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77章 隋唐大戰(七)

在新平縣以北,無邊無際的曠野裡,八萬隋軍主力正緩緩開至,正如李世民將最精銳五萬唐軍放在自己身邊一樣,楊元慶帶來的這八萬軍隊也是最精銳的隋軍,包括了六千陌刀重甲步兵和五千重甲騎兵。

唐軍大營矗立在一片略微凸起的高地上,方圓約十里,一條小河從左營潺潺流過,大營是板牆式構築,高約兩丈,士兵們在板牆上來回巡邏放哨。

在高高的板牆上,趙王李玄霸和大將尉遲恭正在注視著遠方五里外的隋軍大營,在晴朗的天空下,他們看得格外清晰,隋軍士兵正在忙碌地構築板牆,他們還沒有完成大營修築。

“爲什麼不衝上去打他們個稀巴爛?”

李玄霸用鞭子指著隋軍大營,他的語氣裡極爲不滿,自從上一次他在虎牢關受傷後,他便再也沒有機會上戰場,唐軍屢戰屢敗的消息逼得他快要發瘋,他就恨不得率一支軍隊殺進太原去,將楊元慶和所有的隋朝官員全部殺死,以解他心頭之恨。

但李孝恭陣亡後,李玄霸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變得沉默寡言了,眼睛裡不時閃過仇恨的兇光,仇恨在他心中一天天的積累,他在等待,等待著復仇的一刻。

此刻他看見了隋軍大營,復仇之火在他心中開始燃燒起來,再也無法抑制,他轉頭就向營內奔去,尉遲恭怕他有失,也跟了過去。

大營內,李世民正在沙盤前沉思,他得到斥候情報,隋軍居然只來了八萬人,明明有十五萬大軍,那麼其他七萬人到哪裡去了?他心中有一種不妙的感覺,雖然銅官道那邊也出現了一支隋軍,旌旗鋪天蓋地,但李世民認爲。這是隋軍在虛張聲勢,最多隻有一兩萬人。

難道是......對於唐軍在關中部署上的薄弱,李世民是心知肚明,他最擔心的是關東防禦薄弱,潼關和蒲津關一線只有三萬軍,如果隋軍真的從洛水道南下馮翊郡,抄東線的後路,關東形勢堪憂。

旁邊房玄齡見李世民目光一直盯著馮翊郡。便明白了他的擔憂,“殿下,卑職也同樣擔憂東線。”

李世民霍地轉身,注視著房玄齡,“你也認爲楊元慶會分兵南下馮翊郡?”

房玄齡點點頭,“關鍵是現在的隋軍主帥是楊元慶而不是秦瓊。秦瓊不會分兵東線,東線不是他的戰區,但楊元慶則不同,他是從全局考慮,如果他發現東線薄弱,他必然會有所考慮,而現在他的兵力明顯減少了......”

房玄齡沒有說下去,但意思卻很明顯了,楊元慶必然已派兵去了東線。李世民眼中露出了掩飾不住的焦慮,如果東線被攻破,隋軍長驅直入關中,直奔長安,那麼他守在這裡還有什麼意義?

這就像一隻桶,別的地方再堅固,只要其中一處出了問題,桶中的水同樣會流光。

“先生認爲,我們該怎麼應對?”李世民心有點亂了。他不知該怎麼辦纔好。

房玄齡微微嘆了口氣。“現在的選擇已經不多了,如果非要有所選擇。那麼我可以列出三策。”

“先生請說!”

“上策是殿下與隋軍速戰,儘快擊潰楊元慶部,然後火速救東線,中策是長安守軍出擊,出兵五萬增援東線,使東線的兵力增加到八萬,或許能抵擋住隋軍對東線的進攻,下策是唐軍全線放棄關中,撤回長安,堅守長安城。”

李世民搖了搖頭,“下策首先就不能考慮,中線雖然最好,但太子肯不肯讓步,還是一個問題,何況還有父皇制肘,我估計最多三萬軍,分一萬守銅官道,那麼東線最多隻有五萬軍防禦,能否堅持得下來?”

“殿下的意思是,只能選上策?”房玄齡聽懂了李世民的意思。

李世民的臉上露出一絲苦澀的神情,“應該說只有上策是掌握在我的手中,不過......”

李世民緩緩走到大帳門前,凝視東北方向的隋軍大營,彷彿在自言自語,“兩軍決戰,應該以穩健爲重,如果倉促應戰,會得不償失,最終導致失敗,我該何去何從?”

這時,他忽然看見三弟玄霸如一陣風似的向大帳奔來,兩邊人怎麼也攔不住他,後面還跟著尉遲恭,李世民眉頭一皺,這是出了什麼事?

“不要攔他,讓他直接進帳來!”李世民隨即吩咐親兵一聲。

片刻,李玄霸衝進了中軍大帳,大聲嚷道:“二哥,隋軍在構築大營,不趁此機會進攻隋軍,更待何時?”

“你不要這麼叫嚷!”

李世民極爲不悅道:“該不該進攻我心裡有數,不要你來教我。”

“殿下!”

旁邊房玄齡小聲勸道:“我們應該理解趙王急切的心情。”

他其實就在暗示李世民,趙王並非常人,不要惹怒他,李世民點點頭,又對李玄霸道:“稍等片刻,我領兵和你去看一看。”

這時,尉遲恭也進了大營,李世民隨即吩咐他,“點一萬五千馬步軍,出營掠戰。”

東線局勢的危急使李世民不可能長期和隋軍對峙,但他又不想倉促決戰,便決定先和隋軍試探性地一戰。

唐軍大營內戰鼓轟隆隆敲響了,營門打開,一隊隊騎兵和步兵疾速衝出大營,旌旗招展,鋪天蓋地,他們迅速在大營整理隊伍,開始列隊向隋軍大營進發。

隋軍大營雖然還在構築之中,但防禦卻十分嚴密,專門有六千騎兵防禦唐軍偷襲,由楊巍統帥,當唐軍大營內戰鼓敲響,隋軍哨兵立刻仰天吹響了號角。

‘嗚——’

號角聲聲,六千騎兵衝出了大營,在楊巍的率領下,在大營前列隊防禦,六千根長矛刷地平端而起,殺氣沸騰,緊接著,四千重弩軍也奔出大營,在騎兵前舉起巨弩,對準了緩緩靠近的唐軍。

楊元慶已經得到稟報,他當即也率領一萬馬步兵出營應戰,和唐軍恰恰相反,楊元慶並不著急和唐軍決戰,他在等待東線的戰局變化。

隋軍在東線擁有十五萬大軍,李靖、秦瓊、裴行儼都是主力之將,而對方主將卻是李神通,兵力只有三萬,就算增兵也最多五六萬軍隊,遠遠不能和隋軍抗衡,東線突破只是時間上的問題。

只要隋軍從東路殺入關中,那李世民就守不住了,必然會後撤回長安,而這個時候,纔是隋軍大舉進攻的良機,就算李世民再足智多謀,但大勢已去,他也無力迴天。

在這種情況,楊元慶沒有必然再用什麼奇兵,更沒有必要偷襲或者夜戰,只要步步爲營,防禦得滴水不漏,這一戰,李世民必敗無疑。

“殿下,唐軍似乎已經意識到東線的危急了。”

旁邊羅士信笑道:“居然這麼快就來掠戰。”

楊元慶注視著唐軍緩緩靠近,搖了搖頭,“對方只有一萬軍,明顯只是試探,不要和他們應戰。”

他立刻喝令:“騎兵撤回,再調三千弩兵壓陣!”

楊元慶軍令如山,儘管楊巍渴望能和唐軍一戰,但他不敢抗令,率領六千騎兵緩緩退回大營,與此同時,大營內又出來三千弩兵,部署在巨弩兵之後,舉弩對準了唐軍。

這時,唐軍已經到兩裡之外,由五千騎兵和五千步兵組成,李世民身著金盔金甲,手執狼牙槊,在他兩邊也是名將濟濟,李玄霸、尉遲恭、李君羨、盧祖尚、侯君集、劉弘基等等。

相比之下,楊元慶身邊名將卻不多,只有羅士信、楊巍、牛進達、薛萬徹等等,但這也恰恰說明了楊元慶的名將都已分佈各地,李靖、秦瓊、裴行儼在東線,徐世績在南線,王君可在巴蜀,謝映登在荊襄。

李世民遠遠凝望著隋軍佈陣,很明顯,隋軍將大量弓弩軍部署在前方,就是不想和自己作戰,這就是更加證實了自己的猜測,隋軍的重心已經放到了東線,這邊就變成以守爲主。

“二哥,讓我去衝擊隋軍陣型吧!”李玄霸手執兩柄大錘,心急如焚,嗷叫著請戰。

“你是鐵打的嗎?”

李世民終於忍無可忍,怒斥這個愚笨的兄弟,“隋軍弩箭有七八千人,你能躲得過?把你射成馬蜂窩一樣,你就不會叫了。”

李玄霸被罵得低下頭,尉遲恭不忍,也上前道:“殿下,如果就這樣撤軍回營,勢必也會影響到士氣,不如卑職領一支軍,從南面進攻隋軍,分散隋軍防禦,然後我們再從正面進攻。”

李世民凝視隋軍良久,終於嘆了口氣,“進攻又能如何,我們只有一萬軍,難道還能殺敗隋軍,若出兵不利,反而更加動搖軍心。”

他當即令道:“收兵回營!”

唐軍鳴金收兵,緩緩向後撤退,這時李世民招手將劉弘基叫來,低聲對他道:“隋軍主營在洛交縣,糧草運輸線漫長,你可率五千騎兵,今晚出兵,襲擊隋軍糧草運輸線,如果可能,給我燒燬隋軍後勤主營。”

事到如今,李世民只能用奇兵來對付隋軍了,斷隋軍糧草後勤,或許是一個辦法。

()

第24章 略施小計第20章 以命威脅第29章 聯合施壓第14章 新的兵器第35章 狡雄世充第51章 連夜清洗第29章 尋找軍資第29章 側翼佈局第40章 先禮後兵第29章 危機漸至第34章 卿卿我我第15章 吞併靈武第22章 河東紳商第34章 緊急應對第15章 求賢若渴第26章 離間之計第29章 南下清河第50章 平定幽州第84章 連夜出擊第34章 發現敵蹤第29章 南下清河第33章 威震突厥(中)第30章 蛇打三寸第40章 權貴施壓第6章 裴府家宴第1章 返回太原第12章 帝王心思第14章 仁壽宮變(六)第3章 黑臉魏刀第19章 東巡長城第110章 頂住壓力第33章 棒打貴客第64章 趁火打劫第6章 秘密武器第39章 承天廣場第22章 背後較量(下)第12章 誥命風波第28章 關鍵小人第12章 裴閥老謀第27章 奇貨可居第39章 父子攤牌第13章 河底練刀第44章 血戰平壤(中)第129章 漫天開價第12章 練武第23章 都市賣豹第69章 一觸即發第18章 契苾助力第8章 元慶抉擇第38章 楊廣之怒第74章 隋唐大戰(四)第6章 一劍之情第42章 是功是過第11章 雙雄火併第5章 突厥野心第10章 仁壽宮變(二)第32章 有喜有憂第124章 竇氏之憂第126章 唐使到來第2章 一言九鼎第7章 戰略對抗第30章 禍福相倚第10章 遷都角力第11章 宇文新計第13章 戰爭來臨第23章 都市賣豹第8章 贖回屍體第5章 深藏不露第25章 血戰大利(下)第10章 備戰高麗第4章 露出破綻第5章 深藏不露第13章 投鼠忌器第54章 西域戰略第66章 尋找時機第27章 壟斷漕運第36章 太原之變第17章 西征情報第4章 利益之誘第55章 談婚論嫁第114章 關內空虛第38章 拋出誘餌第32章 威震突厥(上)第34章 北市暴亂第33章 拜彌勒教第12章 撲朔迷離第97章 僞漢毒計第38章 八方酒肆第18章 血腥鎮壓第28章 人心難測第12章 大事化小?第28章 連環布套第31章 重磅加碼第90章 隋唐大戰(二十)第50章 平定幽州第59章 兄弟分權第33章 官場暗鬥第7章 大利望族第7章 金剛引狼第30章 太子殺招
第24章 略施小計第20章 以命威脅第29章 聯合施壓第14章 新的兵器第35章 狡雄世充第51章 連夜清洗第29章 尋找軍資第29章 側翼佈局第40章 先禮後兵第29章 危機漸至第34章 卿卿我我第15章 吞併靈武第22章 河東紳商第34章 緊急應對第15章 求賢若渴第26章 離間之計第29章 南下清河第50章 平定幽州第84章 連夜出擊第34章 發現敵蹤第29章 南下清河第33章 威震突厥(中)第30章 蛇打三寸第40章 權貴施壓第6章 裴府家宴第1章 返回太原第12章 帝王心思第14章 仁壽宮變(六)第3章 黑臉魏刀第19章 東巡長城第110章 頂住壓力第33章 棒打貴客第64章 趁火打劫第6章 秘密武器第39章 承天廣場第22章 背後較量(下)第12章 誥命風波第28章 關鍵小人第12章 裴閥老謀第27章 奇貨可居第39章 父子攤牌第13章 河底練刀第44章 血戰平壤(中)第129章 漫天開價第12章 練武第23章 都市賣豹第69章 一觸即發第18章 契苾助力第8章 元慶抉擇第38章 楊廣之怒第74章 隋唐大戰(四)第6章 一劍之情第42章 是功是過第11章 雙雄火併第5章 突厥野心第10章 仁壽宮變(二)第32章 有喜有憂第124章 竇氏之憂第126章 唐使到來第2章 一言九鼎第7章 戰略對抗第30章 禍福相倚第10章 遷都角力第11章 宇文新計第13章 戰爭來臨第23章 都市賣豹第8章 贖回屍體第5章 深藏不露第25章 血戰大利(下)第10章 備戰高麗第4章 露出破綻第5章 深藏不露第13章 投鼠忌器第54章 西域戰略第66章 尋找時機第27章 壟斷漕運第36章 太原之變第17章 西征情報第4章 利益之誘第55章 談婚論嫁第114章 關內空虛第38章 拋出誘餌第32章 威震突厥(上)第34章 北市暴亂第33章 拜彌勒教第12章 撲朔迷離第97章 僞漢毒計第38章 八方酒肆第18章 血腥鎮壓第28章 人心難測第12章 大事化小?第28章 連環布套第31章 重磅加碼第90章 隋唐大戰(二十)第50章 平定幽州第59章 兄弟分權第33章 官場暗鬥第7章 大利望族第7章 金剛引狼第30章 太子殺招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川县| 施秉县| 巩留县| 广平县| 隆化县| 阿鲁科尔沁旗| 闽清县| 广宗县| 小金县| 凤冈县| 罗平县| 桐柏县| 门源| 沙坪坝区| 邵阳县| 云霄县| 穆棱市| 洛扎县| 白沙| 秭归县| 石首市| 灵寿县| 乐陵市| 沭阳县| 海南省| 金坛市| 麻栗坡县| 灵丘县| 延边| 贺州市| 柘荣县| 长沙市| 班玛县| 东丽区| 秦安县| 南阳市| 蛟河市| 潮州市| 景东| 丰宁| 平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