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22章 琉球處置(下)

既然是所謂的枕頭風,那肯定是想讓我以姻親的立場提供支援。也就是說,大友家現(xiàn)在還不想向織田家服軟,更不願臣從於織田家。

只是,這樣的話,幫不幫就完全看我自己的打算了……如今毛利家水軍重新得勢,我必須將這勢頭打壓下去;還有備前國兒島那邊,我也必須儘快支援,自家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哪有精力去幫大友家的忙呢?要是出於信長的命令還好,可以有功績拿,有領(lǐng)地搶,而如果只是向我個人求援,我卻犯不著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島津家可不是善茬,不是隨便能對付的。

作爲代官,秀景做得不錯。他雖然沒有在海上遏止住毛利家,但那是在家主出征、主力水軍抽離的情況下。不僅如此,得居水軍和村上水軍新附,和毛利家淵源很深,能否完全信任還是個問題。所以,面對毛利水軍,秀景完全採取了守勢。他令得居水軍和村上水軍堅守今治港,同時以伊賀組和本部的剩餘水軍力量監(jiān)視,以防發(fā)生意外;淡路國那邊,也差不多收縮到了州本港,依託著港口的防禦,以淡路丸配合海援隊加以守備;另外兩艘鐵甲艦放在宇多津港,交給被打殘了的二見光成,由他抵禦毛利水軍可能的進攻。這樣的部署,也是小早川隆景之前被壓制時所採取的方式,既能夠保住自己的實力,同時也避免了毫無必要、並且極有可能失敗的海戰(zhàn)。

儘管秀景自責沒有預(yù)先撤回三重備,但我覺得,這樣已經(jīng)很難得了。奪回主動權(quán)的事情,就等我向信長覆命之後來做吧

……,……

信長的安土城,可謂是這個時代的一個奇蹟。別的不說,僅一百一十萬貫的造價,就讓其餘所有的城池都望塵莫及。而町人所居住的城下町,同樣是令人讚歎。如果說京都以悠遠、雅緻見稱,那麼安土町就是一座整齊、宏大而且充滿活力的都市。町中以幾條縱橫交叉的寬闊幹道爲主線,輔以大量的中小街道,形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wǎng),街道的邊上,興建著大量的民居和各式各樣的部屋,還有寺廟、武家屋敷甚至南蠻寺,在一片人聲鼎沸中,看似雜亂,卻是嚴格的按著行業(yè)、地域和身份等預(yù)先規(guī)劃好的,除部屋和民居有各自的區(qū)域外,同爲部屋,商屋和匠屋有各自的方位,同爲匠屋,鍛冶屋和印染屋也有各自的丁目,絕不會混在一塊。而相同的是,由於實行樂市、樂座等政策,而且城町臨近京都,有大路通往堺町、清州町直至三重町等,街道直接與琵琶湖的碼頭相連,乃是水陸兩道通暢的天下商業(yè)要地,所以都同樣的興旺和繁榮。

武家的陣屋或者屋敷,也按照身份和等級,各有各的規(guī)模和位置。最大的四座陣屋,分別屬於吉良、柴田、佐久間和明智,以各家中的一門衆(zhòng)留守,成扇形拱衛(wèi)著安土城。除此以外,四座陣屋周圍還分別有若干座小一些的陣屋或者屋敷,並且也擔負著一些職司。例如我的吉良陣屋,周圍就有兩座由本家出資興建的真言宗寺院,還有丹羽家、林家、阿波細川家這三座陣屋及讃岐香川家的屋敷等,安土撰錢屋也在不遠,如果是內(nèi)政方面的事,或者是四國方面的人,去見信長之前,想先準備或者瞭解一下,來這邊就對了。相應(yīng)的,柴田陣屋附近是瀧川陣屋、中川屋敷等,負責家中部分軍務(wù)方面的事,佐久間陣屋、畠山陣屋負責城中的警備和治安,而明智陣屋、細川藤孝陣屋則負責爲朝廷、其他大名家與本家的交涉打前站。

走到城下町外面的路口,迎接我的是信景一行。作爲信長的女婿,以及我的代理,他在安土城有著非常高的地位。平日的時候,他一般在吉良陣屋處理一些家務(wù)和政務(wù),每旬的頭三天進入安土城爲信長執(zhí)勤,這次接到近侍的事先通知,他立刻率留守的石谷賴辰、石谷宣政、平野長泰等人和身邊的半支朝明備出城町迎接。

父子相見,自然免不了有一番對答。看得出來,他年齡雖小,但是經(jīng)過一番歷練,已經(jīng)有了一些領(lǐng)主繼承人的模樣,這讓我十分欣慰。而策馬走在街道中央,看著兩旁大量低頭致敬的町人,又免不了有些感慨。

“對比去年年末,來安土參加年賀時的情形,現(xiàn)在又熱鬧了不少啊”

“去年剛建成不久,還趕不上我們的三重町呢不過,現(xiàn)在肯定是趕上了吧。”秀景點了點頭。

“那是當然了,”我擡頭望了望遠處山頂上高高矗立的天守閣,“畢竟是天下的中樞啊三重町和三重城自然是比不了的。”

“那也不一定,三重城比安土城漂亮很多,奶奶、母親和三之丸殿母親,都是很雅緻的人……有時候,真有些想念三重町邊的海灘和三重城中滿長廊的紫藤啊。”

“三重町以後會慢慢遷往今治町,不過,今治町邊也有海灘的。”我笑著轉(zhuǎn)移了話題,“主公最近心情如何?四面失火,一定有些煩悶吧”

信景想了想:“也沒怎麼不好……反正主公這一兩年已經(jīng)不親自出陣了,攻略出了問題,那自然是下面的各位殿下辦事不力,叫過來罵一頓出氣便是。一個多月前,佐久間殿下才剛捱了一頓大罵呢。”

“那麼,有沒有提到本家?或者你秀景叔父?”我沉吟道。

佐久間的事,和上次原田直政有些相像,不知道他會不會又給我記上一筆?客觀的說,上次確實是我疏忽,我也願意領(lǐng)罪;這一次卻是力所不及,而且起因是他派我去琉球,但是他真要責怪我或者秀景,那也只能由著。

“至少我沒有看見,”信景搖了搖頭,“我倒是看見,前幾天接到父親大人派快船送來的捷報和琉球國的獻貢時,主公的心情很好,少見了喝了幾杯葡萄酒,還高興的撥弄著那隻半人多高的南蠻球。”

“是嗎?”聽了這句話,我卻不怎麼高興。南蠻球,自然就是地球儀了,上面有日本,有琉球,有朝鮮,有明國……不知道信長會不會又什麼特別的心思?

一直到次日晉見時,我心中依然隱隱帶著這種擔憂。

信長的心情卻是很好,破天荒的將晉見地點放在了頂層。據(jù)信景事後說,他還沒有見過信長在頂層接見過什麼人的,即使是朝廷新任關(guān)白九條兼孝和畿內(nèi)總大將佐久間信盛前來,也只是在六層接見,而大多數(shù)有機會晉見的公卿和武士,在五層就差不多了,有時還只能在底層由長谷川秀一、森蘭丸等側(cè)近打發(fā)。

而對於我給琉球的優(yōu)厚條件,他雖然透露出些許的不滿,但是看在琉球尚永王將於年內(nèi)親自來日本晉見的份上,他並沒有責備,甚至還饒有興趣了提到了那位擔任佐司笠按司加那志神職的未來王妃——我之前派來通報消息的人中,有跟隨玉井勝夕住在南殿的隨員,信長要問的話,這種事情自然也不能隱瞞。

按照他的理解,琉球國王相當於日本的天皇,攝政相當於日本的關(guān)白,三司官相當於幕府,真滿金就相當於天皇未來的中宮,以及皇室在伊勢神宮出任巫女的內(nèi)親王(稱爲齋王)。這兩種身份,都是無論如何不能侵犯的。

“對那些琉球人而言,你還真是膽大妄爲啊”他哈哈大笑著,神情中毫無責怪的意思。

“畢竟是在海上航行了許久……”我解釋道。這確實是我當初接受真滿金暖牀的一個主要原因。

信長點了點頭:“是了,聽說你沒有帶什麼側(cè)近。”

沒帶側(cè)近?我想起通常留在他身邊的森蘭丸,很快明白了他的意思……真是幸虧沒帶不然我跳進瀨戶內(nèi)海都洗不清了。

趁著氣氛非常融洽,我問起了心裡疑惑的那個問題:“主公,臣下有一事不明,還請主公指教。”

“說吧”信長的語氣和神情都很是隨意。

“是,”我欠了欠身,“臣下聽說,本家的北陸、畿內(nèi)和山陽方面,目前都有一些麻煩;相比起來,琉球不過是遠隔海洋的一塊二十萬石領(lǐng)地而已……臣下不明白,爲什麼主公不爲周圍的麻煩而擔憂,卻因爲琉球的臣服而如此開懷呢?”

“你在疑惑這個嗎?”信長點了點頭,從座位上站起,然後推開繪有金色和青碧色壁畫的拉門,走到外面的欄桿之上。

“過來看看吧”他招呼道。

我順從的走了過去,在他的身側(cè)落後半個身位站定,然後就忍不住睜大了眼睛。站在這裡,視野是極其的廣闊,遠超我的三重、州本和今治城,景緻也和在海邊的三城大爲相異。整個安土城,整個安土町、安土町外的大片農(nóng)田一覽無餘,目光極處,竟然是橫隔甲賀郡和伊賀國的連綿羣山。

而我和信長,就在這城堡最高處下望著,彷彿是天上的神靈似的。當然,他纔是主神,也是這片土地的主宰。

“你見過安土町了吧?”信長問道。

“是。不過沒有這裡看得清楚。”我回答。

“那是,”信長笑了,“感覺如何?和半年前有區(qū)別嗎?”

“非常安定,而且更加繁榮了。”我由衷的說道。

“既然這樣,我還擔心什麼呢?”信長悠然道,“如今天下大勢已定,即使是駑鈍的町民,也知道我織田家不可動搖。所以,那些麻煩,根本無法動搖本家,反倒是一個讓那些不安分的老鼠主動跳出來、然後通通予以消滅的機會”

“是。主公英明。”我點了點頭。以信長的性格,這樣想確實不奇怪。

“你知道嗎?兩個月前,前任關(guān)白二條晴良辭任了。這是我的意思,”信長忽然轉(zhuǎn)移了話題,“新任的關(guān)白九條兼孝,上任後的第一天,就趕來安土城拜謁。而皇嗣誠仁親王去年出生的第五皇子(邦慶親王),也已經(jīng)認我作爲?zhàn)B父。”

“這都是主公威嚴仁德之故。”我只好順勢說道。

“那麼接下來,朝廷會如何安排我呢?”信長笑了起來,“前年右大將、去年大納言,今年內(nèi)大臣……在過兩年,朝廷就要把太政大臣給我了吧?然後他們該怎麼辦呢?”

“這個……”我想了想,這確實是個問題。以信長的強勢,朝廷自然是百般討好。可是,這個空剩虛名的朝廷,除了每年加官進位,還能怎麼辦?官位加到頂了,又該怎麼辦?

“如果是在征服琉球之前,我可能會有些猶豫。不過,現(xiàn)在就不用再猶豫什麼了,”信長把目光望向京都的方向,“《古事記》上說,天神創(chuàng)造了本州、九州、四國、淡路、壱岐、對馬、隠岐、佐渡八大洲,之後天孫降臨,平定了各地的紛爭,代天神統(tǒng)轄諸洲,是爲神武天皇……如今我征服琉球,再統(tǒng)一日本八大洲,就已經(jīng)超過天孫的功業(yè)了吧?”

“主公是想……”我明白了信長的意思。他是想取代天皇的名份。

天皇家族是天照大神的後裔,世代統(tǒng)領(lǐng)日本國和神道教,這是日本根深蒂固的傳統(tǒng),也是所有日本人的常識。即使是權(quán)傾日本的藤原道長、平清盛和源賴朝等人,也從未試圖挑戰(zhàn)這一傳統(tǒng)。作爲武家,即使再強勢,也只能建立幕府,以徵夷大將軍的名份代天皇執(zhí)掌國務(wù)。昔日平將門在關(guān)東勢焰熏天,可是一旦稱皇,立刻被打成不容於世的叛逆,一兩千年都無法翻身。有人試圖替他開脫,都只能說他乃龍神所生,所以稱關(guān)東新皇也是情有可原的,而不能夠質(zhì)疑天皇世代統(tǒng)轄日本的資格。

可是,信長現(xiàn)在卻要直接將天皇家族打下去……如果我是真正的日本人,恐怕這時候不僅像這樣莫名驚詫,而且還會莫名驚恐了吧

“不錯,”信長很平靜的承認了,“你知道嗎,除了你以外,我還沒有在七層接見過任何人……我想,你應(yīng)該能夠理解我的想法吧?你的居城,全部建在海邊,而且天守閣也向著海上;還有南蠻球,也是和你相熟的宣教師送的……你一定知道,在日本八大洲之外,還有大片的領(lǐng)地吧?”

“主公的意思……是要繼續(xù)向海外擴張嗎?”我猶豫了一下,還是問出了這個問題。

“是啊等征服了九州,下一步就是朝鮮了,”信長露出一個笑容,“朝鮮與肥前國、與對馬島之間,距離比琉球近得多,你有徵服琉球的經(jīng)歷,這點海路自然是不在話下……到時侯,自然也是由你出陣的,然後就由你統(tǒng)轄朝鮮如何?”V!~!

第85章 暗渡室戶(上)第161章 不如歸去(中)第130章 抗命請命(下)第110章 勘合貿(mào)易(中)第15章 出仕之途第42章 坐看雲(yún)起第142章 毛利之戰(zhàn)(下)第3章 後事且不計第67章 伊勢平定(上)第55章 赤崛覆滅第157章 定居京都(中)第11章 小六之邀第120章 走勢如何(上)第155章 於斯爲極(下)第124章 宇喜多家(上)第124章 宇喜多家(下)第141章 進軍山陽(上)第58章 進京覲見(下)第150章 雲(yún)隨風動(上)第138章 天正夫人(下)第90章 憤怒!報復(fù)!(下)第38章 清州之盟第64章 如何抉擇(下)第115章 第一回合(下)第116章 天正通寶(上)第49章 舊俗難移第155章 於斯爲極(下)第88章 元龜之初(下)第79章 堺町之行(上)第135章 得失之間(上)第104章 佈政中樞(下)第163章 國策之爭(下)第98章 何種立場(上)第43章 海賊吉良第74章 關(guān)於本心(上)第145章 一觸即發(fā)(下)第126章 未雨綢繆(上)第83章 熊野水軍(下)第129章 島津攻略(下)第150章 雲(yún)隨風動(下)第69章 海灣之主(上)第14章 “名將”之姿第127章 荒木覆滅(上)第120章 走勢如何(上)第114章 紀伊征伐(下)第73章 虎子虎母(下)第139章 繼室之位(中)第111章 土佐平定(下)第147章 賤嶽之戰(zhàn)(中)第159章 畿內(nèi)之冬(上)第122章 海上風雲(yún)(中)第148章 羽良景秀(下)第137章 勢如朝露(中)第131章 信康事件(下)第114章 紀伊征伐(中)第66章 安濃之戰(zhàn)(下)第103章 三國演義(上)第106章 長島、濱鬆(下)第98章 何種立場(下)第106章 長島、濱鬆(上)第146章 動靜相宜(上)第144章 局中之人(中)第163章 國策之爭(下)第45章 親近之人第149章 風再起時(上)第154章 決戰(zhàn)時分(中)第117章 兒女之事(下)第154章 決戰(zhàn)時分(中)第100章 再伐三好(上)第131章 信康事件(中)第65章 峰迴路轉(zhuǎn)(上)第120章 走勢如何(下)第141章 進軍山陽(中)第159章 畿內(nèi)之冬(中)第116章 天正通寶(下)第90章 憤怒!報復(fù)!(下)第74章 關(guān)於本心(上)第158章 秋意漸濃(中)第139章 繼室之位(中)第157章 定居京都(上)第12章 安身之道第34章 三家合作第124章 宇喜多家(中)第147章 賤嶽之戰(zhàn)(下)第76章 問題兒童(上)第76章 問題兒童(上)第147章 賤嶽之戰(zhàn)(中)第129章 島津攻略(上)第143章 再次佈局(下)第139章 繼室之位(中)第45章 水軍總領(lǐng)第135章 得失之間(上)第134章 驚世之變(下)第127章 荒木覆滅(中)第133章 變之序幕(下)第144章 局中之人(中)第35章 淺野一家第8章 探母之行第113章 教派之爭(中)
第85章 暗渡室戶(上)第161章 不如歸去(中)第130章 抗命請命(下)第110章 勘合貿(mào)易(中)第15章 出仕之途第42章 坐看雲(yún)起第142章 毛利之戰(zhàn)(下)第3章 後事且不計第67章 伊勢平定(上)第55章 赤崛覆滅第157章 定居京都(中)第11章 小六之邀第120章 走勢如何(上)第155章 於斯爲極(下)第124章 宇喜多家(上)第124章 宇喜多家(下)第141章 進軍山陽(上)第58章 進京覲見(下)第150章 雲(yún)隨風動(上)第138章 天正夫人(下)第90章 憤怒!報復(fù)!(下)第38章 清州之盟第64章 如何抉擇(下)第115章 第一回合(下)第116章 天正通寶(上)第49章 舊俗難移第155章 於斯爲極(下)第88章 元龜之初(下)第79章 堺町之行(上)第135章 得失之間(上)第104章 佈政中樞(下)第163章 國策之爭(下)第98章 何種立場(上)第43章 海賊吉良第74章 關(guān)於本心(上)第145章 一觸即發(fā)(下)第126章 未雨綢繆(上)第83章 熊野水軍(下)第129章 島津攻略(下)第150章 雲(yún)隨風動(下)第69章 海灣之主(上)第14章 “名將”之姿第127章 荒木覆滅(上)第120章 走勢如何(上)第114章 紀伊征伐(下)第73章 虎子虎母(下)第139章 繼室之位(中)第111章 土佐平定(下)第147章 賤嶽之戰(zhàn)(中)第159章 畿內(nèi)之冬(上)第122章 海上風雲(yún)(中)第148章 羽良景秀(下)第137章 勢如朝露(中)第131章 信康事件(下)第114章 紀伊征伐(中)第66章 安濃之戰(zhàn)(下)第103章 三國演義(上)第106章 長島、濱鬆(下)第98章 何種立場(下)第106章 長島、濱鬆(上)第146章 動靜相宜(上)第144章 局中之人(中)第163章 國策之爭(下)第45章 親近之人第149章 風再起時(上)第154章 決戰(zhàn)時分(中)第117章 兒女之事(下)第154章 決戰(zhàn)時分(中)第100章 再伐三好(上)第131章 信康事件(中)第65章 峰迴路轉(zhuǎn)(上)第120章 走勢如何(下)第141章 進軍山陽(中)第159章 畿內(nèi)之冬(中)第116章 天正通寶(下)第90章 憤怒!報復(fù)!(下)第74章 關(guān)於本心(上)第158章 秋意漸濃(中)第139章 繼室之位(中)第157章 定居京都(上)第12章 安身之道第34章 三家合作第124章 宇喜多家(中)第147章 賤嶽之戰(zhàn)(下)第76章 問題兒童(上)第76章 問題兒童(上)第147章 賤嶽之戰(zhàn)(中)第129章 島津攻略(上)第143章 再次佈局(下)第139章 繼室之位(中)第45章 水軍總領(lǐng)第135章 得失之間(上)第134章 驚世之變(下)第127章 荒木覆滅(中)第133章 變之序幕(下)第144章 局中之人(中)第35章 淺野一家第8章 探母之行第113章 教派之爭(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军事| 准格尔旗| 甘孜县| 宜昌市| 汾阳市| 潮州市| 阿勒泰市| 连江县| 墨竹工卡县| 丰县| 凌源市| 建始县| 布拖县| 北海市| 金沙县| 安陆市| 湘潭市| 炉霍县| 田阳县| 大新县| 曲阜市| 岱山县| 年辖:市辖区| 金平| 富民县| 土默特左旗| 焦作市| 奈曼旗| 波密县| 周宁县| 彰武县| 塔城市| 天门市| 阳泉市| 罗江县| 阿鲁科尔沁旗| 遂川县| 运城市| 息烽县| 达拉特旗| 乌兰浩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