,卻不敢跟閻應(yīng)元挨著,因爲(wèi)附近的士兵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情況圍過來。

閻應(yīng)元孤身站在那裡,笑著對上百士兵說:“左良玉投靠韃子,是封王享受富貴。你們投靠韃子又是爲(wèi)了什麼?爲(wèi)了今後子女成親,送去給韃子官洞房嗎?還是覺得那小辮子好看,今後做娘們兒扎辮子?”

這些士兵雖然圍住閻應(yīng)元,卻沒人動手,因爲(wèi)閻應(yīng)元說到他們心坎裡。

細(xì)作早就在城裡貼了大字報,內(nèi)容半真半假。讀書人看了之後,卻全都信了,於是越傳越廣,搞得全城都知道,姑娘成親先得送給韃子官過夜。

士兵們也聽說了,心中對此非常抗拒。

閻應(yīng)元說道:“大同軍的騎兵,三天前就到了金鄉(xiāng)。大同軍的步卒,過兩日也會殺來。趙天王橫掃南方各省,你們真擋得住趙天王的天兵天將?有卵子的,就跟著我奪城!”

士兵們面面相覷,他們確實怕大同軍殺來。

閻應(yīng)元不再言語,提刀往前走,這些士兵紛紛讓開道路。

到了城牆邊上,閻應(yīng)元朝著城裡揮手。

不多時,董用卿帶著士子、商賈和士紳,還有他們的家奴,提著棍棒過來接收城牆。

別處城牆的士兵也陸續(xù)跑來,閻應(yīng)元割下盧光祖的頭顱,高舉在手裡大喊:“盧光祖已死,大同天兵明日便至,不想死的就跟我一起奪城!”

“殺韃子!”一個從遼東來的士兵大喊。

盧光祖是遼東人,他喜歡用同鄉(xiāng),見到遼東逃來的便收下當(dāng)兵。

這些遼東兵,最先響應(yīng)閻應(yīng)元,他們實在不想投靠滿清,畢竟一個個都有血海深仇。

轉(zhuǎn)眼間,已有數(shù)百人跟隨。

甚至有人提醒說:“盧光祖的族弟在守北城,得將這人殺了!”

閻應(yīng)元執(zhí)刀呼喊:“隨我殺過去!”

(本章完)

第638章 635【攻城】第1016章 1012【俄文版《大同集》】第401章 399【奇襲遼東】第594章 591【外來奴隸問題】第788章 785【草原烽火】第374章 372【救援】第794章 791【穩(wěn)如老狗】第1066章 1062【終章一】第183章 181【熟人好多】(爲(wèi)盟主“99玖玖久第438章 436【海魚和海帶】第449章 447【烏龜仗】第574章 571【騎兵大戰(zhàn)】第669章 666【應(yīng)考士子】第454章 452【圍魏救趙】第537章 534【一羣被坑的好官】第558章 555【其徐如林,其疾如風(fēng)】第501章 498【雨中攻城】第472章 470【拜祭朱元璋】第642章 639【憲法刊行】第1028章 1024【罐頭 橡膠與發(fā)電機(jī)】第470章 468【商業(yè)市場壯大】第700章 697【異國雄主】第307章 305【同姓異遷】第79章 077【槍出如龍】第991章 987【倭將奴和扶桑姬】第132章 130【刺客也要隨禮】第493章 490【以血還血】第426章 424【全身板甲】第1059章 1055【連鎖反應(yīng)】第637章 634【幕府的決定】第748章 745【海難漂流記】第756章 753【流亡的英國王室】第382章 380【流放臺灣的張獻(xiàn)忠】(爲(wèi)企鵝大第230章 228【債券】(爲(wèi)企鵝大佬加更)第172章 170【鈔能力發(fā)威】(爲(wèi)盟主“一人獨第456章 454【持久消耗】第590章 587【死不足惜】第18章 018【以理服人】第695章 692【野人女真奮起】第978章 974【王爺貢士和女貢士】第77章 上架感言第69章 068【國事】第545章 542【壯士】第1019章 1015【文青可汗】第925章 921【畏罪自殺】第626章 623【幻術(shù)戲法】第27章 027【血性與骨氣】第785章 782【皇帝親自給太子教學(xué)】第1026章 1022【吉別可】第1003章 999【封王】第166章 164【可以甩鍋】(爲(wèi)盟主“小貓貓向第199章 197【士紳農(nóng)民大聯(lián)合】第347章 345【龍騎兵出戰(zhàn)】趙瀚百科資料第397章 395【各自備戰(zhàn)】第1006章 1002【血液淨(jìng)化文書】第940章 936【英格蘭,你們的國王回來了】第540章 537【故人小聚】第72章 071【人性】第534章 531【還是個起義者】第771章 768【瀆神者?】第97章 095【費二愣子】第1062章 1508【憶往昔】更新很晚,別等了第88章 086【願者上鉤】第481章 478【有奶就是娘】第671章 668【狀元】第877章 873【善男信女趙皇帝】第561章 558【礦工】第300章 298【倫理劇與武俠片】第66章 065【大同社】第718章 715【龐太師論政】第394章 392【黃帝紀(jì)元與新曆】第345章 343【荷蘭使者】(爲(wèi)企鵝大佬加更)第151章 149【派系矛盾】(爲(wèi)盟主“打不出來第255章 253【火銃對射】第638章 635【攻城】第821章 818【大軍出動】第893章 889【準(zhǔn)噶爾佔領(lǐng)漠北】第1004章 1000【造反宣傳家】第315章 313【殉國者多】(爲(wèi)企鵝大佬加更)第585章 582【又是大災(zāi)】第371章 369【堅守】第97章 095【費二愣子】第540章 537【故人小聚】第623章 620【漸漸爛掉的八旗兵】第217章 215【栽培幼苗】第773章 770【使團(tuán)歸來】第668章 665【倉頡館】第836章 832【小國林立】第780章 777【夫唯不爭】第1059章 1055【連鎖反應(yīng)】第37章 感謝各位大神!第16章 016【京口驛】第713章 710【亂成一鍋粥】第647章 644【國可亡,家不可滅】第998章 994【布里亞特蒙古人】第320章 318【王號,國號】第688章 685【又是個不守軍紀(jì)的】第895章 891【大報恩寺成了公園】
第638章 635【攻城】第1016章 1012【俄文版《大同集》】第401章 399【奇襲遼東】第594章 591【外來奴隸問題】第788章 785【草原烽火】第374章 372【救援】第794章 791【穩(wěn)如老狗】第1066章 1062【終章一】第183章 181【熟人好多】(爲(wèi)盟主“99玖玖久第438章 436【海魚和海帶】第449章 447【烏龜仗】第574章 571【騎兵大戰(zhàn)】第669章 666【應(yīng)考士子】第454章 452【圍魏救趙】第537章 534【一羣被坑的好官】第558章 555【其徐如林,其疾如風(fēng)】第501章 498【雨中攻城】第472章 470【拜祭朱元璋】第642章 639【憲法刊行】第1028章 1024【罐頭 橡膠與發(fā)電機(jī)】第470章 468【商業(yè)市場壯大】第700章 697【異國雄主】第307章 305【同姓異遷】第79章 077【槍出如龍】第991章 987【倭將奴和扶桑姬】第132章 130【刺客也要隨禮】第493章 490【以血還血】第426章 424【全身板甲】第1059章 1055【連鎖反應(yīng)】第637章 634【幕府的決定】第748章 745【海難漂流記】第756章 753【流亡的英國王室】第382章 380【流放臺灣的張獻(xiàn)忠】(爲(wèi)企鵝大第230章 228【債券】(爲(wèi)企鵝大佬加更)第172章 170【鈔能力發(fā)威】(爲(wèi)盟主“一人獨第456章 454【持久消耗】第590章 587【死不足惜】第18章 018【以理服人】第695章 692【野人女真奮起】第978章 974【王爺貢士和女貢士】第77章 上架感言第69章 068【國事】第545章 542【壯士】第1019章 1015【文青可汗】第925章 921【畏罪自殺】第626章 623【幻術(shù)戲法】第27章 027【血性與骨氣】第785章 782【皇帝親自給太子教學(xué)】第1026章 1022【吉別可】第1003章 999【封王】第166章 164【可以甩鍋】(爲(wèi)盟主“小貓貓向第199章 197【士紳農(nóng)民大聯(lián)合】第347章 345【龍騎兵出戰(zhàn)】趙瀚百科資料第397章 395【各自備戰(zhàn)】第1006章 1002【血液淨(jìng)化文書】第940章 936【英格蘭,你們的國王回來了】第540章 537【故人小聚】第72章 071【人性】第534章 531【還是個起義者】第771章 768【瀆神者?】第97章 095【費二愣子】第1062章 1508【憶往昔】更新很晚,別等了第88章 086【願者上鉤】第481章 478【有奶就是娘】第671章 668【狀元】第877章 873【善男信女趙皇帝】第561章 558【礦工】第300章 298【倫理劇與武俠片】第66章 065【大同社】第718章 715【龐太師論政】第394章 392【黃帝紀(jì)元與新曆】第345章 343【荷蘭使者】(爲(wèi)企鵝大佬加更)第151章 149【派系矛盾】(爲(wèi)盟主“打不出來第255章 253【火銃對射】第638章 635【攻城】第821章 818【大軍出動】第893章 889【準(zhǔn)噶爾佔領(lǐng)漠北】第1004章 1000【造反宣傳家】第315章 313【殉國者多】(爲(wèi)企鵝大佬加更)第585章 582【又是大災(zāi)】第371章 369【堅守】第97章 095【費二愣子】第540章 537【故人小聚】第623章 620【漸漸爛掉的八旗兵】第217章 215【栽培幼苗】第773章 770【使團(tuán)歸來】第668章 665【倉頡館】第836章 832【小國林立】第780章 777【夫唯不爭】第1059章 1055【連鎖反應(yīng)】第37章 感謝各位大神!第16章 016【京口驛】第713章 710【亂成一鍋粥】第647章 644【國可亡,家不可滅】第998章 994【布里亞特蒙古人】第320章 318【王號,國號】第688章 685【又是個不守軍紀(jì)的】第895章 891【大報恩寺成了公園】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桓仁| 南江县| 正蓝旗| 如东县| 邵阳市| 新兴县| 宁晋县| 获嘉县| 五大连池市| 理塘县| 平原县| 岑巩县| 南乐县| 苗栗县| 全州县| 尼勒克县| 井陉县| 宣武区| 视频| 来宾市| 汾西县| 延庆县| 林甸县| 凭祥市| 福鼎市| 东光县| 台山市| 安庆市| 东丽区| 越西县| 西和县| 榕江县| 江都市| 洮南市| 桐乡市| 奉贤区| 安平县| 九龙城区| 文化| 田阳县| 义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