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陰間請帖
宋妙竹原本是想一碗水端平,給每個小紙僕做一條四品陽紙衣裙子的。
畢竟當初第一次用布做出設計圖上的那條裙子,讓小紙僕們試穿時,它們那樣子,簡直喜歡瘋了,連還在工作的小紙僕都換班來試穿了一次。
雖然都是不領工資,對她的命令堅定執行的小紙僕,宋妙竹相處久了,還是有感情,願意讓它們開心一點。
但是誰能想到,這些小傢伙看到新的設計圖後,就又走不動道了,還想出了六十條不一樣的裙子,大家輪換著來穿的主意。
爲此甚至還主動表示,願意等她學會新的。
宋妙竹再次懷疑人生了。
這真的是誕生於她的靈力,繼承了她一部分性格和思想的小紙僕嗎?
她有這麼愛漂亮裙子?
見宋妙竹半晌沒說話,第一個獲得陽紙衣小裙子的小紙僕把身上的裙子脫了下來。
其他小紙僕努力的扇風,把拿著紙裙子的小紙僕扇得飄了起來,落在了宋妙竹手臂上。
小紙僕把紙裙子塞到了宋妙竹手心,還衝她揚了揚手。
“讓我穿?”宋妙竹驚訝極了:“我也加入你們的輪換隊伍嗎?”
小紙僕點點頭,紙片小手劃過其他小紙僕,最後點了點宋妙竹。
宋妙竹明白了它的意思:“你說我們大家都是一體的?所以一起輪流穿?”
小紙僕們再次點頭,甚至那些在別處工作沒有回來的小紙僕也在腦海中傳來的畫面中點頭表示贊同。
顯然,這是所有小紙僕的意思。
宋妙竹身在陰間,卻覺得身體暖暖的,等她反應過來的時候,她就把裙子穿到了身上。
小紙僕們拍手歡呼,簇擁著她回到陽間,站在穿衣鏡前。
鏡中的她一身淡紫色連衣裙,頭髮隨意披散著,溫柔甜美,像童話故事中被愛環繞著的公主,是她自己從未見過的樣子。
“我好像明白,你們爲什麼都喜歡漂亮裙子了。”宋妙竹看著鏡中的自己說,她也喜歡上了。
小紙僕們也很高興,手拉著手圍著她轉圈,一不小心,泄露了內心的想法。
“六十一條漂亮裙子?”
“再多幾個小夥伴就好了?”
宋妙竹一愣,反問:
“所以你們讓我也加入進來,其實是爲了再多一條不同款式的裙子?”
“甚至還想我多做幾個小紙僕,就可以分享更多小裙子了?”
小紙僕們僵硬了一秒,然後繼續裝作若無其事一般,圍著她轉圈起舞。
“……”
宋妙竹看著它們掩耳盜鈴的樣子好氣又好笑:“好了!以後學會的漂亮衣服,都留一款做成陽紙衣,大家一起穿!”
她也是到了和小紙僕們共享衣櫥的地步了。
不過四品陽紙衣能自動適應身材,穿不髒,穿不壞,大家輪著一點兒問題都沒有。
小紙僕們:(><)!
正和小紙僕們玩鬧著,鬼鋪收銀臺處幫忙的小紙僕傳來的畫面吸引了她的注意,她靜心把目光投向鬼鋪之中。
“……此事關乎酆都大小紙紮鋪的利益,請務必將這份請帖儘快轉交給安壽堂的宋掌櫃!”
一個穿著三品黃袍馬褂的鬼魂到店裡後,沒有買任何東西,遞上一份請帖後,就走了。 宋妙竹今天已經不能去陰間了,便命小紙僕給她把請帖送到了陽間。
打開一看,竟然是福衣坊主發的請帖。
請帖中說,近日有鬼魂低價拋售紙紮,以致店中紙紮銷量持續走低,福衣坊已查出了那些紙紮的來源,邀請所有擁有三百年以上歷史的老字號紙紮鋪掌櫃,於三日後子時正,在翠柳巷454號雲來樓流觴院相聚,共商對策。
宋妙竹對陰間紙紮鋪店主們的反應早有預料,但收到這份請帖她還是挺意外的。
沒想到陰間的鬼店主們,動作還挺快的!
而且還邀請了她!
不知道是知道安壽堂和陽間有聯繫而故意爲之,還是隻因爲安壽堂傳承悠久?
無論如何,宋妙竹還是準備去瞧瞧新鮮的。
反正天級鬼鋪的店主憑證,能保她在陰間安全無虞。
酆都城的治安也非常好。
去的都是在陰間開了三百年以上的紙紮鋪,鋪子裡肯定有能人,在陽間起碼也是個紙紮大師了。
就當去結交結交陰間人脈了!
宋妙竹把其他課暫停了,統一往後挪了幾天。
然後找那位擅長民國服飾的鬼先生,連上了幾天的課,在他的幫助下,設計製作了一款符合安壽堂掌櫃氣質的四品陽紙衣。
人靠衣裝馬靠鞍,四品紙衣就是鬼魂最拉風的門面。
三天後,子時初。
宋妙竹穿著一件金繡元寶黑絲絨旗袍,慢慢飄出了安壽堂。
時間還早,宋妙竹先在陰水巷逛了逛,看了看其他紙紮鋪子的生意情況。
比起有不可替代的四品紙衣撐場面的安壽堂,其他紙紮鋪子的生意要慘淡許多。
鋪子的生意不行,但街上的鬼流量卻不低。
鬼客全被沿街遊走叫賣的鬼攤販招攬過去了。
那些鬼,有賣元寶錢模子的,有賣老黃紙錢模子的,有賣金蓮花的,還有賣紙衣、紙鞋的。
陰間紙紮店是鬼做的紙紮,用的也是陰間的材料。
陽間正規途徑燒過來的不會全是空的,多少會有思念化作的冥壽在其中。
這些一看就是靈調局的貨。
陰間紙紮店賣的,那些鬼手裡都有,還動不動半價甚至一折起售。
貪便宜是人和鬼的共性,尤其這些東西,除了四品紙衣只是個噱頭,質量比不上真正的四品紙衣,其他的入品紙紮,品質還是不錯的。
自然而然的,鬼客們就全去鬼攤販那去了。
陰水巷是陰間紙紮鋪子最集中的一條街,要買這些東西的鬼魂都會往這裡來,卻又被鬼攤販們截了胡。
這纔有這樣街上鬼影憧憧,鋪子裡卻冷冷清清的情況。
有的鬼魂,擺攤拉客都拉到人家鋪子門口去了,難怪陰間紙紮鋪子的老闆都坐不住,要一起商量對策了。
宋妙竹搖了搖頭,穿過岔路口,往翠柳巷那邊去了。
(本章完)