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沐涵和沈峻熙到了前院,便有別的府邸的人來接孩子了。
這一次來的基本上都是主子,孩子的親哥哥,父親,等等的,小孩兒只要認識的,都叫領走了。
而且大部分的人,沈峻熙都認識,別人還要過來給他道謝,對他謹慎的態度表示感謝。
吵吵嚷嚷的一直到了下午,基本上孩子就全都接回去了,都是家裡的寶貝少爺公子,誰都不能放心在外面。
而衙門的人,劃著船在外面鳴鑼示警,再來一些大戶人家特別的報信。原來是護城河漲了水,反過來把城給淹了。
護城河連著的是城外的大河,這條河現在已經漫過了堤岸,城外面的農田很多都淹了,城裡城外,死了不少的人。
這也是應天府很少有的天災,應天城的百姓,也是幾代沒有遇到過這樣的天災,此時很多人都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而最巧的是,應天城的知府老爺,竟然回京了,正好已經是十一月份了,他回京述職去了。
整個應天城,現在已經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城中的侯爵大戶也不少,這個時候就需要有人出來領個頭。以前都是沈峻熙的爹,永平王爺和蘇將軍。
現在自然是沈峻熙了。而且出了事,沈峻熙向來也不會猶豫推脫,馬上就去了一趟衙門,找到了現在的衙門主事,詢問衙門打算怎麼辦?
衙門現在主事的是個文書,根本就不管事,支支吾吾就沒說出來什麼,沈峻熙心裡冷哼,這樣什麼主意都沒有的,卻知道在第一時間挨家挨戶去那些大戶人家詢問,是不是都安全!
他也懶得靠衙門了,叫衙門裡的十幾個差役跟著自己回到府裡,和侍衛還有家丁一起,聽他的吩咐。
“大河管家,你帶十來個人,去咱們府在西城的別院,那邊地勢高,沒有被淹,而且是個空宅子,能裝不少人,把那邊收拾出來,弄些暖爐柴火過去,還有弄些吃的過去,就是乾糧什麼頂餓的東西就行。”
大河管家忙答應著去了。
沈峻熙又叫侍衛統領:“胡統領,你帶這是幾個衙役,還有咱們府幾個下人,出去到處找找,能救人的救人,能幫忙的幫忙,反正是把受困的人儘量的救出來,這才船都用上。那些家沒了的,就叫去西城別院。”
胡統領答應一聲,領著那些衙差走了。
沈峻熙叫住了其中一個管事的衙差,道:“你回衙門一趟,最好把衙門也闢出來一塊院子或者地方,安置一下災民,這也是你們衙門該做的,給你們老爺撐點面子。”
衙差自然是答應,這是王爺的命令,又是這樣的時候,這樣做當然是給老爺掙些好名聲回來,也不影響什麼。
於是也答應著急忙去辦了。
沈峻熙又把孫媽媽叫來,叫她將府裡多餘的被子褥子拿出來,叫人送到西城那邊去。
這邊佈置了一番,又寫了一些信箋,派了幾個人出去,找一些大戶人家,請他們老爺明天過來商量一下,開粥蓬的事情。
很多大戶人家,在年底的時候,都有個規矩,就是在城門口設個粥蓬,給那些窮人家施些粥飯,爲了圖個自己的好名聲,也爲了能有個善行,爲一家人積福。
尤其是老家就在應天周圍的大戶人家,更是注意自己的品行,希望能用這樣的舉動,來換得世世代代的好名聲。
沈峻熙一請大家,大部分的人都來了,這突然的大水災,誰也想不到,大家也需要坐下來商議一下。
沈峻熙年紀雖然還比較的年輕,但是這樣的事情卻辦了不止一回了,而且以前召集大家的就是他父親和岳父,現在由他接手,也是理所當然,再加上他在朝廷的地位很高,皇上也很看重,因此,大家對他也是買賬。
沒來了,也就那兩三位的老封君了。
沈峻熙也懶得管了,來的人已經不少了,先統計了一下大家的損失,等水退了之後,誰家能設粥蓬,大約能設多長時間。
還有就是現在的情況,誰家願意把空著的別院拿出來的,因爲無家可歸的災民是越來越多了。
陳洛魁和賈玄毓都來了,陳洛魁本不是本地人,沒必要參加,但是沈峻熙還是請了他,因爲陳洛魁平常也是個熱心的性子,這種事情,只要有人招呼,他倒是都願意參與。
他這才也算是走運,之前買的宅子,在城外的低窪處,靠山腳的地方,當時陳少奶奶看中那兒的風景了。但是住了兩年,陳少奶奶又看到蘇沐涵那座在山上的別院,因爲修建的擴大了一倍,佔了整個山頭,從山頂上往下看,景色更好!
陳少奶奶豔慕不已,又和陳洛魁商量,在山上買了塊地,修了個新宅子。去年才修好的,今年中旬才搬上去,地下的宅子騰空了,本來想賣了的,結果還沒等賣呢,就叫一場大水給淹了。
好在財物也沒有損失,家人更是躲過了天災。
而賈玄毓代表的是鎮國公府,也是城裡數一數二的人家,況且和沈峻熙的關係好,沈峻熙的話音一落,馬上就第一個支持:“我們府已經商量好了,水退了,就擺兩個粥蓬,在城門口擺一個,在府門口擺一個。”
他還解釋一句:“擺在府門口,是因爲糧食搬運起來不方便,那時候肯定路也不好走,城裡的人,沒必要反倒叫他們出城去領粥。”
沈峻熙點點頭道:“這挺好的,我本來想著在城門口擺兩個,聽你這樣說,乾脆也是城門口一個,家門口一個。對了,還有就是我岳父家,也是兩個粥蓬,我岳父還在城外查水情,就沒有來,”
其他的人忙點頭,一說起蘇將軍,大家都馬上露出尊重的神情。
賈玄毓點頭,又道:“你說的別院,我城裡沒有空的,不過城外倒是有一座,常年的空著,但是這一次也給淹了,等水退了,叫下人收拾出來,也能當個臨時住的地方。”
“當然可以啊,城外想來也是不少人沒地方住……馬上過年了,這冬天也冷的受不了,有個地方遮雨避風也是好的。”沈峻熙點頭。
賈玄毓笑道:“別的不敢說,一個宅子能住個幾百人吧,柴火吃的都不要緊,能供上。”
陳洛魁忙道:“我也設兩個粥蓬,和你們的一樣!不過我的宅子就在城外,還是山上,估計到時候叫他們上山也不容易,兩個粥蓬便全都在城門口吧!還有就是那個剛搬出來的宅子,空著,到時候水退了,也不賣了,叫人收拾出來,也擱災民吧。”
一看到他們兩人好像搶一下,那些人就坐不住了,本身做善事方面,只要是大戶人家,愛惜名聲的,都會義不容辭,何況這一次這樣大的天災,大家都多多少少的受了災,也算是深有感觸,因此也都義不容辭。
於是這一家也設粥棚,那一家也有個別院空著,一番說下來,竟也有十幾個粥蓬,十幾個空宅子了。
沈峻熙還算滿意,雖然開始的時候,還有人笑話他,那大宅門的能裝多少災民?但是現在一算,竟然好真的不少,大約周圍的災民,也有不少能安置了。
不過十幾個粥蓬,好像又多了些,於是散開點,城門口就留下五六個,其餘的幾個,就散到下面那些受了災的一些鎮上甚至村上。
不過那些人到底嫌遠,最後又是他們三家的粥蓬全都到村裡去,運輸什麼的,全都是個人負責個人的。
不過有這樣的結果,沈峻熙已經很滿意了,再三的道謝,那些人就各自的散去了。這邊賈玄毓和陳洛魁都沒有走,繼續商量城裡的水怎麼能叫退了。不但是城裡,還有城周圍的,現在整個應天城周圍全都是水,應天城泡在了水裡。
三個人正商量著,蘇沐勁來了,他和蘇將軍一起去城外看了看水災的情況,剛回來就趕來了。
“情況怎麼樣?”沈峻熙問道,他昨天已經去看過了,就像他自己說的,整個應天城現在就泡在水裡。
蘇沐勁嘆氣道:“很嚴重,爹說,這水一時半會兒退不了,若是不想辦法,可能過年都未必能退了,到時候在加上天氣寒冷,說不定要死多少人呢!”
沈峻熙點了點頭:“我也想著,是不是想辦法把這水疏通出去。”他想了想道:“要不現在去岳父那裡商量商量?”
蘇沐勁點頭:“爹也是叫我過來看看,姐夫這邊要是忙完了就過去。”
沈峻熙於是馬上起身,賈玄毓和陳洛魁也跟著,兩人一起來到了蘇府。蘇將軍這邊有開國的時候,建造應天城的時候畫的地圖,地圖上面連城裡的地道都標示的很清楚,這地圖,應天城都找不到第二份。
來到了書房,蘇將軍正在看地圖,這地圖也很大,整個書房此時地上鋪上了地毯,地圖就鋪在地毯上,佔了半個書房,蘇將軍拿著放大鏡正在找地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