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昊回憶過往,初時認識的世界,最先是肉身的萌新。因爲幼稚時,最深刻的感覺是自身的不協(xié)調,稚嫩的、不成比例的、僵硬的、模糊的、顛倒的一切,纔是世界的主色調。
這也印證了幼稚的時候,看到模到感知到的等等事物,山是山、水是水。說是完全真實嗎?客觀上來說吧!也不見的全對全錯或那麼真正的分明,因爲很多的狀態(tài)是自己的'身肢思`,接觸不全面,感觸不深邃,思觸不到位等。從而從成人看來的失誤,造成對幼稚小鬼們神秘美或醜等分明的意象。這也是成人經(jīng)常掌控所謂的經(jīng)驗或真理,去幹攏或教育他們的理由。
不過正是因爲世界神秘的美或醜等分明的意象,給予了幼稚最大的源動力,最驚奇的大歡喜,最深邃的冥思。在這樣的狀態(tài)下,結合無數(shù)次的去親身體驗或挑戰(zhàn)等,菲然的學習能力、神奇的成長效率、 歡樂的小世界。也就讓成人們羨慕,但卻經(jīng)驗的以爲正常而已。實際上卻是成人們退化了,忘卻了曾經(jīng)的自我、只存在記憶中的美好,失去了最重要的生命動能。
張昊還記得曾經(jīng)爲了驗證試證世界是否恆定,是否絕對,是否內外一致,是否陰謀等等。做了無數(shù)奇葩、怪異的活動,常常幻想想象中的敵人與朋友,反正一天天就是鬧騰不息。比如說隨意變動著肢體與小環(huán)境,去驗證試探意外與否,去想象惡意與否,去稚氣神秘與否等等。
記得印象中自我最深刻的'成就`,就是長期實踐後,知道了惡有時有道理,有時候卻是沒有道理的,這看似沒理,卻剛好是跳出了道理。得出的結論是;原來道理不是沒有,絕是道理的層次太低,不能去解釋而已。如果讓一般成人來看待,就是沒有道理,而不會有是該道理層次太低這個結論。這樣下去,一般成人將越活越封死大道的路。例如山水第五境之全黑或全白的世界觀念,即現(xiàn)實中的全非害原則,一般成人就只會認爲是天方夜譚,只能是玩笑中的烏托邦,不笑不足以爲道。
童幼心靈不滅,是幽精即地魂不滅,如果解除了自己的不協(xié)調或主觀錯誤等自我原因,窺大道簡直無住不利。往往能夠入微超神的去認識大道,好比現(xiàn)實中機械精細入微超神製造系統(tǒng),永遠都沒有盡頭,充滿了驚喜與優(yōu)越。現(xiàn)在滿世界的納米飛米材料,及與之相應的文明體系,二者同理而已,不同的是一個靠自我、一個靠大家,一個是個人的征途、一個是文明的征途。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來,尋大道是將面臨怎樣的挑戰(zhàn),那是相當於建立一個內世界體系,也許可以站在巨人的肩上,但是外界文明越發(fā)達,自己走的慢了、成就低了將收益幾近於無,甚至是落後於外界。還不如簡單的去一技之長。是謂尋道,定要圓滿,就是效率需極度高效且永恆持久,內容無限多廣卻又統(tǒng)一有序,生活狀態(tài)極度認真而又包容海涵,精神世界極度清明卻越加紛繁榮耀,冥思無盡而又神秘驚奇,勘破萬相亦是重塑大千萬界,道斷是非卻能涅磐重生,混沌一切卻蘊釀一切非害等等等。道無止境吶。
山水第二境,重點核心就是保護地魂不滅,靈性不失,良知不泯。切勿因塑內世界艱難而麻木失自我,勿道苦而逐便宜安逸,勿因惡仇絕醜泯神聖。小的說以免黑白不分、是非不明,大的說將會乾坤倒懸、大惡重邪。這裡就將牽扯太多了,既要個人的真直堅持,又要大環(huán)境的美好。如果大環(huán)境太過惡劣,個人又真直,不是個人的自取滅亡,就是少年終爲惡龍。如果個人自己失去真我,大環(huán)境若美好,有極高層次的文明道理扶持,亦是能泥灰復燃。從這裡就可以看出來,文明的力量是多麼的偉岸,個人的種子是多麼的神奇。
山水第三境,人人事事物物都存在看似簡單,卻又複雜的社會及宇宙自然的狀態(tài)。因爲能人及宇宙自然道理太多,處處都有出神入化的掌控,時刻都在意志的預料之中,無盡不限都有客觀限制。若沒有入門,不是平庸、就是殘渣或是無力。是亦,是不是融入其中,是不是入主其中,是不是化身其中,就看造化了。一般常人言,我就不理解爲什麼你窮,就不知道你怎麼活,就自尊自高自大,就無理絕阻而牟利等等。
山水第四境,萬事萬物都自有根源,亦或賦予規(guī)則。也許一萬個理由,都不關乎於我,但終有一源是我;或許一億個規(guī)則,都可視而不見,但終會我需規(guī)則。第四境就是找到了源我,就是我亦規(guī)則,順帶亦必然源一切、一切規(guī)則現(xiàn)。不去圓滿的方式找到無數(shù)多的道理,你又怎麼可能掌控需要的一或二或三呢?
山水第五境,宇宙世界沒有我不知其道,社會自然沒有我不通其理,小我微界沒有我不能其真。是亦,還有什麼不能成全,還有什麼沒有其路,還有什麼不有融創(chuàng)。也許這樣也不能直接擁有,卻總是找到了所謂一切大光明,一切大歡喜,一切大道理。一切如故大事而觀測,必將大世尊崇尚德,全相而生榮庭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