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8章 石炭之改進利用

(諸位,五一節快樂!)

第二日趙德昭就留下昨日那批泥瓦匠,繼續府上之工程。他辭別外祖父和舅舅,而後帶著自己的表哥回自家做客去了,拾掇了此等計劃匆匆回府。

回去之時,二人坐在驢車之中,速度頗慢,二人都靠在驢車之上打起了盹兒。倏忽間,聽到前頭一陣吵鬧聲還有哭聲,趙德昭睜開睡眼,然後推了推頭靠在自己身邊的賀令圖。

賀令圖從睏覺中醒來,瞇著眼睛問道:“昭哥兒,甚麼事兒?”

“外面很吵,我睡不著,好像有什麼事情發生?走,我們去看看。”隨後趙德昭就喝令趕車伕停了驢車,二人手挽手地下了驢車。

此刻街邊一個婦人哭鬧著,旁邊都圍滿了人羣。

人羣中一個老年男子說道:“曹家娘子,何事?爲何在此哭鬧不休?”

那名被老年男子喚作曹家娘子的夫人,止住了哭鬧之聲,說道:“昨個兒家中生火取暖,房屋不慎走水,燒了半間。”

老年男子繼續追問道:“你家裡人甚個樣兒?”

曹家娘子用手挽了挽髮髻,擡起頭來,卻是一臉惆悵之色,說道:“家中值當的物件化作灰燼,一番作爲都烏有了。婆婆自此一病不起,如今還躺在那完好的半間屋子內。奴家夫君早死,當年不過是屋子內燒了炭火,可是不曾想到第二日夫君怎麼叫喚都起不來,身子都跟河裡的石頭一樣冰冷。唉,如今我只剩下和婆婆相依爲命,唉——奴家實在是不知道怎麼辦好了?”

“唉,你也是個苦命人,這等事情經常發生——唉,不知道是何原因?也許這就是你的命吧。”老人一邊安慰著曹家娘子,隨即又想到了這石炭之使用確實是危險連連,一個不小心就人命所失。

趙德昭聽到那婦人一番言語和老人的一番感慨,心裡想著,這還不算什麼,東廄裡現在已經開始流行燒石炭,每個寒冷之夜稍有不慎之處,房屋走水,屋檐懼毀,不好的還會死人,當然還有一些人家燒炭燒石炭的時候,往往將室內之門窗緊閉,顧著睡覺,卻不知道此刻屋子內已經埋下了定時炸彈,往往第二日其他人發現之後都是一具死屍,許多人都認爲是被鬼奪了命走的,因爲前一日都是活蹦亂跳的。對於這些事故,趙德昭當然知道怎麼防禦,眼前那婦人之難處只是少了半間房子,好在人命無礙,稍稍接濟她一些銀錢即可。

眼下那曹家娘子的哭聲已經停了,她從地上站了起來,拍拍身上的泥土,趙德昭現在不方便露面,就派那趕驢的車伕遞過一些銀錢過去。那曹家娘子見到有陌生人遞過來的銀子之後,連忙跪在地上不停地磕著頭,“謝謝這位恩公,奴家將來做牛做馬都要回報!”

車伕不知所措,無奈地望著趙德昭、賀令圖二人。趙德昭用眼睛示意了一下,車伕就連忙扶起跪在地上的曹家娘子,一番苦澀道:“這銀錢你好生拿著。”

今日在街上見到的只是一個縮影,這些問題一直都是存在的,趙德昭心裡也不好過,窮苦人家能有個安身之處已經不錯了,如今家中的一切都沒有了,所幸今天遇到趙德昭這樣的好心之人。

回府的路上時時刻刻都能聞到一股燒煤的味道,特別是這種寒冷刺骨的日子,大戶人家就燒這種石炭,石炭的這種味道且是那種劣質煤炭的味道,趙德昭一直都忍受著這股味道。

這股味道聞多了自然對身體也不好,趙德昭在驢車之內一直都在思考這樣的問題,是時候要改變一下石炭,減少它的危害,同時讓百姓知道燃燒石炭時候,千萬把窗戶留條縫兒。

至於石油和天然氣,雖然在這個時代一些地方已經被發現,正在使用當中,可是趙德昭知道那些東西現在鞭長莫及,來日方長,在今後的歲月之中,自己是有資本和實力來談論這一切的,而眼下,應該將當前的石炭給處理好,以免再害人。

驢車回府,趙德昭和賀令圖二人回到了自己的房間,待吃過午飯,趙德昭撇下表哥,去李管家那地兒了,今日是月除,正巧在屋內。

趙德昭輕叩柴門,李管家見到自家少郎君,疑惑地問道:“少郎君有事?”

“昭兒正打算跟李管家說一件事情,是關於石炭的,不知道李管家能不能全面敘述一下石炭的事兒?”

“少郎君是說這石炭,是問對小老兒了,小老兒知道!”隨後李管家就把石炭的一些事情告知了趙德昭,趙德昭聽得十分認真。

話語之中意思大概就是大周境內產石炭地區基本是在秦嶺、淮河以北以內。當時北方多石炭,在大周河東路的太原府及晉、澤、石三州(山西中北部地區),河北西路相州(今河南安陽、濮陽一帶)、懷州(今河南沁陽)、磁州(今河北磁縣)、邢州(今河北邢臺),陝西路的廣大地區以及京東西路的徐州等地,都有大型煤礦。所以說這些資源是不缺的。

從李管家那兒出來,趙德昭又去府上倉庫內查看了些剛進的石炭,只是從表面上便能窺視一二,只見石炭皆爲塊狀,且雜色混雜,似乎純度不高,趙德昭拿起一塊仔細查看著,這石炭皆爲劣質石炭,就算燒火做菜、取暖之時候所散發之味道刺鼻難聞,料定是正常人都忍受不住。

趙德昭此番心中大概知曉一二,知道怎麼回事兒,輕聲踱步而出,在走廊中間慢慢悠悠地逛了一刻鐘,正欲往前走去,忽然見到後院廚房門口立著一口石磨盤,一個赤著上身的漢子正吃力地來回拉著磨盤,那些粗物被研磨成細粉,此間,一個激靈,趙德昭好似發現了甚麼,如果那正被研碎的不是米,而是石炭。

過了一會兒,趙德昭就想起一個法子——趙德昭就拉著賀令圖走出房門,身旁的賀令圖連忙問道:“昭哥兒,甚麼事情?”

趙德昭答曰:“順便在街市之上逛逛,稍後就知道了。”

頃刻間坐驢車出府了。

街市之上,燒石炭的味道還是挺濃烈的,寒風一吹,石炭之粉塵飄得老高老高的,人被吹得面色之上俱是黑灰,人見了笑問道:“汝怎一派黑鬼之姿,全然不見汝真顏。哈哈。”

“呃……燒石炭。”

……

這般味道,聞得兩個孝子都捂著鼻子,不過趙德昭今日找的就是街上之上的石炭,今天是帶著目的出來的,只見到這時候趙德昭就湊了上去,問道賣石炭的一位商販子。商鋪所賣之石炭爲一小塊一小塊的,十分之支離破碎。

趙德昭心下十分疑惑,看到一家賣石炭的商鋪,連忙走了過去,問道:“店家這賣的是石炭嗎?”

那位商販子見門口站著一個孝,旁邊還帶著一個稍大的孩子,不耐煩地淬了句:“去去去,別擋在門口做生意,兩個乳臭未乾的孩子買個石炭?笑話——”

“你……”一旁的賀令圖聽了,正欲出拳,被個子矮的趙德昭攔住了。

趙德昭忙說道:“方纔問你賣石炭否,是見你石炭成色還行,燒的木有味道,我這裡正欲買胸去燒之用,你難道是欺負我等說笑?”燒的木有味道這個只是趙德昭隨意胡謅的。

“這……你這孩子,呃……不就是賣些石炭,這些你都拿去吧。”那位商販子見到眼前的孝子雖然小,但是眉宇之間那股散發出來的氣勢不是尋常人家的孝子所比擬的,也就爲了生計所迫,便賣了些與趙德昭。

趙德昭買了信在驢車之上,緊追不捨地問那個商販,道:“這位大哥,你家的石炭真好。”

那個商販子現下態度十分緩和,卻是搖搖頭,一邊也爲方纔的事情很是過意不去,道:“我等不知,小郎君請見諒,方纔……”

“沒甚事,不要緊的。那好,我且問店家,此石炭,你從何處所購?”趙德昭又繼續追問道。

“不瞞小郎君,從東市孫家石炭鋪所購,孫家石炭鋪在開封城已經二十多年,一直賣的就是這些,我等與他做了幾年合作,全當分鋪。”

“多謝商家告知!”

商販言及於此,趙德昭就獲知了重要消息,吩咐幾個小廝將幾籮筐石炭搬上驢車。

坐了驢車,趕往燒窯之處,要求那戶匠戶制了幾件陶模具,中間立著幾條柱子,兩半何在一起就是一個圓柱,匠人按照趙德昭的比劃就做出了一套,雖說樣式粗糙,可是還能上樣兒。

趙德昭夥同賀令圖踏上驢車,立馬回了府。

回了府,小廝們把幾籮筐石炭統統搬至後頭院子中,卻不是搬至倉庫,而是找來幾口石磨盤,將幾籮筐石炭依次倒入石盤中,又使喚了府中幾個力氣大的僕從在一旁拉磨。

賀令圖見到趙德昭此等吩咐,不甚瞭解,疑惑地問道:“昭哥兒這買的是石炭,不是穀物,怎可以研磨細碎,好端端的石炭不予使用,卻如此糟蹋,成何樣子?我等不是很明白,你究竟有何打算?我是越來越看不明白你了。”

說了這句話,賀令圖本想上去阻止到,可是看到趙德昭在一旁笑呵呵的樣子,無甚麼表現,自己也不怎麼鬧騰了。

旁邊使喚僕從的趙德昭一派自信十足的樣兒,笑呵呵道:“表哥,何須擔憂,待會兒自見分曉!”

賀令圖無可奈何地搖頭道:“好吧,你鬼點子多,我是不解,待會兒可要討個說法。”

過了一會兒,一大筐的石炭渣子出來了,趙德昭又讓人挖來幾筐黃土,後從廚房間內搬來些木炭同樣壓磨成粉狀顆粒物。

然後讓小廝們按照比列調和,據說其中石炭佔據最大的分量,八成。木炭粉一成,其餘加釁泥,調上些水,和勻稱了,用鐵匠鋪倒出的鐵模具作出一個圓錐形的物體,爾後倒出

成型之後曬乾…切記不可以太乾。

這時候趙匡美進來了,看到趙德昭在做著甚麼,就跑過去瞧瞧看。卻見到賀令圖也來了,忙問道:“圖哥兒來啦!”

“見過繡。”兩人雖然同年,但是輩分差了一輩。

趙匡美聽賀令圖也不知道趙德昭在做甚麼,好似十分有趣,自己也想來試試看。趙德昭就說你在一旁看著,反正以後有用的是你的地方,這物件兒喚作煤餅。

趙匡美和賀令圖一聽煤餅,還以爲是吃的。趙德昭忙阻止二人胡思亂想,道:“待會兒,就讓你們見識見識此等新事物,好教你們歎爲觀止。”

如今蜂窩煤已經制作好,趙德昭忽然想到還有煤餅爐忘了打造,就遣府上新來的李四兒拿了自己書房的圖稿,去了一直都在那裡打造器具的匠戶家中。

打造器具非一日之工,王老鐵匠花了三日時間,按照圖紙上所繪的圖樣,按照比例,日夜趕製,終於歷史上第一件煤餅爐誕生了。

三日半後,煤餅爐製造好後,趙德昭讓下人們試了一下,非常不錯。趙德昭一副閒庭信步的樣子,好似成竹在胸,隨後他吩咐李源昌拿了一筐製作好的蜂窩煤,備上驢車,趙德昭、趙匡美與賀令圖三人朝城東方向趕去,一路上便是打聽城東孫家石炭鋪的下落。

約莫半個不到時辰,驢車已經到了孫家石潭鋪店門口。寒冬歲月,久霜陰霾,來購買石炭的人家還是挺多的,這段時間孫家石潭鋪被圍了個水泄不通。

趙德昭、趙匡美與賀令圖三人勉強才躋身而入,說廣味集團的少東家求見,這時候堂上的掌櫃聽到了廣味集團三個字,從堂上走了過來,方見到那日在廣味樓門前的孝,不,這就是那個驚覺天人的廣味樓的少東家,如今是廣味集團的董事長。

王掌櫃施施然出來,挽著袖子,笑道:“今日不知吹的甚麼風,把東家董事長給吹這裡來了。”

趙德昭回道道:“我是順風而來,今日是來商量一下石炭之事,不知道掌櫃的能否引見一下孫東家孫老爺。”趙德昭方纔打聽孫家石炭鋪之時,就耳聞當今開封之內孫家石炭鋪的掌門人就是老一輩的富商孫如海。

富商孫如海那真的是實打實的從一個白手之家發展到現在這般在東京之城佔據了半邊的天的人物,例外一個賣石炭的也是個人物,叫劉房。

三國時代,孫劉就是分分合合的冤家,現如今大周國廄之內也出了這兩個人物,孫劉兩家壟斷著東廄及其周圍大大小小的石炭生意,城中大大小小的商鋪不是孫家的就是劉家的,兩家同爲石炭商販,自然而然地也就成爲生意上的競爭對手。雖然兩家同爲競爭對手,但是從不坑害百姓,所從事之生意也是禮尚往來,俱不同行相殘。所以這兩家在開封府都能站穩腳跟,只是不知道這兩家的背後爲何勢力,如此勢均力敵,平穩相當。背後定是個大人物。

王掌櫃見趙德昭要見自家東家,就自己親自跑了一趟腿。

趙德昭這麼想著,不一會兒王掌櫃請來的孫東家孫如海先生從孫宅出來了。

說曹操到曹操即來,一個肚子圓滾滾、大腹便便、步履怡然自得,身著財主衣裳,銅錢紋樣,左手捏著兩個石球,右手貼在身後,背後跟著兩個青衣色的僕從,一個喘氣連連的王掌櫃,還有一個活蹦亂跳的小女孩。

.

第114章 好消息第18章 城南小樹林會面第23章 酒宴之商業談判第117章 見面第30章 成都之小百花樓第49章 無聲無息第25章 趙氏男兒皆習武第23章 酒宴之商業談判第75章 無間道第16章 韜光養晦待天命第95章 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第34 勘察第59章 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下)第65章 西南前變第36章 你們有救了第59章 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下)第61章 分進合擊第18章 完璧歸趙、飛雀歸順第43章 再遇趙普、壽州相持第27章 出生入死的兄弟第32章 黃牛堡下蜀換帥第119章 千金一笑第61章 分進合擊第176章 趙匡胤共邀出兵第46章 投降第19章 東京城中之美食第89章 送信第66章 初見韓熙載第41章 夜遇趙普、滁州相聚第224章 歸降第30章 火器設想、軍用沙盤第107章 遇見第131章 這樣你總該信了吧第180章 暗中的安排第89章 送信第1章 百轉千回的夢境第62章 世界地圖、東西格局第224章 歸降第29章 萬鬆隨大軍出征第16章 凜冬已至第21章 王李之爭、雙方較量第47章 兩國棋盤、對弈江北、天子歸京第189章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第13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第18章 一起夜遊東京城第204章 混入句容第32章 玻璃製成、千金難得第24章 密室商議、孟昶離京第24章 集英夜宴、議開市舶第20章 不爲人知的地方(1)第40章 趙普獻策、滁州城破第17章 三個道士、入見蜀帝第55章 事前安排、郭榮駕崩第31章 教育從娃娃抓起第16章 一不小心說漏嘴第48章 箭在弦上第19章 未遂第1章 太祖崩漢遼犯境第207章 戰略佈局第102章 宮變第3章 新帝親征戰漢遼第187章 鐘山之戰第24章 古代版鴻茅藥酒第9章 假道伐虢、襲佔荊南(9)第35章 秦、鳳、階、成四州平第3章 更改官帽、李筠叛亂第110章 安排第157章 懷疑的對象第39章 攜蜂窩煤談合作第111章 請求第192章 天有不測風雲第9章 趙氏男兒皆習武第42章 開拓流求、拓池種稻第17章 遇女神和女漢子(二)第34章 改變人類的棉花第119章 千金一笑第16章 一不小心說漏嘴第12章 識大體第206章 下一步第122章 西廂記第35章 進獻救災之良策(二)第177章 秦淮河防線第8章 假道伐虢、襲佔荊南(8)第22章 不爲人知的地方(3)第24章 一方缺角的玉璽第179章 救援第124章 老子要你道歉第144章 一網打盡第9章 原來是他第6章 不爲人知的地方(3)第16章 道士下山、子云亭見第72章 孟氏歸降、獻俘大典第52章 拔帥之論、試驗火器第25章 一把轟轟烈烈的火第206章 下一步第22章 分批轉運、月餅誕生第5章 假道伐虢、襲佔荊南(5)第39章 朝著黑石嶺進發第17章 三個道士、入見蜀帝第47章 箭在弦上,誰發?
第114章 好消息第18章 城南小樹林會面第23章 酒宴之商業談判第117章 見面第30章 成都之小百花樓第49章 無聲無息第25章 趙氏男兒皆習武第23章 酒宴之商業談判第75章 無間道第16章 韜光養晦待天命第95章 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第34 勘察第59章 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下)第65章 西南前變第36章 你們有救了第59章 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下)第61章 分進合擊第18章 完璧歸趙、飛雀歸順第43章 再遇趙普、壽州相持第27章 出生入死的兄弟第32章 黃牛堡下蜀換帥第119章 千金一笑第61章 分進合擊第176章 趙匡胤共邀出兵第46章 投降第19章 東京城中之美食第89章 送信第66章 初見韓熙載第41章 夜遇趙普、滁州相聚第224章 歸降第30章 火器設想、軍用沙盤第107章 遇見第131章 這樣你總該信了吧第180章 暗中的安排第89章 送信第1章 百轉千回的夢境第62章 世界地圖、東西格局第224章 歸降第29章 萬鬆隨大軍出征第16章 凜冬已至第21章 王李之爭、雙方較量第47章 兩國棋盤、對弈江北、天子歸京第189章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第13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第18章 一起夜遊東京城第204章 混入句容第32章 玻璃製成、千金難得第24章 密室商議、孟昶離京第24章 集英夜宴、議開市舶第20章 不爲人知的地方(1)第40章 趙普獻策、滁州城破第17章 三個道士、入見蜀帝第55章 事前安排、郭榮駕崩第31章 教育從娃娃抓起第16章 一不小心說漏嘴第48章 箭在弦上第19章 未遂第1章 太祖崩漢遼犯境第207章 戰略佈局第102章 宮變第3章 新帝親征戰漢遼第187章 鐘山之戰第24章 古代版鴻茅藥酒第9章 假道伐虢、襲佔荊南(9)第35章 秦、鳳、階、成四州平第3章 更改官帽、李筠叛亂第110章 安排第157章 懷疑的對象第39章 攜蜂窩煤談合作第111章 請求第192章 天有不測風雲第9章 趙氏男兒皆習武第42章 開拓流求、拓池種稻第17章 遇女神和女漢子(二)第34章 改變人類的棉花第119章 千金一笑第16章 一不小心說漏嘴第12章 識大體第206章 下一步第122章 西廂記第35章 進獻救災之良策(二)第177章 秦淮河防線第8章 假道伐虢、襲佔荊南(8)第22章 不爲人知的地方(3)第24章 一方缺角的玉璽第179章 救援第124章 老子要你道歉第144章 一網打盡第9章 原來是他第6章 不爲人知的地方(3)第16章 道士下山、子云亭見第72章 孟氏歸降、獻俘大典第52章 拔帥之論、試驗火器第25章 一把轟轟烈烈的火第206章 下一步第22章 分批轉運、月餅誕生第5章 假道伐虢、襲佔荊南(5)第39章 朝著黑石嶺進發第17章 三個道士、入見蜀帝第47章 箭在弦上,誰發?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丹凤县| 武强县| 北辰区| 剑川县| 太康县| 丰县| 斗六市| 勐海县| 额济纳旗| 桃江县| 洪江市| 石家庄市| 开封市| 和平县| 无锡市| 积石山| 海原县| 广州市| 孝义市| 滕州市| 张家港市| 玛纳斯县| 乐山市| 逊克县| 新晃| 朝阳区| 五家渠市| 南郑县| 六安市| 汾西县| 宜兴市| 博湖县| 鄂尔多斯市| 三江| 柯坪县| 阿勒泰市| 环江| 泗水县| 平和县| 改则县| 金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