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百九十章 朝廷責任

徐景昌坐鎮通政司之後,朱棣最大的感受,就是無事!

沒錯,所有政務在徐景昌手上,決斷如流,毫無擁滯。

不論北平的建設,還是江西的整頓,或者是各個稅區的運轉,全都有條不紊,迅速推進,甚至就連修書,也進展不斷,讓朱棣連連稱奇。

“你這個大侄子本事不差。”朱棣發自肺腑讚歎。

徐皇后道:“國有賢臣,聖天子垂拱而治,自然是好事。只是這小子連我也糊弄,我想詢問他江西土地的用途,他也不願意告訴我。”

朱棣詫異片刻,突然哈哈大笑,“此事便是朕也知道的不多,要不這樣,我親自過去,看看這小子在幹什麼。”

徐皇后點頭,“陛下正好瞧瞧,他有什麼本事,能擺弄朝臣,讓各部尚書都盡心盡力,這份本事學過來,往後皇兒和皇孫他們都用得著。”

朱棣笑道:“朕正有此意,倒要看看,他是怎麼當這個宰相的。”

說著朱棣叫來了太監,讓他去打聽,看看徐景昌在哪裡。

結果一問之下,徐景昌竟然告假了,沒去武英殿,也沒去通政司,而是在徐府。

朱棣一聽這話,直接火冒三丈,怒氣衝衝,殺到了徐府。

吃著朕的俸祿,還敢偷懶,瞧朕不給你點顏色看看。

等朱棣趕來,果然看到了徐景昌拿著紫竹釣竿,在自家池塘邊垂釣……朱棣氣沖沖邁步過來,等到了十步之內,見徐景昌還在低頭,朱棣忍不住道:“定國公,頗安樂否?”

徐景昌連忙擡頭,見朱棣來了,就急忙施禮。

朱棣也不搭理他,而是邁步走到了徐景昌旁邊,伸手把他的馬紮搶走,然後哼道:“定國公如此做事,倒是很安樂啊?”

這位語氣帶著責怪,甚至是問罪,徐景昌哪裡聽不出來。

他從容一笑,“爲國操勞,談不上安樂。”

“爲國操勞?”朱棣忍不住哂笑道:“這釣魚倒也辛苦!”

徐景昌淡淡道:“釣魚雖然算不上辛苦,但是面對偌大魚塘,想要抓住幾條緊要的,可不容易,十分需要思量。”

朱棣微微錯愕,話裡有話啊!

“說吧,你有什麼打算?”

徐景昌淡淡道:“沒什麼緊要的,就是在思量官制的事情。”

聽到了這話,朱棣竟然也來了興趣……因爲時至今日,大明朝廷已經增加了太多政務,分配下去,明顯六部尚書不夠用了。

可要想調整這個格局,徹底打破沿襲下來的習慣,朱棣也覺得頭疼。畢竟這不是朱元璋的祖制那麼簡單,而是延續了幾千年的東西,斟酌損益,增加減少,都很費心思。

“伱說說吧,有什麼打算,如果可行,朕必定落實。”

徐景昌道:“陛下,此事卻不是那麼簡單,官員是做事的不假,可官員也需要消耗朝廷財賦,而且一旦給了他們權柄,他們就不免恃寵而驕,拿著雞毛當令箭。安排了一個衙門,就不免要安排人監督,久而久之,負責監督的人也會被腐蝕,成爲貪官污吏,那就需要繼續安排人……如此疊牀架屋,層層疊疊,只會影響施政,浪費國帑民財,沒法真正利國利民。”

朱棣道:“這個冗官之害,姚少師也跟朕說了很多次。也正是因爲如此,朕遲遲沒敢改革官職。你既然說了,不如就敞開心扉,開誠佈公,咱們好好聊聊。”

徐景昌道:“陛下,臣也想說這事,官吏是做事的,但咱們能不能先弄清楚,官吏需要做什麼事情?”

朱棣不解,“官吏需要做的事情多了,民財軍務,河道大工,教化百姓,抵禦外辱……哪一樣不需要人?”

徐景昌笑道:“陛下這麼說,還是籠統了。臣的意思,咱們需要從全局的高度,站在大明的立場上,仔細思量,看看到底有哪些事,是要朝廷負責的。把事情的清單拿出來,這樣也就好辦了。”

朱棣來了好奇的勁兒,“你說的意思,是先開列出國家需要做的事情,然後在因事設官,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陛下聰慧,這正是臣在思考的。”

朱棣道:“那你有什麼心得沒有?”

徐景昌道:“臣只是略有想法,也不敢說對錯,只是請陛下姑且聽之……一個國家的運轉,大致可以分成兩部分,其一是維持朝廷的正常運行,其二就是履行治理百姓的職責,也就是對內,對外兩條。”

朱棣點頭,“也算合乎道理。”

徐景昌繼續道:“對朝廷內部的,這就包括禮部培養人才,主持科舉,選拔新秀。吏部挑選百官,考評官吏,安排職位。再有朝廷運轉,離不開錢,戶部管著錢袋子,就是幹這件事的。而且朝廷之所以有威信,能讓天下懾服,需要的是武力,這就需要兵部、五軍都督府,統御兵馬,剿殺匪類,對外用兵等等。”

朱棣依舊點頭,“還有嗎?”

“還有就是對外的……首先,朝廷要表率天下,公平公正,主持公道。因此刑名這一塊,非常重要。唯有如此,才能取信於民。不然百姓供養朝廷又是幹什麼?”

朱棣聽到這裡,心中很是觸動,“所以說這一次老大在江西乾得很好,朕十分贊同。”

徐景昌笑道:“太子殿下固然很不錯,但是也有疏漏。譬如說爲民做主這事很重要,但朝廷也要賑濟災荒,救濟貧苦,興修水利,使百姓免於飢寒。又要修造長城,防範外敵。還要推行教化,給有識之士一條晉升之路。”

徐景昌侃侃而談,朱棣連連點頭,他們聊得看似和當下朝廷百官設置極爲相似,沒什麼不同,但是仔細品味,似乎又有不同。

聊到了最後,徐景昌乾脆道:“陛下,臣有個想法,就是要明確朝廷職責所在,講清楚百官設置,各自限度。朝廷能管什麼,要怎麼管,把這個最重要的事情說清楚,公佈天下。讓軍民百姓都心中有數,如此一來,根據這些事情,調整百官,增減官吏數額,明確職責。這樣一來,陛下也好統御天下,方便治理百姓,監察百官。”

朱棣聽到這裡,連連點頭,他屬實有點動心了……官職改革醞釀太久了,朱棣也在不斷調整,比如設置內閣,安排了平章院,又提升了通政司的地位,還在北平設立了通商部……可這些都只是小修小補,沒有撼動根本。

如果像徐景昌所講,能把朝廷需要做的事情寫清楚,再根據這個,安排官吏,一切就清晰明瞭多了。

“朕贊同你的看法,放手去做吧,只要對大明好,朕都鼎力支持。”朱棣感嘆道:“朕如今年逾不惑,孫兒都那般大了,爲了長治久安,也屬實需要處理好這些事情。”

朱棣笑著,把釣魚竿又塞回了徐景昌的手裡,“好好做吧,大明離不開你的好腦子。”

氣勢洶洶的永樂皇帝,問罪不成,還備受感動。

轉過天,徐景昌就在通政司,邀請吏部天官蹇義,把大致的事情說了。

蹇義正在爲了江西吏治的事情操心,驟然聽到了這事,他先是一愣,隨即大詫,根本不敢置信,反覆詢問,最終確定,他簡直無話可說。

“這,這事情陛下怎麼會答應!怎麼會啊?”

徐景昌笑呵呵道:“陛下爲了大明朝的長治久安,愛惜百姓,又有什麼不對的?”

蹇義扭頭,死死盯著徐景昌,冷哼道:“定國公,咱們都是聰明人,你就別裝蒜了,陛下要是聽了這話,只怕宮中內廷,就要悉數裁撤。整個官制都要改變。”

徐景昌豁然站起,急忙道:“蹇天官,我可沒有想到會有這麼大的動靜,我現在就去見陛下,收回我的提議,我現在就去!”

“你站住!”

蹇義惡狠狠叫住了徐景昌,盯著他道:“定國公,我也不管你想到沒有,咱們倆不妨直說了,如果能幹成這事,我願意唯命是從,尊奉定國公的調遣。”

徐景昌眉頭微動,思忖之後,輕笑道:“蹇天官,若是如你所言,這事特別重要,我們也未必一定要做成,只要能開個頭兒,打下基礎,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蹇義沉吟少許,便用力點頭,十分欽佩。

這事的確急躁不得,事實上,只要能公佈出來,明確朝廷職責所在,就是最大的勝利。

因爲只要有這個白紙黑字擺在那裡,皇帝就沒法以一國奉養一人。

也就是說,內廷一堆的額衙門,包括錦衣衛在內,還有什麼苑馬寺、太常寺、太僕寺,一堆沒什麼明確職責,只是爲了服務皇家的衙門,都要面臨著被裁撤的命運。

因爲事實上,現行的這套官制,是圍繞著天子核心,構建起來的。

要不是這樣,那麼大個詹事府,能有什麼用?

徐景昌這人也很有趣,他向來是爲了自己的長遠利益佈局的,他第一次坐鎮通政司,就搶了許多權柄。

等他離任,又狠狠收拾了朝臣。

現在他回任通政使,更是拿到了近乎宰相的權柄,立刻就開始幫助朝臣這邊佈局了。

“定國公放心,我曉得該怎麼辦……這事情吏部在擅長,我把朝廷該做的事情,擬定一個草案,立刻交給你。”

徐景昌笑道:“那就有勞,我靜候佳音。”

第五十七章 年夜飯第二百二十七章 準備遷都第二百三十二章 藩王要學習第二百五十六章 理財高手第一百五十章 還真有個鴻儒會第八十九章 無可辯駁的罪名第三百一十五章 乾淨又衛生第二百九十四章 徐景昌的師兄第二百二十二章 朕的好兒子第二十二章 自己人第三百二十章 讓大明更高大第一百二十章 好孩子啊!第七十章 救命錢第一百一十八章 全都來了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要懷疑朱棣的戰鬥力第二百七十四章 朱棣就是個撒手沒第一百二十章 好孩子啊!第二百三十六章 朕要吃席第一百四十一章 上了賊船的南孔第三百零三章 養豬第二百六十四章 爲人父第一十二章 窮則懷恨在心,達則反攻倒算第二百九十七章 朱棣不聽話第一百三十六章 你是孔孟門徒,你全家都是!第七十二章 我們需要一個什麼樣的天子?番外篇:真宰相第二百三十六章 朕要吃席第二百六十七章 活閻王回來了第二百二十一章 漢王頗類陛下第三百零四章 親孃也不親了第八十六章 幫朱高熾治病第二十八章 以稅易賦,二難自解第五十五章 都別出來了第七十四章 刺客一擊第一百四十一章 上了賊船的南孔第一十五章 朝堂也是人情世故第一百三十五章 尼山鴻儒會第一章 請你善良第三十八章 朕是孝子第五十六章 徐景昌的牢獄之災第一百九十章 夏尚書,謝謝啊!第一百零二章 興奮的朱棣第四十七章 切冬瓜戰術第三百一十八章 吾皇聖明第二百五十三章 真的猛士第八章 大寧第八十七章 準備致仕的徐景昌第一百三十五章 尼山鴻儒會第九章 我就是吃瓜的第一百四十九章 呼之欲出的東廠第五十三章 大牢齊聚第三百一十六章 勸世良言第一百零三章 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第一百五十三章 繼續搞事情的朱棣第六十四章 漢王與民爭利第一百七十四章 朱棣的變臉絕技第五十一章 這個年沒法過了第六十五章 庶民犯法與皇子同罪第二百九十四章 徐景昌的師兄第一百九十三章 徐景昌,你該成婚了第三百三十三章 這一死,比活了一輩子都重要第一百八十四章 徐景昌,你可爲相第九十七章 苦一苦藩王,罵名我們擔第五章 大九卿第三百一十二章 天子無心第一百一十五章 罪加二等第二百九十五章 舉朝之士,盡數被坑第一百六十四章 欺君之罪第三百二十八章 道義制裁第二百三十五章 齊王的葬禮第三百一十三章 妖書案第三百零八章 恐怖的徐景昌第二百一十七章 名震天下第一百零五章 不甘心做趙宋第一百三十九章 南宗第七十七章 王叔在上,請受小侄一刀第一十一章 天子雄心第五十五章 都別出來了第二百一十章 喜上加喜第六十三章 熱鬧的通政司第五十九章 朕把自己關進去第二百一十九章 把北平交給定國公第一百四十五章 你能曲解,我也能第二百九十七章 朱棣不聽話第一百九十六章 其實是選岳父第二百一十四章 國公齊出第一百九十八章 羣賢畢至,衆正盈朝第一百一十二章 通政使的崛起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子仁弱第一百二十七章 太子柄國第三百零六章 鐵血宰相第一百九十一章 建文舊臣重出江湖第六十七章 做大做強,再創輝煌第一百六十九章 大明財富流失問題第二百四十七章 黑了心的朱高熾第一十三章 給朱高熾的大禮第二百三十章 藍玉的女婿第三百三十章 再無靖難第一百九十三章 徐景昌,你該成婚了第七十八章 寧王栽了
第五十七章 年夜飯第二百二十七章 準備遷都第二百三十二章 藩王要學習第二百五十六章 理財高手第一百五十章 還真有個鴻儒會第八十九章 無可辯駁的罪名第三百一十五章 乾淨又衛生第二百九十四章 徐景昌的師兄第二百二十二章 朕的好兒子第二十二章 自己人第三百二十章 讓大明更高大第一百二十章 好孩子啊!第七十章 救命錢第一百一十八章 全都來了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要懷疑朱棣的戰鬥力第二百七十四章 朱棣就是個撒手沒第一百二十章 好孩子啊!第二百三十六章 朕要吃席第一百四十一章 上了賊船的南孔第三百零三章 養豬第二百六十四章 爲人父第一十二章 窮則懷恨在心,達則反攻倒算第二百九十七章 朱棣不聽話第一百三十六章 你是孔孟門徒,你全家都是!第七十二章 我們需要一個什麼樣的天子?番外篇:真宰相第二百三十六章 朕要吃席第二百六十七章 活閻王回來了第二百二十一章 漢王頗類陛下第三百零四章 親孃也不親了第八十六章 幫朱高熾治病第二十八章 以稅易賦,二難自解第五十五章 都別出來了第七十四章 刺客一擊第一百四十一章 上了賊船的南孔第一十五章 朝堂也是人情世故第一百三十五章 尼山鴻儒會第一章 請你善良第三十八章 朕是孝子第五十六章 徐景昌的牢獄之災第一百九十章 夏尚書,謝謝啊!第一百零二章 興奮的朱棣第四十七章 切冬瓜戰術第三百一十八章 吾皇聖明第二百五十三章 真的猛士第八章 大寧第八十七章 準備致仕的徐景昌第一百三十五章 尼山鴻儒會第九章 我就是吃瓜的第一百四十九章 呼之欲出的東廠第五十三章 大牢齊聚第三百一十六章 勸世良言第一百零三章 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第一百五十三章 繼續搞事情的朱棣第六十四章 漢王與民爭利第一百七十四章 朱棣的變臉絕技第五十一章 這個年沒法過了第六十五章 庶民犯法與皇子同罪第二百九十四章 徐景昌的師兄第一百九十三章 徐景昌,你該成婚了第三百三十三章 這一死,比活了一輩子都重要第一百八十四章 徐景昌,你可爲相第九十七章 苦一苦藩王,罵名我們擔第五章 大九卿第三百一十二章 天子無心第一百一十五章 罪加二等第二百九十五章 舉朝之士,盡數被坑第一百六十四章 欺君之罪第三百二十八章 道義制裁第二百三十五章 齊王的葬禮第三百一十三章 妖書案第三百零八章 恐怖的徐景昌第二百一十七章 名震天下第一百零五章 不甘心做趙宋第一百三十九章 南宗第七十七章 王叔在上,請受小侄一刀第一十一章 天子雄心第五十五章 都別出來了第二百一十章 喜上加喜第六十三章 熱鬧的通政司第五十九章 朕把自己關進去第二百一十九章 把北平交給定國公第一百四十五章 你能曲解,我也能第二百九十七章 朱棣不聽話第一百九十六章 其實是選岳父第二百一十四章 國公齊出第一百九十八章 羣賢畢至,衆正盈朝第一百一十二章 通政使的崛起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子仁弱第一百二十七章 太子柄國第三百零六章 鐵血宰相第一百九十一章 建文舊臣重出江湖第六十七章 做大做強,再創輝煌第一百六十九章 大明財富流失問題第二百四十七章 黑了心的朱高熾第一十三章 給朱高熾的大禮第二百三十章 藍玉的女婿第三百三十章 再無靖難第一百九十三章 徐景昌,你該成婚了第七十八章 寧王栽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分宜县| 宁化县| 庄浪县| 宜兰市| 昌黎县| 涿鹿县| 霍山县| 吐鲁番市| 中西区| 松江区| 噶尔县| 五河县| 张家川| 二连浩特市| 海南省| 米泉市| 汉沽区| 贵溪市| 常德市| 玛多县| 邢台市| 洮南市| 玛沁县| 鄂尔多斯市| 托克托县| 平利县| 绥芬河市| 丹阳市| 南宫市| 镇坪县| 信丰县| 祁阳县| 石台县| 山丹县| 怀安县| 海城市| 大埔县| 乌拉特中旗| 都匀市| 聂拉木县| 陵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