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74章 嫌疑

“各位愛卿,大淩河圍城已一月,遼鎮(zhèn)解圍無方,如今當做何方略,今日便議一議。”

乾清宮中,崇禎的聲音帶著些生硬,臉色比幾月前變得更加蒼白,他發(fā)現(xiàn)只要後金兵一出現(xiàn),自己所能做的事情便很少,基本上只能擺著捱打。

樑廷棟身爲兵部尚書,當然只能首先發(fā)言,他吞了一口唾沫,還不及開口,兵科給事中周瑞豹便站出來大聲道:“稟萬歲,大淩河城被圍近一月,遼鎮(zhèn)僅戰(zhàn)二次,報捷一次爲松山之戰(zhàn),微臣斗膽想問,關(guān)寧年費遼餉四百餘萬,聚兵十萬之衆(zhòng),何以圍城一月,僅有一戰(zhàn),且戰(zhàn)地尚在松山,以如此畏縮之軍,何時能解大凌之圍?”

周瑞豹說完後盯了樑廷棟一眼,“況乎凌城之築,朝中早有異議,本兵、樞輔與遼東巡撫各位大人既是堅欲築城,則奴之攻與不攻,在在需籌劃於爲動之前,如今奴兵兵臨一月,由遼東巡撫至本兵,無一策可見實效。微臣試問,不顧廷議輕易啓釁,不先行預(yù)備萬全之策略,而遺難了之局,豈稱忠臣能臣!?今雖不必爲既往之追咎,然祖大壽等上萬精兵,數(shù)萬商民在焉,何忍棄之。”

樑廷棟心中微微有些慌亂,兵科給事中專管並不事宜的查漏補缺,連皇帝詔書都能封駁,他對這個七品小官可謂毫無辦法,現(xiàn)在人家問到頭上,自己必須要回答,正在心中整理奏對。周瑞豹已經(jīng)接著道:“微臣二劾樞輔孫承宗,皇上賦尚方劍,令之巡邊,便是需樞輔親歷行間,得以功罪無漏賞罰即時,以壯兵士之氣,如今大凌被圍。樞輔卻以騎行不便爲由,滯留寧遠,只以遼東巡撫坐鎮(zhèn)錦州。樞輔既有專任之責,何得以轉(zhuǎn)授他人?豈非有負萬歲特授尚方之意。臣乞立請樞輔專任調(diào)度,駐蹕錦州。剋期解圍。”

周瑞豹相貌堂堂,洪亮的聲音在大殿中迴盪,他這幾下子彈劾得不輕,其他人見有了出頭鳥,都停下不語,要看樑廷棟如何迴應(yīng)。

樑廷棟此時靜下心來,瞟了一眼溫體仁的方向,只見他低頭順眉,沒有什麼表示,知道只能靠自己。咬咬牙挺直身子,一副自信表情,“周瑞豹彈劾臣輕易啓釁,臣請自辯。”

崇禎淡淡道:“本兵請說。”

“大凌之築,著眼非在遼西一地。大淩河僅在錦州東北三十餘里,即便以恢復(fù)廣寧而言,亦相差甚遠,臣議築大凌,其著眼在薊而非遼,試想己巳建奴入口之時。損失之兵民何止數(shù)萬,京師附近百里,無不殘破,薊鎮(zhèn)長城綿延數(shù)百里,又是防線殘破,劉可訓(xùn)所練數(shù)萬營兵皆屬新募,何以抵擋建奴,臣日夜爲之焦慮,進而思之,遼西雄兵在鎮(zhèn),終歸比之薊鎮(zhèn)易守,曾有寧錦寧遠之捷,若能引建奴大軍前來,薊鎮(zhèn)自然可保無虞,重修大凌由此而來。自七月築城,建奴大軍已被吸引於遼西,絕無餘力西顧薊鎮(zhèn),以樞輔之能,只要能穩(wěn)守遼西,於我大明便已是得益,若能緩得一年,則薊鎮(zhèn)之兵練成,破損之邊牆亦已加固,未必無一戰(zhàn)之力,臣謂之以遼守薊之策。”

廷中立即響起一片嗡嗡聲,樑廷棟這番辯解頗有新意,大夥都住在京師,自然不願又被建奴圍在裡面,如此看起來,修築大淩河城並非是什麼壞事。而樑廷棟的自辯也只說了自己的戰(zhàn)略決策英明,運籌是沒有問題的,至於大淩河能否守住,他則暗示要看孫承宗打得如何,責任應(yīng)當在執(zhí)行的樞輔身上,而不是他這個決策者了。

崇禎也微微皺眉,樑廷棟這幾下太極滑不留手,但即便再正確,卻對現(xiàn)在的解圍一點作用沒有,雖然按樑廷棟所說,只要建奴不入口大明就算贏了,但天下人不會這麼看,大家看到的還是大淩河被圍死了幾萬人,大明終歸是輸了。況且被圍住的是遼鎮(zhèn)最精銳的祖大壽所部,遠遠不是普通的損失幾萬人那麼回事。

周瑞豹卻不肯就此放過樑廷棟,他轉(zhuǎn)身看著樑廷棟道:“遼鎮(zhèn)難道並非兵部所轄,大凌一城兵民數(shù)萬,司馬一個以遼守薊,皆棄之於蠻夷乎?”

周瑞豹不屬於溫體仁和周延儒任何一派,只是單純的就事論事,溫周兩邊的人都不出面,樑廷棟對皇帝道:“皇上,大淩河城民皆吾皇子民,兵部斷不會棄之不顧,已有昌平鎮(zhèn)、天津撫標各營準備停當,不日起行救援,只是建奴兇殘,樞輔想必是要謀劃萬全,方能起行。”

周瑞豹一抖手,還要與樑廷棟辯論,崇禎輕輕道:“好了,本兵既已有成劃,便命各營速速起行,城中雖有糧草,然終有食盡之時,祖大壽何可綱還是實心任事的,本兵將此意告之樞輔。”

樑廷棟趕緊答應(yīng),知道暫時過關(guān),躬身答應(yīng),他話音剛落,吏科給事中熊開元就站出來道:“臣附議樞輔應(yīng)專任調(diào)度,陛下既授之尚方,樞輔與遼東巡撫擔無他卸,厚賞顯戮,義不得辭,榆關(guān)原本便有高起潛、李明臣等內(nèi)臣監(jiān)軍,然皇上又特使內(nèi)臣王應(yīng)朝任之,此等內(nèi)臣果有孫吳之邊才乎?若大凌有失,恐樞輔與丘嘉禾推責於內(nèi)臣,臣請撤內(nèi)臣以一事權(quán)。。。”

崇禎一聽熊開元又跳出來老生常談,心中十分不快,若是外臣能讓他省心,又何必非派內(nèi)臣監(jiān)軍,根據(jù)眼下的情形,他還打算派更多內(nèi)臣到各地,更別說收回監(jiān)軍了,當下冷冷道:“遣用內(nèi)員自有裁酌,不必過爲疑揣。”

廷上各人一聽,就知道皇帝不打算撤,大家都不再說這個話題,偏偏熊開元嘮嘮叨叨,崇禎臉色變得更加陰冷,這些給事中是誰也不怕,皇帝的話他們也不給面子。最後總算是溫體仁開口,好話說盡,纔將熊開元安撫下去。

溫體仁轉(zhuǎn)身過來,對吳宗達使個眼色,吳宗達出班奏道:“皇上,方纔本兵說及直隸所調(diào)兵馬即將起行,爲何獨獨未提及登萊兵馬。孫元化上任至今,歲靡兵餉逾九十萬兩,稱雄兵五萬在焉。登州、東江、文登三營舟師蔽海,爲何一到出兵,則久久不見一人?”

聽到有人提及孫元化。不少朝臣的眼睛看向了周延儒,剛剛?cè)艢q的周延儒如老僧入定,他從中狀元到現(xiàn)在,從政已經(jīng)十八年,風浪也是見得多了,現(xiàn)在朝廷的情況他也很清楚,皇上不喜歡黨爭,溫體仁和自己都是避免體現(xiàn)出有官員羣體,但那些御史的鼻子比狗還靈,他們彈劾多了。皇帝其實也是知道兩人不和。

孫元化和張廷拱不用說是他的人,大同那邊比較安靜,溫體仁從張廷拱身上找不到什麼破綻,主要便是孫元化這方,原本有身彌島大捷。孫元化是有運籌之功的,誰知孫元化立即就被呂直和陳新這兩個直接功臣彈劾,孫元化的功成了過。

好在崇禎其實明白平衡的道理,而且他對周延儒十分看重,不願周延儒因此下臺。所以周延儒得以拖著欽差調(diào)查之事,等待孫元化出手反擊。根據(jù)孫元化派人送來告知的計劃,他認爲有些把握,只是帶信讓孫元化不要過於彈劾文登營,作爲唯一能數(shù)次擊敗明軍的將領(lǐng),陳新在皇帝心中的分量其實是很重的,他要孫元化把著力點放在內(nèi)臣監(jiān)軍上,對陳新則主要彈劾其人品低劣。但昨日他在宮內(nèi)的線人傳來消息,說呂直剛剛傳來六百里快報,似乎是不利於孫元化之事。

此時聽了吳宗達問的問題,周延儒自然也不會出來回答什麼,還是樑廷棟答道:“登萊相距遙遠,入援當走海路,或許。。。”

崇禎突然冷笑一聲,“吳大學士此言問得甚好,朕這裡正好收到一封登萊監(jiān)軍的急報,至九月五日,登萊仍未出兵,登州水營船隻竟然全部需要修繕,這便是年靡軍餉九十萬的數(shù)萬雄兵。”他的聲調(diào)漸漸變高,“水營船隻沒有好的便罷了,卻有一艘船是好的,只不過上面裝的不是兵將。船上除了有三名巡撫官署的參隨,還有一個人。”

崇禎緩緩環(huán)視衆(zhòng)臣,周延儒感覺情況十分不妙,果然聽崇禎大聲叫道:“還有一名建奴,經(jīng)登萊遼民辨認,此人乃李成樑之侄孫,現(xiàn)官至建奴遊擊。”

衆(zhòng)臣被這顆重磅炸彈震驚,驚愕的互相交換著眼色,周延儒的身子也微微抖動了一下,要說孫元化貪墨軍餉他們毫不奇怪,但要說孫元化通奴,那他們是決計不信的,就說隔著那麼寬的遼海,建奴也給不了他什麼好處。

溫體仁自然已經(jīng)提前得到了消息,他故作訝異出列道:“皇上,此事駭人聽聞,臣斗膽一問,此消息來自何處?”

崇禎對座下的曹化淳點點頭,曹化淳站出來大聲道:“登萊監(jiān)軍,內(nèi)官監(jiān)呂直急報,九月五日於登州外海俘獲形跡可疑船隻一艘,追上之時,船上有人頑抗,被呂直所領(lǐng)水師斬殺後,在內(nèi)倉發(fā)現(xiàn)數(shù)具屍體,似自相殘殺而死,經(jīng)呂直隨從辨認,其中三人乃巡撫衙門參隨,懷揣書信一封,另一人作建奴打扮,懷揣夷語所書書信一封,皆未署名,漢語所書口氣似我大明一官員,呂直不敢擅處,兩封信已隨呂直急報送達。建奴首級亦同時送到京師,經(jīng)兵部一遼東老吏再次辨認,確乃李成樑之侄孫李思忠,官至建奴遊擊。”

崇禎道:“把書信給幾位閣老看看。”說話時,他聲音已冰冷至極。

曹化淳將幾封書信遞給周延儒和溫體仁等人,周延儒拿到一看,這封竟然真的像孫元化手跡,上面寫著,“兵馬行期可緩,只以船隻當修爲由,兵數(shù)必不過四千,然以一百萬兩隻得復(fù)州半年並五百包衣首級,恐難支付,議改爲五十萬,至於調(diào)遣文登營至遼西一事,因其皮島一戰(zhàn)折損甚重,廷官恐反對再予調(diào)派,至多其中一部,只可勉力爲之。。。”

周延儒第一反應(yīng)便是呂直的奸計,而且不算特別高明,孫元化再傻也不會去跟建奴做這種生意,他也拿不出那許多銀子,相信的人不會多,但唯一可慮的就是果真有一個建奴,而且還是漢人遊擊,但他馬上便想到了陳新,必定是陳新抓到此人,安排了這個陷阱,可恨這個陳新寧可不要這份軍功,也要拿來陷害孫元化。

周延儒看完不理會伸手的溫體仁,直接給了侍郎徐光啓,徐光啓對孫元化同樣寄予厚望,全沒想到會成眼前的情況,他看完後兩手顫抖,噗通一下跪下對皇帝道:“皇上,此乃建奴離間之計,不可輕信,四人若是有所串通,又豈會在船上自相殘殺,若是自殺,爲何又不銷燬信件,更是說不通。況孫元化本性淳樸,絕無可能做出如此無恥之事,老臣願以滿門閤家老小性命,擔保孫元化乃忠心爲國之人,請皇上明鑑。”

溫體仁不等周延儒開口,搶先道:“徐大人所言甚是,老臣附議。”

周延儒驚訝於溫體仁的表現(xiàn),還沒反應(yīng)過來,吳宗達就接著道:“臣也信孫大人之忠心,然更需觀其行,登萊兵馬久拖不發(fā),卻無端讓人心中起疑,即便孫大人並無此心,亦會讓旁人誤解,於孫大人終非幸事。”

樑廷棟立即站出道:“臣認同吳閣老所說,此事太過匪夷所思,臣也不信孫大人會做出如此大逆之事,但孫大人自任巡撫以來,行事確有可商榷之處,除發(fā)兵日期之外,此次身彌島大捷,登萊報功文書遲遲未報,皆因?qū)O大人不予副署,以致兵將升遷撫卹無已爲憑,豈非寒了壯士之心。通敵此事即便我等不信,亦應(yīng)速速派員覈查,也好還孫大人清白。”

徐光啓不知是計,趕緊答道:“臣附議,請皇上派員覈查。”

周延儒暗叫不好,這時候派人去核查,孫元化能落個什麼好,就算查不出事情,也會被催得派兵,到時大淩河就和自己相關(guān)了。但此時各位大臣紛紛上來附議,他只能接受這個大局,正打算爭一爭人選,崇禎就開口了。

大明天子忍不住內(nèi)心的不悅,站起來大聲道:“登萊管轄東江,乃應(yīng)對建奴重要之一方,絕不可有居心叵測之人,既有嫌疑,便當覈實,著命吳宗達挑選得力御史,並兵部侍郎一人,赴登州查驗真僞,有則就地鎖拿,無則督促進兵,剋期必至。大凌日夜圍困,豈容敷衍塞責,本兵另文詢文登營陳參將,抽調(diào)部分軍兵隨行,以爲大軍膽魄。”

他說完轉(zhuǎn)身就走,曹化淳趕緊喊了一聲,“退朝!”然後追著去了。

廷臣紛紛散去,周延儒面色沉靜的盯著溫體仁,溫體仁摸摸花白的鬍子,滿臉微笑的對周延儒躬身一禮,帶著吳宗達大搖大擺的走了。

周延儒沉沉的嘆口氣,現(xiàn)在大淩河之戰(zhàn),和他有關(guān)係了。RS

第14章 肉搏第46章 老狐貍第57章 追擊∥第31章 白髮第165章 政與商第194章 經(jīng)濟戰(zhàn)第7章 輕騎狗鬥第51章 聲東擊西第42章 委員會第87章 意義第23章 果實第51章 坦途第121章 對策第48章 變數(shù)第110章 不要臉第150章 躡蹤第72章 幫忙第131章 後方第33章 李旦的兒子第50章 交換第199章 福晉第70章 散兵線第176章 拉練第32章 朕之戚少保第41章 四城之戰(zhàn)(八)第33章 戰(zhàn)局第57章 包衣兵第23章 刺殺第12章 你是管家第9章 千戶離京第129章 罵戰(zhàn)第35章 四城之戰(zhàn)(二)第28章 準備第4章 狠一點第143章 兩條船第189章 能幹第15章 戰(zhàn)略第27章 發(fā)小第70章 畿南第104章 殺戮第8章 賄賂第27章 白甲第13章 六部第58章 擒獲第24章 戰(zhàn)旗第155章 民事官第11章 搶西邊第18章 防禦體系第44章 農(nóng)忙時第55章 信使第161章 抓嫖第31章 運籌之功第22章 消費第146章 老友第30章 人才第42章 委員會第2章 技術(shù)人才第46章 亂起第118章 嘗試第15章 岫巖第10章 質(zhì)疑第13章 最小的長官第14章 告別第66章 籌碼第41章 不送了第69章 家第10章 質(zhì)疑第15章 街坊第76章 煙業(yè)行會第14章 告別第78章 正途第18章 待機第52章 祈禱第154章 漢奸第34章 你爲何不當官第124章 誰爲之犧牲第33章 稅務(wù)外協(xié)第92章 內(nèi)應(yīng)第42章 四城之戰(zhàn)(九)第33章 小財第92章 林縣第49章 複雜第23章 防線第34章 你爲何不當官第142章 雙邊第33章 李旦的兒子第4章 相親第75章 死敵第66章 行進第155章 民事官第109章 大行業(yè)第81章 光復(fù)第7章 窩棚一第81章 孤膽第29章 憋悶的行軍第30章 皇帝也得忍第75章 矚目第78章 正途第50章 交換第48章 福建來客
第14章 肉搏第46章 老狐貍第57章 追擊∥第31章 白髮第165章 政與商第194章 經(jīng)濟戰(zhàn)第7章 輕騎狗鬥第51章 聲東擊西第42章 委員會第87章 意義第23章 果實第51章 坦途第121章 對策第48章 變數(shù)第110章 不要臉第150章 躡蹤第72章 幫忙第131章 後方第33章 李旦的兒子第50章 交換第199章 福晉第70章 散兵線第176章 拉練第32章 朕之戚少保第41章 四城之戰(zhàn)(八)第33章 戰(zhàn)局第57章 包衣兵第23章 刺殺第12章 你是管家第9章 千戶離京第129章 罵戰(zhàn)第35章 四城之戰(zhàn)(二)第28章 準備第4章 狠一點第143章 兩條船第189章 能幹第15章 戰(zhàn)略第27章 發(fā)小第70章 畿南第104章 殺戮第8章 賄賂第27章 白甲第13章 六部第58章 擒獲第24章 戰(zhàn)旗第155章 民事官第11章 搶西邊第18章 防禦體系第44章 農(nóng)忙時第55章 信使第161章 抓嫖第31章 運籌之功第22章 消費第146章 老友第30章 人才第42章 委員會第2章 技術(shù)人才第46章 亂起第118章 嘗試第15章 岫巖第10章 質(zhì)疑第13章 最小的長官第14章 告別第66章 籌碼第41章 不送了第69章 家第10章 質(zhì)疑第15章 街坊第76章 煙業(yè)行會第14章 告別第78章 正途第18章 待機第52章 祈禱第154章 漢奸第34章 你爲何不當官第124章 誰爲之犧牲第33章 稅務(wù)外協(xié)第92章 內(nèi)應(yīng)第42章 四城之戰(zhàn)(九)第33章 小財第92章 林縣第49章 複雜第23章 防線第34章 你爲何不當官第142章 雙邊第33章 李旦的兒子第4章 相親第75章 死敵第66章 行進第155章 民事官第109章 大行業(yè)第81章 光復(fù)第7章 窩棚一第81章 孤膽第29章 憋悶的行軍第30章 皇帝也得忍第75章 矚目第78章 正途第50章 交換第48章 福建來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国市| 柘荣县| 张家口市| 灵寿县| 贞丰县| 上林县| 兴城市| 孟州市| 察哈| 黔东| 青铜峡市| 荔波县| 昔阳县| 乡宁县| 东城区| 睢宁县| 澄江县| 宿州市| 会理县| 衡阳县| 镇宁| 新密市| 阿图什市| 涪陵区| 乾安县| 中江县| 涿州市| 凤庆县| 鄂托克旗| 泾川县| 亚东县| 潼南县| 海盐县| 吉林省| 江门市| 井研县| 田林县| 无棣县| 孟连| 兴业县| 左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