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季
第二卷 瑪雅遺址
第07章 瑪雅遺址(4)
瑪雅是瑪雅人、瑪雅語和瑪雅文明的統稱和簡稱。瑪雅文明是南美洲古代印第安人文明,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
傑出代表,以印第安瑪雅人而得名。主要分佈在墨西哥南部、危地馬拉、巴西、伯利茲以及洪都拉斯和薩爾瓦多西部地區。瑪雅文明在物質文化、科學藝術等方面有很大成就。瑪雅文明約形成於公元前1500年,公元前400年左右建立早期奴隸制國家,公元3~9世紀爲繁盛期,15世紀衰落,最後爲西班牙殖民者摧毀,此後長期湮沒在熱帶叢林中。
瑪雅人在數學與天文學方面非常精通,其理解與預知各星球運動的本領是根據曆法計算出來的,常在一些重要的儀式上表現。他們住在一個小村子裡,每當有重大事情發生時,就可聚集在其中心地商量討論,這個小村子現已不再存在。貴族武士和牧師統治著這個社會、
根據瑪雅曆法的預言傳說,我們所生存的世界,共有五次毀滅和重生週期——每一週期即所謂的“太陽紀”。按照這一傳說,現在我們正處在“第5太陽紀”並且,當時的瑪雅人認爲,在每一紀結束時,都會在我們生存的家園上演一出驚心動魄的毀滅悲劇。由於這一預言隱含的巨大商機,故爲廣大媒體和電影公司廣爲宣傳,催生了《2012》等著名災難片。
瑪雅預言核心內容主要介紹了人類的上幾次毀滅時間和毀滅原因,並且預言在西元2012年12月21日前後。本次人類將進入一個與本次文明毫無關係的一個全新的文明。很多人將其理解爲2012世界末日,其實準確的說,瑪雅人所指的末日並不是一切都被毀滅,而是一次大更新,大淨化,當然淨化過程中,人類會面臨一次大淘汰,很多人會被淘汰掉。
瑪雅預言認爲太陽紀只有五個循環,一旦太陽經歷過5次死亡地球就要毀滅,而第五太陽紀始於紀元3114年8月11日,歷經瑪雅大週期5125年後迎向最終結束。現今西曆對照這終結日,就在西元2012年12月21日前後。此後,人類將進入與本次文明毫無關係的一個全新的文明。
瑪雅預言認爲從西元1992年 - 2012年,這二十年是地球進入大週期的最後階段,瑪雅人記載這是同化銀河系前一個重要時期,他們稱之爲“地球更新期”(Earth Regeneration Period),在這個時期地球要達到完全“淨化”,而更新期過後地球將走出射線範圍進入同化銀河系的新階段。大週期後將會發生根本變化,預言中稱爲“同化銀河系”(Galatic Synchronization)。2012年12月21日前後,這個更新過程結束,更新的結果將展現,人類將在大淘汰後面臨進入新的文明。
奇琴·伊察城邦遺址位於尤卡坦半島北部,是瑪雅古國最大、最繁華的城邦,
瑪雅
始建於公元514年,13世紀突然廢棄,原因不明。聞名世界的庫庫爾坎金字塔,令人驚歎之處即“羽蛇下凡”奇景。
公元九世紀,居民遺棄大城市導致幾百萬人喪生。科學家從湖泊採集的樣本證明,極度乾旱是造成毀滅的主因。 “庫庫爾坎”在瑪雅語中意爲“帶羽毛的蛇神”。古代瑪雅人認爲羽蛇神使土地肥沃,並保佑農作物豐收。每年春分和秋分兩天,當日落偏西,陽光斜射,金字塔陰影形成如蛇身般波浪形,並與階梯底部的羽蛇神頭部雕像連成一體,隨著落日角度的變化,映出的圖像如同有生命的蛇在遊動。
瑪雅曆法把一年分爲18個月,每月20天,另有5天禁忌日,其和正好是地球公轉週期。春分和秋分兩天太陽直射赤道,白天黑夜等長。“羽蛇下凡”是把精確的天文計算與精美的建築藝術結合的奇蹟。
瑪雅文明形成於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400年建立早期奴隸制國家,公元3—9世紀爲繁盛期,15世紀衰落。
18世紀末開始引起學術界注意,19世紀末發掘一批重要遺址,開始瑪雅文明的現代考古學研究。20世紀50年代後,研究進展較快,形成專門的“瑪雅學”,是世界考古學及歷史學研究的重要領域。瑪雅文明的發展階段,說法不一。據美國考古學家N.哈蒙德的劃分,可分爲前古典期、古典期和後古典期三個階段。
前古典期(公元前1500年-公元300年)也稱形成期,曆法及文字的發明、紀念碑的設立及建築的興建均在此時期。在尤卡坦半島中央佩滕盆地及周圍山谷已出現定居的農業生活,玉米、豆類是其主要作物。由土臺、祭壇等組成的早期祭祀中心已建立,此後出現國家萌芽,並出現象形文字。
古典期是全盛期(約4世紀-9世紀),此時期文字的使用、紀念碑的設立、建築的興建及藝術的發揮達於極盛。各地較大規模的城市和居民點數以百計,都是據地自立的城邦小國,尚未形成統一國家。各邦使用共同的象形文字和曆法,城市規劃、建築風格、生產水平大體一致。主要遺址大多分佈在中部熱帶雨林地區,蒂卡爾、瓦哈克通、彼德拉斯內格拉斯、帕倫克、科潘、基裡瓜等祭祀中心已形成規模宏大的建築羣。蒂卡爾遺址由數以百計的金字塔式臺廟組成,氣勢宏偉,城區面積達50平方公里,估計居民有4萬。此時出現大量紀年碑銘,一般每隔5年、10年或20年建立一座,成爲獨特的記時建築。公元800年—公元900年,祭祀中心突然廢棄,瑪雅文明急劇衰落。11世紀以後,瑪雅文明中心開始逐漸移向北部的石灰巖低地平原。
後古典期(約9世紀-16世紀 ),此時期北部奇琴·伊察及烏斯馬爾等城邦興起,文化逐漸衰落。
後古典期的文化有濃厚的墨西哥風格。從墨西哥南下的托爾特克人征服尤卡坦,並以奇琴·伊察爲都城。建築中出現石廊柱羣及以活人爲祭品的“聖井”、球場,還有觀察天象的天文臺和目前保存最完整的高大的金字塔式臺廟,崇拜羽蛇神魁扎爾科亞特爾。此後北部的瑪雅潘取代奇琴·伊察成爲後古典期文化的中心。這一時期的陶器和雕刻藝術較粗糙,世俗文化興起,並帶來好戰之風。瑪雅潘的統治者與其他城邦結成聯盟,用武力建立自己的統治。公元1450年,可能由於內部叛亂,瑪雅潘被焚燬,此後百年中文化趨於衰落。公元1523—公元1524年,西班牙殖民者乘虛而入,從墨西哥南下,佔領尤卡坦半島,瑪雅文明被摧毀。
瑪雅文明屬於新石器時代和銅石並用時代,工具、武器全爲石制和木製,黃金和銅在古典期之末纔開始使用,一直不知用鐵。農業技術簡單,耕作粗放,不施肥料,沒有牲畜,後期有水利灌溉。手工製品有各種陶器、棉紡織品等。不同村落和地區間有貿易交換關係。瑪雅人的建築工程達到古代世界高度水平,能對堅硬的石料進行雕鏤加工。建築佈局嚴謹、結構宏偉,其金字塔式臺廟以廢棄物和土堆成,外鋪石板或土坯,設有石砌梯道通往塔頂。其雕刻、彩陶、壁畫等皆有極高的藝術價值,著名的博南帕克壁畫表現貴族儀仗、戰爭與凱旋等,人物形象千姿百態,栩栩如生,是世界壁畫藝術寶藏之一。
瑪雅文明在天文、數學等方面達到極高成就。通過長期觀測天象,已掌握日食週期和日、月、金星等運行規律,在前古典期之末已創制出聖年曆和太陽曆兩種曆法,前者一年13個月,每月20天,全年260天;後者一年18個月,每月20天,另加5天忌日,全年365天,每4年加閏1天。每天都記兩歷日月名稱,每52年重複一週,其精確度超過同時代希臘、羅馬曆法(後被阿茲特克人採用)。數學方面,瑪雅人使用“0”的概念比中國人早800年,比歐洲人早1000年,計數使用二十進位制。瑪雅文明的另一獨特創造是象形文字體系,其文字以複雜的圖形組成,一般刻在石建築物如祭臺、梯道、石柱等之上,刻、寫需經長期訓練。現已知字符800餘,除年代符號及少數人名、器物名外,多未釋讀成功。當時使用樹皮紙和鹿皮寫書,內容主要是歷史、科學和儀典,至今尚無法釋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