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5章 江陵變天

城牆上,一名唐軍校尉再次向劉方智狂奔而來,急聲稟報:“將軍,大隊隋軍出現(xiàn)在水門處,水門處無人防禦!”

他話音剛落,劉方智的長矛便狠狠刺進了他的胸膛,校尉一聲慘叫,不可置信地望著劉方智,倒地死去,劉方智拔出長矛,對城上的守軍和一些民夫大喊道:“快逃命去吧!隋軍已殺進城。”

城上數(shù)千守軍都驚恐地望著他,不知所措,劉方智再次高喊:“我不忍爾等送命,快逃命去吧!”

就在這時,水城門附近忽然爆發(fā)出一片喊殺聲,南城門上的守軍這才如夢方醒,頓時一片大亂,紛紛丟盔卸甲,沒命地向城下奔逃而去……

劉方智調(diào)轉(zhuǎn)馬頭,帶著百餘人縱馬城東奔去,衆(zhòng)人一邊奔跑一邊大喊:“隋軍殺進城了,快逃命吧!”

“大將軍有令!停止抵抗。”

在劉方智的鼓動之下,城東守軍也開始混亂起來,尤其以他這樣的身份喊出‘大將軍有令,停止抵抗!’無疑讓很多人都深信不疑,士氣早已低迷,劉方智的倒戈無疑是最沉重的一擊,東城的防禦守軍也開始崩潰了。

劉方智大爲得意,他縱馬沿著甬道衝下城頭,準備搶奪城門,就在這時,黑暗中傳來一個低沉的聲音,“叛賊授首!”

劉方智大吃一驚,只見一名騎兵向自己疾衝而至,手執(zhí)方天畫戟,火光忽亮,正是被他扳倒的盧祖尚,劉方智知道盧祖尚武藝高強,他頓時嚇得魂飛魄散,本能地揮矛向迎,他左手有傷,只能單臂執(zhí)矛。

‘咔嚓!’

盧祖尚的鐵戟沉重無比,將他的矛桿折爲兩段,方天畫戟閃電般刺進了劉方智的胸膛,劉方智大叫一聲,當場斃命,後面的親兵慢了一步,他們見主將身死,皆急紅了眼,一起向盧祖尚圍殺而來。

這時,旁邊盧祖尚的心腹趙瀾揮刀劈砍,兩人一陣衝殺,百餘親兵片刻死傷過半,剩下之人發(fā)一聲喊,四散而逃,盧祖尚跳下馬,一刀將劉方智的人頭砍下,連聲冷笑:“劉方智,你也有今天?”

“將軍,我們怎麼辦?”趙瀾在一旁著急地問道。

盧祖尚翻身上馬,向四周望去,只見南門處火光熊熊,喊殺聲震天,估計城門已經(jīng)不保,“去城北!”他調(diào)轉(zhuǎn)馬頭,兩人一前一後向北城疾奔而去……

南城門已到最後的激戰(zhàn)時刻,謝映登率領(lǐng)從水城門先期進入的數(shù)千隋軍殺向城門,而鎮(zhèn)守南城門的士兵是柴紹從關(guān)中帶來的兩千軍隊,由偏將賀拔寧率領(lǐng),儘管城頭上的守軍一片混亂,但賀拔寧依然率軍死守住城門,隨著謝映登率軍殺來,兩支軍隊在南城門處爆發(fā)了激戰(zhàn)。

黑夜中雙方混戰(zhàn)在一起,長矛相擊、刀劈劍砍,甚至肉搏格鬥,雙方扭作一團……

謝映登在外圍手執(zhí)弓箭,目光如獵鷹一般尋找著敵軍主將,他被稱爲隋軍第二箭,神箭無敵,百發(fā)百中,這時,他忽然看到了,一名騎馬的唐軍大將,身材如黑熊般強壯,手執(zhí)大錘和數(shù)十名隋軍士兵鏖戰(zhàn),吼叫聲如雷,在他腳下,已經(jīng)被他殺死二十餘人。

謝映登大怒,猛地拉開了弓箭,弦一鬆,一支狼牙利箭閃電般射向那名唐軍大將,唐軍大將正是鎮(zhèn)守南城門的偏將賀拔寧,是鮮卑人的後代,力大錘猛,武藝高強。

他正舉錘向一名隋軍士兵的天靈蓋砸去,忽然一支冷箭射來,他措不及防,‘噗!’一聲,利箭射穿了他的咽喉,賀拔寧一聲悶叫,手中大錘落地,圍戰(zhàn)在他身邊數(shù)十名隋軍士兵抓住這個空擋,十幾根長矛一齊刺進了他的身體……

隋軍士兵越來越多,守城門的唐軍終於抵擋不住,紛紛跪地投降,哀求饒命,數(shù)百名隋軍士兵衝進城洞,拉開了城門,城頭上吊橋也放下,城樓火光沖天。

在一里外已等候多時的主帥楊元慶下達了進城的命令,一萬五千騎兵戰(zhàn)馬奔騰如狂潮,儼如洶涌的洪水殺進了江陵城……

此時柴紹正在急急趕向南城的途中,他被劉方智騙去了北城,但北城卻沒有任何異常,就在他心中暗暗驚異之時,南城處忽然爆發(fā)出一片喊殺聲,緊接著火光沖天,這令柴紹大吃一驚。

他這才忽然意識到,他上了劉方智的當,驚怒之下,柴紹率領(lǐng)數(shù)千精銳之軍向南城衝去,剛衝到半路,盧祖尚帶著數(shù)百人迎面本來,“大將軍!”

柴紹拉住了戰(zhàn)馬,此時他已明白自己上了劉方智大當,自斷兩指也是他施的苦肉之計,騙取自己的信任,早知道劉方智這樣的本地大戶,投降纔是他們的最大利益,自己竟瞎了眼,相信他的忠心。

盧祖尚的突然出現(xiàn)令柴紹心中有些愧疚,他暗歎一口氣問道:“南城情況如何?”

盧祖尚在馬上抱拳道:“啓稟大將軍,劉方智已經(jīng)獻了南城,隋軍騎兵殺進了城門,請大將軍火速從北門撤退。”

柴紹儼如被一擊重擊,他身子晃了晃,險些從馬車栽下,半晌,他咬牙切齒道:“我非殺了此獠不可!”

盧祖尚從馬頸處摘下劉方智的人頭,雙手奉上,“啓稟大將軍,劉方智已被卑職所殺。”

柴紹大喜,“殺得好!”

他接過人頭,果然是劉方智,心中的異常解恨,此時,就連江陵城破也比不上殺劉方智這個叛賊重要了,柴紹點了點頭,沉聲道:“從現(xiàn)在開始,你官復(fù)原職,我再任命你爲副將。”

盧祖尚已經(jīng)決心用自己的忠義爲李孝恭殉葬,他抱拳施禮,“多謝大將軍信任,但隋軍騎兵已進城,唐軍軍心瓦解,無法再戰(zhàn),請大將軍立刻出北門,離開江陵城,卑職願護衛(wèi)大將軍北上。”

城內(nèi)喊殺聲震天,柴紹已經(jīng)聽見了隋軍騎兵衝進城內(nèi)的馬蹄轟鳴聲,他不由長長地一聲嘆息,調(diào)轉(zhuǎn)馬頭令道:“從北面撤離!”

北城門開啓,柴紹和盧祖尚率領(lǐng)駐紮北城門附近的三千唐軍騎兵逃出了江陵城,向西北方向奔逃而去,隋軍在江陵的兵力也只有五萬人,無法四面攔截,隋軍主攻南城,北城外並無駐軍,使柴紹得以僥倖逃脫。

此時隋軍主力已經(jīng)入城,並漸漸控制住了江陵城,江陵城內(nèi),家家戶戶關(guān)閉門窗,躲在家中不敢外。

一隊隊隋軍騎兵在江陵城的大街小巷奔馳,將隱藏在暗處的逃兵驅(qū)趕出來,一些負隅頑抗者當場被格殺,趁機搶劫店鋪的不少逃兵也抓捕,當街斬首,成羣的逃兵被隋軍騎兵解押著,驅(qū)趕去主幹大街上集中。

在南城門處,數(shù)千士兵手執(zhí)火把,將南城門照如白晝一般,餘壽仁哭著跪倒在楊元慶的戰(zhàn)馬前,“啓稟殿下,卑職找到了劉將軍的屍體,可憐他被盧祖尚所殺,不能再爲殿下效忠了。”

楊元慶好言安撫餘壽仁,加封他爲當陽縣侯,協(xié)助大將劉滔駐防江陵,同時封劉方智爲江陵縣公,準其子繼承爵位,並賞黃金千兩,以示安撫。

楊元慶眉頭一皺,又問道:“可有盧祖尚消息?”

謝映登躬身道:“啓稟殿下,有被俘士兵招供,看見盧祖尚跟隨柴紹出了北城,向北逃走了。”

這時,旁邊王君廓上前請令道:“卑職願率五千騎兵追趕柴紹,拿他人頭來見。”

楊元慶卻搖了搖頭,“柴紹不足爲慮,隨他去,我有更重要任務(wù)給你。”

王君廓隱隱猜到了是什麼,心中有一種i狂喜,楊元慶隨即又命人將韋雲(yún)起叫來,在城頭上,楊元慶凝視西方,緩緩對二人道:“我們還有五艘大船和百餘艘哨船,在明天天黑前,可以將一萬八千騎兵運過長江,這一萬八千騎兵和夷陵郡的九千軍隊我就交給你們,你們以最快的速度向西進發(fā),殺進巴蜀,一舉殲滅巴蜀的軍隊,他們都是新兵,只有三萬餘人,足以一戰(zhàn)擊潰,阻擋不了你們的鐵蹄。”

楊元慶目光注視著韋雲(yún)起,“我正式任命你爲巴蜀總管,蜀人以安撫爲主,接受郡縣官員的投降,不到迫不得已,不要妄施殺戮,我在南方的所做所爲,我想你應(yīng)該都看見了。”

韋雲(yún)起默默點頭,“屬下明白,請殿下放心。”

楊元慶的目光又移向王君廓,“你爲副將,協(xié)助韋總管的行動,一切聽令從於韋總管,不得擅自做主,把巴蜀平安拿下,我將正式封你爲蜀國公。”

王君廓大喜,深深施一禮,“卑職遵令!”

一萬八千騎兵連夜離開了江陵城,在江邊集結(jié),五艘萬石大船和百餘艘哨船在大江上來回穿梭,運送騎兵過江,楊元慶站在城頭默默注視著遠方,雨霧濛濛,雨絲紛飛,深沉的夜色遮蔽了他的視線,但他心中卻前所未有的明亮,只要拿下巴蜀,和唐朝的最後決戰(zhàn)時刻就將來臨……

五天後,隋軍整頓完降軍,楊元慶率領(lǐng)六萬大軍北上,此時整個荊襄只剩下襄陽一座孤城,楊恭仁率三萬軍死守這座孤城,楊元慶並沒有發(fā)動攻城,他命徐世績和杜伏威率九萬荊襄及江淮軍,繼續(xù)圍困襄陽,他則親率四萬隋軍向洛陽開去。

()

第13章 揚帆出海第83章 事態(tài)嚴重第38章 風起南郡第15章 貌合神離第15章 更深之秘第22章 一生一死第8章 怒極生誓第47章 雁門初戰(zhàn)第3章 微妙來訪第27章 接風酒宴第59章 兄弟反目第24章 安撫江南第47章 線娘進京第31章 裂痕初現(xiàn)第54章 把水攪渾第22章 遼東亂戰(zhàn)第50章 白衣渡江第84章 隋唐大戰(zhàn)(十四)第36章 霹靂行動第40章 三管齊下第17章 參軍之謎第12章 血戰(zhàn)突圍第78章 戰(zhàn)略撤退第27章 逼出水面第28章 暗箭難防第50章 潼關(guān)內(nèi)訌第30章 三個條件第21章 生俘雄信第5章 元慶回京第147章 意外消息第20章 高熲事件第3章 烽燧血戰(zhàn)第47章 江都驚魂(上)第35章 真相揭開第36章 屈突良言第130章 三思後行第32章 秀才造反第10章 誰是刺客?第67章 兵壓漢中第十一章 痛下狠手第7章 大利望族第78章 隋唐大戰(zhàn)(八)第38章 上元燈會第12章 仁基北歸第38章 吳興沈氏第54章 彭城兵變第30章 尉遲抉擇第35章 軟硬兼施第30章 飲恨弘農(nóng)第10章 反間之計第51章 玄霸之錘第8章 怒極生誓第30章 西路隋軍第36章 走出迷惘第2章 出兵風波第126章 唐使到來第85章 隋唐大戰(zhàn)(十五)第46章 落井下石第51章 草原異變第36章 屈突良言第5章 意外來客第18章 緊急情報第92章 李靖初戰(zhàn)第56章 遲到樑使第1章 中元前夕第7章 羽翼已成第91章 隋唐大戰(zhàn)(二十一)第18章 情報之思第35章 鐵血柔情(上)第1章 上洛隱梟第69章 道高一丈第21章 京城來人第11章 月圓之夜第3章 微妙來訪第19章 東巡長城第27章 留條後路第90章 大戰(zhàn)悄至第14章 殺雞儆猴第46章 王庭之變第14章 長孫求救第21章 雙猛大戰(zhàn)第1章 初入楊府第11章 雪後歸程第36章 連夜撤軍第47章 獨孤家將第14章 存心討打第44章 血戰(zhàn)平壤(中)第29章 南下清河第1章 上洛隱梟第94章 新朝開啓第76章 裴府問策第25章 關(guān)鍵人物第81章 老孃不幹第13章 齊王軍師第31章 淵突之盟第45章 烈火焚城第32章 圍魏救趙第14章 新的兵器第20章 貨幣之源第48章 攻破大營
第13章 揚帆出海第83章 事態(tài)嚴重第38章 風起南郡第15章 貌合神離第15章 更深之秘第22章 一生一死第8章 怒極生誓第47章 雁門初戰(zhàn)第3章 微妙來訪第27章 接風酒宴第59章 兄弟反目第24章 安撫江南第47章 線娘進京第31章 裂痕初現(xiàn)第54章 把水攪渾第22章 遼東亂戰(zhàn)第50章 白衣渡江第84章 隋唐大戰(zhàn)(十四)第36章 霹靂行動第40章 三管齊下第17章 參軍之謎第12章 血戰(zhàn)突圍第78章 戰(zhàn)略撤退第27章 逼出水面第28章 暗箭難防第50章 潼關(guān)內(nèi)訌第30章 三個條件第21章 生俘雄信第5章 元慶回京第147章 意外消息第20章 高熲事件第3章 烽燧血戰(zhàn)第47章 江都驚魂(上)第35章 真相揭開第36章 屈突良言第130章 三思後行第32章 秀才造反第10章 誰是刺客?第67章 兵壓漢中第十一章 痛下狠手第7章 大利望族第78章 隋唐大戰(zhàn)(八)第38章 上元燈會第12章 仁基北歸第38章 吳興沈氏第54章 彭城兵變第30章 尉遲抉擇第35章 軟硬兼施第30章 飲恨弘農(nóng)第10章 反間之計第51章 玄霸之錘第8章 怒極生誓第30章 西路隋軍第36章 走出迷惘第2章 出兵風波第126章 唐使到來第85章 隋唐大戰(zhàn)(十五)第46章 落井下石第51章 草原異變第36章 屈突良言第5章 意外來客第18章 緊急情報第92章 李靖初戰(zhàn)第56章 遲到樑使第1章 中元前夕第7章 羽翼已成第91章 隋唐大戰(zhàn)(二十一)第18章 情報之思第35章 鐵血柔情(上)第1章 上洛隱梟第69章 道高一丈第21章 京城來人第11章 月圓之夜第3章 微妙來訪第19章 東巡長城第27章 留條後路第90章 大戰(zhàn)悄至第14章 殺雞儆猴第46章 王庭之變第14章 長孫求救第21章 雙猛大戰(zhàn)第1章 初入楊府第11章 雪後歸程第36章 連夜撤軍第47章 獨孤家將第14章 存心討打第44章 血戰(zhàn)平壤(中)第29章 南下清河第1章 上洛隱梟第94章 新朝開啓第76章 裴府問策第25章 關(guān)鍵人物第81章 老孃不幹第13章 齊王軍師第31章 淵突之盟第45章 烈火焚城第32章 圍魏救趙第14章 新的兵器第20章 貨幣之源第48章 攻破大營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门县| 米易县| 原平市| 吉林省| 改则县| 来宾市| 大姚县| 本溪市| 揭西县| 盐源县| 琼中| 邯郸市| 慈溪市| 栖霞市| 黄冈市| 苍溪县| 噶尔县| 华阴市| 昂仁县| 寿宁县| 祁东县| 古田县| 满洲里市| 龙海市| 和顺县| 佛教| 施甸县| 比如县| 西峡县| 阳高县| 昭通市| 赤峰市| 铁岭县| 本溪| 平顺县| 绥江县| 北安市| 古丈县| 芜湖市| 湄潭县| 汾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