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七六章 幻夢

人數最多的蝸居點,在短短十餘年(甚至可能會更短)的時間內,科學技術一路倒退至幾十年前的水準,這似乎是很奇怪的一件事。

至於那些規模更小的蝸居點,存在的時間長短不一,視初態的不同,退化程度也多少有一些區別,但總的趨勢是確鑿無疑的,即,隨著時間的推移,羣體掌握的科學技術會逐步流失,以一種不可逆的方式退化。

一邊亟需科學技術,一邊卻又持續退化,這的確很反常。

但,憑藉AI的詳盡推演和邏輯思考,這卻又是一種必然發生的現象。

蝸居點內的人類,一開始掌握的科學技術,從理論、到實物,全都是現代科學技術體系及其衍生體系的產物,是全人類在千萬年過去經驗積累的基礎上,耗費無數時間精力才發展起來的一套有力武器。

這種武器,這種龐大的體系,一旦被侷限到寥寥上千人、幾百人,甚至只有幾十人的狹小羣體之內,就不可避難的斷代,繼而持續退化。

原因很簡單,科學技術,從純粹的理論、到實用的裝備,都必須以活生生的“人”爲媒介,才能切實掌握,一代代的傳承併發揚光大,而以蝸居點的菲薄之人口,與極端窘迫的生存條件,顯然沒有這種傳承與發揚的起碼條件。

在這樣的環境中,一旦某種設備,或者某種理論,遭遇意外、消耗與死亡等各種障礙,就很容易從此消亡。

進而,一旦某種技術、理論消亡,也沒可能再次被研發出來。

一羣人組成的蝸居羣體,是烏托邦,還是煉獄,道德水準與羣體規則等並無足輕重,受限於人口與環境的科學技術之持續消亡,纔是一個生死攸關的問題。

以蝸居點現有的人口規模,能夠維持的科學技術水準,大大低於現狀,於是科學技術的塌方式損失便不可避免,不僅如此,一旦掌握的科技縮水,以蝸居點所面臨的嚴酷環境,能夠支援的人口規模也會縮減,最終形成“人口——科技——人口”的死亡螺旋。

一旦認識到這點,便不難明白,即便沒有“天堂軍”清掃城市、將倖存者遷入定居點,時間一長,這些蝸居點遲早也會徹底消亡。

倖存者的命運,現在,或許已經下車,或許在定居點,方然一點也不關注。

他沒空梳理這些個體的人生,而是將思維聚焦在一點上,認真酌量“科技水平與羣體規模”的重大問題。

一定規模的人類羣體,能支撐的科技水平,是有限的,這判斷是對還是錯呢。

回首人類文明的發展史,人口,確乎與科技水準呈明顯的正相關,至於兩者間是偶合,還是相互促進的正反饋,嚴謹的調查分析,給出的結論相當模糊。

方然沒在這上面糾纏,他想知道的是,今天的NEP大區情形又如何。

表面上,新時代的NEP大區,總共只有一千萬出頭的人口,規模比舊時代的聯邦縮減了幾十倍,更無法與七十多億的舊時代之世界人口相比。

再考慮到一個事實,這一千萬人中,百分之九十九的普通民衆,並無能力、也無資格參與科技活動,真正從事科學技術研究、或者相關工作的,只有佔比近0.1%的約一萬名研究者,事態就更加嚴峻。

區區一萬人,這樣的羣體規模,並不比大型蝸居點的1,356人高很多。

當然,今天的NEP大區,暫時還無需擔心遭遇科技瓶頸、甚至出現倒退,畢竟和蝸居點相比,大區內的一萬名科研工作者,工作條件、項目資源都好太多,阿達民的策略又是“集中突破”,在一些關鍵領域有所建樹還是可以期待的。

至於說,那些缺乏短期收益而被砍掉的方向、領域,前景則一點也不明朗。

治下大區的科學技術水平,是在提高、還是在滑坡,方然瀏覽報告便知,他擔憂的,則是以這樣的發展態勢,何時會觸及人力、投入、資源等因素決定的天花板。

這樣的天花板,顯而易見,不論人口、投入還是資源,一切都取決於治下大區的情形。

那麼,要想取得科學技術的重大突破,將看不見的天花板上移,就需要大力擴張NEP大區的範圍,掠奪更多人口、尤其是高素質的科研人才,是這樣嗎。

如何擴張範圍,掠奪人口,還不是隻有戰爭一條路,這分明就是悖論。

不論時代如何變化,科學技術的研究,始終是一項由人來主導的活動,人口規模,或者再加上資源規模,決定一個羣體,一個國家,乃至一個文明的科技水平之理論極限,這是文明多次驗證過的現實。

在這裡,主觀能動性,人類的創造性思維,幾乎都無濟於事。

這意味著什麼呢,要想在管理員之間的競爭中勝出,角逐的焦點,在科學技術,但,倘若各大區的管理員都明確這一點(這簡直就是一定的),繼而,紛紛大力支援科技研發,直到觸及科技的天花板,那麼,又待如何分出高下呢。

一場有限長的競速賽,選手條件相仿,便很難一下子決出勝負。

除非某一方,掌握了其他競爭者都沒有的秘訣,反映在實際中,便是在某一科技領域取得劃時代的突破,纔有可能笑到最後。

說來說去,線索一直在逐漸顯露,但,那“劃時代的突破”卻又會是什麼。

……

“劃時代的突破”在哪裡;

一個無從解答的問題,讓方然困惑,不過也沒真正困擾他多久。

驅使“替身”在偌大城市的廢墟中探索,聰穎如自己,早就明確了這一問題的性質,並非自己所能應付。

眼下,方然還是“行走”在死氣沉沉的城市之內,翻過倒塌牆壁的瓦礫,攀爬東倒西歪的護欄,走過一棟棟毫無生氣的破敗建築,四下觀察。

世界,核戰之前的世界,眼前這樣的景象隨處可見,只是沒這麼狼藉。

自西曆1493年,到現在才兩年、730天,人類卻彷彿一早就從此地撤離,繼而,消失的無影無蹤。

第六八四章 安詳第一一四章 自動第五二二章 要塞第八六一章 支持第五五七章 要求第七五七章 聚變第七二五章 重逢第四八四章 朵拉第六八六章 失控第八十九章 分界第二一四章 標準第一七九章 上界第二八八章 解僱第八十二章 鎖盤第三八三章 內鬥第一四一章 活著第三三二章 東北第二〇四章 內鬥第七二三章 規劃第八九六章 幕牆第五四二章 階梯第一一八章 懷疑第一九〇章 費城第七八六章 急救第一七一章 重返第六二九章 代價第六五四章 拜託第四六七章 生態第二二四章 創造第五二四章 俘虜第三〇三章 眼界第六四六章 抽薪第七十九章 復生第二一四章 標準第三二三章 冷僻第八七一章 路基第三七一章 羅斯第五六五章 擴散第三十三章 大學第一〇一章 道路第三七二章 分裂第一二九章 徑庭第六〇四章 作爲第一一三章 大廈第五九七章 秉性第四二一章 生活第三〇四章 總值第二〇三章 律條第八三八章 歧視第六〇六章 去向第七六一章 陽光第五十六章 監控第五二八章第八六八章 天頂第七六一章 陽光第三五九章 延拓第五十七章 槍擊第八二九章 醒來第二二三章 石塊第五二一章 審訊第二六〇章 衍生第九六一章 未來第五七〇章 木船第一三六章 進展第五七四章 炮灰第二〇三章 律條第四〇三章 花園第七〇九章 南下第一九八章 逆轉第五三四章 效率第七十章 遷徙第四八〇章 趨勢第七四八章 規劃第二七〇章 藉口第七九二章 雙眼第二一三章 離去第七五三章 爭議第二三八章 山雨第八一五章 能級第六六九章 拉鋸第九五七章 平行第三五四章 資料第一一二章 手段第四十九章 錢財第四五二章 地緣第三〇三章 眼界第四四九章 度日第三二八章 勉勵第七〇一章 擯棄第八四五章 限制第三十七章 告誡第三〇七章 週期第五八一章 壓縮第七〇七章 規劃第七六六章 海洋第七三八章 規劃第三五二章 戰火第一〇一章 道路第七九二章 雙眼第七二二章 課堂
第六八四章 安詳第一一四章 自動第五二二章 要塞第八六一章 支持第五五七章 要求第七五七章 聚變第七二五章 重逢第四八四章 朵拉第六八六章 失控第八十九章 分界第二一四章 標準第一七九章 上界第二八八章 解僱第八十二章 鎖盤第三八三章 內鬥第一四一章 活著第三三二章 東北第二〇四章 內鬥第七二三章 規劃第八九六章 幕牆第五四二章 階梯第一一八章 懷疑第一九〇章 費城第七八六章 急救第一七一章 重返第六二九章 代價第六五四章 拜託第四六七章 生態第二二四章 創造第五二四章 俘虜第三〇三章 眼界第六四六章 抽薪第七十九章 復生第二一四章 標準第三二三章 冷僻第八七一章 路基第三七一章 羅斯第五六五章 擴散第三十三章 大學第一〇一章 道路第三七二章 分裂第一二九章 徑庭第六〇四章 作爲第一一三章 大廈第五九七章 秉性第四二一章 生活第三〇四章 總值第二〇三章 律條第八三八章 歧視第六〇六章 去向第七六一章 陽光第五十六章 監控第五二八章第八六八章 天頂第七六一章 陽光第三五九章 延拓第五十七章 槍擊第八二九章 醒來第二二三章 石塊第五二一章 審訊第二六〇章 衍生第九六一章 未來第五七〇章 木船第一三六章 進展第五七四章 炮灰第二〇三章 律條第四〇三章 花園第七〇九章 南下第一九八章 逆轉第五三四章 效率第七十章 遷徙第四八〇章 趨勢第七四八章 規劃第二七〇章 藉口第七九二章 雙眼第二一三章 離去第七五三章 爭議第二三八章 山雨第八一五章 能級第六六九章 拉鋸第九五七章 平行第三五四章 資料第一一二章 手段第四十九章 錢財第四五二章 地緣第三〇三章 眼界第四四九章 度日第三二八章 勉勵第七〇一章 擯棄第八四五章 限制第三十七章 告誡第三〇七章 週期第五八一章 壓縮第七〇七章 規劃第七六六章 海洋第七三八章 規劃第三五二章 戰火第一〇一章 道路第七九二章 雙眼第七二二章 課堂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密市| 天镇县| 长治市| 抚松县| 三门峡市| 河西区| 清原| 张掖市| 呼图壁县| 屯门区| 财经| 延长县| 康平县| 永寿县| 靖远县| 漳浦县| 溧阳市| 阿合奇县| 巩义市| 仁怀市| 昆山市| 襄城县| 马公市| 宁城县| 蓬溪县| 河间市| 新邵县| 祁连县| 镶黄旗| 丽水市| 宁明县| 潼关县| 治多县| 嘉鱼县| 涪陵区| 贺兰县| 宣汉县| 江口县| 奉节县| 普兰县| 子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