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91章 隋唐大戰(二十一)

李淵在一天前便病故了,國不可一日無君,衆大臣就在當天晚上擁戴太子李建成登基,成爲大唐王朝的第二任帝王,立年號爲長興。

儘管隋軍已兵臨城下,但李建成還是振作精神,一邊安撫大臣,一邊振作民心,同時又下令調十萬石官糧平價賣給民衆,以平抑長安糧價。

次日中午,有守軍傳來消息,東面和北面同時發現了隋軍的蹤影,這個消息頓時令長安城緊張起來。

城頭上,兩萬唐軍士兵神情緊張地望著城外,從東面來的十五萬大軍已經黑壓壓出現在東城數裡外,旌旗鋪天蓋地,從南到北,軍隊足有二十餘里長,聲勢極爲浩大,隋軍正忙碌地安營紮寨。

這時,有士兵大喊一聲,“聖上來了!”

士兵們紛紛閃開,只見數百侍衛簇擁著一頂黃羅傘蓋出現在城頭,這是新帝李建成得到消息,親自登上了城頭查看敵情。

李建成剛剛纔登基,他還沒有完全適應新的身份,先帝未葬,太后未尊,皇后未封,太子未立,這些諸多的後事至少要忙碌一個多月。

但他已經沒有時間了,他下令封閉內宮,依舊在他東宮的顯德殿內進行朝議,處理危機,事實上他早已掌管朝政,只是除了身份改變外,其他一概未變。

李建成身著赤龍袍,頭戴沖天冠,他慢慢走到城垛前,注視著遠處鋪天蓋地地隋軍,心中長嘆一聲,現在朝廷終於穩定下來,但似乎已經太晚了。

“陛下,軍心好像不太穩定。”旁邊陳叔達小聲提醒著李建成。

李建成看了一眼士兵,見周圍的士兵個個默然無語,每個人眼中都充滿了不安和緊張。

他是該安撫一下士兵,可是他又能說什麼?但李建成也知道,這麼多士兵在等候著他。他作爲帝王,他必須要有所表態。

李建成勉強笑了笑,站到一座高臺上,高聲對士兵們喊道:“所有的士兵們,朕便是大唐帝王,特地來看望大家。”

城頭上一片寂靜,近萬雙眼睛注視著李建成,在他們記憶中。似乎從未見過皇帝親自來鼓舞士氣。

李建成又振作精神高聲喊道:“朕要告訴大家。我們庫房內有充足的糧食,足夠支持一年,而隋軍糧食卻不足,他們支持不了多久就會撤軍。我們的巴蜀也沒有失去,唐軍還在和隋軍作戰,我們也取得了勝利。大家要有信心,最困難的時刻一定會過去!”

城頭上還是一片寂靜,沒有人歡呼,這是陳叔達忽然鼓掌起來,他暗示一下侍衛們,侍衛也紛紛跟著鼓掌。終於帶動了城頭的士兵們。城頭上頓時響起一片掌聲,有人振臂高呼。“大唐陛下萬歲!”

“萬歲!”

城頭上歡呼聲響成一片,李建成臉上有點漲紅,士兵們的歡呼讓他感到興奮。

他又視察一圈城頭,鼓勵士兵們振作起來,在他的鼓舞之下,原本低迷的士兵終於有了一點起色,城頭開始忙碌地進行防禦戰備。

李建成下了城頭,卻見蕭瑀匆匆趕來,“陛下!”蕭瑀喊了一聲,神情顯得有些緊張。

“出什麼事了?”李建成心中有點不安地問道。

蕭瑀走上前低聲道:“今天臣親自去清點庫存糧食,發現只有十五萬石糧食。”

“什麼!”

李建成大吃一驚,急問道:“可太府寺的賬冊上明明有四十萬石存糧,還有二十五萬石哪裡去了?”

“微臣也追問了太府寺樑頌,他也不是很清楚,又追問下面的人,才知道這四十萬石糧食是包括了廣通倉的二十五石萬糧食,他們沒有分賬,實際上長安的庫存裡只有十五萬石。”

李建成頓時急了,“那朕下旨調十萬石糧食平定糧價,已經扣除了嗎?”

蕭瑀搖搖頭,“還沒有動,如果再調十萬石糧食平抑糧價,我們太倉裡就只剩下五萬石糧食了。”

李建成沉默了,五萬石糧食分給四萬軍隊,每人只有一石多一點,連同他們家人,也就夠吃一個多月,更何況城內還有五六十萬民衆。

他嘆了口氣,轉身向車駕而去,蕭瑀又跟了上來,壓低聲音道:“陛下,其實城內有些大戶家裡還有不少存糧,臣估計,這些大戶存糧加起來,至少有二十萬石。”

李建成停住了腳步,遲疑一下道:“你是說關隴貴族?”

蕭瑀點了點頭,“獨孤家、竇家控制了長安的糧食和鹽,還有長孫家,他們府中都有巨倉,屯錢糧何止千萬,如果能.....”

不等他說完,李建成擺了擺手,“不要再提此事!”

李建成心裡很清楚,一旦動了關隴貴族的利益,長安城立刻就守不住了,不到萬不得已,不能打他們的主意。

“那十萬石糧食還下撥平抑米價嗎?”蕭瑀又問道。

李建成嘆了口氣,“那就先下撥三萬石!留十二萬石待急用。”

他上了馬車,在侍衛們的護衛下向東宮去了,蕭瑀無奈地搖搖頭,只得趕去太倉放糧。

。。。。。。。。。。。

務本坊獨孤府大門前,一輛馬車緩緩停下,車窗已開,竇軌探出頭,有些驚訝地望著獨孤府門前的變化,原本排列在臺階下的兩排列戟已經撤掉了,十六名站在府門前的侍衛也不見了蹤影。

竇軌忽然醒悟過來,這是獨孤府開始擺姿態了,他心中暗暗思索,這樣的話,自己府上也該撤去列戟了,跟獨孤府好好學一學。

馬車緩緩停下,早等候在府門前的獨孤惟明快步下來,獨孤惟明是獨孤懷恩之子,是宮中千牛侍衛,昨晚李建成關閉內宮後,獨孤惟明便被遣散回家,聽說竇軌來訪,獨孤懷恩便命兒子替他在門口迎接。

獨孤惟明上前施禮,“竇家主在上,晚輩惟明有禮了。”

竇軌下了馬車,笑著點點頭問:“你父親在嗎?”

“父親在,在書房等候竇家主,請家主跟我來。”

獨孤惟明領著竇軌在府內走去,竇軌其實是想來找獨孤震,聽說獨孤震生病了,使他心中有些失望,而獨孤良奉旨去了巴蜀,他只能來找獨孤懷恩了。

“你們家主身體可好點了嗎?”竇軌不露聲色問道。

“家主病得很重,主要年事已高,請王御醫看過,王御醫讓我們準備考慮後事了,哎!”獨孤惟明長長嘆了口氣。

竇軌默然無語,不多時,獨孤惟明便將他領到了書房前,他敲了敲門,“父親,竇相國來了。”

“請進!”

屋裡傳來獨孤懷恩的聲音,竇軌走進了書房,只見獨孤懷恩正坐在桌上寫著什麼,見他進來,獨孤懷恩連忙起身施禮笑道:“禮數不周,怠慢竇相國了。”

獨孤懷恩是獨孤陀之子,是李淵表弟,也是竇軌同輩,不過他比較年輕,只是四十歲出頭,原任工部尚書,年初禮部尚書楊恭仁調去荊襄後,他便改任禮部尚書,雖然不是相國,但也是位高權重之臣。

昨天晚上,他和重臣們一起擁戴李建成登基後,今天便在家休息,不料竇軌卻來訪。

竇軌客氣了幾句,兩人分賓主落座,一名侍女進屋給他們上了茶,竇軌卻沒有心思喝茶,嘆了口氣道:“剛剛得到消息,隋軍西路的十萬大軍已經殺到陳倉縣,估計明天就抵達長安了。”

竇軌曾任扶風郡刺史,在扶風郡那邊有一點人脈,消息很廣,朝廷還沒有得到這個消息,他便先得到了,獨孤懷恩半晌才道:“這樣一來,明天就會有二十五萬隋軍圍城了。”

“不止二十五萬!”

竇軌搖搖頭道:“還有楊元慶北線的八萬主力,還有城南的程咬金部,估計明天都會到達,這樣就有三十四萬大軍圍城了。”

獨孤懷恩沉默了,他不知道竇軌來找他做什麼,只能以沉默來應對,竇軌今天當然是有目的而來,他瞥了一眼獨孤懷恩,試探著問道:“難道獨孤尚書不覺得唐朝已經大勢已去了嗎?”

獨孤懷恩笑了笑,“這個恐怕不是我覺得,而是所有人都這樣認爲。”

“獨孤尚書說得不錯,今天我遇到蕭相國,他也是這樣認爲,他說現在所做所爲,都是爲了護衛大唐的一個尊嚴罷了。”

“是的,三十四萬大軍圍城,而我們只有四萬人,最多一個月,隋軍必然破城,甚至還不用一個月,只要隋軍猛攻城池,最多三五天,我們就堅持不住了。”

這時,竇軌從懷中摸出一份請願書,放在桌上,推給了獨孤懷恩,“這是我聯絡一部分大臣寫的一份請願書,希望唐朝能以一種體面的方式結束,已經有一百餘大臣簽字,希望獨孤尚書也能考慮考慮。”

獨孤懷恩翻看了一下,說是體面結束,其實就是勸李建成開城投降,上面籤滿了密密麻麻的名字,前面二十幾人,全部都是關隴貴族,獨孤懷恩心中暗暗惱怒,原來竇家竟瞞住獨孤家族,和這麼多關隴貴族暗中有聯繫。

他沉吟一下又道:“如果只以我個人的名義附籤,沒有問題,可如果是家族的名義,恐怕我還要和家族商量一下,明天上午再答覆相國,你看怎麼樣?”

竇軌呵呵一笑,“那好!我們就一言爲定。”()

第19章 去功贖罪第61章 聯盟分裂第17章 尋找線索第27章 各有心思第82章 隋唐大戰(十二)第27章 留條後路第12章 裴閥老謀第12章 最後抉擇第40章 軒然大波第19章 勢力擴張第80章 長孫之策第74章 難得一致第24章 朝堂對質第21章 背後較量(中)第46章 褚氏父子第33章 兄弟生隙第5章 敦煌布棋第75章 隋唐大戰(五)第14章 三面受敵第28章 人心難測第32章 文道武途第14章 武周示弱第12章 裴閥老謀第1章 重返京城第78章 戰略撤退第25章 狹路相逢第31章 清河崔氏第36章 漏網之魚第44章 被迫抉擇第112章 攻破外城第52章 南遷定襄第57章 楊家有女第8章 違規賣酒第18章 百戰之功第77章 隋唐大戰(七)第20章 世充密使第35章 鐵血柔情(上)第45章 援軍到來第28章 局勢複雜第12章 兵部調令第148章 難過新年第49章 重甲破術第26章 初戰王薄第4章 不露聲色第6章 陰山可汗第2章 計取飛狐第33章 威震突厥(中)第32章 有喜有憂第4章 緊鑼部署第23章 男扮女裝第48章 唐朝密使第38章 知微見著第33章 洛陽兵變第1章 落魄高才第29章 豐都事件第10章 米酒事件第49章 蕭家試探第24章 酒樓告別第54章 齊王之危第29章 運籌帷幄第86章 隋唐大戰(十六)第6章 北地天鵝第35章 再戰大利第138章 井陘殲敵第65章 蕭後心機第24章 會寧戰起第44章 再讓一城第9章 帝心生嫌第8章 天下十猛第46章 攻克平壤第42章 踏平瓦崗第20章 公主夜宴(上)第104章 暴雪來臨第11章 月圓之夜第14章 意外之箭第39章 妥協援兵第18章 百戰之功第47章 意外潰營第36章 朝會危機第82章 隋唐大戰(十二)第47章 獨孤家將第20章 世充密使第9章 攻心爲上第52章 請君入甕第1章 江南隱憂第27章 奇貨可居第26章 楊素歸來第31章 意外挾迫第24章 會寧戰起第143章 父子交流第22章 不甘失礦第1章 中元前夕第11章 仇恨深化第13章 李密特使第21章 錢貨漏洞第26章 商業繁榮第45章 明智決定第24章 李淵之憂第6章 王府夜話第37章 內衛情報
第19章 去功贖罪第61章 聯盟分裂第17章 尋找線索第27章 各有心思第82章 隋唐大戰(十二)第27章 留條後路第12章 裴閥老謀第12章 最後抉擇第40章 軒然大波第19章 勢力擴張第80章 長孫之策第74章 難得一致第24章 朝堂對質第21章 背後較量(中)第46章 褚氏父子第33章 兄弟生隙第5章 敦煌布棋第75章 隋唐大戰(五)第14章 三面受敵第28章 人心難測第32章 文道武途第14章 武周示弱第12章 裴閥老謀第1章 重返京城第78章 戰略撤退第25章 狹路相逢第31章 清河崔氏第36章 漏網之魚第44章 被迫抉擇第112章 攻破外城第52章 南遷定襄第57章 楊家有女第8章 違規賣酒第18章 百戰之功第77章 隋唐大戰(七)第20章 世充密使第35章 鐵血柔情(上)第45章 援軍到來第28章 局勢複雜第12章 兵部調令第148章 難過新年第49章 重甲破術第26章 初戰王薄第4章 不露聲色第6章 陰山可汗第2章 計取飛狐第33章 威震突厥(中)第32章 有喜有憂第4章 緊鑼部署第23章 男扮女裝第48章 唐朝密使第38章 知微見著第33章 洛陽兵變第1章 落魄高才第29章 豐都事件第10章 米酒事件第49章 蕭家試探第24章 酒樓告別第54章 齊王之危第29章 運籌帷幄第86章 隋唐大戰(十六)第6章 北地天鵝第35章 再戰大利第138章 井陘殲敵第65章 蕭後心機第24章 會寧戰起第44章 再讓一城第9章 帝心生嫌第8章 天下十猛第46章 攻克平壤第42章 踏平瓦崗第20章 公主夜宴(上)第104章 暴雪來臨第11章 月圓之夜第14章 意外之箭第39章 妥協援兵第18章 百戰之功第47章 意外潰營第36章 朝會危機第82章 隋唐大戰(十二)第47章 獨孤家將第20章 世充密使第9章 攻心爲上第52章 請君入甕第1章 江南隱憂第27章 奇貨可居第26章 楊素歸來第31章 意外挾迫第24章 會寧戰起第143章 父子交流第22章 不甘失礦第1章 中元前夕第11章 仇恨深化第13章 李密特使第21章 錢貨漏洞第26章 商業繁榮第45章 明智決定第24章 李淵之憂第6章 王府夜話第37章 內衛情報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西县| 永清县| 独山县| 凯里市| 密云县| 溆浦县| 上思县| 高尔夫| 庆安县| 大悟县| 马山县| 韶关市| 安丘市| 大埔县| 叙永县| 应城市| 堆龙德庆县| 青冈县| 福建省| 长治县| 五家渠市| 新津县| 临泉县| 温泉县| 竹溪县| 安龙县| 武义县| 庆城县| 福建省| 贡嘎县| 沁阳市| 浪卡子县| 定南县| 宁河县| 淮滨县| 积石山| 平邑县| 台东县| 鹤岗市| 张家界市| 双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