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章 宮廷鉅變(三)

公元189年四月丙辰,夜,當一陣焦急之呼喊傳出嘉德殿,宮人跪伏,哀嚎聲起。

享樂一世的皇帝劉宏,也未能逃脫自明帝后,皇帝不過四十的命運,今不過三十三,便突然崩猝!

回望一身,劉宏也算傳奇,父劉萇不過一亭侯,卻祖墳冒煙。適逢桓帝無子,被外戚竇氏以傀儡之意,選爲皇帝。

也正如選擇時的初衷,著輩子劉宏所作所爲,以超過了昏庸的叔叔桓帝,無論是裸泳池、還是賣官鬻爵,都足以遺臭萬年。

不過在享樂中逝去的劉宏,卻不知道,如今他崩的時間太不對了。此刻無論是烽煙四起的天下,還是爭權奪利的朝堂,都不是他那幼子能順利解決的。

“陛下生前最寵幸爾等,如今駕崩,該當如何,可知道!!”嘉德殿中,白髮人送黑髮人的董太后來不及傷心,以早料到今天的她,手牽以換上孝服的孫子,對著身前跪著的衆常侍道。

“陛下提拔之恩,奴婢等不敢忘記,當遵從陛下遺詔,盡心輔佐幼主……”表忠心的時候到了,以張讓爲主的十常侍紛紛跪拜道。

“國不可一日無君,如今該如何處置?”如今都是一條繩上的螞蚱,董太后詢問道。

“早先奴婢以命人以陛下之名,傳召何進入宮。借時蹇常侍會除之。待何進一死,明日太后可召集百官,當衆宣讀詔書,請新君登位。”早已想好之對策,張讓和盤托出。

“好!只要哀家孫兒登基,定不忘諸位愛卿輔佐之德。蹇愛卿,何進到何處了。”見張讓等信心滿滿的,董太后滿意道。

“啓稟太后,應該在路上了,末將即刻去準備!”與張讓等人的卑微不同,一身鎧甲承託下的蹇碩,不但高大而且壯碩,此刻一副定海神針的模樣起身回答後,當即轉身離去。

望著蹇碩沉穩的步伐,董太后安心了不少,而這份放心除了她知道其不但勇武,更多的還是,比之張讓等的圓滑,武人出身的蹇碩對皇帝有著絕對的忠誠。

只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太殘酷。蹇碩太高看自己,以爲已然掌控了一切,然卻不知,自己司馬潘隱與何進是早年故交,私交甚好。

如今蹇碩的調兵遣將,或許是瞞得過何進的眼線,卻根本滿不了潘隱的眼睛。

當不知內情的何進得到傳召,於朱雀門剛剛下馬,便被潘隱攔住。

面對潘隱不讓自己入宮,何進還疑惑道,陛下召喚,有何危險。然聽及陛下以駕崩,蹇碩與張讓等商議,秘不發喪,矯詔宣其入宮,欲絕後患,冊封皇子協爲皇帝。

知道真相,滿面不解的何進,方纔感到後怕,冷汗沁身。末了一股憤怒從腳底升起,當即調轉馬頭直奔府邸而去。

見何進來而復返,蹇碩當即慌了神,知道事情敗露,趕緊回宮尋求意見。

“是何人走漏了消息!!!”面對蹇碩的無功而返,張讓歇斯底里道。

“此番休矣!!”生死關頭,面對此噩耗,段珪痛哭道。

“爲今之計,只有嚴加防守了!碩常侍千萬不能讓何進帶人入宮。”計策敗露,怒吼完,張讓也只有嘆息道。

“碩即刻去檢查!親自查看!”面對衆常侍的嘆息,自知辜負大家的蹇碩,羞愧中唯有趕緊起身道。

然蹇碩卻不知,當他出門之際,方纔還面善的張讓,卻招手讓衆人上前,道:“何進之所以聽詔進宮,是爲何?那是爲劉辯爭帝位而來!今日事敗,其定不會善罷甘休。今你我當統一說詞!不然都會身首異處……”“先帝寵幸蹇碩,蹇碩又與董太后關係甚秘,此時,我等唯有將此事推到蹇碩頭上,方可活命!”

“對對對!!此事就是那蹇碩一人所爲!”很顯然,張讓著提議,很是正確,其餘衆人未見反對,當即滿堂贊同。

“其二,何進報復肯定將至,我等當即刻前往何皇后處苦苦哀求,眼下只有她能救我等性命!”

“……”

宮中事敗,就在張讓等商計脫身之時,滿面憤怒的何進已經派人招呼了所有謀士、武將,共聚一堂,共商對策。

“哼!這些個閹黨,老夫要將他們殺絕!”已經換上鎧甲的何進,雖然略顯臃腫,然拍桌怒吼的樣子,依然殺氣騰騰。

“大將軍息怒!宦官之事由來已久,此時豈是衝執之時,著十常侍把持朝政許久,黨羽衆多,不是一朝一夕可除盡,如若謀事之事被泄露,必是滅頂之災,請大將軍三思!”面對何進的衝動,頂盔攜甲的曹操,趕緊出聲制止道。

“爾等小輩,如何知道朝廷大事!”可惜面對曹操的相勸,憤怒中的何進斥駁道。

“大將軍著蹇碩統領宮中禁軍,如今肯定全部埋伏,將軍不可再輕易進宮了!”待何進收起憤怒,袁紹隨後道。

“將軍,當今之計,應正君位,然後除賊!”儘管被何進訓斥了,然曹操並未死心,隨言道。

很顯然,著立新君之言,可比反對除十常侍寧何進歡喜,當即就見何進頜首道:“孟德之言,正合老夫之意,誰敢與我正君討賊!!”

“紹願領精兵五千,斬關入內冊立新君,誅殺宦黨,掃清朝廷,以安天下!”面對此露臉的關頭,袁紹如何能錯過,當即搶先道。

“有本初相助,老夫放心了!好!!召集大臣入宮!!”很顯然,袁紹的言辭就是何進的強心針,當即便招呼道。

隨著何進的動作,當即文武齊聚,大軍開路,宮中禁軍不過略微抵抗,便繳械投降,很快外廷落入何進之手,雖未入內廷斬殺十常侍,然大局已定。

當何進揮軍入宮,大漢天子駕崩之消息,再無隱瞞,執金吾通報,全城縞素、爲君服孝。

執掌宮廷,待何進帶著百官入嘉德殿之時,已近正午。此刻皇帝之靈已然設立,劉辯、劉協二位皇子跪與一旁,眼含淚光。

皇帝靈柩於前,哪怕何進對著紗帳遮擋的董太后怒目而視,然卻不敢犯上。當即領著百官痛哭跪拜,山呼陛下!

“大將軍外廷以掃蕩乾淨,內廷不敢冒進,如今不如乘此機會,盡除閹黨!以安天下!”鎧甲雖以改孝袍,然一晚染血不少的袁紹,任然未除血性,隨著跪拜進言道。

不過比之袁紹的意氣風發,曹操卻有別的見解,隨即道:“大將軍,操還是以爲,當今之計,應先立新君,而後徐徐圖之。”

“孟德言之有理,國不可一日無君,應先正君位!”顯然比之殺十常侍,何進更迫不及待的讓侄兒座上皇位,當即言道。

言罷,猛然起身的何進,當即上前扶起滿眼呆滯的侄兒劉辯,隨後跪拜道:“臣何進請太子早日登基,以正大統!”

可顯然,劉辯並沒有想到舅父會有如此之舉,當聽到太子之言,更是回望胞弟劉協,滿臉不解。

倒是那聰慧的劉協,對視片刻後,埋下了幼小的腦袋,滿目淚水,似乎透著不甘心。

至於聽及何進之言,帳幔後的董太后更是猛然一頓,大有要與何進理論的模樣。不過著只是一瞬間,下一刻不甘又無奈中,唯有冷哼一聲拂袖而去。她清楚自己在爭鬥中輸了。

而這份驚訝,不僅僅在於董太后,就是何進帶入的文武百官,也有許多不解與疑惑,他們很清楚,皇帝想傳位的是幼子劉協。

然面對四處的刀兵,以及何進的勢大,這些忠臣們唯有低下了腦袋。

冷眼環視衆臣,無人敢出頭,當即何進招手喚來侍從,隨後一件早已準備好的龍袍出現在了何進手中。

除去孝服、龍袍加身,哪怕劉辯還在朦朧中,然以註定,他便是大漢下一任天子。

也到了著一刻,方纔同在帳幔後的何皇后,面色以不再有殤夫之痛,取代的全是得償所願的笑容。

隨後衆臣圍繞新君前往南宮主殿崇德殿,待身披龍袍、頭戴冕旒的劉辯,被何進牽上空置許久的皇位。百官跪拜,山呼萬歲!

隨即新君之爭,落下帷幕。十四歲的劉辯成爲了大漢天子,不過有著大將軍何進在朝,他更多的還是傀儡也。

不久先逝之帝劉宏葬於文陵,諡號孝靈帝。

靈:不勤成名曰靈;死而志成曰靈;死而神能曰靈;亂而不損曰靈;好祭鬼神曰靈;極知鬼神曰靈;不遵上命曰靈;德之精明曰靈。

而劉宏著靈帝之號,便出自著亂而不損之靈;其在位期間,最大事宜莫過於黃巾教之亂,由此諡孝靈帝。

然新君雖立,可宮中爭鬥就此了結了嗎?

不然,雖何進以絕對優勢讓劉辯登上了地位,可董太后、十常侍豈會就此罷休。哪怕他們都有些朝不保夕,但爲了利益,爭鬥將不會就此止步。

那日,劉辯登上帝位,何進當即入內廷面見如今的何太后,嚴明差點被加害之事,勢必要除去張讓等常侍。

可早先,面對十常侍的一陣哭求,何太后已然心軟,加之念及以前之情分,正因得償所願,而志得意滿的何太后,以答應將之保全,留做心腹。

隨之何太后便爲之說情,按照張讓等的說辭,將所有責任都推給了黑鍋佬蹇碩,並且提及當年他們出生寒微,能走到今日也是靠著十常侍的提攜,如今不該妄加殺害。

而隨著何太后之言,視機,十常侍也在張讓的帶領下,趕緊出來跪地哀求,賭咒發誓絕對忠於新君。

末了與何進有舊的常侍郭勝,趕緊遞上蹇碩之人頭。

如此見皇后求情,十常侍又哭的像個可憐蟲,本就優柔之何進心軟了,頜首同意。

只是端著人頭出宮,去安撫手下的何進卻不知,今日他留下的禍害,可不止害了他!

第三十五章 龜茲投降第九十八章 高調回歸(二)第一百四十五章 兄弟兄弟第八十四章 訓練精兵第九十章 雲臺宴會(四)第八十三章 相逢虎牢(三)第一百三十章 卸磨殺驢(二)第一百零八章 苦肉之計第一百二十章 利劍之殤第四十章 血還未冷第三十七章 仇人見面第一百章 姜麒請客(求收藏)第四十三章 東西兩漢(一)第一百一十九章 全面反擊(六)第三十三章 首戰顯威第二十三章 烽煙又起(求收藏)第五十八章 藏龍臥虎(二)第十四章 棄如敝屣第三十八章 形同陌路第四章 整軍完成(求收藏)第六章 姜家小子第三十七章 邯鄲光復第三十三章 誰是梟雄(十三)第八十三章 回京諸事(七)第一百一十一章 準備上任第二十六章 私自收編第六十四章 姜麒救母第八章 宮廷鉅變(五)第六十八章 子龍還鄉(一)第二十四章 父子離心第八十二章 相逢虎牢(二)第九十二章 姜麒施恩(求收藏)第六十二章 最後決戰(三)第六章 越騎重組第八十六章 誤會?誤會(求鮮花)第八十一章 相逢虎牢(一)第六十五章 最後決戰(六)第一百零八章 負荊請罪第六十三章 藏龍臥虎(七)第六十八章 子龍還鄉(一)第四十三章 童淵授藝(一)第五十六章 漢胡對峙第七十七章 姜家嫡子(求鮮花)第十四章 揮軍西北(求收藏)第六十八章 匈奴乞降(三)第四十二章 加官進爵(求收藏)第三十四章 恩怨情仇第三章 何苗告狀(求鮮花)第六章 宮廷鉅變(三)第十九章 董卓入京第三十一章 誰是梟雄(十一)第四十四章 童淵授藝(二)第十一章 將軍一怒第九十八章 姜麒被捕(求鮮花)第七章 小院趣事第四十八章 說客許攸第一百零六章 將帥不和第四十四章 急行廣宗第十三章 無情天家第九十八章 殺雞儆猴第一百三十四章 解甲歸田第二十章 誰是第一(二)第九十九章 小弟周瑜(求鮮花)第八十四章 訓練精兵第四十八章 血戰廣宗(一)第七十九章 武力征服第三章 何氏風雲第三十五章 誰是梟雄(十五)第八十二章 接收族兵(第二更)第九十二章 城門遇險(求鮮花)第八十三章 回京諸事(七)第五十五章 千里殺敵第十七章 飛將呂布(求收藏)第八十八章 姜、蔡定情(求鮮花!)第四十三章 童淵授藝(一)第十七章 代子拜師第四十九章 血戰廣宗(二)第九十五章 集市見聞第三十五章 龜茲投降第五十二章 決戰匈奴(十三)第八章 巧遇荀彧(求收藏)第六十七章 兄弟聚首(求收藏)第十七章 三河騎士第三十二章 誰是梟雄(十二)第一百零二章 大意被捉(求鮮花!)第十八章 姜、呂見面(求收藏)第八十五章 檢驗成果(求鮮花!)第二十八章 添油加醋第十二章 初嘗血腥第四十二章 臨別之教第九十九章 戰況緊急第七十四章 改元中平(求收藏)第九十六章 酒後失德(求鮮花!)第十章 黃巾再現(求鮮花)第八十九章 姜麒失蹤第九章 小鬼出籠第六十二章 最後決戰(三)第三十一章 誰是梟雄(十一)第七十三章 太史離去(求鮮花!)第十八章 母子相離
第三十五章 龜茲投降第九十八章 高調回歸(二)第一百四十五章 兄弟兄弟第八十四章 訓練精兵第九十章 雲臺宴會(四)第八十三章 相逢虎牢(三)第一百三十章 卸磨殺驢(二)第一百零八章 苦肉之計第一百二十章 利劍之殤第四十章 血還未冷第三十七章 仇人見面第一百章 姜麒請客(求收藏)第四十三章 東西兩漢(一)第一百一十九章 全面反擊(六)第三十三章 首戰顯威第二十三章 烽煙又起(求收藏)第五十八章 藏龍臥虎(二)第十四章 棄如敝屣第三十八章 形同陌路第四章 整軍完成(求收藏)第六章 姜家小子第三十七章 邯鄲光復第三十三章 誰是梟雄(十三)第八十三章 回京諸事(七)第一百一十一章 準備上任第二十六章 私自收編第六十四章 姜麒救母第八章 宮廷鉅變(五)第六十八章 子龍還鄉(一)第二十四章 父子離心第八十二章 相逢虎牢(二)第九十二章 姜麒施恩(求收藏)第六十二章 最後決戰(三)第六章 越騎重組第八十六章 誤會?誤會(求鮮花)第八十一章 相逢虎牢(一)第六十五章 最後決戰(六)第一百零八章 負荊請罪第六十三章 藏龍臥虎(七)第六十八章 子龍還鄉(一)第四十三章 童淵授藝(一)第五十六章 漢胡對峙第七十七章 姜家嫡子(求鮮花)第十四章 揮軍西北(求收藏)第六十八章 匈奴乞降(三)第四十二章 加官進爵(求收藏)第三十四章 恩怨情仇第三章 何苗告狀(求鮮花)第六章 宮廷鉅變(三)第十九章 董卓入京第三十一章 誰是梟雄(十一)第四十四章 童淵授藝(二)第十一章 將軍一怒第九十八章 姜麒被捕(求鮮花)第七章 小院趣事第四十八章 說客許攸第一百零六章 將帥不和第四十四章 急行廣宗第十三章 無情天家第九十八章 殺雞儆猴第一百三十四章 解甲歸田第二十章 誰是第一(二)第九十九章 小弟周瑜(求鮮花)第八十四章 訓練精兵第四十八章 血戰廣宗(一)第七十九章 武力征服第三章 何氏風雲第三十五章 誰是梟雄(十五)第八十二章 接收族兵(第二更)第九十二章 城門遇險(求鮮花)第八十三章 回京諸事(七)第五十五章 千里殺敵第十七章 飛將呂布(求收藏)第八十八章 姜、蔡定情(求鮮花!)第四十三章 童淵授藝(一)第十七章 代子拜師第四十九章 血戰廣宗(二)第九十五章 集市見聞第三十五章 龜茲投降第五十二章 決戰匈奴(十三)第八章 巧遇荀彧(求收藏)第六十七章 兄弟聚首(求收藏)第十七章 三河騎士第三十二章 誰是梟雄(十二)第一百零二章 大意被捉(求鮮花!)第十八章 姜、呂見面(求收藏)第八十五章 檢驗成果(求鮮花!)第二十八章 添油加醋第十二章 初嘗血腥第四十二章 臨別之教第九十九章 戰況緊急第七十四章 改元中平(求收藏)第九十六章 酒後失德(求鮮花!)第十章 黃巾再現(求鮮花)第八十九章 姜麒失蹤第九章 小鬼出籠第六十二章 最後決戰(三)第三十一章 誰是梟雄(十一)第七十三章 太史離去(求鮮花!)第十八章 母子相離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河县| 天祝| 太湖县| 屏南县| 昭通市| 大埔区| 梅河口市| 广元市| 新巴尔虎左旗| 玉田县| 高唐县| 威远县| 兴海县| 若尔盖县| 礼泉县| 丹寨县| 台东市| 佛坪县| 江津市| 高安市| 晋宁县| 潮州市| 宿州市| 门头沟区| 武功县| 浦城县| 额敏县| 镇远县| 乌海市| 通道| 合江县| 吐鲁番市| 株洲市| 佛冈县| 安西县| 呼玛县| 腾冲县| 乌兰浩特市| 江津市| 乌兰察布市| 文登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