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52章 輕賺徐州(中)

“那大將軍是何意?”

“如今青州軍中很多的士兵,甚至是中下級的軍官,都是沒有娶妻生子,其中許多人已經跟隨我數年了。”劉預有些自責的說道。

因爲連年的戰亂,大量的流民涌入青州,但是因爲要長途跋涉,這些流民中大多數都是健壯的男子,這就導致如今的青州一直都是男多女少,許多的青州軍士兵,就算是有錢有糧也娶不到妻子。

“可是,裴盾這些家眷也沒有多少啊,總共不過一二十人,而且那些姬妾也就罷了,算不得什麼良人,可是裴盾的好幾個女兒也在其中,要是被大將軍任意發配了,傳出去可不是什麼好名聲。”華琇說道。

“嘿嘿,當然不是任意發配了,我看重的就是裴盾的這幾個女兒。”

劉預知道裴盾的幾個女兒,都是有名的端莊女子,在徐州的官宦才俊中也是很有知名度的,就連歷史上匈奴漢國的趙固接受裴盾投降後,也是屁顛的娶了裴盾的一個女兒。

“那大將軍打算?”華琇問道。

“裴盾的姬妾都送到青州去,等我們回去了再分配。”劉預把華琇拉到了旁邊的廊下,繼續說道。

“至於裴盾的幾個女兒,我打算把她們嫁給劉混等人,畢竟河東裴氏往常時候,可不是劉混這等寒門能娶到的。”

魏晉時代已經開始重視婚宦,也即是講究門當戶對,往往都是高門大族之間相互聯姻,而普通的寒門根本不可能迎娶到高門貴女,除非有重大的利益交換。

他口中的彭城劉混,只不過是徐州彭城的寒門,雖然劉混的宗族出身於西漢楚王劉交,也算是徐州的高門大姓,但是那是數百年傳家的大宗,劉混這些旁支都是作爲附庸而存在的。

這一次,因爲匈奴漢國趙固的燒殺搶掠,導致宗族南逃,這纔給了劉混用武之地,憑藉著膽識投效到了青州軍麾下,也算是給自己謀了個前途。

兩天後,劉預就親自任命彭城人劉混、何衡、高謙等人爲徐州督護,各領宗族駐守彭城、下邳和蘭陵。

徐州,彭城。

劉預正在向剛剛升任督護的劉混、何衡等人詢問有關滯留徐州的流民情況。

“大將軍,如今在淮泗之間,大概有十多萬流民,這些都是在各地自建塢堡駐守,因爲與當地的土著多有土地和水源的矛盾,彼此之間爆發的爭鬥也是不少。”劉混說道。

“整個北半個徐州,恐怕就有塢堡數百,其中大者有流民數千,小者不過百餘家。”何衡說道。

“那這些流民之中,沒有比較有威望的人,來統領嗎?”劉預問道。

這些徐州淮泗之間滯留的流民,就是後世東晉“北府兵”的來源之一。

在永嘉之亂髮生後,幾乎半個北方中原的漢人南遷,都是經由徐州淮泗水域南下,渡過淮河到達揚州的。

“沒有,這些流民都是彼此不統屬,所以往往都是勢力單薄,往往爭鬥不過那些當地的世家大族。”劉混說道。

“而且,有的時侯,這些流民還要被世家大族當成部曲一般驅使。”

劉預聽到這個消息,也是有些底氣了。

如今的天下,與後世明清的土地矛盾不同,人口的重要性可是遠遠大於土地的。

就比如現在的徐州,已經算是北方的膏腴之地,但是依然有大片大片的荒地沒有得到開發,反而是都缺少勞動力。

所以,當劉預知道在徐州淮河附近滯留十多萬流民後,就迫不及待的想要把這些南逃的流民都給招募回來爲自己所用。

“現在,胡虜趙固已經被趕跑了,把這些流民招攬到彭城、下邳兩郡附近,應該不是什麼難事吧。”劉預說道。

此時的徐州刺史部形狀,是南北狹長的長條狀,如今劉預受限於兵力數量,真正能影響到的只有北部的半個徐州,也就是彭城、下邳、東海三地,至於臨淮和廣陵都是大片的水網密佈,反而類似江東水鄉,一直都是受到江東勢力的影響較大。

“大將軍,這未必容易啊,這些流民都是滯留淮泗,就是因爲前一陣吳興錢璯佔據廣陵作亂,如今錢璯之亂被平定,這徐州通往江東的道路就暢通了,只怕許多流民就想繼續南下江東了。”劉混說道。

“如今徐州已經平定,胡虜石勒也被我重創,胡虜趙固又聞風而逃,眼看著將來可以安居,這些流民難道還想去江東嗎?”劉預有些不太高興。

此時的江東,雖然也的確是水鄉富庶地,但是與北方想比,依然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在北方的世家百姓眼中,江東幾乎就是剛剛擺脫蠻荒之地的鄉下地方。

“大將軍,這些流民大多無知粗鄙,雖然知道大將軍威名,但恐怕理解不了這其中深意。”劉混尷尬的說道。

“其實,前幾年宗室諸王亂戰的時候,也有過那麼幾天太平日子,可是剛太平了沒幾天,就又是一個大王被殺,另外一個大王當權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這些流民都已經是驚弓之鳥了。”何衡說道。

聽到何衡這個說法,劉預倒是有些理解流民的想法了。

在這十幾年的戰亂中,各方勢力每一次爭鬥的勝利,都不是什麼亂局的終結,而是下一次更加慘烈的爭鬥的開始,這樣一來,隨著越來越頻繁的爭鬥,這些北方倖存的百姓們,也早已經在內心對局勢失望了,只想著跑到江東的偏僻地方茍全一條命。

“不過,要是大將軍想要招攬這些流民,也不是太難的事情,只不過,他們可能不能遷移的彭城下邳附近,但是他們各自憑塢堡據守,也可以爲大將軍效力啊,而且,這些塢堡多是沿著淮河分佈,如果都能歸屬與大將軍,那淮河以北就盡是大將軍所有了。”劉混說道。

一聽他這麼說,劉預立刻覺得,如果是這樣的話,也並不比遷徙到彭城、下邳一帶差。

“你有何辦法?”劉預問道。

“大將軍,這些流民聚集之地,都是物資匱乏,食鹽、藥材、布匹等等,幾乎所有的東西都是奇缺,而且這些流民被當地豪強欺壓,要是大將軍能給予他們緊缺的貨品,再給他們撐腰對抗的當地的豪強的話,這些在淮河附近的塢堡,有大半都會聽命將軍,暫時也就不會南下江東了。”劉混說道。

劉預一聽,這個辦法說簡單也簡單,但是具體實施起來,就未必那麼容易,一方面如今徐州也是窮得叮噹響,支援這些流民的物資貨物,也少不得再轉運一番,再一個方面,那些淮泗之間的豪強都是盤根錯節的地頭蛇,也不是那麼容易對付的。

不過,劉混的這個方法要是實施成功,那沿著淮河一線的流民塢堡,就可以成爲劉預勢力的第一防線,憑藉著淮河一線,就可以把江東的瑯琊王司馬睿給看管的牢牢。

當年以魏國吳王孫權大帝的十萬精兵,都對著淮河防線一籌莫展,只能次次針對合肥,以如今的佔據半個江南的瑯琊王司馬睿的實力,更是不可能撼動淮河防線分毫。

“好,既然如此,那就由你二人前去延攬,這些淮泗之間的塢堡,只要願意歸附於我,普通的令長督護之職,都可以盡數給予,至於尋常的貨品,我也令人儘量調配給你們所用。”劉預覺得這個方案反而是比自己原本遷徙人口的打算要好的多。

“不過,青州產的食鹽倒是要多少有多少,你二人可有多用這些食鹽去施爲。”劉預隨後說道。

劉混和何衡二人,聽到劉預說那種青州出產的雪白食鹽,要多少有多少,都是眼睛一亮,當即大喜,不過對於劉預所說的“要多少有多少”又有幾分不太相信。

對於這兩人的表現,劉預早已經是習以爲常。

延續十幾年的戰亂,各地盜賊山匪四起,自從漢武帝以來,因爲鹽鐵專賣而興起的私鹽販子,竟然都絕跡了,這就導致淮泗中原一帶,出現了已經持續數年的鹽荒,哪怕廣陵一帶沿海的豪強拼勁全力的煮海爲鹽,也依然彌補不了巨大的缺口。

“等到再過一兩個月,城陽郡的鹽場就可以建好了,到了那時候,城陽郡的食鹽運到徐州來,可就是更便宜了,一升普通的食鹽,應該不會超過五十錢。”劉預說道。

聽到劉預這麼說,劉混和何衡都是相信了,畢竟鹽的成本,其實主要是柴草、人工和運輸,而城陽郡緊緊挨著徐州,要是運鹽的話,成本可就太低了。

其實,五十個錢一升鹽,幾乎比之前太平時節的官鹽價格還要便宜,雖然大晉朝的鹽鐵專賣,早已經被世家豪強蛀成了破篩子,但是官鹽依然還是存在的。

而廣陵郡的豪強煮海爲鹽,賣到淮泗地區的一升食鹽價格,可是高達一百多錢,足足比青州的鹽貴了一倍,而且廣陵郡的食鹽中摻雜的泥土沙子,還有那惱人的苦鹵味道,都是遠遠不如青州食鹽的。

想到這裡,劉預不禁要感謝這個時代落後的生產力了。

在建立鹽田和燒煤炭精煮後,青州食鹽的成本哪怕經過了兩次曬、煮提純,依然是遠遠低於燒草木的煮海爲鹽古法的。

特別是在豫州、兗州、徐州這些不出產食鹽的地方,食鹽的重要性,可是遠遠超過了劉預之前的想象。

在兗州和豫州,僅僅用了一個月,乞活軍的陳午、田禋等人,就用大量的質優價廉的青州鹽,拉攏到了大批當地的豪強支持,往往比一個有名無實的職官有價值的多。

“既然大將軍如此信賴末將,那我明日,就親自前往睢陵,那裡的白雞塢、奉安塢的塢主都是我的相熟故舊,就以他們爲前驅,爲大將軍早日招攬下這些流民。”劉混說道。

“哈哈,好!只要這些流民都能爲我所用,替我駐守淮河一線,那就給你們每人一個郡太守的職官。”

劉預隨手就畫了一個大餅給倆人,這兩個人現在都是徐州督護,督護這種官職此時已經沒有了定額數量,要是得到刺史信任,那就是一州軍事主將,要是得不到刺史待見,那就還不如一個諸曹從事。

而劉預所說的一郡太守,可就與督護大不相同了,郡守可是實打實地方長吏,就連高門士族的子弟從政,除了京中的侍從官職,也往往從郡守開始入仕,而對於普通的寒門士人來說,一郡太守就是他們一生所能到達的極限了。

劉混和何衡聽後,更是一陣欣喜,隨即就是一陣的保證發誓,說一定把淮泗之間的流民都給招攬到大將軍麾下,絕對不會辜負大將軍的信任!

果然,到了第二天。

天色剛剛亮,劉預就得到衛兵回報,說是徐州督護劉混、何衡率領隨從一大早,等到城門一開,就往南急匆匆而去了。

沒過了幾天,這倆人就興高采烈的回到了彭城。

整個淮河與泗水之間的流民塢堡,幾乎有大半都已經痛快的答應了歸附劉預,願意接受州郡派遣的官吏去登記戶民,造冊田畝。

願意登記戶口,就象徵著落籍在當地了,這樣以後官府就可以依據土地、戶籍進行徵收賦稅、徭役,對著這些流離失所的流民來說,這可以算是結束流浪遷徙的開始。

“不過,大將軍,廣陵、臨淮的數家豪強,都屢屢在流民之中散播謠言,詆譭大將軍的名聲,讓那些附近的流民不敢表態。”何衡說道。

“是啊,大將軍,廣陵、臨淮的不少豪強,都已經把周邊的流民當成了自己的田客部曲了,一聽說大將軍要給流民造冊等籍,都是想著辦法的搗亂。”劉混說道,“而且,我還聽說,已經有豪強串聯,說是要給那些敢接受州郡落籍的流民苦頭嚐嚐呢。”

“哼,還真是要財不要命的蠢貨!”劉預一聽忍不住罵道。

第794第六十九章 出海第八十二章 剿匪 上第347章 奇襲幽州【中】第980第1138章第499章 定策討虜第667節第395章第278章 僭越之極第1080第875第552章第376章第515章第1170章第113章 望風景從【6】第694第640章第123章 率獸食人第1128章第869第466章第252章 輕賺徐州(中)第838第1179章第820第475章 破關【上】第322章 降服王彌?第1182章第209章 豫州上第l041章第563章第493章 呼延晏請降第1203章第404章第三十四章 臨淄之戰(上)第173章 乞活軍吃大戶第836第366章 士籍斂財【上】第1173章第629第十二章 謀定第230章 詭計(5/5更)第621章第三十九章 兵敗如山倒第822第639章第838第557章 宇文鮮卑也要徵日本?第391章 北邙山第663章第1062第四十七章 段部鮮卑第1207章第791第161章 以戰養戰第849 島嶼肅慎第711節第520章第953第1201章第814第642節第1048第249章 王彌滅晉-六第723節第382章 矢志北伐司馬紹第1202章第737第239章 自取滅亡-中(4/5更)第659第1129章第189章 鯨吞兩郡-下第801第1123章第671第136章 鷸蚌相爭第652節第1026第599章第741第746第770節第六十三章 東歸 二第833第四十八章 劇縣練兵 一第480章 孝子第244章 王彌滅晉(三)第155章 返程第181章 張統第801第453章第十章 綁票第1004第708第120章 兵制第311章 敗退第658節第816
第794第六十九章 出海第八十二章 剿匪 上第347章 奇襲幽州【中】第980第1138章第499章 定策討虜第667節第395章第278章 僭越之極第1080第875第552章第376章第515章第1170章第113章 望風景從【6】第694第640章第123章 率獸食人第1128章第869第466章第252章 輕賺徐州(中)第838第1179章第820第475章 破關【上】第322章 降服王彌?第1182章第209章 豫州上第l041章第563章第493章 呼延晏請降第1203章第404章第三十四章 臨淄之戰(上)第173章 乞活軍吃大戶第836第366章 士籍斂財【上】第1173章第629第十二章 謀定第230章 詭計(5/5更)第621章第三十九章 兵敗如山倒第822第639章第838第557章 宇文鮮卑也要徵日本?第391章 北邙山第663章第1062第四十七章 段部鮮卑第1207章第791第161章 以戰養戰第849 島嶼肅慎第711節第520章第953第1201章第814第642節第1048第249章 王彌滅晉-六第723節第382章 矢志北伐司馬紹第1202章第737第239章 自取滅亡-中(4/5更)第659第1129章第189章 鯨吞兩郡-下第801第1123章第671第136章 鷸蚌相爭第652節第1026第599章第741第746第770節第六十三章 東歸 二第833第四十八章 劇縣練兵 一第480章 孝子第244章 王彌滅晉(三)第155章 返程第181章 張統第801第453章第十章 綁票第1004第708第120章 兵制第311章 敗退第658節第816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文化| 呼伦贝尔市| 新蔡县| 天柱县| 营口市| 抚宁县| 利津县| 西乡县| 岗巴县| 阿拉尔市| 阿巴嘎旗| 高阳县| 都江堰市| 白河县| 清镇市| 阳朔县| 大英县| 开封市| 长子县| 赞皇县| 丰原市| 大渡口区| 阳谷县| 河北省| 托里县| 临高县| 阳山县| 怀仁县| 滦平县| 隆昌县| 新安县| 健康| 汕头市| 广平县| 南宁市| 新和县| 乌兰察布市| 大悟县| 惠东县| 营山县| 达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