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2章 一生一死

招降單雄信一直是楊元慶的心願,這不僅僅是因爲單雄信是瓦崗軍的第一將,在瓦崗軍中具有極高的號召力,當年翟讓曾說過,他若陣亡,雄信可爲瓦崗之主。

招募了單雄信,也就能讓瓦崗諸將歸心,徹底平定中原之亂,而李密對單雄信的不信任,也導致了他最終失敗。

另一方面,從個人感情上,楊元慶也希望單雄信能歸降自己,畢竟他們曾經有舊交情,他楊元慶也是念舊之人。

不多時,單雄信被軍士們推了上來,他手中和腳上的鐵鐐銬已經被鋸開,但他卻被繩索緊緊綁縛著。

單雄信被推到楊元慶面前,他昂著頭,也不看楊元慶,挺直了腰,目光望向遠方的朝霞,一言不發。

楊元慶心中暗暗嘆息一聲,吩咐左右道:“給他鬆綁!”

幾名親兵上前用尖刀挑斷了單雄信手臂上繩索,單雄信活動一下已經麻木的手腕,淡淡道:“多謝楚王!”

“單二哥這幾年好像沒什麼變化。”

氣氛很冷,楊元慶笑得有些尷尬,照這個勢頭,想讓他投降,估計是很難了。

單雄信嘆了口氣,“多謝你還記得往事,從前的欠你的情,我今生還不了,來世再還吧!”

說完,他背過身去,道:“請看在過去的情分上,給我一個痛快。”

楊元慶無語,半晌嘆息道:“何必呢!難道非要一死了結嗎?”

單雄信搖了搖頭。“不是非常一死了結,而是你沒有選擇,我決不會投降隋朝,而你放了我,我會東山再起,再建瓦崗,你只有殺了我。才能以絕後患。”

說到這,單雄信厲聲大喝:“楊元慶,你若還是梟雄,就動手吧!我單雄信能死在你的手上,也是榮幸。”

楊元慶注視他良久,吩咐左右道:“給他一匹馬,放他走!”

周圍將領都大驚失色,王君廓低聲道:“殿下。單雄信是瓦崗軍靈魂人物。放走他必有後患。”

楊元慶重重哼了一聲:“我的命令沒有聽見嗎?”

親兵無奈,只得牽一匹馬給單雄信,單雄信眼中露出驚訝之色,終於回頭看了一眼楊元慶,疑惑不解問道:“你明知我要再建瓦崗,還要放我走嗎?”

楊元慶淡淡道:“看在舊日交情上放你一次。從此以後,我們恩斷義絕,你若造反。也隨你去,但我絕不會再饒你,會用你人頭來祭我的戰刀。你走吧!”

單雄信深深看了楊元慶一眼,翻身上馬,從一名士兵手上奪過皮鞭,猛抽一鞭戰馬,戰馬向山下疾奔而去。楊元慶望著他走遠,不由長嘆一聲,他最終失去了一個往日的朋友。

單雄信奔至山腳,忽然勒住戰馬向山上大喊道:“我單雄信是頂天立地的男人,欠你的人情,我會還給你,從今以後,天底下不會再有瓦崗。”

說完,他調轉馬頭向西北方向疾奔而去,漸漸地消失在原野的盡頭,楊元慶的臉上露出了一絲笑容。

。。。。。。。

王伯當率領一千精銳之軍護衛著李密從蕭銑軍中殺開了一條血路,向南方逃去,奔出數裡後,身後的護衛只剩下三百餘人,而身後數千追兵窮追不捨。

數百人沿著長江邊的官道向東拼命奔逃,他們一路奔逃,一路尋找船隻,但兩邊荒草蔓蔓,連人影都看不見一個,更不用船隻,他們奔出十幾裡,一條小河攔住了去路,而過河的橋已經被拆斷了,前面已成斷頭路,衆人紛紛勒住戰馬,向南百步外便是滾滾長江,向北卻是一片亂石堆,再遠處便是赤龍崗的龍頭山,戰馬難行。

李密扭頭望去,只見遠方三裡外,塵土漫天,這是追兵已經快到了,李密走投無路,心中暗暗叫苦,就在這時,一名士兵忽然指著河中大喊:“船,陛下,有船!”

李密也看見了,一名鬚髮皆白的老漁翁正駕一艘小船向長江駛來,離他們不到百步,李密等人大喜,紛紛招手大喊:“船家,快過來!”

不多時,老漁翁駕船而至,笑呵呵道:“這橋昨晚被軍隊拆了,你們得回頭走啊!”

李密心急如焚,拱手道:“船家,我想過江,能否帶我一行,必有重謝!”

他從馬袋掏出兩餅黃金,扔一餅上船,道:“送我過江,另一餅金子也是你的。”

黃燦燦的金子使老漁翁的眼睛都有些呆住了,他只看見過銅錢,從未見過黃金,他又看了看李密手上的金子,心中貪慾大發,便道:“可以送你過江,但我的船隻能坐三人,你們自己看著辦吧!”

李密毫不猶豫道:“沒有問題!”

王伯當眼珠一轉,附耳對李密低語幾句,“主公,我會搖船。。。。。”

李密緩緩點頭,這是一個辦法。

小船緩緩靠岸了,這時,追兵已到一里外,衆侍衛見已經無法跟隨主公逃命了,紛紛棄馬向亂石山上爬去,小船終於靠岸,王伯當一躍跳上船,拔刀向漁翁劈去,漁翁慘叫一聲,栽入水中,殺了漁翁,又可以多載一人,主要是想把戰馬也運過江去。

李密牽馬上了船,王伯當搖櫓,小船晃晃悠悠向大江內駛去,小船駛出不到百步,追兵便到了,三千騎兵紛紛張弓搭箭,向長江裡亂箭齊發,李密舉盾相迎,漸漸地,小船駛出了弓箭射程,向大江深處駛去。

直到此時,李密才終於落下心,他凝望著滾滾長江水,長長地嘆了口氣,“一切都像做夢一樣。”

“陛下。。。。”

王伯當剛要問,卻被李密打斷了,“不要叫我陛下了,還是像以前一樣,叫我大哥吧!我們從來都是兄弟,不是君臣。”

“是!大哥。”

王伯當答應一聲,又道:“我們在丹陽郡還有五千人馬。還可以佔據江南,東山再起。”

李密半天沒有說話,去江南是可以,可是佔據江南又有什麼用,楊元慶會立刻過江,橫掃江南,恐怕那時就沒有今天的幸運了,良久。他嘆了口氣道:“去桂林郡一帶看看吧!實在不行。就殺進交趾,滅了林邑,我們在那裡建國。”

王伯當猶豫一下,又道:“可是。。。。大哥的妻兒怎麼辦?”

李密搖了搖頭,“那是他們的命,我也無能爲力了。”

王伯當心中黯然。不再多言,奮力向茫茫的大江對岸搖船而去,漁船很小。在長江上起伏顛簸,兇險異常,好在王伯當駕船技術嫺熟。屢屢化險爲夷,漸漸地,小船便劃到了江心。

就在這時,王伯當臉色刷地變得慘白,驚恐地向江中望去。李密也驚呆了,不知何時,他們前方竟然出現了一隊戰船,足有二十餘艘,巨大的船身如山一般向他們壓來,船首雕著一頭巨龍,龍首猙獰,在爲首的大船上,一面赤鷹大旗在江風中獵獵飄揚。

李密不由萬念皆灰,隋軍戰船早已在江中等候著他,他根本就插翅難逃,王伯當拔出戰刀,目光兇狠地盯著迎面駛來的大船,如果能讓他上了船,或許他們還有機會。

但隋軍船隊沒有給他們任何機會,一切可以攀爬上船的繩索都被收上船,船隊將江中的小船團團包圍,船舷邊上,站滿了密密麻麻的弓手,無數支利箭對準了小船上的李密和王伯當。

在爲首的大船上,謝映登冷冷地注視著小船上的李密和王伯當,他昨晚沒有參加夜襲魏營的戰役,而是奉命在江中攔截李密和王伯當,果然被邴元真說中了,李密沒有北逃中原,而是渡江去南方。

“謝將軍,怎麼辦?”

一名將領低聲問道:“要活捉他們嗎?”

謝映登搖了搖頭,楊元慶給他命令是生死無論,他明白楊元慶的意思,就是要他不留後患,當場斬殺李密。

“不須活捉,給我就地射殺!”謝映登下達了命令。

“遵令!”

將領紅旗一揮,數艘大船上亂箭齊發,密集的箭矢射向小船,一代梟雄李密被隋軍亂箭射死在長江之中,心腹王伯當也陪同他一齊死在江中。

。。。。。。。。

赤龍崗的戰役已經完全結束了,十八萬魏軍被隋軍斬殺近兩萬人,俘虜十萬餘人,其餘士兵皆各自逃亡回鄉,同時面臨最後抉擇的,還有杜伏威的軍隊和蕭銑的軍隊,儘管他們配合隋軍大破魏軍,但他們自己也必須在戰後投降隋軍。

當然,他們面臨的是一種抉擇,也就是說,他們可以投降,也可以不投降,他們有選擇的機會,他們完全可以回自己的割據之地。

楊元慶並沒有阻攔他們,而是給他們一個公平選擇的機會,畢竟他們不是魏軍,他們是來協助隋軍作戰,是有功之臣,應該給他們一種獎勵。

儘管杜伏威和蕭銑都可以選擇返回割據之地,但他們心裡明白,若不抓住這個機會,明天他們也將和李密一樣的下場。

大帳內,杜伏威單膝跪下,將象徵軍權的佩劍高高舉起,“臣杜伏威願爲殿下效犬馬之勞,效忠於大隋,聽從殿下驅使。”

楊元慶接過他的劍,將他扶起來,見他身材高大魁梧,不亞於自己,不由微微笑道:“和杜將軍相交久矣,今天卻是第一次見面。”

“臣也久聞殿下威名,今日終逢明主,伏威三生有幸。”

楊元慶點點頭,“江淮重地,不容有失,我封你爲淮國公,右驍衛大將軍,江淮道總管,統領三萬軍替我鎮守江淮,江淮之安危,就拜託杜將軍了。”

杜伏威大爲感動,楊元慶竟如此信任他,讓他繼續駐守江淮,他再次單膝跪下,高高抱拳道:“伏威願肝腦塗地,以報殿下知遇之恩!”()

第3章 盂蘭燈會第16章 月夜雙殺第114章 關內空虛第16章 重大隱憂第31章 蠅頭小利第27章 金口已開第34章 知己知彼第17章 大舉東進第37章 南郡出事第118章 咬金請纓第22章 烽火狼煙第52章 軒然大波第69章 殺機四伏第57章 高調姿態第23章 隱形力量第10章 神秘馬賊第40章 權貴施壓第53章 建德求和第17章 君心難測第8章 太原募兵第38章 楊廣之怒第12章 東都內亂第47章 金榜題名第18章 血腥鎮壓第16章 月夜雙殺第2章 齊郡召將第76章 隋唐大戰(六)第19章 邙山遇故第37章 南市酒樓第23章 都市買禮第79章 退讓一步第30章 尉遲抉擇第46章 落井下石第16章 館驛見賢第4章 秦母教子第13章 走私線索第9章 挖掘線索第33章 攻城前夕第57章 東宮震怒第15章 打進楔子第12章 帝王心思第30章 西路隋軍第48章 家族之弊第37章 南市酒樓第14章 三個女人第8章 元慶抉擇第31章 意外挾迫第9章 綠茶疑蹤第29章 請君入套第51章 一葉知秋第14章 意外之箭第114章 關內空虛第22章 極度被動第37章 疑兵之計第99章 意外收穫第85章 最大讓步第18章 緊急情報第22章 南壓李淵第5章 敦煌布棋第27章 壟斷漕運第2章 先攻內部第33章 棒打貴客第21章 帝王心術(上)第42章 踏平瓦崗第26章 另有深意第1章 中元前夕第49章 唐軍西撤第56章 遲到樑使第8章 贖回屍體第27章 回府風波第28章 遷都試探第19章 夜審出塵第22章 河東紳商第49章 引發上怒第1章 如期而至第57章 東宮震怒第23章 夜襲飛狐第39章 妥協援兵第11章 仁壽宮變(三)第51章 將星隕落第15章 楊家喜憂第26章 奸商本色第33章 收買人心第47章 意外潰營第25章 分憂之臣第15章 首鼠兩端第16章 識破敵計第35章 越境事件第18章 垂死掙扎第26章 奸商本色第4章 緊鑼部署第33章 御房進諫第70章 北方消息第22章 南壓李淵第22章 遼東亂戰第24章 各有所學第23章 隱形力量第38章 皇后之勸第11章 家廟夜審第42章 踏平瓦崗
第3章 盂蘭燈會第16章 月夜雙殺第114章 關內空虛第16章 重大隱憂第31章 蠅頭小利第27章 金口已開第34章 知己知彼第17章 大舉東進第37章 南郡出事第118章 咬金請纓第22章 烽火狼煙第52章 軒然大波第69章 殺機四伏第57章 高調姿態第23章 隱形力量第10章 神秘馬賊第40章 權貴施壓第53章 建德求和第17章 君心難測第8章 太原募兵第38章 楊廣之怒第12章 東都內亂第47章 金榜題名第18章 血腥鎮壓第16章 月夜雙殺第2章 齊郡召將第76章 隋唐大戰(六)第19章 邙山遇故第37章 南市酒樓第23章 都市買禮第79章 退讓一步第30章 尉遲抉擇第46章 落井下石第16章 館驛見賢第4章 秦母教子第13章 走私線索第9章 挖掘線索第33章 攻城前夕第57章 東宮震怒第15章 打進楔子第12章 帝王心思第30章 西路隋軍第48章 家族之弊第37章 南市酒樓第14章 三個女人第8章 元慶抉擇第31章 意外挾迫第9章 綠茶疑蹤第29章 請君入套第51章 一葉知秋第14章 意外之箭第114章 關內空虛第22章 極度被動第37章 疑兵之計第99章 意外收穫第85章 最大讓步第18章 緊急情報第22章 南壓李淵第5章 敦煌布棋第27章 壟斷漕運第2章 先攻內部第33章 棒打貴客第21章 帝王心術(上)第42章 踏平瓦崗第26章 另有深意第1章 中元前夕第49章 唐軍西撤第56章 遲到樑使第8章 贖回屍體第27章 回府風波第28章 遷都試探第19章 夜審出塵第22章 河東紳商第49章 引發上怒第1章 如期而至第57章 東宮震怒第23章 夜襲飛狐第39章 妥協援兵第11章 仁壽宮變(三)第51章 將星隕落第15章 楊家喜憂第26章 奸商本色第33章 收買人心第47章 意外潰營第25章 分憂之臣第15章 首鼠兩端第16章 識破敵計第35章 越境事件第18章 垂死掙扎第26章 奸商本色第4章 緊鑼部署第33章 御房進諫第70章 北方消息第22章 南壓李淵第22章 遼東亂戰第24章 各有所學第23章 隱形力量第38章 皇后之勸第11章 家廟夜審第42章 踏平瓦崗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石县| 柳林县| 酉阳| 皋兰县| 哈尔滨市| 湟中县| 鄂托克前旗| 得荣县| 临夏市| 辽中县| 金门县| 长乐市| 十堰市| 古丈县| 固始县| 上蔡县| 梅州市| 荆州市| 五原县| 车致| 克拉玛依市| 甘肃省| 万源市| 呈贡县| 灌阳县| 建德市| 香港| 筠连县| 九江县| 敦煌市| 民权县| 固原市| 翼城县| 民县| 天祝| 营口市| 惠东县| 弥渡县| 昌图县| 蒲江县| 通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