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86章 掙扎

登州巡撫官署,進出的人都臉色凝重,皮島動亂和孔部兵亂的消息傳來後,人人都已經不看好孫大人的前途,各自懷著不同心思尋找出路,以致最近呂直的官衙都被踏破了門檻。

孫元化頹然坐在二堂中,身邊是老態(tài)龍鍾的王徵,最先餘大成的急報傳來,孫元化出於自我保護的心態(tài),堅決不承認是登萊兵作亂,一口咬定是其他地方援遼的逃兵借登萊之名鬧事,並給餘大成回了一封辯解的信,說明遼兵一向聽從自己的調遣,絕不會幹出如此的事情。

但後面的消息持續(xù)傳來,特別是青州府,他們離濟南太遠,擔心山東巡撫不能及時派兵救援,連連向登州求救,他們的報告確定了是孔有德所部作亂。

孫元化確認之後,幾天時間便似乎老了十年,即便他在人前仍然裝出胸有成竹的模樣,但在老友王徵面前,疲態(tài)已經表露無遺。

“初陽,能撫則撫,不能撫便剿之,登州有軍數萬,還有那武夫數千人離孔部不遠,孔有德不過三兩千人,不是文登營對手,只要初陽你傳令陳新圍剿,爲兄不信那文登武夫敢不聽號令。”王徵的雙眉皺在一起,對孫元化沉聲說著。

孫元化長長嘆口氣,如果光是個孔有德叛亂,他也沒什麼好怕的,難處在於孔有德選的時間太不對,大淩河未解圍,皮島又出了亂子,他可以想見皇帝的憤怒。

九月的時候,陝西流寇越加猖獗,挾裹饑民竟然四處攻打城池,崇禎在內外交逼的情況下,性格開始變得急躁,他對三邊總督楊鶴忍無可忍,直接將楊鶴逮拿下獄問死,加洪承疇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總督陝西三邊軍務,這位明清之際的爭議人物正式成爲大明政壇重要角色。

還好楊鶴有個不錯的兒子,山東參政關內道楊嗣昌,上疏請求代父罪,皇帝對這個政壇新秀頗爲賞識,網開一面把楊鶴改爲了充軍,楊鶴總算保了一條命。

堂堂三邊總督也不過這個下場,孫元化捅的簍子似乎還不在楊鶴之下,孔有德等人禍亂的是濟南府靠近運河轄地,離北直隸不遠,一向是山東富庶之地,從各地發(fā)來的消息看,造成的損失必定十分嚴重,而且還直接影響了朝廷救援大淩河的總體戰(zhàn)略。

孫元化兩眼無神的說道:“良甫所言有理,但仍未可見此事之根本,眼下可慮者,並非孔有德這叛亂,本官眼下已是心灰意冷,這巡撫不當也罷,唯一擔憂牽累了首輔大人,文登那武夫如今該得意了,怕是早成溫黨心腹了。”

王徵此時也多少知道中間的關係,憤憤道:“文登營那武夫當真可惡,若非他當時惡毒陷害,初陽你如何會落到如此境地,若是不催促過甚,孔有德或許也不會作亂。”

孫元化搖搖頭,“陳新此人心機深沉,本官原本便非他對手,只是他手握強兵,又練出大批私軍,今後何去何從卻令人心中警戒。”

王徵呼地站起,大聲對孫元化道:“我立即便上奏疏彈劾於他,請朝廷徹查文登軍餉何來,又到底有多少兵數?”

孫元化拉他坐下,臉色反而變得平和,“良甫不可冒失,你我如今罪責在身,奏疏上去誰看,司禮監(jiān)絕不會呈交皇上預覽,文登軍餉也是差不得的,唯一可查只餘兵數,但你別忘了,文登還有三個衛(wèi)所,其中原本便有兵額,他推說是衛(wèi)所軍你能奈他何?皇上反倒要稱讚他把衛(wèi)所軍也練成強兵。”

王徵皺著眉頭左思右想,頹然嘆口氣,他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拿這個軍頭實際並無多少辦法,那種文官對武官的優(yōu)越感似乎消失了,這讓他產生極大的失落感。半響后王徵嘆氣道:“初陽,既然事不可爲,何不辭去官身,與我同去傳播聖教,留此有用之身指引世人歸家之路,這紅塵浮華,終究不過是過眼雲煙。”

孫元化的眼中露出些嚮往,作爲一個天主教徒,他有著自己的信仰,但官場的惡習卻是他不可能避過的,在他看來,精神的修養(yǎng)和世俗相處是可以分開的,便如同佛家出世與入世之間,並非絕對的矛盾。權力能給他入世的滿足,但此時他卻無比嚮往作一個單純的教士,在大明各地傳播福音,看著那些迷茫的人尋到世間真理,該是一種多麼幸福的事。

這種感覺也只有短短片刻,他眼前又浮現(xiàn)出周延儒、徐光啓、孫承宗等等對他充滿期待的面孔,這些人對他都有提拔、點撥的恩情,如今卻可能被自己所牽連。

他臉色迴歸嚴峻,語氣變得冷靜,“就怕是要全身而退也未必能夠,楊鶴五月也曾請辭,皇上便未準許,轉眼間又將楊鶴逮拿,若非楊嗣昌頗得聖心,楊大人怕難逃菜市口一刀,如今孔有德變亂既成,皇上豈容我請辭,己巳之時山西兵潰,巡撫耿如杞和總兵都是斬首,本官與他何其相似。”王徵呆呆聽著,一陣苦澀涌上心頭,他與孫元化既是好友又是教友,他實在不願看到自己的好友落難,而現(xiàn)在的形勢竟然可能連孫元化的命都難保。

孫元化繼續(xù)淡淡道:“朝中的溫黨,呂直和文登那武夫,人人都等著本官倒下,本官卻偏要爭一爭。”

“初陽你還要如何爭?何苦與一武夫拼命。”

孫元化道:“孔有德不過是搶掠,本官看來尚在可挽回之列,這一支兵乃登萊精華所在,本官當竭盡全力爲朝廷保留一支可戰(zhàn)之軍,個人得失,便顧不得了。”

王徵並不是傻瓜,知道孫元化其實還是存著一絲希望,他希望能招撫這支亂兵,將自身罪責減小,至少能少牽連周延儒,如果周延儒沒事,當可護住孫元化,保個全身而退。

王徵此時頭腦卻相對清醒,對孫元化擔憂的道:“初陽,李九成此人從來便是不屑守法,孔有德貌似忠厚,實則同樣桀驁不馴,招撫此二人,怎知其真心實意,若其真就撫,難保日後不叛,一旦亂起登州,我等罪過遠超今日。”

孫元化盯著他道:“孔李二人皆是遼人,以遼人守遼土正當其用,此次他二人縱兵爲亂,必定是一時糊塗,他們能在東江鎮(zhèn)跟著毛文龍打建奴多年,應當還是忠誠的。”

“但是……”

“良甫不必說了,本官馬上修書一封,良甫你遣人送去孔有德,言明本官招撫之意,希望他二人能迷途知返。”

王徵欲言又止,想到這或許是挽救孫元化的最後希望,終於點點頭,這時門口腳步聲響,一名參隨進來道:“大人,皮島有消息了。”

王徵站起急切問道:“如何?”

“皮島費盡力氣出來一條船,傳信說廣鹿島尚可喜悄悄上岸,與副將沈世魁突襲叛軍,已經將爲首的耿仲裕等人擒殺,救出了東江鎮(zhèn)總兵黃龍,只是黃總兵耳鼻皆被亂兵剜去,腿也被打折一條,不過島上已是安定了。”

“好!”孫元化大喝一聲,站起來激動的來回走動,這樣他的罪責也小了,半響才停下對參隨道:“讓張燾監(jiān)視耿仲明,勿令其出家宅。”

他隨即又轉向王徵,“皮島既定,本官當即刻發(fā)快馬去京師報知首輔,眼下便只餘亂軍,京師最憂者,乃是亂軍入直隸,我行招撫之策,先令其東歸,遠離直隸和濟南富庶州縣,當可令首輔有周旋餘地,良甫速去辦妥方纔商議之事。”……

同一時刻,離巡撫衙門僅僅幾百步的鎮(zhèn)海門城樓中,駐守鎮(zhèn)海門的標營千總王秉忠正看著眼前一張會票發(fā)呆。

“這是在臨清州可取的五千兩,事成之後,另有五千兩,足可保王大人日後作個富家翁。”張東的聲音幽幽響起,他通過一名王秉忠的家丁牽線,已經和王秉忠建立了數月關係,從文登供應菸草和南貨給王秉忠在登州銷售,互相早已是稱兄道弟,王秉忠也知道他的背景。

王秉忠和他的胞弟把目光從會票上移開,兩人對視片刻,王秉忠吞了一口唾沫道:“就只是放些人在我軍中?”

“不錯,但不是眼下,適當之時還需王千總協(xié)助打開城門。”

王秉忠兩人猶豫起來,張東見狀一笑,不疾不徐的道:“王大人如果以爲我家大人也要造反,那便錯了,陳大人三戰(zhàn)建奴大勝,在朝中如日中天,斷不會做此等癲狂的事,如今孔有德等人正在東歸,陳大人不過是未雨綢繆罷了。”

王秉忠遲疑著道:“陳大人的意思,是孔參將還要打登州?可登州大軍超過萬人,他那三千人馬是萬萬打不下來的。”

“這事便不用王千總管了,我只問問王千總,無論孔有德打不打登州,遼兵的日子好過否?陳大人早晚是登萊總兵,能夠早些投靠陳大人的好處,相信王千總能想得出來。”

王秉忠兩人同時搖頭,他雖是千總,但日子也是難熬,這兩個月的軍餉盡數拖欠,他連幾十個家丁的餉都沒領到。

張東乘熱打鐵:“此次之後,孫大人結局自不用多說,王千總願在陳大人麾下效力,也是可以的,若是不願再當兵,願留下在登萊經商,陳大人答應給你一個縣的煙鋪批發(fā)經營,並保你一家老小周全。”

王秉忠眼睛落在會票上,陳新這人他知道,文登營打仗厲害就不用說了,登州多有遼民投奔,他從中得到的消息是很有背景,從陳新敢和孫元化對抗來看,完全是武人的翹楚,王秉忠咬咬牙下了決心,“當兵也罷當富家翁也罷,全看陳大人安置,只是家人安全,請陳大人和張兄弟定要關照。”

張東舒一口氣,只要拿下王秉忠,登州就等於在文登營手中。

“王千總放心,陳大人說過,只要按他的規(guī)矩做事,無論是誰,也別想抓他的兵。現(xiàn)在這年頭,有兵便是王,祖大壽戰(zhàn)力平平,朝廷也是無法,何況咱們文登營,孔有德也罷,孫元化呂直也罷,要在登州立足,誰也得靠著陳大人。”

王秉忠收起會票,“那請張兄弟告訴陳大人,這事咱答應了。”

(未完待續(xù))

第200章 編劇第43章 檄文第45章 皮島第215章 境遇第48章 放血第7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70章 畿南第11章 搶西邊第5章 旅順第183章 意外第11章 援兵第38章 四城之戰(zhàn)(四)第48章 夜海燈號第37章 驚閨第19章 田皮第52章 祈禱不求票的戰(zhàn)鬥單章第20章 揚州第8章 買書第46章 正式百戶第91章 價值第31章 五島列島第21章 行動隊第25章 觸動第55章 信使第19章 推舉第89章 彰德第3章 東江第52章 未敢忘危負年華第61章 榆林鋪第131章 後方第2章 花子第91章 價值第38章 招撫第20章 軍棍與敵人第19章 田皮第187章 大功第20章 軍棍與敵人第210章 軍訓第105章 父子第14章 萊陽第31章 運籌之功第123章 守中有攻第152章 狡兔三窟第63章 地利第61章 火箭第26章 金礦第31章 五島列島第21章 細作第18章 下一站第97章 北門第226章 九月第152章 狡兔三窟第203章 任重道遠第62章 另一戰(zhàn)線第88章 殺人放火第60章 八磅炮第9章 春季攻勢第28章 接舷血戰(zhàn)(二)第33章 上官第2章 血色銀錠第48章 夜海燈號第87章 意義第2章 冬天第76章 煙業(yè)行會第3章 回家第20章 揚州第76章 煙業(yè)行會第28章 吳總兵第36章 軍政第3章 錢莊總部第97章 英烈傳第4章 星空第85章 往中州第215章 後路第6章 一家第2章 花子第44章 後事第35章 葬禮第217章 成績第10章 質疑第55章 信使第8章 賄賂第39章 投靠第24章 熱愛第70章 畿南第44章 四城之戰(zhàn)(十一)第20章 揚州第34章 你爲何不當官第132章 心態(tài)第156章 紡織廠第46章 改變第74章 嫌疑第57章 包衣兵第20章 戰(zhàn)爭陰雲第61章 反擊第158章 當局不迷第106章 濃眉大眼第68章 還鄉(xiāng)團第39章 你妹
第200章 編劇第43章 檄文第45章 皮島第215章 境遇第48章 放血第7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70章 畿南第11章 搶西邊第5章 旅順第183章 意外第11章 援兵第38章 四城之戰(zhàn)(四)第48章 夜海燈號第37章 驚閨第19章 田皮第52章 祈禱不求票的戰(zhàn)鬥單章第20章 揚州第8章 買書第46章 正式百戶第91章 價值第31章 五島列島第21章 行動隊第25章 觸動第55章 信使第19章 推舉第89章 彰德第3章 東江第52章 未敢忘危負年華第61章 榆林鋪第131章 後方第2章 花子第91章 價值第38章 招撫第20章 軍棍與敵人第19章 田皮第187章 大功第20章 軍棍與敵人第210章 軍訓第105章 父子第14章 萊陽第31章 運籌之功第123章 守中有攻第152章 狡兔三窟第63章 地利第61章 火箭第26章 金礦第31章 五島列島第21章 細作第18章 下一站第97章 北門第226章 九月第152章 狡兔三窟第203章 任重道遠第62章 另一戰(zhàn)線第88章 殺人放火第60章 八磅炮第9章 春季攻勢第28章 接舷血戰(zhàn)(二)第33章 上官第2章 血色銀錠第48章 夜海燈號第87章 意義第2章 冬天第76章 煙業(yè)行會第3章 回家第20章 揚州第76章 煙業(yè)行會第28章 吳總兵第36章 軍政第3章 錢莊總部第97章 英烈傳第4章 星空第85章 往中州第215章 後路第6章 一家第2章 花子第44章 後事第35章 葬禮第217章 成績第10章 質疑第55章 信使第8章 賄賂第39章 投靠第24章 熱愛第70章 畿南第44章 四城之戰(zhàn)(十一)第20章 揚州第34章 你爲何不當官第132章 心態(tài)第156章 紡織廠第46章 改變第74章 嫌疑第57章 包衣兵第20章 戰(zhàn)爭陰雲第61章 反擊第158章 當局不迷第106章 濃眉大眼第68章 還鄉(xiāng)團第39章 你妹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辛集市| 出国| 安徽省| 青海省| 安图县| 湟中县| 获嘉县| 垣曲县| 青龙| 临沭县| 万宁市| 临夏市| 安福县| 高邮市| 容城县| 汝城县| 崇仁县| 四平市| 昌邑市| 象州县| 平南县| 南郑县| 彰化市| 叙永县| 行唐县| 巩留县| 镇原县| 泰安市| 古浪县| 杭州市| 武强县| 禹州市| 昌乐县| 松溪县| 田阳县| 剑河县| 哈密市| 天祝| 四平市| 仙桃市| 五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