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七章 如魚得水

且說劉邦得了張良,歡喜無限。次日,引張良與衆文武相見,當衆以師禮待張良,授以軍師,封爲廄將。那張良連冒頓單于的軍師也能做得,衆人自是無人不服。

便有舍人樊噲說道:“吾軍之敗,皆是那叛徒雍齒所致。如今魏軍遠去,何不奪回豐邑,宰了那狗孃養的雍齒。”此言一出,夏侯嬰,盧綰等在沛縣黑道上混的流氓無不高聲叫好。

劉邦也對那叛徒雍齒恨得牙癢。想當初雍齒與自己在黑道上呼風喚雨,一同大碗喝酒,大塊吃肉,一口一聲劉大哥,顯得是多麼的義氣。誰知他竟在背後捅了自己這麼一刀,把自己的老巢豐邑獻給了魏軍,害得自己差點在諸侯榜上除名。黑道信奉的是睚眥必報,似雍齒這等叛徒,就該給他三刀六洞,點他的天燈身方解心頭之恨。樊噲一提議,無恥的流氓劉邦哪裡忍得住。便道:“好!咱們這就殺回豐邑,抓住雍齒,操他老母,殺光他全家!”

有劉邦帶頭,堂上衆人更是羣情激昂,紛紛聲討那無義的雍齒,一片沸騰。

蕭何打眼一瞧,只見張良坐在劉邦身旁,慢悠悠的搖著摺扇,笑嘻嘻地望著衆人叫嚷,卻一言不發。他心中一動,高聲道:“大家安靜安靜,聽聽軍師的高見。”

衆人這纔想起劉邦新拜的軍師正在堂上,瞬時緘口不語,目光齊刷刷望著張良。

張良微微一笑,問道:“沛公,如今沛縣有多少兵馬?”劉邦嘆道:“如今我軍新敗,士卒三去其二。沛縣義軍,實不足五千。”張良又問:“雍齒手中,有多少人馬?”劉邦道:“這豐邑是俺老家,俺對其十分重視,當初給了那狗孃養的雍齒二千人馬駐守。”

張良遂道:“魏軍雖去,必留有人馬駐守,加上雍齒的二千軍馬,沛公有信心打勝此仗,奪回豐邑麼?”

劉邦一聽,頓時氣餒。

自古防守容易攻擊難。雍齒那叛徒的人馬,與自己在同一個數量級上,如若打起來,若他佔據有利地形,還真拿他沒辦法。

張良又道:“沛公如今僅存這點兵馬,若執意要去攻打豐邑,必有損傷。那豐邑士卒也是泗水兒郎,沛公忍心看著他們殞命於這場戰事麼?”

招兵買馬,不像在地裡收割莊稼,今年收了,明年種下還有。這適齡的男丁可是要十幾年才能長成。劉邦在泗水攻城略地,勉強只整合了二萬人馬。若是與雍齒一場大戰下來,泗水男丁必然銳減,縱然得勝,也只是吞下了一個苦澀的勝果。與想要發展壯大的目的可謂背道而馳。

劉邦聽張良一語,已知道這一仗打不得。他不甘心道:“若是任那狗孃養的雍齒就此逍遙快活,難解俺心頭之恨!”

張良笑道:“若是能兵不刃血收服豐邑,得回雍齒那二千人馬,沛公能否放下心頭之恨,饒了雍齒性命不殺?”

劉邦聞言一怔。殺一個雍齒,只是解一時之恨,哪能與奪回豐邑得到兵馬相比?但想要兵不刃血,只有雍齒主動投降。知道黑道對付叛徒的規矩,那大叛徒降了周市,又怎會吃回頭草再來投降俺劉季?

但看張良那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樣,好像奪回豐邑只是舉手之勞。劉邦這人精哪裡不明白張良已有了計劃。遂笑呵呵道:“若能不戰而收復豐邑,饒了雍齒也無妨。不知軍師有何妙計?”

張良道:“據子房所知,雍齒之所以背叛沛公投降魏師,是因周市許以封侯之諾。但子房聽說雍齒並未封侯,必有怨恨。而他手下士卒均是沛公舊部,多半不願背棄沛公,只是魏軍大兵壓境,又有雍齒彈壓,只好相從。若能隔開豐邑與魏國聯繫,讓彼成爲一支孤軍,雍齒走投無路。子房再搬弄三寸不爛之舌,必說得雍齒重投沛公麾下。”

劉邦一聽大喜,說道:“就依軍師之計。軍師若見到雍齒,就說俺劉季念他放了俺家小,饒他不死,歡迎他迴歸,可官復原職。不對,俺要升他爲舍人,與樊噲一樣。”

那雍齒原來的官職是中涓,比樊噲矮了一級。劉邦果然是個人精,這番爲了要雍齒重新投到他的懷抱,不僅不追究雍齒背叛之罪,還要升他的官!

只是張良這計劃,須得隔開豐邑與魏國的聯繫。要想做到這一點,必須拔除一根毒刺。

張良早有準備,攤開一張地圖,纖手指向一處——亢父。

自沛縣被圍,亢父得而復失又落入魏軍手中,現有魏國大將王景領二千軍駐防。

張良的計劃便是偷襲。劉邦新近大敗,元氣大傷,王景必料不到他還有膽量來與魏軍叫板。

※※※

這一仗的過程是:周勃,夏侯嬰化妝成平民,帶人悄悄潛進亢父城中。樊噲,紀信夤夜領大軍長途行軍,突然猛攻亢父城池。周勃,夏侯嬰聯繫亢父劉邦軍舊部,猝起發難裡應外合,奪下城門,迎接大軍入城。

王景知道敵軍到來時,正摟著兩個搶來的如花似玉的姑娘在被中風流快活。一聽戰報,急忙提刀上馬,倉促應戰。剛到城門,黑夜裡一枝冷颼颼的利箭像長了眼睛直射而來。王景還未來得及反應,咽喉便被神射手周勃一箭洞穿。

本來魏軍被偷襲就亂作一團。主將被殺,更是亂哄哄不知所措。黑夜裡也不知來了多少敵軍,均無心戀戰,只顧了逃命。結果樊噲等人,就像收割莊稼一般,見到魏軍便是一刀了結性命。

這一仗打成了一邊倒,也無什麼精彩之處,筆者就不在此多花筆墨贅言。

亢父被奪的消息傳到了劉邦的老家豐邑,頓時引起了士兵們的騷亂。

原本雍齒手下兵將就不情願背叛劉邦。只是那雍齒許了好處,雲自己被魏王封侯必提攜衆位,又有魏軍大兵壓境,才隨了雍齒投降。待到真的降了,那好處卻不得兌現。別說自己,就連那雍齒也只不過被周市安撫了幾句,說等拿下沛縣滅了劉邦,再回臨濟向魏王請賞。

如今亢父被劉邦收服,這豐邑就成了一塊飛地,與魏國無接壤之處。這二千號人得不到糧草供給,不等劉邦來攻,餓也餓死了。

便有幾位伍佰主壯著膽闖到雍齒帳中,責罵他見利忘義投降魏人,害得大家走投無路。更有人叫嚷著要殺了雍齒,回頭再投奔沛公。

雍齒這流氓只能嚇唬嚇唬幾個平頭百姓,鎮壓幾個黑道混混,對這大軍譁變之事束手無策。此時他自己也亂了方寸,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若再去投靠劉邦,以黑道的規矩,當叛徒是什麼下場?他心裡清楚那大哥劉邦定不會饒恕自己。

忽然有人來報,雲沛公派出軍師張良張子房先生來說降。雍齒喜出望外,趕忙將張良迎進營來。

聽說劉邦不僅不治自己背叛之罪,還要升自己的官,雍齒簡直感激涕零。哪消三言兩語,張良便輕輕鬆鬆將雍齒搞定。

這豐邑還駐紮著魏軍三百人,說是增援,其實是周市派來監視雍齒動向的。領頭的是一個伍佰主。雍齒便以邀他商量對策的名義,請他到自己的賬中,暗中埋伏刀斧手一擁而上亂刀砍殺。一旦拿定了主意,雍齒這流氓這點狠勁還是有的。

於是按張良的提點,雍齒演出了一出“負荊請罪”。赤著上身,把自己五花大綁,背上插著荊條,來到沛縣城中,一步一爬摸到玉面孟嘗劉大哥腳下,請大哥責罰。

只要不砍自己這顆狗頭,挨頓打算得什麼。只要劉大哥肯拿起荊條開打,這一關便算過了。雍齒這流氓,這點還是想得清楚。

劉邦一見雍齒,怒不往一處出,渾身如篩糠般亂抖。一時就忘了與張良的約定,擡起腳在雍齒背上重重一踏,罵道:“狗孃養的雍齒,俺操你老母!”

雍齒哭喪著臉說道:“我老母早就過世了,大哥想操,就操小弟吧。”

張良連忙乾咳一聲。劉邦望了望張良,心想出來混這信義二字還是要講的。若殺了雍齒,雖解一時之怒,但以後與自己爲敵的,誰還敢投降俺劉季?

他腦筋轉得也快。既然殺不得,乾脆就讓這狗孃養的雍齒一輩子感激俺,死心塌爲俺效命。於是伸手將雍齒身上繩索解掉,一把抱起雍齒,痛哭道:“雍齒賢弟,多日不見,想死大哥了。”

這天才的表演家真可以去演電影。剛纔還兇神惡煞一副要吃人的樣子,轉眼之間就熱淚盈眶,好像與自己最親的親人久別重逢一般。別說雍齒一愣一愣,就連張良看得也是心中那佩服如滔滔江水綿綿不絕。

不管劉邦是真情還是假意,自己的小命算是保住了。雍齒的反應是一把鼻涕一把淚,痛心悔悟道:“小弟悔不該背叛大哥,小弟知錯了!”

劉邦大手一揮,滿不在乎道:“錯了就改,從此咱們還是兄弟。你此番領軍來投功勞不小,俺封你爲舍人,與樊噲一般。”

於是這場鬧劇便以喜劇收場。劉邦收得雍齒二千軍馬,又有不少“叛徒”聞風而至,回到他的麾下。劉邦的兵力雖說趕不上當初,總算有所回覆。

張良便留在沛縣輔佐劉邦,運籌帷幄揮斥方遒,將那魏軍得去的十餘座城池一一奪回。

劉邦得了張良這位謀士,可謂如魚得水。此時那流氓已對張良佩服得五體投地,以師禮事張良,對她恭敬有加。張良閒來無事,便將黃石公所贈《太公陰策》中的韜略授予劉邦。

那《太公陰策》乃是帝王之術,記錄的是姜子牙平生所學,天文地理無所不包,作戰攻謀無所不容,更兼治軍治政之道,處軍相敵之法,隱寓玄機,妙不可言。

劉邦兵法沒學會,對《太公陰策》中的厚黑之道倒是一點就通。這臉皮厚本來就是他的強項,經張良的點撥,他無恥的功力又提高了何止一個檔次。

可惜好景不長。隨著張楚陳勝的節節敗退,秦軍的步步緊逼,天下形勢已容不得劉邦在泗水逍遙快活。

第五章 胎息大法第三十六章 伍君當盟第三十八章 閉門三推第十四章 悲從中來第七章 風月迷魂第五十一章 單于立誓第五十三章 拯救萬民第三十八章 沛公進城第十六章 王子冒頓第二十八章 應弦而倒第十六章 誰挽狂瀾第二十三章 陷身魔門第三十九章 瘋瘋癲癲第五十二章 偃兵奇謀第五十九章 瞬間白頭第十三章 揭竿之義第二十七章 勇往直前第三十四章 萬妙清音第十八章 烏大娘子第十四章 井陘古道第六章 一飯千金第九章 血洗閼與第四十二章 誘敵之計第四十九章 反出天國第四十三章 掀然大波第三章 空降奇兵第六十六章 項莊舞劍第二十九章 非我族類第四章 脣舌退兵第五十九章 渭水破敵第十八章 投鼎泗水第三十八章 沛公進城第二十二章 羚羊掛角第三十章 油盡燈枯第九章 血洗閼與第三十三章 保駕護航第四章 落井下石第三十四章 前世今生第十七章 滕公救駕第二十八章 瑯琊先生第八章 流水無情第五十三章 下一個套第二十章 大蛇逞威第五章 擒賊擒王第四十六章 失魂落魄第二十七章 分頭並進第三章 青青子衿第五章 子房歸來第四章 身有隱疾第八章 聖劍掌門第五十七章 長吁短嘆第五十五章 攻敵必救第九章 引火自焚第四章 陳平獻策第十七章 秦軍戰陣第四章 身有隱疾第三十九章 天大人情第八章 初夜纏綿第四十二章 各逞神通第三十九章 目生重瞳第三章 周室少君第二十六章 勝利會師第三十五章 討債而來第二十八章 老成謀國第十一章 南線烽火第二十五章 狙殺劉邦第四十五章 邪惡到底第十六章 色膽包天第十七章 秦軍戰陣第五章 一場鬧劇第四十一章 趁火打劫第二十一章 山巔鬥法第二十章 無米之炊第二十一章 勢同水火第三十五章 穿人無後第二十九章 非我族類第二章 大切蛋糕第五十三章 兵行神速第二章 大切蛋糕第二章 長平鬼奴第十七章 用心何在第三十四章 萬妙清音第三十二章 指天盟誓第五十一章 周勃奪軍第十九章 不解之術第十二章 三代齊王第六十章 大風起兮第二十六章 見面就打第二十三章 冷槍戰法第二十六章 新君入城第十三章 韓信點兵第四十四章 羣星隕落第五章 胎息大法第五章 羣雄聚首第六章 非分之想第十四章 河堤殲敵第二十二章 敲山震虎第三十九章 目生重瞳第二十四章 大失所望第六十四章 大點鴛鴦
第五章 胎息大法第三十六章 伍君當盟第三十八章 閉門三推第十四章 悲從中來第七章 風月迷魂第五十一章 單于立誓第五十三章 拯救萬民第三十八章 沛公進城第十六章 王子冒頓第二十八章 應弦而倒第十六章 誰挽狂瀾第二十三章 陷身魔門第三十九章 瘋瘋癲癲第五十二章 偃兵奇謀第五十九章 瞬間白頭第十三章 揭竿之義第二十七章 勇往直前第三十四章 萬妙清音第十八章 烏大娘子第十四章 井陘古道第六章 一飯千金第九章 血洗閼與第四十二章 誘敵之計第四十九章 反出天國第四十三章 掀然大波第三章 空降奇兵第六十六章 項莊舞劍第二十九章 非我族類第四章 脣舌退兵第五十九章 渭水破敵第十八章 投鼎泗水第三十八章 沛公進城第二十二章 羚羊掛角第三十章 油盡燈枯第九章 血洗閼與第三十三章 保駕護航第四章 落井下石第三十四章 前世今生第十七章 滕公救駕第二十八章 瑯琊先生第八章 流水無情第五十三章 下一個套第二十章 大蛇逞威第五章 擒賊擒王第四十六章 失魂落魄第二十七章 分頭並進第三章 青青子衿第五章 子房歸來第四章 身有隱疾第八章 聖劍掌門第五十七章 長吁短嘆第五十五章 攻敵必救第九章 引火自焚第四章 陳平獻策第十七章 秦軍戰陣第四章 身有隱疾第三十九章 天大人情第八章 初夜纏綿第四十二章 各逞神通第三十九章 目生重瞳第三章 周室少君第二十六章 勝利會師第三十五章 討債而來第二十八章 老成謀國第十一章 南線烽火第二十五章 狙殺劉邦第四十五章 邪惡到底第十六章 色膽包天第十七章 秦軍戰陣第五章 一場鬧劇第四十一章 趁火打劫第二十一章 山巔鬥法第二十章 無米之炊第二十一章 勢同水火第三十五章 穿人無後第二十九章 非我族類第二章 大切蛋糕第五十三章 兵行神速第二章 大切蛋糕第二章 長平鬼奴第十七章 用心何在第三十四章 萬妙清音第三十二章 指天盟誓第五十一章 周勃奪軍第十九章 不解之術第十二章 三代齊王第六十章 大風起兮第二十六章 見面就打第二十三章 冷槍戰法第二十六章 新君入城第十三章 韓信點兵第四十四章 羣星隕落第五章 胎息大法第五章 羣雄聚首第六章 非分之想第十四章 河堤殲敵第二十二章 敲山震虎第三十九章 目生重瞳第二十四章 大失所望第六十四章 大點鴛鴦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英县| 门头沟区| 乌鲁木齐市| 徐汇区| 武威市| 孝义市| 高雄县| 资源县| 乐安县| 信阳市| 伊春市| 台南市| 天津市| 施甸县| 东平县| 德令哈市| 镇远县| 茂名市| 娄烦县| 广水市| 古浪县| 武威市| 格尔木市| 清水河县| 宁远县| 三原县| 乳源| 桦南县| 新泰市| 泰顺县| 文成县| 鄂尔多斯市| 新田县| 集贤县| 鱼台县| 宜昌市| 东乌| 分宜县| 渭南市| 涞水县| 冷水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