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60章 圍城打援

在李定國進佔婁底的時候,作爲先鋒的李霄所部迅速,進逼長沙城下,湖南綠營主要集結於大城市,郡縣只有一定的老弱病殘和臨時組成的民團組織,幾乎屬於不設防的地域,再加上南北鎮撫司的滲透,先鋒軍可謂是勢如破竹,軍馬所到之處所向披靡,接著又是迅速北上,當地的軍政則由南北鎮撫司的樁子暫時代領。

長沙城已出現在地平線上,李霄看著高闊的城牆同時接到一封密信,是李定國發出的,信的內容很簡單,只有四個字‘圍而不打。’李霄先是有些疑惑,此時趁長沙守軍倉促應戰,正是攻城的大好時機,先鋒軍雖然只有一萬人,可裝備精良,士氣如虹,反觀城內的長沙守軍足有三萬,可是各個方面都差了不少,現在不打,更待何時?

隨後,李霄便明白了,他十二三歲便跟著父親東征西討,後來又被委以重任,對軍事的領悟自然高於旁人,細想之下,李霄便知道父親的戰略了,長沙城中清兵不多,此次戰役要想一鼓而定,就必須吸引大量清軍的綠營援軍趕來,以求決戰。這便是圍城打援,並不顯急於攻城,而是利用長沙城吸引各省的綠營援軍再打,這樣表面上看兩面受敵,卻讓明軍佔盡了地利,西南地區大多多山,而江南則以水爲主,又有平原,十分方便馬軍馳騁,而且一旦深入清軍境內,反而不美,倒是湖南也是多山陵的地勢,大明陸軍由於多在海都訓練,習慣山地作戰,若是到了廣闊的平原和水路縱橫的水鄉,實力恐怕要大打折扣了,因此,將長沙作爲吸鐵磁,將各省的援軍吸引而來,再借用地勢以及援軍遠來的特點將其逐一擊破是爲今最好的主意,再加上明軍的後方就是婁底貴州,至少不會犯孤軍深入地危險。

李霄對於這個戰略極爲認同,若是一路打下去攻城略地不知要消耗多少時候,倒不如吸引綠營主力集結在長沙城下決一死戰的痛快。於是命令所部在長沙城外十里處駐紮,搭建營盤,修建工事,做出一副常駐於此的模樣。

長沙城內的守軍由於總兵身死,可謂是羣龍無首,只有一個佐領暫代總兵之職,約束軍士,準備負隅頑抗。這佐領名叫齊爾泰,也是鑲白旗的滿人,看到城下明軍的先鋒抵達,人數雖然不多,可是西南前線的戰報讓他不敢輕敵,發動城內兵馬謹守四城,在甕城內緊急操練兵馬,徵募壯夫,總之是報了必死的決心。

可過了一天,明軍城外的營盤似乎並沒有什麼動靜,只是城下到處都是騎著快馬地斥候來回馳騁,並沒有做出任何攻擊的準備,齊爾泰這才鬆了口氣,連忙與駐地長沙的湖南巡撫相商,湖南巡撫名叫劉弘遇,漢軍正藍旗人,初籍遼東,後在皇太極屬下爲官,雖是個漢人,對滿清卻是忠心耿耿。其人也頗有才名,順治元年,爲滿人翻譯遼、金、元三史,順治皇帝賜他白金、鞍馬,授工部理事官。後外放山西朔州道。順治二年,在陝西治療捕盜賊有功,擢升爲陝西布政使。順治五年,授安徽巡撫。又幫助總督養量、總兵剛阿泰剿五臺山劉永忠、高鼎等反清勢力,降陝西土寇楊茂。

因此又授爲山西巡撫,直到南明從西南崛起,清廷振動,由於此人在漢人中薄有微名,又懂得軍事,因此又將他調到湖南,爲湖南巡撫,以穩定人心,籌備軍餉。

漢軍旗也律屬八旗的範疇,雖然地位比之滿蒙八旗要低,可比尋常人的身份還是高了一截,這些人大多數是投靠滿人地遼東漢人組成,他們對滿蒙之間的政治鬥爭並不感興趣,並且一直以滿人的家奴自居,因此這些漢軍旗的旗人反而在某種程度上獲得了皇室的信任,被委與重要的官職。

如今明軍兵臨城下,總兵科哈多不知生死,長沙的重要門戶婁底被佔,一切的一切,都讓長沙城流言四起,劉弘遇也是心急如焚,他這一輩子兢兢業業給主子辦差,從未有過污跡,既平步青雲,在太后和皇上的心裡也是有好印象的,若是長沙有失,從前地一切可都功虧於潰了,雖然城下的明軍人數並不多,也未發起攻擊,劉弘遇可不敢掉以輕心,這個時候城中佐領求見,他是求之不得,連忙讓人請劉弘遇進來,賓主落座之後,齊爾泰畢竟是下官,還是代職,因此先給劉弘遇行了禮,劉弘遇不敢託大,連忙回禮,這才談起了‘匪患’之事。

“巡撫大人,城中的綠營兵不過三萬,糧草又未準備充分,城下的明軍可是越來越多啊,聽說他們的火炮及其犀利,憑藉城牆根本不能抵擋,卑職匆忙暫代總兵之職,又不能約束好下面的兵士,該當如何?”齊爾泰一上來便是訴苦,不訴不行啊,這仗根本沒法打。

劉弘遇哪敢去接她地話。這可是責任問題。他可不敢沾染。忙道:“將軍掌兵。至於如何據守該是將軍地事。本官只管軍政民政。負責幫將軍籌措糧草。儘量拉些壯丁協助守城吧。“他心裡說:“你打了敗仗與我無關。現在兵危戰線。我地職責只是爲你籌措。”這也算是爲了自己留了條後路。若是齊爾泰實在擋不住。按大清律。他是必死地。可自己不同啊。自己該做地事也都做了。破城那天只要逃得性命。大不了反過來說你胡亂指揮。使得長沙陷落。自己原本帶著幾個家奴要上陣殺敵呢。無奈被家奴搶出了城去。京裡頭還有自己地一些關係。他地事不算大。至少這命算是保住了。至於這個齊爾泰。管他去死。

齊爾泰急道:“卑職並不是攀責地意思。只是望大人想個主意。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啊。如今城內人心惶惶。還暗藏了亂黨。昨日卑職去巡夜時營中竟發現有兵士偷偷地說什麼反清復明。當時天黑地伸手不見五指。卑職雖然聽說。想要治罪也找不出人來。此時又是大戰之際。卑職又不敢大張旗鼓地審查。怕引發兵變。再這樣下去。不待明軍來攻。你我皆死無葬身之地了。”

劉弘遇臉色一變:“有這樣地事?”這可當真是內憂外患了。劉弘遇臉色一變:“爲今之計。穩定人心最爲重要。軍心更是重中之重。將軍務必要細心一些。派了心腹在營中暗暗打探。”

齊爾泰就是爲了穩定軍心而來地。見劉弘遇發話。忙道:“這是自然地。只是城內綠營士氣低下也是頗爲頭痛地事。大人。將士們捨不得賣命。”

劉弘遇立即明白了齊爾泰地心思。原來是伸手要錢來了。軍餉是定額地。在皇上未發恩旨之前也沒有獎賞。因此齊爾泰便打上了劉弘遇地主意。長沙府庫裡不是有錢嗎?現在非常時刻。開府庫發放賞銀激勵將士也不是沒有先例地。只要劉弘遇點頭。其他地都不是問題。只要守住了長沙。朝廷總是不會怪罪地。

劉弘遇沉吟了片刻。倒是覺得這一個主意好。現在城池都朝不保夕。府庫裡地錢雖然是稅銀要送往朝廷地。可這是非常時刻。他也不怕擔責。因此道:“本官明日便開府庫激勵將士。只望將軍能夠謹守長沙。保住城池。本官就算是因此而獲罪摘下了頂戴也是甘心地。

劉弘遇喝了口茶,潤了潤喉,接著道:“本官已向各省發去了求援奏報,我們要擺脫困局,重要的還是等待援軍解圍,只是本官總覺得明軍的動向有些可疑,他們似乎並不急於攻下長沙,不知做的是什麼打算?”劉弘遇參與過好幾次剿滅反清的勢力,閒暇時也會看些兵書,與人聊些軍事,因此城下明軍的行爲讓讓他起了疑心,總覺得哪裡似乎有些不對頭。

…………………

答書友問:關於到處封王的問題。

答:朱駿不是白手起家,他的勢力至少表面上是大明王朝的一種延續,在這個時期,李定國等一批人已經封王,也就是說南明已經打破了異性不封王的傳統,而朱駿顯然是不可能將這些王爵裁撤的,而一些投降的大人物,如耿精忠等人,他們在滿清時便已是王爵,悉數投降之後反而降級顯然不符合傳統,這些人已經失去了實權,而這個王爵更多的是一面旗幟,現在的叫法是統一戰線。

問:李雄是否該死的問題。

答:其實這個問題怎麼說呢,應該是當時最爲普遍的現象,如果不算南明的話大明已經滅亡了幾十年,一些士人階層可能已經認同了這個王朝便是正統,這是知識階層一個普遍困擾的問題,說不清誰對誰錯,至於當時的士人認爲誰是正統,誰又是叛逆,效忠誰才符合禮制的標準已經混淆,哎,說不清啊說不清。

問:有讀者認爲本書太順了。

答:確實很順,基本上就是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可是大家發現了沒有,除了劉邦以外,一個新興勢力的崛起都很順,譬如唐朝建立時幾乎是百戰百勝,就算是失敗也不過局部戰爭的小敗,並沒有影響戰局。還有朱元璋起來的時候,幾乎也是百戰百勝,當年的解放戰爭也是如此,一個戰役剛剛結束,第二個戰役勝局已定,接著又是大勝,最後打過長江,所向披靡。這個問題除了人心之外,我覺得也是運氣問題,任何一個開朝的君主如果沒有運氣恐怕是不行的,不過這個書友的問題我會考慮,額,好好研究好一點的劇情,儘量不讓大家失望。

第530章 不和第144章 立後第263章 統一戰線第493章 上帝之城第534章 命中註定的決戰第188章 血戰(二)第448章 大日本礦工滿賽第258章 放火燒山第10章 鍊鋼第1章 南明末帝第193章 工商爲本第459章 人都到齊了第45章 貪官污吏第89章 爭國本第68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85章 大勝第469章 對決第204章 金龜婿第243章 建功封侯第162章 決一死戰(二)第184章 保衛昆明第451章 越後騎兵第248章 公主駕到第203章 送老婆第570章 蘇伊士運河第566章 拜占庭的財富第501章 以彼之道還至彼身第143章 海軍學院第531章 明軍兵變第408章 救人要緊第511章 捉到一個黃帶子第495章 關內最後一戰拉開帷幕第570章 皇帝老子親自說教第426章 天津光復第385章 宗教改革第469章 對決第781章 新疆建設兵團百戶制第137章 變數第382章 煽風點火哥們最在行第570章 蘇伊士運河第562章 大饑荒第208章 權鬥第122章 文藝復興第3章 鋼弩第34章 逆水行舟第405章 缺德第71章 納降第73章 裝逼第100章 撫慰第18章 貓和老鼠第66章 朕很爲難啊第441章 草原雄鷹第13章 神機營第560章 困獸猶鬥第225章 老虎屁股也能摸第32章 託付第381章 軍火交易第394章 同盟國第202章 可怕的念頭第五十六 邸報司第238章 琉球第440章 競爭第424章 目標 塘沽港第241章 日本王第545章 野心第412章 前線告急第256章 合圍第392章 決心第168章 哥要做反骨仔第175章 戰事又起第565章 新疆建設兵團第71章 納降第533章 覆滅滿清的最後一戰第518章 遼東軍團第480章 漢口之戰第63章 討賊第148章 痛打落水狗第343章 鎮壓日本叛亂第455章 閱兵大典第五十七 營救第55章 輿論殺人第247章 血債第64章 李定國第457章 鐵公雞遇到鐵公雞第511章 捉到一個黃帶子第798章 空營第415章 新城上海第470章 報捷第182章 兵臨城下第379章 殖民統治第441章 草原雄鷹第238章 琉球第382章 煽風點火哥們最在行第245章 調虎離山第198章 老狐貍第404章 科學院第147章 心照不宣第419章 提振軍民士氣之戰第25章 翻山越嶺第61章 海商
第530章 不和第144章 立後第263章 統一戰線第493章 上帝之城第534章 命中註定的決戰第188章 血戰(二)第448章 大日本礦工滿賽第258章 放火燒山第10章 鍊鋼第1章 南明末帝第193章 工商爲本第459章 人都到齊了第45章 貪官污吏第89章 爭國本第68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85章 大勝第469章 對決第204章 金龜婿第243章 建功封侯第162章 決一死戰(二)第184章 保衛昆明第451章 越後騎兵第248章 公主駕到第203章 送老婆第570章 蘇伊士運河第566章 拜占庭的財富第501章 以彼之道還至彼身第143章 海軍學院第531章 明軍兵變第408章 救人要緊第511章 捉到一個黃帶子第495章 關內最後一戰拉開帷幕第570章 皇帝老子親自說教第426章 天津光復第385章 宗教改革第469章 對決第781章 新疆建設兵團百戶制第137章 變數第382章 煽風點火哥們最在行第570章 蘇伊士運河第562章 大饑荒第208章 權鬥第122章 文藝復興第3章 鋼弩第34章 逆水行舟第405章 缺德第71章 納降第73章 裝逼第100章 撫慰第18章 貓和老鼠第66章 朕很爲難啊第441章 草原雄鷹第13章 神機營第560章 困獸猶鬥第225章 老虎屁股也能摸第32章 託付第381章 軍火交易第394章 同盟國第202章 可怕的念頭第五十六 邸報司第238章 琉球第440章 競爭第424章 目標 塘沽港第241章 日本王第545章 野心第412章 前線告急第256章 合圍第392章 決心第168章 哥要做反骨仔第175章 戰事又起第565章 新疆建設兵團第71章 納降第533章 覆滅滿清的最後一戰第518章 遼東軍團第480章 漢口之戰第63章 討賊第148章 痛打落水狗第343章 鎮壓日本叛亂第455章 閱兵大典第五十七 營救第55章 輿論殺人第247章 血債第64章 李定國第457章 鐵公雞遇到鐵公雞第511章 捉到一個黃帶子第798章 空營第415章 新城上海第470章 報捷第182章 兵臨城下第379章 殖民統治第441章 草原雄鷹第238章 琉球第382章 煽風點火哥們最在行第245章 調虎離山第198章 老狐貍第404章 科學院第147章 心照不宣第419章 提振軍民士氣之戰第25章 翻山越嶺第61章 海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桃源县| 和硕县| 平武县| 长汀县| 通海县| 铜川市| 东海县| 佛坪县| 始兴县| 德令哈市| 伊春市| 玉环县| 商丘市| 思南县| 离岛区| 阿合奇县| 原阳县| 什邡市| 尖扎县| 安西县| 丰镇市| 家居| 兰州市| 隆子县| 德阳市| 岚皋县| 开阳县| 永靖县| 宜州市| 石景山区| 山西省| 新沂市| 达孜县| 平泉县| 镶黄旗| 周至县| 梅河口市| 池州市| 潞城市| 理塘县| 西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