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八十六章 李自成說東虜(求訂閱)

李自成勉強(qiáng)笑說:“你們是額的親信謀臣,歷年來贊襄帷幄,到底眼光長遠(yuǎn),不同於一班文臣。說到韃子南犯的事,額何曾不在心中想過?在東征的路上也想過多次。不過……”

趁著李自成片刻沉吟,宋獻(xiàn)策迅速向李巖遞上一個眼神。皇帝臉上的笑容消失,似乎不同意他們對滿清韃子的顧慮。再有之前汝侯提議對吳三桂動手也不被皇帝接受,看來這皇帝心中早有定計。事情若有不妙的話,千萬別硬上。

“不過,”李自成接著說,“以額想來,韃子內(nèi)部還沒消停,我大順兵鋒勁銳,將士們連戰(zhàn)連勝士氣正旺,這個時候他們未必敢在南犯入塞。”

新朝要有新氣象,如果是大順朝坐天下了,韃子入塞,還能風(fēng)捲殘雲(yún)一樣連破數(shù)十州縣,連勝數(shù)十陣,那新朝與舊朝還有什麼區(qū)別?

李自成是絕對不認(rèn)同的,也絕對不會退縮的。韃子要是入塞,等來的就必然是與大順兵的傾力一戰(zhàn)。

韃子真就那麼狂妄,敢來南犯嗎?李自成覺得那是不可能的。

宋獻(xiàn)策看李自成心中已經(jīng)有了自己的想法,趕快說道:“陛下英明,比臣料事深遠(yuǎn)。願聞陛下睿見,以釋愚臣杞人之憂。”

這話叫李自成聽得舒服,臉上終於又露出了微笑。胸有成竹地說:“崇禎這十七年中,乃是因爲(wèi)朝政腐敗,糧餉匱乏,以至於兵無鬥志,更見兵力空虛,才使得韃子幾次入犯,攻破城寨,飽掠而歸。而目前我大順兵破北都,鼎立新朝。正值兵強(qiáng)馬壯,軍威旺盛之際,韃子又非想不到,如何會來觸這個黴頭?”

“陳演就曾上過一道奏疏,言語建奴人少而兵精。數(shù)次入塞,雖然威逼燕京,馬踏畿輔,深入冀南,橫掃齊魯,俘獲衆(zhòng)多人口,掠去糧食財物,皆全師而歸。似乎如入無人之境,無人能抵。其實(shí)則有不然。韃子每每能夠得手,皆是因爲(wèi)中原廣大,朱明可在一處輕易集結(jié)上十萬大軍,卻沒辦法在所有的大小州縣府城內(nèi)全都佈置上五七千人。

韃子兵鋒勁銳不假,但攻城拔寨看似都能拿下,實(shí)則卻是在避實(shí)擊虛,這才能屢屢破城得手。如有一二城池,官民同心固守,韃子爲(wèi)避免死傷,也就舍而不攻了。

而如津門衛(wèi)城,漕糧重地,駐有重兵,防備森嚴(yán),韃子根本就不會去攻打。還有上次韃子入塞,在魯南的兗州城下也吃了大虧,然後就也是不打了。

因爲(wèi)堅(jiān)持打下去他們會死掉更多的人。便是能拿下兗州城池,最後也是得不償失!

可惜如此城池何其至少?朱明上下暮氣沉沉,軍紀(jì)敗壞,士兵從來不練,見敵即潰,加上文武不和,各自一心,既不能戰(zhàn),也不能守。遂成了韃虜滿萬不可敵之聲名。

泱泱華夏竟任由區(qū)區(qū)韃虜肆虐逞兇,朱明焉能還敢稱呼天子,代天牧民?

陳演說的很有道理。這韃子是兇蠻,但他們最大的缺點(diǎn)就是人少,兵將雖精銳,但死一個就少一個。韃子死不起人的。

一個娃娃落地,從嬰幼長成年,少說也要有十五年,能真正上陣殺敵,刀槍弓馬都使喚的純熟,那少說也要到二十歲。

韃子就那點(diǎn)人口,要是年年都死個大幾千人,他們等不到小娃娃長大,自家的男人就早死光了。

久而久之,韃子也就養(yǎng)成了趨利避害的習(xí)性。

不然那錦州一戰(zhàn)怎麼就圍而不打,直耗了兩年多光景,叫祖大壽一粒糧食也沒有了,只能開城投降,這才得手?

就是因爲(wèi)韃子的人太少。他們拼不起。

而眼下額大順新立,精兵猛將額都應(yīng)有盡有,戰(zhàn)力遠(yuǎn)非朱明的熊兵孬將可比。

韃子若是此時南下進(jìn)犯來,與額的大順軍一戰(zhàn),就算是勝利了,他們自己的死傷豈會小了?那八旗內(nèi)部的掌權(quán)者可不又要鬧騰了麼?

最後便是在京畿得到再多的錢財糧秣都是得不償失。

且要知道,吳三桂是從寧遠(yuǎn)南下了,可寧遠(yuǎn)城近海的覺華島上,鄭芝龍還有一支兵馬守在那呢。”

吳三桂都南下撤退了,鄭軍卻還堅(jiān)持不動搖,誰都明白鄭芝龍的打算是什麼。鄭軍與滿清的戰(zhàn)爭並不會以朱明盡棄關(guān)外之地而結(jié)束,相反,二者的戰(zhàn)爭還將繼續(xù)進(jìn)行。

這直讓李自成想到了鄖陽,小小一個鄖陽,就因爲(wèi)高鬥樞這個硬骨頭,那在荊襄牽制了他多少兵馬?

白旺手下足有七八萬大軍,在彈壓地方,看住左良玉之餘,還有一個重要人物就是用來看住鄖陽的。但高鬥樞真的是一個人物啊,靠著小小鄖陽,靠著貧瘠的鄖陽,幾年來多艱苦的局面都硬是支撐了下來。再加上左良玉的鬧騰,白旺軍雖然屢次擊敗左軍,卻還並不能真正的給之重創(chuàng)。反而被其牽扯了注意力,讓高鬥樞看到機(jī)會,把均州又奪回去了。以至於李自成都不得不讓前營制將軍袁宗第在西北戰(zhàn)事平靜後即可率軍南下。

這覺華島對於滿清,與鄖陽對於李自成,那是何其相似。

有了覺華島上的這支鄭軍存在,滿清想大舉進(jìn)關(guān)也不能啊。不然,鄭軍還不趁機(jī)把他們的老家給攪翻天啊?

根本不知道鄭芝豹已經(jīng)帶軍去了朝鮮的李自成如此的想著。

你不能說他想的沒有道理,只是有些想當(dāng)然了。

這番話還是有說服力的,宋獻(xiàn)策當(dāng)下就‘服’了,說道:“陛下睿謀宏遠(yuǎn),燭照虜情,實(shí)非臣等所及。然臣等恐事出料外,那吳三桂若與韃虜勾當(dāng)……,實(shí)不得不防,所以當(dāng)命光山伯(劉體純,右營右標(biāo)果毅將軍)由通州直趨薊州,再使人立即刺探山海關(guān)與遼東軍情,不可稍有疏忽。”

“嗯,這倒也妥帖。就派劉體純部去薊州。也是督促白馬兩部攻取灤州。”

李巖見李自成到底還聽的進(jìn)言,趕快說道:“陛下,我朝新建,想要收復(fù)關(guān)外失地,同東虜就早晚必有一戰(zhàn),不可不放在心中。兵法雲(yún):昔之善戰(zhàn)者,先爲(wèi)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以臣之愚見,即應(yīng)以不可勝之勢,使敵人不敢來犯。”

李自成現(xiàn)在是不想跟滿清見仗的。崇禎帝還沒死,朱明還沒倒下,這纔是他當(dāng)前最大的敵人。李巖說能使敵人不敢來犯,這叫他興趣大增。

立刻問道:“軍師可有教額?如何使敵人不敢來犯?”

李巖回答說:“先聖有言: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臣以爲(wèi)這‘道’就是仁義,就是仁政;‘法’就是法制,既指治理國家的法制,也指軍紀(jì)嚴(yán)明。所以臣惟望陛下“修道而保法”,便不必?fù)?dān)憂東虜乘機(jī)來犯了。”

“軍師是額的心腹,還有什麼不能名言的?無須顧忌,盡言其詳。”說白了,李自成的知識水準(zhǔn)低,李巖的話他聽得懂,但想不明白。

“陛下始入京師,老天便普降甘霖,解京畿數(shù)月旱情。此天意在我也。兼之三軍將士紀(jì)律嚴(yán)明,於民秋毫無犯,則黔首百姓之心已然盡得也。但天下人心更在於士心。數(shù)日來,義侯(張鼐)先後使人送來大小文武數(shù)百人,內(nèi)中亦有良善。陛下當(dāng)迅速擇賢選良,或入中央,或充任地方,好叫北地州縣盡入我手。如此上下通達(dá),方好政通人和。”

簡單的說來,這就是李自成主動化解自己與士紳階層的矛盾,一如牛金星準(zhǔn)備的科考一樣。但李巖也知道牛金星性格,他人再是耿直,也萬不會去提及科考的。

不過李自成已經(jīng)明白李巖的意思了。他這是要自己迅速的向士紳階層釋放善意,好徹底的將現(xiàn)如今大順軍佔(zhàn)據(jù)的地盤捏合成一個整體。

李自成也希望如此啊,可這談何容易?

三年不徵的前頭,還有‘均田免糧’這四個字呢。

這四個字可是李自成在中原起家的根本性綱領(lǐng),而且他早前也始終是這麼做的。所到之處,士紳官僚無不遭殃,對於士紳階層言,李自成惡跡斑斑。

可不是他口頭言語一二就能將這些影響徹底抹消的。

何況李自成這人打心眼裡就仇視士紳,在進(jìn)京師前,他與手下的核心集團(tuán)就有拷掠追贓的打算。主要是關(guān)中集團(tuán),李自成的老兄弟們定下的事。

原因很簡單,一是解決錢響問題,二是報復(fù)。

不止是對貪官污吏的報復(fù),更是對整個官員羣體的報復(fù)。橫豎在他們眼中的前朝達(dá)官顯貴,那就沒一個是好東西。若不是滿京城的官兒都逃之夭夭,城內(nèi)只剩了大貓小貓三兩隻,現(xiàn)如今可能拷掠追贓都已經(jīng)在進(jìn)行中了。

六品以上的官兒都逃不了。閣老十萬,部院京堂錦衣七萬或五萬、三萬,科道吏部五萬、三萬,翰林三萬、二萬、一萬,部屬而下則各以千計矣。

劉宗敏的五千副夾棍會叫滿京城的官兒們都哀號欲絕的喊大明我錯了,會萬分的思念崇禎皇帝的好。

與已經(jīng)不是不按規(guī)矩出牌了,而直接是掀桌子的李自成相比,崇禎帝的性情多疑、刻薄寡恩都是那麼的有愛。夾棍之下不知道多少個官兒們會痛心疾首,悔不當(dāng)初。

懊惱自己把破銅當(dāng)金子,把魚目當(dāng)珍珠。

能允許手下人做出這等事,甭管怎麼說李自成,都抹不掉他內(nèi)心中仇視官僚士紳的因子。

李巖如此建議,全然是讓他先對士紳階級服軟,給遞出一個橄欖枝來。

李自成臉色肉眼可見的嚴(yán)肅來。

第八章 一舉兩得之佳事第二百九十七章 齊王?鄭芝龍想幹啥?第八十章 對壘(求收藏)第一百一十二章 江南第三百三十五章 豪格授首第三百四十九章 裝神弄鬼,我信你的鬼!第二百一十七章 南洋宣慰使(求訂閱)番外4第七十四章 庸臣碌碌番外3第一百五十六章 前腳抵京,後腳攤牌第二百四十八章 和平共處五項(xiàng)原則第三百六十五章 兵敗如山倒第四百一十八章 大手筆第一百九十四章 遲到的金手指?(求訂閱)第三百九十七章 叛徒的下場第四百四十章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第三百七十九章 再添實(shí)力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舉而多得第四百一十一章 攻城第一百九十三章 幫一把李自成(求訂閱)第五百三十一章 有備無患第三百六十五章 兵敗如山倒第一百零八章 秩序第三章 朝廷能容的下我等嗎?開篇第二十章 調(diào)兵遣將第一百四十三章 來年……第六十七章 討滿檄文第二百一十九章 罵名滾滾來(求訂閱)第一百三十三章 歡呼第三百六十三章 破賊,殺虜!第四百五十一章 國策第一百二十三章 進(jìn)兵島南第三百九十四章 嶽無敵第四百六十四章 過了這村兒沒這店兒第四百一十七章 ‘仁人志士’第五百二十六章 士林第二百九十五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五百零二章 西部驚變第四百四十六章 文武分歧第三百九十二章 我軍必勝!第三百二十六章 樹倒猢猻散第三百一十五章 阿濟(jì)格北去第一百六十八章 大順文武(求訂閱,10/10)第二百零五章 臨走前去一趟關(guān)外(求訂閱)第五百一十八章 叫城第二百三十五章 進(jìn)城啦,抄大戶啊……第二十九章 圍城打援第五百一十一章 還有隱情第七十一章 N姓家奴第三百六十三章 破賊,殺虜!第一百一十七章 下澎湖番外2第一百二十章 世外桃源第四百一十八章 大手筆第一百七十八章 這兒子死得值啊第四百五十六章 海東總管第二百一十一章 範(fàn)永鬥範(fàn)大人(求訂閱)第十章 好法子第二百八十九章 大明危矣第四百七十七章 餘波第一百三十四章 晉西鹽商第四百九十章 呂宋第一百六十章 還敢不捐款?(求訂閱,2/10)第四百二十一章 大勢所趨!第四百一十章 農(nóng)民和商人第二十八章 俘虜第四百五十五章 東海第二百三十二章 咆哮的德川家光第二百四十九章 打西班牙還需要理由嗎?第五百四十三章 逃離第三百九十三章 北伐首戰(zhàn)第二百二十一章 日女不入中原?(求訂閱)第二十章 調(diào)兵遣將第五百三十三章 君臣第一百八十三章 師傅都不管用,徒弟很能耐麼(求訂閱)第五百三十八章 我拿今天換明天第五百七十六章 使團(tuán)北上第四百零三章 又炸營了?第二百六十四章 南明伐北清,這還真有點(diǎn)虛幻第一百三十九章 意外之驚喜第五百八十一章 奶一口第四百三十六章 皇商第二百七十六章 忠孝節(jié)義,無一不缺第二百七十五章 痛快,痛快,真是痛快!第二百四十四章 南洋大會盟(求訂閱)第二百九十一章 北復(fù)中原一場空第九十章 無恥第五十四章 覺華島上第一百三十二章 冷兵器的閃耀十五走親戚,第三更來不及了第一百五十二章 李自成第二百一十四章 荷蘭人很不開心(求訂閱)第一百九十五章 明清歇戰(zhàn),先滅李賊?(求訂閱)第四百四十一章 買命錢與賣命錢第一百七十章 一個藉口(求訂閱)第三百五十八章 詔書第四百一十二章 相州韓氏第三百五十五章 應(yīng)天奪權(quán)
第八章 一舉兩得之佳事第二百九十七章 齊王?鄭芝龍想幹啥?第八十章 對壘(求收藏)第一百一十二章 江南第三百三十五章 豪格授首第三百四十九章 裝神弄鬼,我信你的鬼!第二百一十七章 南洋宣慰使(求訂閱)番外4第七十四章 庸臣碌碌番外3第一百五十六章 前腳抵京,後腳攤牌第二百四十八章 和平共處五項(xiàng)原則第三百六十五章 兵敗如山倒第四百一十八章 大手筆第一百九十四章 遲到的金手指?(求訂閱)第三百九十七章 叛徒的下場第四百四十章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第三百七十九章 再添實(shí)力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舉而多得第四百一十一章 攻城第一百九十三章 幫一把李自成(求訂閱)第五百三十一章 有備無患第三百六十五章 兵敗如山倒第一百零八章 秩序第三章 朝廷能容的下我等嗎?開篇第二十章 調(diào)兵遣將第一百四十三章 來年……第六十七章 討滿檄文第二百一十九章 罵名滾滾來(求訂閱)第一百三十三章 歡呼第三百六十三章 破賊,殺虜!第四百五十一章 國策第一百二十三章 進(jìn)兵島南第三百九十四章 嶽無敵第四百六十四章 過了這村兒沒這店兒第四百一十七章 ‘仁人志士’第五百二十六章 士林第二百九十五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五百零二章 西部驚變第四百四十六章 文武分歧第三百九十二章 我軍必勝!第三百二十六章 樹倒猢猻散第三百一十五章 阿濟(jì)格北去第一百六十八章 大順文武(求訂閱,10/10)第二百零五章 臨走前去一趟關(guān)外(求訂閱)第五百一十八章 叫城第二百三十五章 進(jìn)城啦,抄大戶啊……第二十九章 圍城打援第五百一十一章 還有隱情第七十一章 N姓家奴第三百六十三章 破賊,殺虜!第一百一十七章 下澎湖番外2第一百二十章 世外桃源第四百一十八章 大手筆第一百七十八章 這兒子死得值啊第四百五十六章 海東總管第二百一十一章 範(fàn)永鬥範(fàn)大人(求訂閱)第十章 好法子第二百八十九章 大明危矣第四百七十七章 餘波第一百三十四章 晉西鹽商第四百九十章 呂宋第一百六十章 還敢不捐款?(求訂閱,2/10)第四百二十一章 大勢所趨!第四百一十章 農(nóng)民和商人第二十八章 俘虜第四百五十五章 東海第二百三十二章 咆哮的德川家光第二百四十九章 打西班牙還需要理由嗎?第五百四十三章 逃離第三百九十三章 北伐首戰(zhàn)第二百二十一章 日女不入中原?(求訂閱)第二十章 調(diào)兵遣將第五百三十三章 君臣第一百八十三章 師傅都不管用,徒弟很能耐麼(求訂閱)第五百三十八章 我拿今天換明天第五百七十六章 使團(tuán)北上第四百零三章 又炸營了?第二百六十四章 南明伐北清,這還真有點(diǎn)虛幻第一百三十九章 意外之驚喜第五百八十一章 奶一口第四百三十六章 皇商第二百七十六章 忠孝節(jié)義,無一不缺第二百七十五章 痛快,痛快,真是痛快!第二百四十四章 南洋大會盟(求訂閱)第二百九十一章 北復(fù)中原一場空第九十章 無恥第五十四章 覺華島上第一百三十二章 冷兵器的閃耀十五走親戚,第三更來不及了第一百五十二章 李自成第二百一十四章 荷蘭人很不開心(求訂閱)第一百九十五章 明清歇戰(zhàn),先滅李賊?(求訂閱)第四百四十一章 買命錢與賣命錢第一百七十章 一個藉口(求訂閱)第三百五十八章 詔書第四百一十二章 相州韓氏第三百五十五章 應(yīng)天奪權(quán)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南县| 绵阳市| 祁东县| 汉中市| 常州市| 米易县| 崇信县| 陇川县| 西和县| 洛南县| 门头沟区| 宁国市| 宝丰县| 白朗县| 祥云县| 迭部县| 荥经县| 竹溪县| 武川县| 鸡泽县| 德钦县| 建宁县| 威海市| 文水县| 元朗区| 万源市| 辽宁省| 静乐县| 六盘水市| 文成县| 荔浦县| 广平县| 乐清市| 济阳县| 庆城县| 博客| 莒南县| 嘉祥县| 南漳县| 治多县| 包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