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季
第二卷 瑪雅遺址
第12章 瑪雅遺址(8)
於是,有些學者提出了一種大膽的看法:他們認爲,在遙遠的古代,美洲熱帶叢林中可能來過一批具有高度文明的外星智能生命,他們走出飛船,教給了尚在原始時代的瑪雅人各種先進知識,然後又飄然而去。他們被瑪雅人認爲是天神。瑪雅文化中那些令人難以理解的高深知識,就是出於外星人的傳授。帕倫克石板上的雕刻,也是瑪雅人對外星宇航員的臨摹。外星人離去時,曾向瑪雅人許諾重返地球,但在瑪雅人的追求祭司預言天神返回的日子裡,這些外星人並未重新返回。於是這導致了瑪雅人對其宗教和祭司統治的信心喪失,進而引起了整個民族心理的崩潰,終於使人們一個個離開故鄉,各自走散。瑪雅文化就這樣消失了。
也許人們會指責這種看法帶有過多的假說意味。但即使否變了這種說法,也仍然無法圓滿地解釋瑪雅文化那神秘的內涵,那衆多令人不可思議的奇蹟,以及它突然消失的原因。
瑪雅人祭,又稱“人牲”,古代以人作爲犧牲祭祀鬼神的宗教活動。在瑪雅人的觀念中,從天堂到地獄,包括塵世間的一草一木、一時一事,無不屬於神的監管範圍。他們認爲自己惟一應該做的就是把世間最好的東西獻出來討好諸神,換取神對他們的寬容與關照。
在尤卡坦的奇琴伊察附近,有一口神秘的聖井,直徑約60米,深達20多米,井水泛黃,水草叢生。據說瑪雅人經常把活人扔進井裡,討好深居其中的神靈。蘭達曾帶著厭惡之情寫道:“瑪雅人曾有往這口井中扔活人的習俗。他們相信這些人並沒有死,儘管他們再也見不到他們了。
一些人爲了表示自己的虔誠,把自己的孩子也扔進去作了祭品。他們還往井裡扔寶石及其他他們認爲珍貴的東西。印第安人對此表現得極爲虔誠,如果這個國家盛產黃金,那麼大部分的黃金都被扔到了這座井中。”20世紀初,美國業餘考古學家愛德華·湯普森打撈出黃金、玉石之類的珍寶,石刀、長矛這樣的武器,還有數十具遺骸。說明蘭達所記述的“人祭”確實存在過。
瑪雅文明的特點:瑪雅文明古老而神秘,但總有一些有據可循的特點,以下列舉幾點瑪雅文明的特點:
1、瑪雅文明屬於石器文明,瑪雅人沒有發明使用青銅器,更不用說鐵器。
2、 掌握高度的建造技術,瑪雅人不會使用銅鐵,也不會使用輪車,輪子的概念雖然在陶器以及一種小玩具等文物中出現,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沒有實用化。但是卻創造了高度的城市文明。
3、農業以玉米爲主食,所以又稱爲“玉米文明”,沒有牛馬豬羊,沒有出現畜牧業的痕跡,農民採用一種極原始的米爾帕耕作法。
4、數學採用二十進制,發現並使用了“零”的概念(另一說則是由奧爾梅克人傳授),掌握高度的數學和天文曆法知識。
5、使用獨特的象形文字:瑪雅文字。
蒂卡爾瑪雅遺址(Tical)
蒂卡爾瑪雅遺址位於危地馬拉北部佩騰省東北部叢林中,東北距弗洛雷斯約35公里。約在1696年發現,1848年發掘,1955年起對外開放。古代瑪雅最大城市之一,建在沼澤環繞的丘陵上,由九組建築羣和大廣場組成,以橋樑和堤道相連。佔地面積約2.6平方公里。城市在公元800-900年間被遺棄。1963年起進行大規模發掘。考古、遊覽勝地。可乘飛機抵達,並有公路通危地馬拉城。
蒂卡爾是瑪雅古典時期最大的城邦,此時瑪雅的文明中心已從南部移到中部。公元292年,“美洲虎之爪”王開創王朝,建功立業。這位強而有力的瑪雅王天們六七十年,爲蒂卡爾日後稱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他之後,“蜷鼻王”、“暴風雨天王”將蒂卡爾推上了昌盛的巔峰,迎來了第一次盛世。但在公元6世紀中時,由於受到來自墨西哥北部移民大遷徙浪潮的衝擊,蒂卡爾發生了大的政治動盪,王朝風雨飄搖,城市建設一度停歇。100多年後,蒂卡爾才又生機重現;從小到大世紀末到整個8世紀,蒂卡爾再次冠絕當世,連續出現三個強大的國王:阿卡高王、雅克京王和奇坦王。今天考古發掘所看到的美輪美奐的蒂卡爾城,就建於這三個國王的太平盛世之時。第二次盛世時,蒂卡爾城市面積超過65平方公里,居民達5萬,共有3000座以上的金字塔,祭壇、石碑等遺蹟;影響的區域方圓500平方公里,控制著近200萬人口。僅在其中心區域,就有大型金字塔十幾座,小型神廟50多座;它們以古老的中心廣場爲核心分佈四周,旁邊還有裝飾著浮雕彩畫的王宮和廊廡圍繞的市場。好幾條高出地面的石砌大道,連接著各個宗教中心。
科潘瑪雅遺址(Copan)
科潘瑪雅遺址位於洪都拉斯首都特古西加爾巴西北部科藩省,距特古西加爾巴西北約225千米處。靠近危地馬拉邊境。科潘瑪雅遺址坐落在13公里長、2.5公里寬的峽谷地帶,面積0.15平方千米,海拔600米。科潘瑪雅遺址是公元前7~前1世紀洪都拉斯瑪雅古城的遺址。是古代瑪雅人的宗教和政治中心之一,瑪雅文明中最古老且最大的古城遺址。遺址中有金字塔、廣場、廟宇、雕刻、石碑和象形文字石階等建築。是十分重要的考古地區。
這裡依山傍水,土地肥沃,森林密佈。科潘是瑪雅文明中最古老且最大的古城遺址。它吸引了許多外國學者到此進行考古研究,也是洪都拉斯境內重要的旅遊點之一。
公元前200多年,科潘是瑪雅王國的首都,也是當時的科學文化和宗教活動的中心,1576年,西班牙迭戈·加西亞在從危地馬拉去洪都拉斯的途中,發現了這處淹沒在草莽叢中的古城遺址。遺址的核心部分是宗教建築,主要有金字塔祭壇、廣場、6座廟宇、石階、36塊石碑和雕刻等;外圍是16組居民住房的遺址。最接近宗教建築的是瑪雅祭司的住房,其次是部落首領、貴族及商人的住房,最遠處則是一般平民的住房。這反映了階級社會中等級制度的宗教特點和宗教祭祀的崇高地位,具有鮮明的等級特徵。
在廣場的山丘上有一座祭壇金字塔,高30米,共有63級臺階,它是由2500塊刻著花紋及象形文字的方石塊壘成,由一個寬約10米、長約60米的石梯直通塔頂。石階兩側雕刻著兩條倒懸著的花斑大蟒。每級石階都刻著瑪雅人的象形文字。石碑都是用整塊山巖雕鑿而成,上面刻滿了象形文字。這些圖案和文字記載了瑪雅人的重大事件。所以又名爲“象形文字石階”。這個石階是祭司和部族首領在瑪雅人祭祀的活動中登上塔頂進行祭祀的通道。
在廣場附近,一座廟宇的臺階上立著一個非常碩大的、代表太陽神的人頭石像,上面雕刻著金星。另一座廟宇的臺階上,是兩個獅頭人身像,雕像的一隻手握著一把象徵著雨神的火炬,另一隻手攥著幾條蛇,嘴裡還叼著一條蛇。在山坡和廟宇的臺階上,聳立著一些巨大的、表情迥異的人頭石像。據說,瑪雅人的第一位祭司、象形文字和日曆的發明者伊特桑納死後,就被雕刻成衆神中的主神供奉於此。另一個長1.22米、高0.68米的祭壇上,刻有4個盤腿對坐的祭司。他們身上刻有象形文字,手中各拿著一本書。在這個祭壇的雕刻羣中,還有用黑色巖石碎片鑲嵌成花斑狀的石虎和石龜。
在廣場的中央,有兩座有地道相通、分別祭太陽神和月亮神的廟宇,各長30米,寬10米。牆壁和門框中有豐富多彩的人像浮雕。在兩座廟宇之間的空地上,聳立著14塊石碑,這些石碑建於613年至783年之間,所有的石碑均由整塊的石頭雕刻而成,高低不一,上面刻滿了具有象徵意義的雕刻和數以千計的象形文字,在衆多的人物雕像中,只有一個看起來像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