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餘生叫出名字來的這個海明威,就是那個被人認爲是硬漢代表的海明威,就是那個全名歐內(nèi)斯特·米勒爾·海明威的海明威,就是那個數(shù)次上過戰(zhàn)場並且負傷無數(shù)的海明威,就是那個獲得了普利策獎和諾貝爾文學獎並寫出《老人與海》的海明威!
餘生在後世,看過海明威所寫的《太陽照常升起》、《老人與海》、《乞力馬紮羅的雪》等作品。每一本書上都會有海明威留著大鬍子的照片。雖然未必是一張,但是憑藉這個印象,認出海明威還是輕而易舉的。
只是,餘生在後世看過的海明威的文字,翻譯並不上佳。頂多是能把意思翻譯完整而已。其中的意韻和冰山的藝術效果,並沒有太多體現(xiàn)。但即便如此,海明威的故事也是硬朗而出衆(zhòng)的。無與倫比。
不過,餘生做夢也沒想過海明威會在香港的酒吧和他相遇,而海明威也沒有想到,在一個以東方人爲主要人口的城市中,有人會認出他來。海明威並不會說漢語,只是會說幾個單詞而已。而這幾個單詞也是剛學會的。
在餘生和張愛玲開始討論劇情的時候,並沒有在意。只不過是身旁的翻譯聽懂了,對海明威說起,才引起海明威的興趣來。海明威便讓翻譯悄悄的將餘生和張愛玲所討論的內(nèi)容翻譯給他聽。
一開始,海明威以爲這不過是兩個年輕人的幼稚之作而已。然而,隨著翻譯的轉述,海明威發(fā)現(xiàn),這兩個年輕人在戲劇和小說上的功力居然都深厚無比!雖然各執(zhí)一詞,但是每一種被假設的劇情,都有特別的意韻!
只是,以海明威一輩子結過四次婚的德行,以他硬漢的脾氣,實在是不能接受張愛玲設計的結局。在海明威看來,“愛情是一場遊戲,就像打橋牌一樣。不過這不是玩牌,而是叫牌。就像橋牌一樣,你得假裝作你是在賭錢,或是爲了什麼別的東西而打賭。沒有人提起下的賭注是什麼。”沒有了愛情,遊戲結束,老死不相往來是什麼鬼?
所以,忍不住用出聲,表達一下意見。畢竟在他想來,即便他對這部電影有所評論,這兩個年輕的東方男女也認不出他的身份。卻不料,餘生一口叫出他的名字,並用一副追星的口氣繼續(xù)道:“海明威先生,我看過你寫的《太陽照常升起》《午後之死》、《乞力馬扎羅山的雪》,知道冰山原則,知道——越少,就越多!真的沒想到會在香港遇到你!”
海明威的寫作風格,在一九三二年的時候基本成熟。他借用美國建築大師羅德維希的名言“越少,就越多”,提出寫作上的“冰山原則”,讓其作品更加韻味十足。
海明威大笑,對身旁的一個女子說道:“你看,在中國也有看過我寫的書的年輕人!”
轉而對餘生說:“我剛去過中國,明天就要回美國。在中國像你這樣的年輕人並不多見!”
海明威身旁的女子,白了他一眼沒有吭聲。餘生見海明威和這個女子的神態(tài),這纔想起他在後世看過的資料。
一九四零年,海明威與費芙的婚姻結束,並發(fā)表以西班牙內(nèi)戰(zhàn)爲背景的反法西斯小說《喪鐘爲誰而鳴》。而在海明威奔波與西班牙內(nèi)戰(zhàn)前線時,與女戰(zhàn)地記者葛爾虹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葛爾虹的母親和羅斯福的夫人是大學閨蜜,所以,葛爾虹也算得上背景深厚。由於其深厚的關係,所以,葛爾虹在美國的《柯里爾》雜誌任職,經(jīng)常會被《柯里爾》雜誌派遣到世界各地,進行相關的採訪和報道。
一九四一年二月,剛剛和海明威結婚的葛爾虹,再次受到《柯里爾》雜誌的派遣,前往遠東,即中國,進行爲期三個月的訪問。愛好冒險與旅行的海明威欣然同往。
二戰(zhàn)到了此刻,已經(jīng)進入到僵持階段。德國人基本上已經(jīng)佔據(jù)歐洲大部分地方,並與蘇聯(lián)人比鄰對峙。日軍在中國的戰(zhàn)局久無進展。士氣衰落,已經(jīng)不復當年三個月滅亡中國的銳氣。所以,世界上所有和二戰(zhàn)有利益牽扯的國家,都在思考打破僵局的方法。而海明威和葛爾虹的遠東調(diào)查和採訪,做的就是決策前,基本的信息採集。
一九四一年二月,海明威和葛爾虹乘坐瑪特桑尼號,途徑夏威夷,前往東南亞。然後乘飛機到達香港。在香港逗留一個月,瞭解了中國基本的風土人情後,便乘坐飛機,飛越日本人佔領區(qū),到達韶關。
而老蔣由於宋家的關係,自一開始,便是親美一派。宋美齡也曾多次到美國尋求援助。所以,對於美國知名的記者略帶政治色彩的一番採訪,自然是重視至極。
所以,此時的國民黨軍事委員會曾致電國民黨戰(zhàn)地黨政委員會副委員長李濟深。電報中稱,美國現(xiàn)實主義作家海明威來華,已經(jīng)到達韶關,將很快到達戰(zhàn)區(qū)進行前線考察,其此行的目的是瞭解中國的抗戰(zhàn)情況,因此要求工作人員謹慎準備下列問題:(一)中國抗戰(zhàn)能否堅持到底;(二)假使美國供給飛機,中國駕駛人員是否會用;(三)國內(nèi)關係問題。並特別強調(diào),在接受採訪時,要注意談話分寸。
然而,海明威和葛爾虹,並沒有機會在前線呆太長時間。老蔣這一幫人還指望海明威和葛爾虹在報道里面多說他們幾句好話,從美國人手裡多要點援助呢。
所以,海明威和葛爾虹只不過在第七戰(zhàn)區(qū)的司令部和千軍萬馬的重重保護下呆了一個月,便被孔祥熙給請到了重慶。然後,這兩個人便體會到了中國式的運營和公關。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山珍海味,層出不窮。住行出入,更是最高的接待規(guī)格。
老蔣知道葛爾虹的背景和海明威的影響力,所以,禮數(shù)週全至極。由他和宋美齡等一衆(zhòng)高層親自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