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十七章 東陽縣(下)

東城城牆的爭奪戰(zhàn)很快就結束了,城下明軍發(fā)起總攻之時,本就只是憑藉著城牆的險要方能堅守的守城清軍登時爲此前的恐懼壓垮,開始節(jié)節(jié)後退。而當他們注意到作爲主帥的馬三省早已經不在城上之時,更是再無勇氣,紛紛奪路而逃。

清軍降卒很快就佔據了城牆,並且打開了已經被攻城錘砸得已經接近碎裂的城門,將城外的明軍引了進來。

明軍入城後,按照此前的計劃迅速佔據了城牆,並開始集中兵力向城中的各個要地挺近,而作爲攻城主力的清軍降卒則在按照功勞分發(fā)了作爲憑據的紅色紙條後,被重新趕回了城外的營寨之中,繼續(xù)被明軍監(jiān)管了起來。

只不過,即便陳文的部下們行動速度已經很快,還是有不少清軍降卒設法在攻城戰(zhàn)中脫離了明軍的控制,消失得無影無蹤。

清點過人數後,清軍降卒的損失雖說沒有他想象中的那麼大,但也絕不在少數。只是這些損失之中,有多少是戰(zhàn)死,有多少是趁亂逃亡的卻在這一時之間卻很難得到答案。訓過一段話,陳文便保證會按照那些白色和紅色的紙條數量來決定他們的在此後的待遇,便在讓負責看管的軍官分發(fā)些食水後離開了大營,和孫鈺等老營官吏踏入了已經徹底被明軍控制住的東陽縣城。

東陽縣城之中並沒有爆發(fā)什麼巷戰(zhàn),守城清軍在城牆失守的同時也喪失了最後的鬥志,不是跪地請降,就是奪路而逃,明軍沒有非什麼氣力就將城中最爲關鍵的糧庫、布庫、銀庫等庫房,就連預想著可能會爆發(fā)血戰(zhàn)的東城軍營和縣衙也毫不費力的拿了下來,剩下的也只是排查的工作了。

入城後,陳文與孫鈺等人分道揚鑣,由這些老營官吏前往各個庫房和縣衙清點賬冊,而陳文則留在城內的那座清軍軍營,開始佈置防務。

軍營位於城東,但是距離城牆尚有一段距離,陳文抵達時,負責進攻軍營的帶隊軍官和張俊等一行人已經在營門口等候。只是一眼看去,總覺得那個帶隊軍官的眉眼之間透露著一絲無奈。

進入軍營後,陳文便佔據了位於軍營正中的大帳,而受傷的兵士也被安排入住清理出的傷病所,交由軍醫(yī)隊的人治療看護。

城外戰(zhàn)鬥的細節(jié)陳文大抵已經知曉,可是這軍營沒有爆發(fā)預料之中的戰(zhàn)鬥,還是讓他感到一些詫異,只不過這詫異也僅僅持續(xù)了到了似猴兒獻寶的張俊等人將實情吐露爲止。

原來清軍在野戰(zhàn)中被明軍擊潰退而守城後,張俊等人便困在了城中,只是他們並有單純等待明軍進城,而是在伺機行動。在發(fā)現(xiàn)無法完成奪取城牆或是針對守城文官和武將的斬首行動後,便在楊開的建議下冒充釘馬掌的師傅,進入軍營搞破壞,而馬廄之中的那些戰(zhàn)馬就是他們的戰(zhàn)果。

戰(zhàn)利品尚在清點,得知軍營中截獲了一批戰(zhàn)馬,陳文騰的站了起來,在張俊等人的帶領下之輩著馬廄而去。

擁有戰(zhàn)馬,就意味著可以練出騎兵,而騎兵在眼下這個時代,乃是戰(zhàn)場上用以決定勝負的重要兵種。陳文此前幾度面對清軍,只有圍攻天臺縣和僞裝攻擊東陽縣駐軍時在騎兵上沒有吃虧,而其他的戰(zhàn)鬥中幾乎每一次都被清軍的騎兵優(yōu)勢逼迫得只能使用一些非常規(guī)的戰(zhàn)術,比如陷馬坑大陣和以身誘敵。

得知有一批戰(zhàn)馬入賬,陳文立刻趕到了馬廄,只是看到那些戰(zhàn)馬後,他還是不由得嘆了口氣。

“你們到底在馬槽裡放了幾噸巴豆?”

雖然不知道陳文所說的噸到底是一種多大的計量單位,但是隻聽那份語氣張俊等人就知道這個“噸”決計不是會是個小的計量單位,至少應該也不會比一百擔少到哪去。

可問題是,他們真的沒有放那麼多!

釘馬掌的時候,那兩個僞裝成學徒的從裝著馬蹄鐵的那幾個大袋子中掏出了事先準備好的巴豆,藉著那小吏與盯著他們做工的清軍閒聊的機會,他們以牽馬爲由接近馬槽,投放巴豆,甚至靠著尿急的理由潛入到左近的草料場中。

這麼偷偷摸摸的行事,投放的數量其實並不是很多,可是折騰了一整夜的時間,倒是把幾乎所有食槽都投放了個遍,這才導致了清軍騎兵在城破之際面對突如其來的特別行動隊時,只得放棄那些一直在拉稀的戰(zhàn)馬,趕忙從軍營中逃離。

這樣一來,陳文卻是靠著他們的行動得到了一部分戰(zhàn)馬,而數量則大概有一百餘匹之多。

如此大補,著實把陳文高興壞了,如果盡數訓練出來,與此次帶來的騎兵,以及留守在天臺山臨時老營的那部分騎兵隊加在一起,他也終於可以打造出一支超過三百人的騎兵隊,而這就意味著他總算可以在平原地形和清軍單獨一個鎮(zhèn)的兵力進行正面交鋒了。

表揚了一番謀劃和參與此番行動的隊員,在城牆左近清點繳獲的軍官和老營官吏也完成了工作,並將繳獲全部送抵軍營的倉庫,暫時收藏起來,等待孫鈺那邊清點結束後再行彙總。

繳獲清點完畢,防務的安排也完成了預定的計劃。今天剛剛破城,且清軍在金華府已經不存在足以前來奪城的軍隊,陳文便只是以城牆、縣衙、軍營爲防禦重心,並分出部分士卒看守倉庫和其他要點,又在宣佈宵禁的情況下安排了一些沒有參戰(zhàn)的隊伍巡邏城中的主幹道,總算是完成了佈防。

按照先前計劃好的,陳文會居住在軍營,而由孫鈺帶著老營的官吏留守縣衙等地,這樣既可以在外人面前表現(xiàn)出這個時代更加爲人熟識的文武之別,也比較符合眼下大蘭山明軍以巡撫王江和掛印將軍陳文爲首的雙元制的格局。

只是結束了佈防的工作,陳文還是要去縣衙一趟,除了瞭解一下城中的倉儲情況外,也需要對最近數日和未來需要應對的局面進行一些商討。

抵達縣衙後,孫鈺還在和那些官吏忙碌,比起陳文那有限的繳獲,縣衙中的田土稅賦賬冊、各個倉庫的核對都要花費很長的時間,眼下雖然老營的官吏明顯比陳文手裡負責的軍官要多上很多,但是數量的差距還是讓他們面臨需要徹夜工作的窘境。

中國古代的地方衙門皆是前爲衙門後爲居所的格局,此番攻下縣衙時,知縣和他的妻妾盡皆在居所上吊自殺。反倒是知府企圖翻牆逃跑時被趕到的明軍抓獲,現(xiàn)下和其他官吏全部被送進了大牢之中,等待接受調查。只有清軍主帥馬三省不知所蹤,只希望排查的時候能夠把他網出來。

孫鈺和那些老營官吏在衙門中忙碌,直到陳文到來後才進入了一間廂房進行商談。軍營、縣衙和庫房盡皆保持完好,城內的民居也沒有受到什麼破壞,只有東城牆和那面城門需要進行些修補,這些事情孫鈺自會安排。

軍營之事有賴於特別行動隊的成員,而縣衙和庫房則是張俊他們臨時發(fā)展的“特工人員”——那個引他們進入軍營的小吏,是他設法說服了已經接到知縣命令在城破之時燒燬倉儲的同僚,才得以保存下來。

陳文招那小吏過來,安撫了幾句,並宣佈他將作爲此戰(zhàn)有功人員進行賞賜後便交到了孫鈺的旗下。而孫鈺也並沒有作絲毫猶豫,直接任命其爲本縣的主簿,以爲千金馬骨之效。

從東陽縣城中級別最低的小吏,到正九品的縣主簿,那小吏在被脅迫的情況下幫助明軍做了一些事情,而得到的回報卻是他在滿清的旗下做一輩子也不可能達到的豐厚,那小吏在愣了片刻後立馬拜倒在地,表示誓死效忠大明,一定會協(xié)助好尚未上任的知縣大老爺,爲明軍出力。

揮退了千恩萬謝的馬骨,第一份覈實的賬冊也已經送到,見物資還算豐厚,陳文和孫鈺的情緒也開始變得輕鬆愉悅起來。

“孫兄,上次去天臺縣,小弟麾下的將士抓獲了天臺縣的知縣;此次進攻東陽縣,又生擒了金華知府;奈何金衢嚴分守道剛剛被革職不久,新官尚未上任,韃子這分明是在打亂小弟的節(jié)奏嘛,真是惡毒啊。”

清初之時,或兩府、或三府、或四府會設一分守道、一分巡道作爲知府和巡撫之間的補充。期間偶有變更,不過此時的分守道大多掛布政使參議銜,分管錢糧;分巡道則掛布政使參議及按察使僉事銜,分管刑名。其中金衢嚴分守道駐金華府,管金華、衢州、嚴州三府;金衢分巡道駐衢州府,管金華、衢州兩府。

陳文所說的金衢嚴分守道叫做王鏞,乃是明末著名書法家,崇禎朝時的東閣大學士王鐸的弟弟。王鐸本人在清軍入關時降清,被任命爲禮部尚書、弘文院學士,加太子少保,後入貳臣傳。而王鐸的弟弟金衢嚴分守道王鏞則是因爲貪腐被革職下獄的,至於下一任的金衢嚴分守道則還未上任。

聽到陳文的調侃,孫鈺也難得湊了個趣兒,只聽他說道:“舊官已除,新官尚未接任,此乃天意,那麼就有勞陳大帥越一級把浙江巡撫蕭啓元那廝抓來好啦。”

蕭啓元?

陳文搖了搖頭。“蕭啓元那廝在浙江巡撫任上已經太久了,萬一我還沒來得及動手他就跑了,那又如之奈何?”

“那就越兩級把浙閩總督陳錦抓回來,豈不妙哉。”

“有道理,一步到位!”

二人相視一笑,輕鬆的氣氛也推動了後面的商討,直至入夜陳文才回到軍營犒賞全軍。

策馬於縣衙和軍營之間的道路,陳文心頭的大石也算是落了下來。東陽縣城已經順利拿下,派回去招引老營會合的信使也早已出發(fā),只需要看看陳國寶能夠堵住多少潰兵,這場以收復東陽縣爲目的的作戰(zhàn)就算是徹底完結了。

“接下來,就是整個金華府!”

第八十七章 孤軍第三十三章 波動第一百七十一章 北望(完)第一百三十八章 逆轉未來(七)第三十三章 新軍(下)第八章 履歷第二十一章 執(zhí)念第八十四章 掙扎(下)第一百一十二章 歸師必遏第二十四章 白袍第十二章 剿撫第五十七章 決裂第一百二十六章 前進(下)(第一更)第九十七章 質變(六)第五十三章 運去(下)第六十一章 破圍(四)第一百零二章 缺口第八十章 軍潰第六十一章 選擇(下)第五十二章 亂起(三)第五十六章 串聯(lián)(二)第一百零七章 環(huán)境第一百零九章 黃宗羲第二十八章 爭議第一百零四章 如鯁在喉(下)第七十二章 勁草(一)第六十一章 興明討虜(上)第二十五章 舟山(六)第一百一十三章 君系漢否第七十二章 平叛第三十七章 東陽縣(下)第三十三章 新軍(下)第六十四章 舊恨(一)第一百一十四章 假韃子第七十四章 渭水之南,優(yōu)勝劣汰(下)第九十七章 曙光初現(xiàn)(上)第四十一章 革新第五十四章 惡化第十一章 王命(下)第三十六章 名冊第十五章 爭競第三十九章 心願第五十九章 破圍(二)第一百二十章 革新第九十六章 質變(五)第二十七章 遲來的正義(完)第一百三十五章 勝券在握(下)第五十六章 心態(tài)第五十九章 破圍(二)第十六章 模擬(中)第四十六章 新謀第一百三十五章 勝券在握(下)第四十六章 衛(wèi)所第一百三十一章 啓程第十八章 襲殺第三十一章 向南第一百七十一章 北望(完)第十章 解答第五十七章 佈局(下)第一百一十五章 三王內訌(中)第二十三章 迫近第三十五章 東陽縣(上)第八十五章 爭論第二十章 舟山(一)第七章 腳步第五十三章 工業(yè)第五十一章 比試(上)第三十三章 波動第五十章 亂起(一)第九十八章 曙光初現(xiàn)(中)第九十一章 隔江第七十六章 大幕拉開(上)第七十八章 勁草(七)第一百二十五章 送別第九十章 逐民第十五章 模擬(上)第六十六章 閃擊(上)第七十八章 弄權第一百四十六章 輪迴(上)第六十章 選擇(上)第四十一章 一石二鳥第十五章 恆心第一百零五章 天崩(五)第九十四章 偏方(下)第三十五章 野望(中)第三十四章 輻射(下)第一百四十二章 維谷第一百三十三章 勝券在握(上)第七十八章 逆向思維第二十一章 講古第八十二章 岔路口(下)第一百三十六章 逆轉未來(五)第十九章 初封第五十九章 串聯(lián)(五)第八十三章 問題第七十三章 勁草(二)第一百四十七章 輪迴(中)第二十八章 孔氏南宗第十七章 初見第二十四章 白袍
第八十七章 孤軍第三十三章 波動第一百七十一章 北望(完)第一百三十八章 逆轉未來(七)第三十三章 新軍(下)第八章 履歷第二十一章 執(zhí)念第八十四章 掙扎(下)第一百一十二章 歸師必遏第二十四章 白袍第十二章 剿撫第五十七章 決裂第一百二十六章 前進(下)(第一更)第九十七章 質變(六)第五十三章 運去(下)第六十一章 破圍(四)第一百零二章 缺口第八十章 軍潰第六十一章 選擇(下)第五十二章 亂起(三)第五十六章 串聯(lián)(二)第一百零七章 環(huán)境第一百零九章 黃宗羲第二十八章 爭議第一百零四章 如鯁在喉(下)第七十二章 勁草(一)第六十一章 興明討虜(上)第二十五章 舟山(六)第一百一十三章 君系漢否第七十二章 平叛第三十七章 東陽縣(下)第三十三章 新軍(下)第六十四章 舊恨(一)第一百一十四章 假韃子第七十四章 渭水之南,優(yōu)勝劣汰(下)第九十七章 曙光初現(xiàn)(上)第四十一章 革新第五十四章 惡化第十一章 王命(下)第三十六章 名冊第十五章 爭競第三十九章 心願第五十九章 破圍(二)第一百二十章 革新第九十六章 質變(五)第二十七章 遲來的正義(完)第一百三十五章 勝券在握(下)第五十六章 心態(tài)第五十九章 破圍(二)第十六章 模擬(中)第四十六章 新謀第一百三十五章 勝券在握(下)第四十六章 衛(wèi)所第一百三十一章 啓程第十八章 襲殺第三十一章 向南第一百七十一章 北望(完)第十章 解答第五十七章 佈局(下)第一百一十五章 三王內訌(中)第二十三章 迫近第三十五章 東陽縣(上)第八十五章 爭論第二十章 舟山(一)第七章 腳步第五十三章 工業(yè)第五十一章 比試(上)第三十三章 波動第五十章 亂起(一)第九十八章 曙光初現(xiàn)(中)第九十一章 隔江第七十六章 大幕拉開(上)第七十八章 勁草(七)第一百二十五章 送別第九十章 逐民第十五章 模擬(上)第六十六章 閃擊(上)第七十八章 弄權第一百四十六章 輪迴(上)第六十章 選擇(上)第四十一章 一石二鳥第十五章 恆心第一百零五章 天崩(五)第九十四章 偏方(下)第三十五章 野望(中)第三十四章 輻射(下)第一百四十二章 維谷第一百三十三章 勝券在握(上)第七十八章 逆向思維第二十一章 講古第八十二章 岔路口(下)第一百三十六章 逆轉未來(五)第十九章 初封第五十九章 串聯(lián)(五)第八十三章 問題第七十三章 勁草(二)第一百四十七章 輪迴(中)第二十八章 孔氏南宗第十七章 初見第二十四章 白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图县| 新巴尔虎左旗| 壤塘县| 玉屏| 会东县| 建水县| 西乡县| 吉安县| 祁门县| 虹口区| 九龙县| 张家口市| 松桃| 镇江市| 夏河县| 建宁县| 中卫市| 游戏| 岳西县| 关岭| 集安市| 绍兴县| 花垣县| 商丘市| 正安县| 宁陕县| 蒙城县| 东明县| 都江堰市| 三江| 裕民县| 衡水市| 安化县| 莱芜市| 东莞市| 安乡县| 灯塔市| 根河市| 雷州市| 晋中市| 白银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