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1章 運籌之功

乾瘦的溫體仁跟在曹化淳身後,急急忙忙的跑著,曹化淳還在前面連聲催促。溫體仁跑得有些喘氣,對曹化淳道:“曹公公別催了,老夫這腿腳可比不得公公強健。”

曹化淳連忙過來扶著他手,半拖半拉的幫他走快些,口中道:“老先生(注1)就體諒一下咱家,您的奏疏一進來,皇上喜得把杯子都碰壞了,你老先生倒好,自個回去了,皇上讓咱家等在宮門,這都又派了三撥人來問了。”曹化淳接著就招過兩個小宦官,讓他們一路扶著,等到趕到養心殿時,溫體仁已經上氣不接下氣,進了養心殿的暖閣,崇禎正在裡面著急的轉圈子,看到溫體仁來了,迎上來。

曹化淳喘著氣道:“萬歲。。。”

崇禎不耐的揮揮手,讓曹化淳不要插話,他急不可耐的對溫體仁問道:“愛卿奏疏所說文登營之事可真?”

溫體仁一口氣還沒倒過來,皇上問話又不能不答,結結巴巴道:“臣、臣”

崇禎恨不得抓起他把話抖出來,現在看他樣子也是無法,趕快叫一個宮女去端茶,曹化淳機靈的尋了一張椅子給溫體仁,可崇禎都站著,溫體仁也不敢坐。

好半天溫體仁才緩過氣來,對崇禎稟告道:“萬歲,確有文登營塘馬來報臣知,亦有固安知縣隨附文書,實爲可信,然建奴未遠,臣亦未及親去固安查看,是以此事還有待覈實。”

“那朕即刻傳諭兵部及都察院去固安點驗。”

溫體仁道:“萬歲,現在怕是去不了,那幾名塘馬出來之時,建奴數千精騎圍城,那文登營哨官猜測建奴大軍在後。”

崇禎遲疑了一下無奈道:“今日據兵部所說,建奴大軍仍在良鄉,怎地固安也有,那便讓兵部派出哨騎先行偵防。”他又對溫體仁問道:“爲何文登營這哨官不先至兵部報備,卻去了愛卿那裡?”

“皇上,這文登營十月二十餘日方剿滅登州萊陽聞香教亂民,又赴招遠討賊,一路追至登州附近,恰巧勤王令至,受登萊道調派入援,海上漂泊十日方至津門,曾先期派快馬赴京,無奈途中文書丟失,加之只是一小小哨官,兵部各官並不理會,那日恰巧臣與王洽同行,那信使被王洽冷語打發,其千里勤王,受此冷遇,臣心中不忍,雖亦是未全信之,然京畿被兵,多一卒則多一卒之力,時薊遼督師在東,臣慮其又將援軍遣散,便示其由南抵京,不兩日建奴已至城下,老臣復慮其不知建奴大至,派出家人冒死往南,令其就近護佑畿南諸縣,並嚴令其不得野地浪戰,而應背城接陣,文登營遂立營固安,未幾,建奴果如臣所料寇略固安,爲文登營一戰破之,那哨官原意即刻赴京,又擔憂建奴復攻固安,是以又派來塘馬報信,並請臣示其。”

溫體仁說罷跪下道:“皇上,臣有欺瞞擅專之罪,以一禮部尚書而。。。”

崇禎毫不在意,語氣中掩不住的喜悅,“愛卿憂心國事,何罪之有,當是之時,那王洽辦事著實不力,兵部既不理會,汝又慮其遭遣散,加之愛卿亦未親見其軍,亦算不得欺瞞。”崇禎接著道,“那薊遼督師種種不法之事,愛卿連上五道奏疏彈劾,朕思之良久,方定下方略,溫卿實爲功不可滅,雖是大多留中,不聞於外,愛卿這直言敢進,朕心中卻是記住了。”

溫體仁跪下語氣沉靜的道:“爲皇上分憂,不敢言功,只盼我大明各軍都如這文登營哨官一般,早日將建奴逐出邊牆,復我神京朗朗乾坤,使我人民不必流離失所。”

他口中大言炎炎,心中其實頗爲得意,他和周延儒抓住這次建奴入寇的機會,先是連連上奏疏彈劾袁崇煥,先定下袁崇煥的罪,然後借袁崇煥殺帥一事將首輔錢龍錫拖下水,袁崇煥當時的揭帖上已經寫明是與錢龍錫商議過,錢龍錫也抵賴不了,原本他與袁崇煥是內外互爲聲援,現在袁崇煥下獄,溫體仁等人抓住這根辮子窮追猛打,袁崇煥下獄當日,兩人就指使江西道御史高捷彈劾錢龍錫,將錢龍錫死死拖在這個泥潭裡面,錢龍錫下課已成必然之事,能不能保住腦袋也難說。

眼下週延儒入閣已定,他與溫體仁是一夥,溫體仁原本根基很淺,現在內閣有個盟友,以後事情便好辦得多,周延儒此人現在才三十六歲,去年因遼軍鬧餉一事,所說意見很有見地,開始受到崇禎的重視,早有心提拔他,這次入閣也是順理成章。

溫體仁倒有些自知之明,他任何方面都比不過這位二十歲就中狀元的天才,入閣恐怕有些難度,但現在突然有如此大的一件軍功在手,形勢立即又不一樣。他們所說的王洽就是原來的兵部尚書,這老兄剛當了半年就遇到這事,已經被問責捉拿下獄,確實有點冤,但溫體仁可不管那麼多,繼續往他身上潑髒水,順帶把他的運籌之功合理化。

這次建奴入寇,內閣中多半還有人要牽連,就會有新的位置出來,所以溫體仁比崇禎更著急,他甚至想冒險自己去固安一行,早些把這運籌之功落實。

崇禎滿意的看著溫體仁,口中讚道:“小小一個哨官,竟然能斬首六百餘級,還有甲喇一人,牛錄一人,若兵部查驗爲真,乃是我大明對建部單次斬首最多,小小哨官領兵千里勤王,還立下如此大功。”他一想起逃跑的遼軍,臉色又有點陰沉下來。

溫體仁看崇禎臉色,連忙岔開道:“皇上,要說這個小小哨官,或許皇上都是知道的。”

崇禎道:“哦?朕似乎未記得過哨官一級的軍官。”

“此哨官便是萬歲即位之初在兵部大罵崔呈秀的威海千戶陳新,現已歷功升爲文登營哨官,署威海衛同知。”

崇禎真正的驚訝起來,因爲當時這事太過離奇,時隔兩年他仍是有印象,他稍稍回憶一下道:“原來是他,兩年前他痛罵崔呈秀,當時亦曾想獎其功,後有御史彈劾他觸犯大明律,辱罵三品以上京官,是以最後功過相抵。未想他不但胸中有正氣,連膽氣亦是十足,竟敢在城下列陣而戰。不知這文登營究竟有多少兵馬?”

“皇上,初時臣也驚奇,後來一問才知,文登營兵額一千一百餘,十月萊陽聞香教亂起,這陳新憂心再成徐鴻儒一般大亂,與萊陽知縣議定召集一千餘民勇,報登萊道準許,這次勤王便共計有兩千餘人。固安一戰後他們傷亡頗重,不得不退入城內,近期怕是不能浪戰。”

崇禎大喊一聲好,大笑道:“好個文登營,好個哨官,兩千人斬首六百,亦是溫卿運籌之故,此次核功之事便由溫卿負責,合兵部、都察院、順天府有司共同查驗戰功,既然損失頗重,讓他先穩守固安,損失的器甲糧餉,交兵部一併付議,這次他到京後溫卿你帶他來殿見,朕要親自見他。”

-------------------------------------------------------------

第二日溫體仁便組織有司準備此事,這是最近的大事,又是皇帝關注,所以效率頗高,兵部先派哨騎查探一番,在半路就碰到文登營的哨騎,知道建奴已經從固安撤走,各部院匆匆派出人手去固安覈實。

陳新親自接待他們,黃思德作爲副手,又是送銀子又是送珠寶,先把關係套好,等幾個上官看了馬車上的首級,竟然全是真夷,其中一個兵部的主事還悄悄勸陳新放些平民的人頭進去。

建奴還在良鄉,幾位京官也害怕這時候出城到處走,查驗後只派了塘馬回京師送信,就在固安多留了兩天,陳新搞接待很有一手,好吃好喝供著,人人都對他很滿意,聽說文登營被欠餉一年多,兵部的主事甚至答應回去後幫他向兵部要餉銀補給,並得出一個損失慘重,暫時不堪再戰的結論。

幾個京官呆了兩天,還是覺得沒有京師安全,趕回了京師,兵部已經把他們的核功文書報到內閣,現在朝堂上都已經知道此事,一片潰敗中出現的這次勝利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陳新雖然還未到京,已經萬衆矚目,衆人唯一奇怪的是,其中的運籌之功出乎意料的歸了溫體仁,很多人認爲他可能入閣。

京師城牆外面皇太極的勢也有了,他在良鄉停駐近半月,把周圍搶得乾乾淨淨,八旗家家收入豐富,多爾袞帶著騎兵在固安耀武揚威的走了一圈,明軍沒敢出城,總算把面子找了回來,各牛錄抽調的甲兵回去一說,士氣再沒有受到烏納格戰敗的影響。

皇太極自己則去良鄉城外的金太祖墓前拜祭,他也不管自己是不是真的女真部族,反正堅持認爲幾百年前的金太祖跟他有關係,他擺了些祭品,希望那兩個金國皇帝保佑他,然後又把七大恨之類的內容重複一遍。

雖然周邊趕到的勤王軍慢慢多起來,但十分分散,孫承宗去了山海關收拾遼鎮兵馬,京師周邊最大的一股勤王軍仍是滿桂帶領的宣大軍,張宗衡又從大同帶來部分兵馬交予滿桂,加上重新集結過來的昌平和密雲等處兵馬,滿桂又有了三萬左右,駐紮在永定門附近。

兵部沒給陳新任何命令,聽說皇上本意是調他入京殿見,但又擔心固安失守,所以陳新就仍然帶著文登營守在那裡。崇禎一心把固安和陳新作爲正面宣傳對象,嚴令兵部妥爲安排,必須確保固安不失,正好部分山西和河南勤王軍經紫金關到達涿州,兵部得到皇帝嚴令後,從涿州抽調了部分新趕到的河南兵馬,也充實到固安城中,使得固安城防更加牢固。

京師周圍的情況似乎又在好轉,因爲宣大軍轉移到永定門,固安到京師的聯繫也更加順暢,正當陳新以爲自己可以安穩進京的時候,在良鄉呆了十多天沒動的後金軍突然出擊。走到盧溝橋的時候正好碰到那位跳神副將申甫,結果這位會法術的大師全軍覆沒,但他本人力戰不屈,共被刀傷六處,箭孔數處,他帶的幾千乞丐兵出城前就逃散大半,戰後無一倖免。

緊接著後金軍便對永定門外明廷最大的機動兵力雷霆一擊,核心的宣大軍原本就損失慘重,拼湊而成的勤王軍戰力低下,一戰而潰,滿桂、孫祖壽以下,遊擊以上三十多名將領被殺,黑雲龍、麻登雲被俘,又是一次全軍覆沒。這次失利就發生在京師城牆外兩裡,無數城牆上的士兵和民衆親眼所見,城中對建奴的恐懼達到頂點。

皇太極擊潰這股兵力後,周圍再無明軍敢靠攏,他帶著大軍往京師西邊繞往北面,一路搶掠,在德勝門等地兩次留書表示可以議和,姿態很高。最後他回到京師西北面,後金大軍圍著京師走了完整的一圈,大致相當於現在二環和三環之間的線路。所有大股明軍皆被擊潰,並攻克良鄉縣城,大明朝的虛弱展現無遺。

好在陳新的出現給了明廷最後一塊遮羞布,十二月二十日,確定後金軍北上到德勝門外,陳新將固安城防交予河南兵,留下部分士兵照顧傷員,帶著文登營兩千人押送著人頭,在五軍營一隊騎兵帶領下向京師前進。

第26章 名聲第47章 動員第76章 煙業行會第19章 潛越第36章 有錢真好第71章 泰州學派第114章 前鋒第99章 引蛇出洞第65章 價值第139章 不養寇第41章 四城之戰(八)第5章 薊州第14章 告別第90章 調整第192章 搜捕第99章 引蛇出洞第11章 爲何當兵第142章 雙邊第50章 西線第51章 長矛森林第118章 嘗試第16章 文登軍報第54章 己巳年第104章 T第15章 街坊第111章 文淵閣第84章 提成第209章 新兵第161章 抓嫖第88章 下馬威第30章 皇帝也得忍第1章 伐明第105章 援兵第82章 副營官第47章 動員第122章 軍歌嘹亮尾聲茶館第69章 家第28章 新產品第109章 大行業第103章 破營第161章 抓嫖第8章 土地第10章 金州第130章 手雷戰第114章 得意忘形第20章 戰爭陰雲第35章 兵城第32章 後金紅夷炮第17章 展開第20章 百態第11章 爲何當兵第116章 回遼東第17章 打行第199章 福晉第77章 忠誠?第一百九十章第178章 東路第13章 組織結構第38章 四城之戰(四)第30章 各取所需第26章 名聲第11章 爲何當兵第82章 副營官第45章 青皮第135章 填壕第16章 擊潰第44章 四城之戰(十一)第211章 各有難處第12章 有房一族(二)第182章 逃竄第176章 拉練第38章 練兵第101章 兵王第42章 四城之戰(九)第55章 信使第111章 文淵閣第34章 改組前奏第14章 肉搏第79章 援遼第28章 新產品第86章 公關第14章 新三方策第103章 破營第62章 另一戰線第203章 任重道遠第42章 回家第38章 換老闆了第18章 下一站第55章 信使第17章 威海衛第45章 青皮第147章 真正的利益第106章 也是那一招第101章 兵王第19章 何處第136章 角落第16章 苦命的潘金蓮第7章 擴軍第131章 後方
第26章 名聲第47章 動員第76章 煙業行會第19章 潛越第36章 有錢真好第71章 泰州學派第114章 前鋒第99章 引蛇出洞第65章 價值第139章 不養寇第41章 四城之戰(八)第5章 薊州第14章 告別第90章 調整第192章 搜捕第99章 引蛇出洞第11章 爲何當兵第142章 雙邊第50章 西線第51章 長矛森林第118章 嘗試第16章 文登軍報第54章 己巳年第104章 T第15章 街坊第111章 文淵閣第84章 提成第209章 新兵第161章 抓嫖第88章 下馬威第30章 皇帝也得忍第1章 伐明第105章 援兵第82章 副營官第47章 動員第122章 軍歌嘹亮尾聲茶館第69章 家第28章 新產品第109章 大行業第103章 破營第161章 抓嫖第8章 土地第10章 金州第130章 手雷戰第114章 得意忘形第20章 戰爭陰雲第35章 兵城第32章 後金紅夷炮第17章 展開第20章 百態第11章 爲何當兵第116章 回遼東第17章 打行第199章 福晉第77章 忠誠?第一百九十章第178章 東路第13章 組織結構第38章 四城之戰(四)第30章 各取所需第26章 名聲第11章 爲何當兵第82章 副營官第45章 青皮第135章 填壕第16章 擊潰第44章 四城之戰(十一)第211章 各有難處第12章 有房一族(二)第182章 逃竄第176章 拉練第38章 練兵第101章 兵王第42章 四城之戰(九)第55章 信使第111章 文淵閣第34章 改組前奏第14章 肉搏第79章 援遼第28章 新產品第86章 公關第14章 新三方策第103章 破營第62章 另一戰線第203章 任重道遠第42章 回家第38章 換老闆了第18章 下一站第55章 信使第17章 威海衛第45章 青皮第147章 真正的利益第106章 也是那一招第101章 兵王第19章 何處第136章 角落第16章 苦命的潘金蓮第7章 擴軍第131章 後方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玉树县| 德昌县| 周口市| 诏安县| 平南县| 长葛市| 光山县| 灌南县| 汶上县| 刚察县| 青神县| 休宁县| 大同县| 保亭| 榆中县| 榆树市| 广西| 姜堰市| 绿春县| 宜州市| 吴忠市| 元氏县| 渝北区| 惠水县| 开远市| 九龙城区| 永丰县| 阿城市| 平乡县| 赤峰市| 武宣县| 马公市| 永修县| 酒泉市| 孙吴县| 广平县| 广东省| 扎鲁特旗| 彰化市| 呼和浩特市| 沂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